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挤压高效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4973发布日期:2022-12-21 01:4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挤压高效油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缸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续挤压高效油缸。


背景技术:

2.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3.现有的油缸在使用时,因油缸本体和间隔板之间连续的做活塞运动,进而使得油缸本体内侧的温度上升,如果不对油缸进行散热,就会影响油缸的正常使用,且在使用时,液压油也会随着油缸的温度而上升,如果不对其加以处理,很容易会导致液压执行机构出现动作迟缓、呆滞、元件泄漏、失力等故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连续挤压高效油缸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挤压高效油缸,它能够对液压油进行降温,进而减少油缸出现故障,且能够间接的对油缸内侧进行降温,从而保证了油缸的正常使用。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连续挤压高效油缸,包括油缸本体,所述油缸本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行程杆,所述行程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油缸本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间隔板,所述油缸本体的外侧且靠近所述行程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油管,所述油缸本体的外侧且远离所述第一油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油管,所述油缸本体的外侧还安装有固定散热管,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设置于所述固定散热管的外侧;
9.所述固定散热管的内侧安装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用于为所述油缸本体和所述第二油管降温。
10.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有连接导热管,所述连接导热管设置于所述固定散热管的内侧,所述连接导热管的外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导热管,所述连接导热管的一端固定有导热块,且所述导热块安装于所述固定散热管的一端;
11.所述连接导热管的内侧设置有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用于快速导热。
12.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结构为导热流槽,所述导热流槽设置于所述连接导热管的内侧,所述导热流槽呈螺旋状结构。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散热管、导热块和所述连接导热管的材质均为金属。
14.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块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槽,所述固定散热管靠近所述导热块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丝,且所述导热块和所述固定散热管通过螺纹槽和所述螺纹丝螺纹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呈螺旋状缠绕在固定散热管的外侧。
16.3.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本方案通过制冷片的设置,使得制冷片能够对固定散热管进行制冷,并通过固定散热管表面温度的下降,带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内侧液压油的温度,从而对液压油进行降温,进而减少油缸出现故障,且对液压油进行降温时,液压油也会带走油缸内侧的部分温度,从而保证了油缸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油缸本体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第二油管、第一油管和固定散热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固定散热管、制冷片和连接导热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连接导热管的剖视图。
24.图中标号说明:
25.1、油缸本体;2、行程杆;3、间隔板;4、第一油管;5、第二油管;6、固定散热管;7、连接导热管;8、制冷片;9、导热块;10、导热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
28.请参阅图1-5,一种连续挤压高效油缸,包括油缸本体1,油缸本体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行程杆2,行程杆2的一端且位于油缸本体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间隔板3,油缸本体1的外侧且靠近行程杆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油管4,油缸本体1的外侧且远离第一油管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油管5,油缸本体1的外侧还安装有固定散热管6,第一油管4和第二油管5设置于固定散热管6的外侧,第一油管4和第二油管5呈螺旋状缠绕在固定散热管6的外侧,通过此种设置,使得第一油管4和第二油管5内侧的液压油降温的较为迅速;
29.固定散热管6的内侧安装有制冷机构,制冷机构用于为油缸本体1和第二油管5降温。
30.参阅图4,制冷机构包括有连接导热管7,连接导热管7设置于固定散热管6的内侧,连接导热管7的外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导热管7,连接导热管7的一端固定有导热块9,且导热块9安装于固定散热管6的一端,当制冷片8对固定散热管6进行制冷时,制冷片8的内侧也会相对应的进行制热,在制热时,通过将热量传递给连接导热管7,使得连接导热管7能够对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连接导热管7的与导热块9之间的连接,使得连接导热管7能够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块9,并通过导热块9将热量散发至外界,导热块9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槽,固定散热管6靠近导热块9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丝,且导热块9和固定散热管6通过螺纹槽和螺纹丝螺纹
连接,通过此种设置,当需要对制冷片8进行检修时,可直接拧下导热块9,进而带动连接导热管7和制冷片8移出固定散热管6,对制冷片8进行检修,固定散热管6、导热块9和连接导热管7的材质均为金属,且该金属最好为铜,从而使得固定散热管6能够制冷较为迅速,且导热块9和连接导热管7能够对制冷片8发出的热量散发的较为迅速;
31.连接导热管7的内侧设置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用于快速导热。
32.参阅图5,导热结构为导热流槽10,导热流槽10设置于连接导热管7的内侧,导热流槽10呈螺旋状结构,通过导热流槽10的设置,使得导热流槽10能够对热量进行导向,并加速热量导向导热块9的速度,从而使得连接导热管7能够散发热量较为迅速,从而保护了制冷片8,并使得制冷片8进一步提升了制冷的效率。
33.工作原理: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将第二油管5内侧导向液压油,并通过第二油管5将液压油导入至油缸本体1的内侧,则行程杆2伸出,将第一油管4内侧的液压油导入至油缸本体1的内侧,则行程杆2回缩,启动制冷片8,使得制冷片8的外侧进行制冷,并将冷量传递给固定散热管6,因第二油管5和第一油管4都缠绕在固定散热管6的外侧,在第二油管5导向液压油时,液压油在第二油管5的内侧首先过一遍固定散热管6,对液压油进行降温,在第二油管5导入液压油时,油缸本体1靠近第一油管4一侧的液压油回缩至第一油管4的内侧,并通过固定散热管6对其进行降温,当第一油管4对油缸本体1内侧导入液压油时,第一油管4内侧的液压油也会通过固定散热管6降温,而油缸本体1内侧靠近第二油管5一端的液压油回缩至第二油管5的内侧,并再次通过固定散热管6对其进行降温。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