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排空循环设备及生产线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5026发布日期:2022-10-05 03:2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油液排空循环设备及生产线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动系统油液替换,尤其涉及一种油液排空循环设备及生产线体。


背景技术:

2.组装工厂生产过程时制动液加注设备异常需要人手加注制动液或返修更换制动系统零部件后制动系统油路内都会残留不定量的空气,影响到车辆制动性能,都需要对制动系统进行排空作业;作业时需要多人同时配合实施,由于返修的车辆制动系统内部已经残有制动液,无法再次使用生产线上的真空自动加注设备,而且设备体积庞大机动性差,只能靠人手进行加注,在加注过程必须需要大量制动液补充,才能完全把制动系统内部的空气完全排出,排出的油液由于混有杂质和气泡,无法再次加注使用,存在成本浪费的现象。
3.目前市面上及现有使用的排空设备,体积庞大,机动性差,保养费用过高,而且无油液再次循环使用功能存在油液浪费现象,不适合组装工厂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液排空循环设备及生产线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油液排空循环设备操作困难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液排空循环设备,所述油液排空循环设备包括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管道、开关以及过滤器,所述第一储液罐内部形成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二储液罐内部形成有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所述开关和所述过滤器在所述管道上串联布置,所述第一储液腔与制动分泵连通,且所述第一储液罐用于抽取所述制动分泵的油液,所述第二储液腔与制动总泵连通。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所述开关、所述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储液腔。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与地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储液罐与所述地面的高度。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罐包括罐体和抽气装置,所述罐体内部形成有第一储液腔,所述抽气装置用于抽取所述制动分泵的油液。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储液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抽气装置连通。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开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一储液腔通过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制动分泵连通,所述进油孔靠近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
11.在一实施例中,油液排空循环设备还包括连通阀,所述第二储液罐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通阀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液罐开设有出油口,所述第二储液腔通过所述出油口
与制动总泵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底部形成有高度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液排空循环设备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第二储液罐和所述第一储液罐沿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地面的方向依次安装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生产线体包括上述的油液排空循环设备。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油液排空循环设备包括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管道、开关以及过滤器,第一储液罐内部形成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罐内部形成有第二储液腔,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通过管道相互连通,开关和过滤器均与管道连通,第一储液腔与制动分泵连通,且第一储液罐用于抽取制动分泵的油液,第二储液腔与制动总泵连通,通过自动吸取制动分泵油液并补充至制动总泵,实现了制动系统自动排空及油液循环自动补给的功能,同时本油液排空循环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实现了油液排空循环设备的小型化,提高了油液排空循环设备的便携性以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油液排空循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号说明:
1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22出气口10第一储液罐20第二储液罐11罐体21第二储液腔111第一储液腔22出油口112通孔30管道113进油孔40开关114显示管50过滤器12抽气装置60连通阀121进气口70支撑架1211进气开关
ꢀꢀ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能够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3.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
25.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包括第一储液罐10、第二储液罐20、管道30、开关40以及过滤器50,第一储液罐10内部形成第一储液腔111,第二储液罐20内部形成有第二储液腔21,第一储液腔111和第二储液腔21通过管道30相互连通,开关40和过滤器50在管道30上串联布置,第一储液腔111与制动分泵连通,且第一储液罐10用于抽取制动分泵的油液,第二储液腔21与制动总泵连通。
26.具体地,关闭开关40,打开第一储液罐10抽取制动分泵的油液至第一储液罐10内;停止第一储液罐10对油液的抽取,然后打开开关40,使得油液流经过滤器50过滤掉油液中的杂质,并将过滤后的油液储存在第二储液罐20中,再将第二储液罐20中的油排入制动总泵。
27.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吸取制动分泵油液并补充至制动总泵,实现了制动系统自动排空及油液循环自动补给的功能,同时本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结构简单,体积小,实现了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的小型化,提高了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的便携性以及实用性。
28.在一实施例中,管道30的一端连通第一储液腔111,管道30的另一端依次连通开关40、过滤器50以及第二储液腔21。具体的,管道30依次连通开关40、过滤器50以及第二储液腔21,打开开关40,使得油液从第一储液腔111中流出,并流过过滤器50从而流入第二储液腔21,从而保证了第二储液腔21中的油液经过了过滤器50过滤,提高了第二储液腔21中储存的油液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过滤效率,具体地,管道30与在第二储液腔21的下部连通,管道30为透明管道,可以通过管道30体现第二储液腔21中油液的液面高度,进而可以合理地调节控制开关40,控制油液从第一储液腔111流入第二储液腔21。
29.更具体地,过滤器50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沉积许多杂质,需要及时对过滤器50进行更换,通过将过滤器50和管道30可拆卸连接,管道30依次连通开关40和过滤器50,将开关40关闭,阻止油液进入过滤器50,从而方便对过滤器50进行更换,提高了更换过滤器50的便捷性。
30.在一实施例中,过滤器50与地面的高度高于第二储液罐20与地面的高度。优选地,过滤器50靠近第一储液罐10且与第二储液罐20形成有高度差,过滤器50和第二储液腔21之间通过管道30连通,形成连通器结构,将过滤器50布置在靠近第一储液罐10一侧,更好地使得流入第二储液腔21的油液全部流经过滤器50,避免了过滤器50附近造成的油液堆积,提高了过滤器50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3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0包括罐体11和抽气装置12,罐体11内部形成有第一储液腔111,抽气装置12用于抽取制动分泵的油液。具体地,抽气装置12开设有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22,进气口121设置有进气开关1211,打开进气开关1211,使得高速高压气体从进气口121流向出气口122,从而使得抽气装置12抽取制动分泵的油液,通过设置抽气装置12,实
现了对制动分泵的油液进行抽取,油液抽取效率。
32.在一实施例中,罐体11顶部开设有通孔112,第一储液腔111通过通孔112与抽气装置12连通。具体地,通过在罐体11的顶部开设通孔112,将第一储液腔111和抽气装置12通过通孔112连通,使得抽气装置12可以快速地将第一储液腔111内变成负压,进而可以快速抽取制动分泵的油液,提高了油液的抽取效率。
33.在一实施例中,罐体11开设有进油孔113,第一储液腔111通过进油孔113与制动分泵连通,进油孔113靠近罐体11的顶部设置。罐体11通过在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置进油孔113,使得油液从罐体11的上部流入第一储液腔111,提高了第一储液腔111内可进行储存油液的有效空间。
34.具体地,罐体11设置有显示管114,显示管114与第一储液腔111连通,显示管114用于显示第一储液腔111内的油液高度,更具体地,通过显示管114观察第一储液腔111中的油液高度,从而合理地控制进气开关1211,从而确保第一储液腔111中油液储放的正常,保证了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的正常运行。
35.在一实施例中,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还包括连通阀60,第二储液罐20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连通阀60通过连接孔与第二储液腔21连通。通过打开连通阀60,使得第二储液腔21和大气连通,平衡第二储液腔21内的气压,从而使得第二储液腔21内的油液可以正常流出,通过设置连通阀60,提高了第二储液腔21内的油液的流通性,使得第二储液腔21内的油液可以正常流通。
36.另外,在使用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时,随着油液从制动分泵抽出,制动总泵的油量会不断减少,为了防止制动总泵油液缺失导致空气进入制动系统内,因此在使用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时,需要预先拆除连通阀60,从连接孔往第二储液腔21中加注制动液,当通过显示管114显示第一储液腔111内的油液达到高位后,关闭进油开关1131,再打开开关40使得油液从第一储液腔111流入第二储液腔21,从而实现油液的不断的循环过滤,提高油液的过滤效率。
3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储液罐20开设有出油口22,第二储液腔21通过出油口22与制动总泵连通,出油口22与第二储液罐20的底部形成有高度差。具体地,第二储液罐20开设有出油口22,通过出油口22,将第二储液腔21内的油液通过出油口22流入制动总泵;优选地,出油口22与第二储液罐20的底部形成有高度差,避免了第二储液腔21底部的沉积油液排入制动总泵,提高了排入制动总泵的油液的质量。
38.在一实施例中,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还包括支撑架70,第二储液罐20和第一储液罐10沿支撑架70远离地面的方向依次安装设置在支撑架70上。通过设置支撑架70将第一储液罐10和第二储液罐20支撑,并且将第二储液罐20和第一储液罐10沿支撑架70远离地面的方向依次设置,使得位于第一储液腔111内的油液可以通过重力作用流入第二储液腔21中,避免了通过其他设备来加强储液腔内的油液流动,节约了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的成本,提高了油液流动效率。
39.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生产线体,生产线体包括上述的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该油液排空循环设备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生产线体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
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