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罩

文档序号:32964853发布日期:2023-01-17 18:5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罩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罩。


背景技术:

2.风扇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扇叶组转动,从而使自然风增压并形成风流以起到吹风纳凉的电器,我们常见的家用风扇,其结构大致是在扇叶组的周向上罩设镂空风扇罩,而目前,风扇罩主要用于保护使用者不受扇叶的伤害,但这种风扇罩在保护使用者的同时还对风扇的外观及空气流动有一定的影响,使得风扇的出风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风扇罩会导致风扇出风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罩,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风扇罩,包括均为中空的进风环和出风环,所述进风环与所述出风环之间连接有可弹性形变的第一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环以及第二伸缩环,所述第一伸缩环与所述第二伸缩环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伸缩环与所述第二伸缩环的刚度;所述第一伸缩环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一侧与所述进风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环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一侧与所述出风环连接。
5.上述的一种风扇罩,通过第一伸缩组件来实现所述进风环与出风环的伸缩折叠,从而减少空间占用体积,在需要使用时,通过将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展开从而在所述进风环与所述出风环之间形成有聚风通道,进而改善了风扇罩的出风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环、所述第一伸缩环、所述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二伸缩环和所述出风环的形状均相同但尺寸依次变小。
7.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伸缩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进风环的内径,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伸缩环的内径,所述第二伸缩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内径,所述出风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二伸缩环的内径。
8.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环远离第一伸缩组件的一侧的边缘上均连接有环形布料。
9.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布料内设置有弹力带。
10.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罩还包括第一导风管以及第二导风管,所述第一导风管与所述进风环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导风管的外壁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与所述进风环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管与所述出风环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导风管的外壁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出风环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管与所述第二导风管之间连接有可弹性形变的第二伸缩组件。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三伸缩环以及第四伸缩环,所述第一伸缩环与所述第二伸缩环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刚度均大于所述第三伸缩环与所述第四伸缩环的刚度;所述第三伸缩环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导风管连接,所述第四伸缩环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风管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管、所述第三伸缩环、所述第二支撑环、所述第四伸缩环和所述第二导风管的形状相同但尺寸依次变小。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管远离所述第一导风管的一端上连接有圆锥体结构的导风体。
14.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环、所述出风环、所述第一导风管、所述第二导风管、所述第一支撑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环均用刚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伸缩环、所述第二伸缩环、所述第三伸缩环、所述第四伸缩环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15.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风扇罩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风扇罩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风扇罩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风扇罩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风扇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进风环;2、出风环;3、第一伸缩环;4、第二伸缩环;5、第一支撑环;6、环形布料;7、弹性带;8、第一连接杆;9、第一导风管;10、第三伸缩环;11、第二支撑环;12、第四伸缩环;13、第二导风管;14、导风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27.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风扇罩,包括均为中空的进风环1和出风环2,所述进风环1与所述出风环2之间连接有可弹性形变的第一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环3以及第二伸缩环4,所述第一伸缩环3与所述第二伸缩
环4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环5,所述第一支撑环5的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伸缩环3与所述第二伸缩环4的刚度;所述第一伸缩环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环5的一侧与所述进风环1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环4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环5的一侧与所述出风环2连接。
28.上述的一种风扇罩,通过第一伸缩组件来实现所述进风环1与出风环2的伸缩折叠,从而减少空间占用体积,在需要使用时,通过将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展开从而在所述进风环1与所述出风环2之间形成有聚风通道,进而改善了风扇罩的出风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29.具体的,所述进风环1的内壁、所述第一伸缩环3的内壁、所述第一支撑环5的内壁、所述第二伸缩环4的内壁以及所述出风环2的内壁形成所述聚风通道的管腔,风流在经过风扇后打在所述聚风通道的管腔内壁时被导引并汇聚流向所述出风环2,从而使得从出风环2吹出的风流集中不散乱,风速快,有效改善了出风效果。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环1、所述第一伸缩环3、所述第一支撑环5、所述第二伸缩环4和所述出风环2的形状均相同但尺寸依次变小。通过这个设置,在折叠过程中,实现相互套设的效果。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伸缩环3的外径不大于所述进风环1的内径,所述第一支撑环5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伸缩环3的内径,所述第二伸缩环4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环5的内径,所述出风环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二伸缩环4的内径。具体的,通过上述设置,当从所述出风环2往所述进风环1的方向施加力时,由于所述进风环1、所述第一伸缩环3、所述第一支撑环5、所述第二伸缩环4和所述出风环2均为相互嵌套结构,故所述进风环1以及所述第一支撑环5会限制所述第一伸缩环3的形变,从而在折叠时形成u形,同理,所述第一支撑环5与所述出风环2会限制所述第二伸缩环4的形变,从而在折叠时形成u形,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整齐。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环1远离第一伸缩组件的一侧的边缘上均连接有环形布料6。通过设置环形布料6能够覆盖在现有的风扇的风扇罩上,从而作为附加结构连接于现有的风扇上,所述环形布料6为尼龙布。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布料6内设置有弹力带。通过设置弹力带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风扇的风扇罩,从而使得本技术的风扇罩具有便携功能,进而提高适配性,同时通过弹力带能够将风扇罩固定连接于现有的风扇上。
34.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罩还包括第一导风管9以及第二导风管13,所述第一导风管9与所述进风环1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导风管9的外壁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8与所述进风环1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管13与所述出风环2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导风管13的外壁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出风环2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管9与所述第二导风管13之间连接有可弹性形变的第二伸缩组件。
35.具体的,所述第一导风管9以及所述第二导风管13均为密闭结构,风流会分别沿所述第一导风管9的外壁、所述第二伸缩组件的外壁、所述第二导风管13的外壁流动,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导风管13、所述第二伸缩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风管13能够进一步缩小所述聚风通道的内径,从而对风流进行进一步增压与导向,从而使得从所述出风环2吹出的风流速度被倍数放大并形成聚集环圈想外吹出,更进一步提高风速、且风流集中不散乱。
36.更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杆8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均布设置。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三伸缩环10以及第四伸缩环12,所述第一伸缩环3与所述第二伸缩环4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环11,所述第二支撑环11的刚度均大于所述第三伸缩环10与所述第四伸缩环12的刚度;所述第三伸缩环10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环1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导风管9连接,所述第四伸缩环12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环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风管13连接。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管9、所述第三伸缩环10、所述第二支撑环11、所述第四伸缩环12和所述第二导风管13的形状相同但尺寸依次变小。通过这个设置,在折叠过程中,实现相互套设的效果。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伸缩环10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导风管9的内径,所述第二支撑环11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三伸缩环10的内径,所述第四伸缩环1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环11的内径,所述第二导风管13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四伸缩环12的内径。具体的,通过上述设置,当从所述出风环2往所述进风环1的方向施加力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携受力,同时所述第一导风管9、所述第三伸缩环10、所述第二支撑环11、所述第四伸缩环12和所述第二导风管13均为相互嵌套结构,故所述第一导风管9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环11会限制所述第三伸缩环10的形变,从而在折叠时形成u形,同理,所述第二支撑环11与所述第二导风管13会限制所述第四伸缩环12的形变,从而在折叠时形成u形,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整齐。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管13远离所述第一导风管9的一端上连接有圆锥体结构的导风体14。具体的,所述导风体14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导风管13的端面固定连接,从所述出风环2吹出来的风流会由于康达效应而依附于所述导风体14的表面流动,故设置导风体14可以促使风流更加朝向所述出风环2的中轴线集中。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环1、所述出风环2、所述第一导风管9、所述第二导风管13、所述第一支撑环5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环11均用刚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伸缩环3、所述第二伸缩环4、所述第三伸缩环10、所述第四伸缩环1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体的说,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进风环1、所述出风环2、所述第一导风管9、所述第二导风管13、所述第一支撑环5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环11均用pp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伸缩环3、所述第二伸缩环4、所述第三伸缩环10、所述第四伸缩环12均采用tpe材料制成。所述pp材料与所述tpe材料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42.工作原理:
43.需要折叠时,当本技术的风扇罩连接于现有的风扇时,用力按压出风环2的表面并朝向所述进风环1方向施加力,出风环2进入到第二伸缩环4中,第二伸缩环4进入到支撑环中,支撑环进入到第一伸缩环3中,第一伸缩环3进入到进风环1中,实现折叠,所述第一导风管9、所述第二伸缩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风管13同理;当本技术的风扇罩不是连接于现有的风扇时,进风环1朝下方地面上,用力按出风环2的表面,出风环2进入到第二伸缩环4中,第二伸缩环4进入到支撑环中,支撑环进入到第一伸缩环3中,第一伸缩环3进入到进风环1中,实现折叠,如图3所示。
44.当需要打开时,当本技术的风扇罩不是连接于现有的风扇时,用力按出风环2上表面,出风环2从伸缩组件弹出,伸缩组件打开,形成第一伸缩环3、支撑环和第二伸缩环4,形成聚风通道,如图2所示,并通过弹力带固定到现有的风扇上。
4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