双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8468发布日期:2022-10-14 22:4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双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杆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2.双螺杆空气压缩机一般包括固装在箱体内的压缩机机头、与压缩机机头排气口相连通的油气筒、固装于油气筒内部的油分芯、与油气筒出油口相连通的油滤以及固装于油滤和压缩机机头之间的散热器。机器运行时,外部空气被压缩机机头压缩后,与机头内的润滑油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然后通过机头的排气口排入油气筒内;在油气筒的作用下油气混合物被分离为含少量油的压缩气体和液态润滑油,其中的压缩气体在油气筒内部被油分芯二次过滤后排入储气罐中为工厂供气,而润滑油则被油滤二次过滤、散热器冷却后再次回流至机头中。
3.目前,为降低双螺杆空气压缩机的维修难度,多数厂家选择将原本固装在油气筒内部的油分芯外置,一些还会将油分筒与出气口、出油口、安全阀接口、排气孔设置为一个整体结构。此种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节约了布置空间,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4.多个接口之间仍然需要采用对丝接头或其它连接件来实现部件、管路之间的连通,连接件使用数量多,成本仍然较高。并且,连接件的使用还会导致双螺杆空气压缩机气路供给系统中的泄漏点增多,进而降低整体的排气量、影响机器工作效率、增大机器运行成本。(据实际测算,仅3mm的一个小孔,每月泄漏损失就能高达2000元多)。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螺杆空气压缩机,以达到减少泄漏点、提高机器排气量、降低机器运行成本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螺杆空气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机头、与压缩机机头排气口相连通的油气筒以及分别与油气筒相连通的气路组件和油路组件;所述油气筒上一体成型有用于直接对接压缩机机头排气口的进气管和用于直接对接气路组件的排气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气路组件包括外置油分芯以及与外置油分芯相连通的气路管;其中,外置油分芯上装配有用于对接所述排气管的油分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还包括与气路管相连通的储气罐。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油路组件包括与油气筒出油口相连通的油滤以及与油滤相连通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压缩机机头注油口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其中一组相对侧面上开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箱体;
11.所述散热器固装于箱体的出气端位置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一个门板,顶端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箱体进气端位置处通过多个折弯限位板固装有可拆卸的防护网。
14.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油气筒的结构,将油气筒与压缩机机头排气口之间、油气筒与气路组件之间原采用连接件的连通方式改变为直接对接的连通方式,使活动接口由4个减少为2个,有效降低了泄漏点的出现概率,提高了机器排气量,保证了机器工作效率,降低了机器运行成本。
16.(2)本实用新型还优化了整体结构,使得布局紧凑、体积更小、箱体工艺更简单。首先是采用外置油分芯结构,维修更换油分芯时无需再拆解油气筒,维修简单,维修所需操作空间相对更小,进而能够缩小空间体积;其次是基于外置油分芯结构,箱体仅需设置一个侧门,无需多处开设侧门来提供多方位的维修空间,进而解决了目前四侧门箱体安装立柱多、钣金折弯多(折弯用于提高结构强度)造成的箱体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然后是基于外置油分芯结构、单侧门箱体结构,令散热器可以合理固装在箱体侧壁上,而箱体顶端则能够设置为可拆卸结构,进而能够合理降低机器高度,进一步实现了对机器体积的缩小。
17.其中,散热器侧放的固装方式,有助于排风散热,同时还避免了散热器通风槽集赞灰尘的情况,散热效果更好的同时还减少了维护次数。
18.(3)本实用新型中增设的储气罐,使得机器运行时无需再外接工厂中的大型稳压罐,进而可以实现在任意地点的应用,使用灵活性更高。
19.(4)本实用新型中箱体进气端处设置的防护网,可以有效防止空气中杂质堵塞压缩机机头进气口、避免空气中灰尘混入机器各个零部件中阻碍零部件高效工作,有效保证了机器整体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而且防护网通过折弯限位板以可拆卸方式固装在箱体上,令工作人员对防护网的更换清洗工作更加简单方便。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规划合理、布局紧凑、体积小、泄漏点少、维修简单,生产、运行成本低,能够长期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极适合作为工厂或个体商户的供气设备被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与储气罐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压缩机机头;2、油气筒;3、进气管;4、排气管;5、外置油分芯;6、内扣式连接头;7、气路管;8、油滤;9、散热器;10、箱体;11、进气端;12、出气端;13、门板;14、盖板;15、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一种双螺杆空气压缩机
29.本实施例改进了油气筒2与压缩机机头1排气口、气路组件之间的连通方式,同时还优化了整体的布局结构,使得本实施例具有布局紧凑、体积小、泄漏点少、维修简单等特点。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固装于箱体10内的压缩机机头1、油气筒2、气路组件和油路组件,其中压缩机机头1与油气筒2相连通,而油气筒2又分别与气路组件、油路组件相连通。即,压缩机机头1

油气筒2

气路组件依次连通,形成本实施例的气路供给系统;压缩机机头1

油气筒2

油路组件

压缩机机头1依次闭环连通,形成本实施例的润滑油循环系统。
31.具体的,压缩机机头1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采用的是公开号为“cn114109833a”中的螺杆压缩机。该螺杆压缩机采用电机与螺杆直连方式,无皮带和联轴器连接,无法兰连接,减少泄漏点的同时使震动更小、效率更高。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机头1底端与箱体10之间设有减震胶片,进一步减少了震动。
32.油气筒2与压缩机机头1的排气口相连通,用于分离压缩机机头1产生的油气混合物。如图2所示,油气筒2上一体成型有进气管3和排气管4,并且进气管3、排气管4的端部均设有外螺纹。实际装配时,进气管3通过端部设置的外螺纹可以直接对接压缩机机头1的排气口,使压缩机机头1和油气筒2形成连通结构;排气管4通过端部设置的外螺纹可以直接对接气路组件,使油气筒2与气路组件形成连通结构。
33.进一步的,气路组件用于输送经油气筒2分离出来的压缩气体。如图2所示,气路组件包括外置油分芯5和气路管7,其中的外置油分芯5上固装有油分座。通过该油分座,外置油分芯5能够分别与排气管4、气路管7相连通,形成的是油气筒2

排气管4

外置油分芯5

气路管7的压缩气体通路。
34.本实施例中还配设有能够与上述气路管7相连通的、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储气罐15。
35.油路组件用于将经油气筒2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回流至压缩机机头1中。如图1所示,回流组件包括油滤8和散热器9,其中,油滤8与油气筒2出油口相连通,散热器9分别与油滤8、压缩机机头1相连通,形成的是油气筒2

油滤8

散热器9

压缩机机头1的润滑油回油通路。本实施例中油气筒2的出油口处也一体成型有出油管,出油管端部设有外螺纹,能够直接对接油滤8形成连通结构。散热器9设于箱体10的侧壁上,其底端能够直接固定在箱体10底座上,安装方便且牢固,运行时可适当减少震动、降低噪音。
36.需要补充说明的,本实施例油路组件中的散热器9内还设有气体降温回路,并且散热器9通过该气体降温回路连接在气路组件的气路管7和储气罐15之间,用于对压缩气体进行降温处理。
37.本实施例中上述提到的箱体10为具有进气端11和出气端12的长方体结构。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气端11和出气端12分别位于箱体10一组相对的侧面上,其中,进气端11处通过多个l型的折弯限位板固装有可拆卸的防护网;出气端12处固装有格栅板,并且油路组件中的散热器9固装在出气端12位置处。散热器9的相对侧为箱体10进气端11,使得散热器9上的风机可采用吸风和排风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38.本实施例中,防护网采用的是304不锈钢过滤网,可以有效隔绝柳絮、灰尘等空气
杂质。
3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0仅在侧壁上设有一个门板13,并且顶端盖板14为可拆卸式结构。为进一步降低维修难度,提高维保效率,还可选择在箱体10上门板13的相对侧设置检修口。
40.本实施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行时:首先压缩机机头1对空气进行压缩,压缩空气与压缩机机头1内的润滑油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后,再经压缩机机头1的排气口排入油气筒2内。油气混合物在油气筒2的作用下被分离为含少量油的压缩气体和润滑油,其中的压缩气体经排气管4进入外置油分芯5中二次过滤,然后通过气路管7进入散热器9降温处理后再排入储气罐15中为工厂供气;其中的润滑油经出油口流入油滤8中,被油滤8二次过滤后,再通过散热器9冷却降温后回流至压缩机机头1中。
41.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