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7771发布日期:2022-10-19 00:1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2.现在的节流阀和电磁换向阀通过软管连接方式连接,一个缺点是由于软管长度的增加会造成液压系统的管路压力损失且占用空间大;另一缺点是在软管连接处可能会出现油液的外泄露会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将节流阀与电磁换向阀集成化,实现安装尺寸的最小化处理,减少油液外泄露点和管路压力损失。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换向阀芯、第一推杆机构、第二推杆机构、第一节流阀芯和第二节流阀芯;所述换向阀芯水平横向穿设在阀体内部的穿设通道内,所述换向阀芯自左向右依次分为左轴肩节段、左径缩节段、中轴肩节段、右径缩节段和右轴肩节段,所述穿设通道的内壁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左环形槽一、左环形槽二、中环形槽、右环形槽二和右环形槽一;所述阀体顶部开设有a孔和b孔,所述阀体内部还开设有左空腔一和右空腔一,所述a孔和左空腔一连通,所述b孔和右空腔一连通,所述左空腔一和左环形槽二连通,所述右空腔一和右环形槽二连通;
5.所述阀体上沿竖向开设有左内螺纹孔和右内螺纹孔;所述第一节流阀芯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左内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节流阀芯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右内螺纹孔内;
6.所述左环形槽一连通左内螺纹孔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左内螺纹孔的下端连通阀体前侧面上开设的t1孔;当所述第一节流阀芯向下移动时,所述左环形槽一和左内螺纹孔连通处的流量变小;
7.所述右环形槽一连通右内螺纹孔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右内螺纹孔的下端连通阀体前侧面上开设的t2孔;当所述第二节流阀芯向下移动时,所述右环形槽一和右内螺纹孔连通处的流量变小;
8.所述阀体的前侧面还开设有p孔,所述p孔连通中环形槽;
9.所述第一推杆机构和第二推杆机构分别安装在阀体的左侧和右侧;
10.所述第一推杆机构用于驱动换向阀芯向右移动至右侧预定位置,当所述换向阀芯移动至右侧预定位置时,所述中环形槽和左环形槽二连通;所述右环形槽一和右环形槽二连通;
11.所述第二推杆机构用于驱动换向阀芯向左移动至左侧预定位置,当所述换向阀芯移动至左侧预定位置时,所述中环形槽和右环形槽二连通;所述左环形槽一和左环形槽二
连通。
12.上述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推杆机构和第二推杆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推杆机构包括推杆和驱动推杆移动的电磁铁本体,所述推杆的前端正对换向阀芯的端部。
13.上述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推杆机构还包括弹簧和垫片,所述弹簧后端固定在电磁铁本体上,所述弹簧同轴套设在推杆外圈,所述垫片固定在弹簧的前端,且所述垫片支顶在所述穿设通道的端口处,所述垫片的中部具有供推杆穿过的穿孔。
14.上述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芯靠近上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节流阀芯和左内螺纹孔间隙的密封垫圈。
15.上述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节流阀芯靠近上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二节流阀芯和右内螺纹孔间隙的密封垫圈。
16.上述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所述阀体的前侧面上还开设有左泄油孔一和右泄油孔一,所述左泄油孔一的泄油口处设置有球堵,所述左泄油孔一连通左环形槽一;所述右泄油孔一的泄油口处设置有球堵,所述右泄油孔一连通右环形槽一。
17.上述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所述阀体的底侧面上还开设有左泄油孔二和右泄油孔二,所述左泄油孔二的泄油口处设置有球堵,所述左泄油孔二连通左环形槽二;所述右泄油孔二的泄油口处设置有球堵,所述右泄油孔二连通右环形槽二。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将节流阀与电磁换向阀集成化,实现安装尺寸的最小化处理,减少油液外泄露点和管路压力损失。
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4.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
25.图6为图5中换向阀芯向右移动后的示意图。
26.图7为图5中换向阀芯向左移动后的示意图。
27.图8为图4的e-e的局部剖视图。
28.图9为图1的b-b的剖视图。
29.图10为图1的c-c的剖视图。
30.图11为图1的d-d的剖视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阀体;
ꢀꢀꢀꢀꢀꢀꢀꢀꢀꢀꢀꢀꢀꢀ
2—换向阀芯;
ꢀꢀꢀꢀꢀꢀꢀꢀꢀꢀ
3—第一节流阀芯;
34.4—第二节流阀芯;
ꢀꢀꢀꢀꢀꢀꢀ
5—左环形槽一;
ꢀꢀꢀꢀꢀꢀꢀꢀ
6—左环形槽二;
35.7—中环形槽;
ꢀꢀꢀꢀꢀꢀꢀꢀꢀꢀꢀ
8—右环形槽二;
ꢀꢀꢀꢀꢀꢀꢀꢀ
9—右环形槽一;
36.10—a孔;
ꢀꢀꢀꢀꢀꢀꢀꢀꢀꢀꢀꢀꢀꢀꢀ
11—b孔;
ꢀꢀꢀꢀꢀꢀꢀꢀꢀꢀꢀꢀꢀꢀ
12—左空腔一;
37.13—右空腔一;
ꢀꢀꢀꢀꢀꢀꢀꢀꢀꢀ
14—左内螺纹孔;
ꢀꢀꢀꢀꢀꢀꢀ
15—右内螺纹孔;
38.16—t1孔;
ꢀꢀꢀꢀꢀꢀꢀꢀꢀꢀꢀꢀꢀꢀ
17—t2孔;
ꢀꢀꢀꢀꢀꢀꢀꢀꢀꢀꢀꢀꢀ
18—推杆;
39.19—电磁铁本体;
ꢀꢀꢀꢀꢀꢀꢀꢀ
20—弹簧;
ꢀꢀꢀꢀꢀꢀꢀꢀꢀꢀꢀꢀꢀ
21—垫片;
40.22—密封垫圈;
ꢀꢀꢀꢀꢀꢀꢀꢀꢀꢀ
23—左泄油孔一;
ꢀꢀꢀꢀꢀꢀꢀ
24—右泄油孔一;
41.25—球堵;
ꢀꢀꢀꢀꢀꢀꢀꢀꢀꢀꢀꢀꢀꢀ
26—左泄油孔二;
ꢀꢀꢀꢀꢀꢀꢀ
27—右泄油孔二;
42.28—p孔;
43.2-1—左轴肩节段;
ꢀꢀꢀꢀꢀꢀꢀ
2-2—左径缩节段;
ꢀꢀꢀꢀꢀꢀ
2-3—中轴肩节段;
44.2-4—右径缩节段;
ꢀꢀꢀꢀꢀꢀꢀ
2-5—右轴肩节段。
具体实施方式
45.如图1-图11所示,一种流量可调的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1、换向阀芯2、第一推杆机构、第二推杆机构、第一节流阀芯3和第二节流阀芯4;如图5所示,所述换向阀芯2水平横向穿设在阀体1内部的穿设通道内,所述换向阀芯2自左向右依次分为左轴肩节段2-1、左径缩节段2-2、中轴肩节段2-3、右径缩节段2-4和右轴肩节段2-5,所述穿设通道的内壁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左环形槽一5、左环形槽二6、中环形槽7、右环形槽二8和右环形槽一9;所述阀体1顶部开设有a孔10和b孔11,所述阀体1内部还开设有左空腔一12和右空腔一13,所述a孔10和左空腔一12连通,所述b孔11和右空腔一13连通,所述左空腔一12和左环形槽二6连通,所述右空腔一13和右环形槽二8连通;
46.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阀体1上沿竖向开设有左内螺纹孔14和右内螺纹孔15;所述第一节流阀芯3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左内螺纹孔14内,所述第二节流阀芯4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右内螺纹孔15内;
47.所述左环形槽一5连通左内螺纹孔14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左内螺纹孔14的下端连通阀体1前侧面上开设的t1孔16;当所述第一节流阀芯3向下移动时,所述左环形槽一5和左内螺纹孔14连通处的流量变小;
48.所述右环形槽一9连通右内螺纹孔15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右内螺纹孔15的下端连通阀体1前侧面上开设的t2孔17;当所述第二节流阀芯4向下移动时,所述右环形槽一9和右内螺纹孔15连通处的流量变小;
49.所述阀体1的前侧面还开设有p孔28,所述p孔28连通中环形槽7;
50.所述第一推杆机构和第二推杆机构分别安装在阀体1的左侧和右侧;
51.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推杆机构用于驱动换向阀芯2向右移动至右侧预定位置,当所述换向阀芯2移动至右侧预定位置时,所述中环形槽7和左环形槽二6连通;所述右环形槽一9和右环形槽二8连通;
52.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推杆机构用于驱动换向阀芯2向左移动至左侧预定位置,当所述换向阀芯2移动至左侧预定位置时,所述中环形槽7和右环形槽二8连通;所述左环形槽一5和左环形槽二6连通。
53.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使用时,参考图12,所述p孔28接压力源的出油管,所述t1孔16和t2孔17均接压力源的回油管,当第一推杆机构和第二推杆机构均处于复位状态时,阀芯的中轴肩节段2-3对中环形槽7处于封堵状态,从p孔28流入的液压油被堵在p孔28内;
54.而当第一推杆机构驱动换向阀芯2向右移动至右侧预定位置时,从p孔28进入的液
压油经过中环形槽7、左环形槽二6和左空腔一12后从a孔10排出,实际使用时,a孔10接油缸活塞一侧的缸体内腔,油缸活塞另一侧的缸体内腔接b孔11,油缸活塞另一侧的缸体内腔的液压油受活塞移动排入b孔11,从b孔11进入的液压油经过右空腔一13、右环形槽二8和右环形槽一9后,进入到右内螺纹孔15内,通过调整第二节流阀芯4的上下位置,控制右环形槽一9和右内螺纹孔15连通处的流量变化,实现节流阀功能,右内螺纹孔15内的液压油最后从t2孔17排出,通过回油管进入压力源。
5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上述工作过程,理解当第一推杆机构驱动换向阀芯2向左移动至左侧预定位置时的工作过程。
5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杆机构和第二推杆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推杆机构包括推杆18和驱动推杆18移动的电磁铁本体19,所述推杆18的前端正对换向阀芯2的端部。所述第一推杆机构还包括弹簧20和垫片21,所述弹簧20后端固定在电磁铁本体19上,所述弹簧20同轴套设在推杆18外圈,所述垫片21固定在弹簧20的前端,且所述垫片21支顶在所述穿设通道的端口处,所述垫片21的中部具有供推杆18穿过的穿孔。
5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簧20和垫片21的作用在于当第一推杆机构和第二推杆机构均复位后,将换向阀芯2进行复位。
5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阀芯3靠近上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节流阀芯3和左内螺纹孔14间隙的密封垫圈22。所述第二节流阀芯4靠近上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二节流阀芯4和右内螺纹孔15间隙的密封垫圈22。
59.在第一节流阀芯3和第二节流阀芯4上设置密封垫圈22的目的在于避免液压油泄漏。
60.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的前侧面上还开设有左泄油孔一23和右泄油孔一24,所述左泄油孔一23的泄油口处设置有球堵25,所述左泄油孔一23连通左环形槽一5;所述右泄油孔一24的泄油口处设置有球堵25,所述右泄油孔一24连通右环形槽一9。
61.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的底侧面上还开设有左泄油孔二26和右泄油孔二27,所述左泄油孔二26的泄油口处设置有球堵25,所述左泄油孔二26连通左环形槽二6;所述右泄油孔二27的泄油口处设置有球堵25,所述右泄油孔二27连通右环形槽二8。
62.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左泄油孔一23、右泄油孔一24、左泄油孔二26和右泄油孔二27的目的在于,便于将阀体1内的液压油泄出进行更换。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