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氛围灯的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5667发布日期:2022-12-17 09:5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氛围灯的塔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氛围灯的塔扇。


背景技术:

2.塔式电风扇,又称塔扇,由于非常形象形容这种风扇的形态,因此广泛被人们应用。
3.塔扇上加装装饰灯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和环境效果,也便于在夜晚找到塔扇的位置。其中,基于塔扇的外观和便于消费者操作的原因,绝大部分塔扇的控制界面都在整机最上面,导线需穿过灯光处设置,故而普遍存在因导线带来的灯光阴影问题和灯光均匀性的问题。
4.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塔扇,其额外在整机的下部设置灯体和灯罩,其灯罩是设置在底座上,塔扇本体设置在灯罩上,导致灯罩承担了塔扇本体的重量,另外的,塔扇还具有一摇摆机构,由于采用灯罩与塔扇本体连接的方式,在塔扇转动过程中,塔扇本体容易产生圆周方式上的误差,增加倾倒的可能,同时,由于其灯体整个的笼罩在灯罩内,一定程度上影响灯体的出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氛围灯的塔扇,提高氛围灯的出光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氛围灯的塔扇,包括主体,底座组件,以及用于驱动主体相对底座组件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
7.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置于地面;
8.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衔接于支承座与主体底部之间,所述转动组件布置于所述连接臂上部,所述连接臂下部还固定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位于主体底部,且所述连接臂承托主体并将所述主体底部和发光组件悬置于地面上方。
9.进一步,所述连接臂至少为两个,所述发光组件与支承座之间形成第一照明区域,所述发光组件在相邻两个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二照明区域。
10.进一步,所述支承座外径大于所述主体设置,所述连接臂呈大致弧形的连接于支承座和主体之间。
11.进一步,所述连接臂和/或支承座上设有导光面。
12.进一步,所述支承座呈环形设置,所述支承座的内径大于所述主体的外径,所述发光组件正对所述支承座的内环区域设置。
13.进一步,所述主体底部设有用于供转动组件容置在其内的容腔,所述连接臂上部设有水平延伸的支撑部位,所述转动组件和发光组件均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位上。
14.进一步,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15.下座,布置于连接臂上;
16.导光罩,穿设于所述下座中部并露置于地面上方;
17.旋套,所述下座具有伸出在连接臂下方的连接部位,所述旋套与连接部位螺纹配合并压紧在连接臂底部。
18.进一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19.转动座,固定于主体底部,所述转动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主动齿轮;
20.固定座,固定于连接臂上部,所述转动座轴向的插接于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齿盘,所述齿盘与主动齿轮啮合。
21.进一步,所述转动座与固定座之间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套设于固定座外壁上的固定环,以及嵌设于固定环内的多个滚珠,所述转动座与滚珠相抵配合。
22.进一步,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压环和摩擦环,所述压环与固定座连接并将所述转动座压紧在滑动组件上,所述摩擦环布置于固定座上并与滑动组件相抵配合。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支承座与地面配合提供支撑,转动组件布置在连接臂的上部,发光组件布置在连接臂的下部,主体与转动组件连接,使得连接臂能够为主体提供支撑,保证主体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4.2、通过连接臂将主体和发光组件抬高,主体底部与地面之间留出空置的区域,从而为发光组件提供照明区域,连接臂之间不完全围合在发光组件的外周,发光组件的灯光得以从两个连接臂之间发散,提高光线的散射效果,更有利于用户在夜间观察,提高氛围和视觉效果;
25.3、发光组件布置与主体底部,并位于连接臂的中部,在导光罩的外侧设置旋套,使得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为正对地面的竖向上方,灰尘不易在出光面上积聚,保证出光效果,同时,通过在导光罩上预设不同图案,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图案效果,提供多样性的出光效果;
26.4、连接臂衔接在主体底部和支承座之间,通过在连接臂上设置导光面,使得发光组件的光线得以通过连接臂表面散射,得到更好的出光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和发光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30.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区域的示意图;
35.图中:1、主体;2、转动组件;2.1、转动座;2.11、第二台阶;2.2、固定座;2.21、第一台阶;2.3、电机;2.4、主动齿轮;2.5、齿盘;2.6、摩擦环;2.7、压环;3、支承座;4、连接臂;4.1、支撑部位;5、发光组件;5.1、下座;5.11、连接部位;5.2、导光罩;5.3、旋套;6、第一照明区域;7、第二照明区域;8、滑动组件;8.1、固定环;8.2、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38.如图1-8所示,一种具有氛围灯的塔扇,包括主体1,底座组件,以及用于驱动主体1相对底座组件转动的转动组件2,所述底座组件包括:
39.支承座3,所述支承座3置于地面;
40.连接臂4,所述连接臂4衔接于支承座3与主体1底部之间,所述转动组件2布置于所述连接臂4上部,所述主体1连接转动组件2,所述连接臂4下部还固定有发光组件5,所述发光组件5位于主体1底部,在转动组件2驱动主体1转动过程中,底座和发光组件5不发生转动,且所述连接臂4承托主体1,从而将所述主体1底部和发光组件5悬置于地面上方,在地面与主体1底部之间形成发光区域,且该发光区域无遮挡,提高散射效果。
41.如图8所示,作为对发光区域的进一步解释,所述连接臂4至少为两个,所述发光组件5与支承座3之间形成第一照明区域6,第一照明区域6主要朝向地面出光,使得用户更容观察到氛围灯光效果,所述发光组件5在相邻两个连接臂4之间形成第二照明区域7,第二照明区域7朝向底座的外侧出光,提高出光区域。
42.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支承座3和连接臂4做进一步的限定,支承座3呈环形设置,支承座3的内径、外径均大于主体1的最大外径,使得第一照明区域6呈大致的锥台截面,并能在第二照明区域7向外侧出光,其中,所述发光组件5的出光面以平面的方向正对所述支承座3的内环区域设置,进而改善照明环境;
43.对于连接臂4,所述连接臂4呈大致弧形的连接于支承座3和主体1之间,其中,连接臂4可采用不锈钢材质,进而起到一定的导光效果,使得连接臂4的壁面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提高氛围效果,另外的,还可在连接臂4上设置导光面,以进一步提高反射效果。
44.进一步的,所述支承座3设置有导光面,或所述支承座3采用不锈钢材料,以进一步提高反射效果。
45.如图7所示,具体的,所述连接臂4上部设有水平延伸的支撑部位4.1,所述转动组件2和发光组件5均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位4.1上。
46.进一步的,发光组件5布置于主体1底部,其外径要小于主体1的最大外径,相较于筒体罩设在主体1与底座之间,灰尘不易在出光面上积聚,保证出光效果。
47.作为对发光组件5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发光组件5包括:
48.下座5.1,布置于连接臂4的支撑部位4.1上;
49.导光罩5.2,穿设于所述下座5.1中部并露置于地面上方;
50.旋套5.3,所述下座5.1具有伸出在连接臂4的支撑部位4.1下方的连接部位5.11,所述旋套5.3与连接部位5.11螺纹配合并压紧在连接臂4底部;
51.其中,所述导光罩5.2的出光端面、旋套5.3端面和连接部位5.11的端面至少是齐
平设置,或是导光罩5.2的出光端面较为凸出。
52.作为可选的,通过在导光罩5.2上预设不同图案,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图案效果,提供多样性的出光效果。
53.如图6所示,作为对转动组件2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1底部内凹形成供转动组件2布置的容腔,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
54.转动座2.1,固定于主体1底部的容腔内,所述转动座2.1上设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上设有主动齿轮2.4;
55.固定座2.2,固定于连接臂4的支撑部位4.1上部,所述转动座2.1轴向的插接于固定座2.2上,所述固定座2.2上设有齿盘2.5,所述齿盘2.5与主动齿轮2.4啮合,其中,所述固定座2.2与下座5.1固定连接,固定座2.2与下座5.1作为转动组件2的容座,下座5.1作为发光组件5的容座,均支承在连接臂4的支撑部位4.1上,保证主体1、转动组件2和发光组件5的稳定性,固定座2.2与下座5.1闭合并形成一容置电子元器件的电气腔,在电气腔内容置有一个灯板,灯板正对导光罩5.2设置。
56.在主体1需要转动时,由电机2.3带动主动齿轮2.4转动,由于齿盘2.5固定在固定座2.2上,则主动齿轮2.4被迫带动电机2.3和转动座2.1转动,实现主体1转动。
57.如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转动座2.1与固定座2.2之间设有滑动组件8,所述滑动组件8包括套设于固定座2.2外壁上的固定环8.1,以及嵌设于固定环8.1内的多个滚珠8.2,所述转动座2.1与滚珠8.2相抵配合。
58.具体的,所述转动组件2还包括压环2.7和摩擦环2.6,所述压环2.7与固定座2.2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将所述转动座2.1压紧在滑动组件8上,所述摩擦环2.6布置于固定座2.2上并与滑动组件8相抵配合。
59.作为对转动组件2的进一步解释,所述固定座2.2上形成有第一台阶2.21,所述转动座2.1上形成有第二台阶2.11,所述第一台阶2.21正对第二台阶2.11设置,所述摩擦环2.6固定在第一台阶2.21上,所述压环2.7固定在第二台阶2.11上,在转动过程中,滚珠8.2相对第二台阶2.11和摩擦环2.6转动,从而减少转动过程中的摩擦,提高主体1转动流畅性。
60.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动组件2是内置在主体1底部的容腔内,同时由底座的连接臂4为转动组件2和发光组件5提供支撑,保证转动时整体的稳定性。
6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