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1471发布日期:2022-11-03 05:2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压缩机工作时压缩机的电机高速运转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电机得不到及时冷却或冷却不充分会导致压缩机不能正常运转或者故障频发,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
3.目前针对压缩机的电机的冷却方式包括气态冷媒冷却和气态冷媒以及液态冷媒混合冷却。其中,气态冷媒冷却散热效率低、成本高,不能在压缩机的电机在高速运转情况下对电机进行有效冷却。且压缩机的电机在高速运转情况下,若使用液态冷媒辅助冷却,高速旋转的电机转子会受到液态冷媒的冷却冲击,会影响电机转子的稳定性,导致电机故障率提高。如何保证对压缩机的电机有效冷却的同时,降低压缩机的故障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用于保证对压缩机的电机有效冷却的同时,降低压缩机的故障率。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包括:
7.压缩机,压缩机内部设置有喷液管路,喷液管路用于冷却压缩机的电机;
8.冷凝器,冷凝器的第一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喷液管路的进口连通;
9.蒸发器,蒸发器的第一进口与喷液管路的出口连通,蒸发器的第二进口与冷凝器的第二出口连通,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喷液管路的进口与高压侧冷凝器的第一出口连通,喷液管路的出口与低压侧蒸发器的第一进口连通,如此,冷凝器中的液态冷媒拥有足够的压力差流入喷液管路中,进而对压缩机的电机进行冷却。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是通过在压缩机中设置喷液管路,以使得冷媒在喷液管路中流通来对压缩机的电机进行冷却,液态冷媒不会直接与电机相接触,进而不会影响电机转子的稳定性,避免压缩机产生故障,实现了对压缩机的电机有效冷却的同时,降低压缩机的故障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件,第一节流件设置于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喷液管路的进口之间,第一节流件用于调节进入喷液管路的冷媒流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件包括电子膨胀阀。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的温度值;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向第一节流件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
指示第一节流件开启并将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开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设置于喷液管路的出口处,用于检测喷液管路的出口温度值;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设置于喷液管路的出口处,用于检测喷液管路的出口压力值;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之后,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喷液管路的出口温度值以及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喷液管路的出口压力值;根据喷液管路的出口温度值和喷液管路的出口压力值确定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在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大于第一过热度阈值时,向第一节流件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将开度由第一预设开度调整至第二预设开度,第二预设开度大于第一预设开度;或者,在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小于第二过热度阈值时,向第一节流件发送第三控制指令,第三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将开度由第一预设开度调整至第三预设开度,第三预设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或者,在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位于第一过热度阈值与第二过热度阈值之间时,向第一节流件发送第四调节指令,第四调节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保持第一预设开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还包括:止回阀,止回阀设置于冷凝器的第一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之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件,第二节流件设置于蒸发器的第二进口与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之间,第二节流件用于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1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节流件包括节流阀。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冷却系统。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硬件配置框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器与终端设备的交互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管理界面示意图;
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30.附图标记:冷却系统、1;压缩机、10;冷凝器、11;蒸发器、12;第一节流件、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控制器、15;第二温度传感器、16;压力传感器、17;止回阀、18;第二节流件、19;通信器、20;存储器、21;终端设备、300;空调系统、50;室内机、51;室外机、52。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此外,本技术中,“上”、“下”等方位术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对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可以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附图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术语“耦接”可以是实现信号传输的电性连接的方式。“耦接”可以是直接的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电性连接。
35.目前针对压缩机的电机的冷却方式包括气态冷媒冷却和气态冷媒以及液态冷媒混合冷却。混合冷却时优先使用气态冷媒,气态冷媒不足时使用液态冷媒补充冷却,冷却后的冷媒重新回到压缩机吸气口或者两级叶轮之间继续参与循环。
36.然而在对压缩机的电机的实际冷却过程中,无论是哪种冷却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压缩机的电机功率较高时,做功较大,发热量较高,需要的冷媒流量较大,单独使用气态冷媒难以满足冷却需求,此时如果需要压缩机继续运行就需要压缩机降频以减少压缩机做功来降低发热量,来保证冷却系统可以不超范围运行,但压缩机降频后冷却系统的制冷量输出减少,影响了用户体验。如果此时使用液态冷媒辅助冷却,此时压缩机的电机在高速运转情况下突然使用液态冷媒冷却,高速旋转的电机转子会受到液态冷媒的冷却冲击,会影响电机转子稳定性。导致压缩机故障率提高。另外,液态冷媒的流量难以控制,会发生频繁冷却开停的现象,压缩机稳定性变差。且与压缩机的电机换热后的冷媒重新回到压缩机吸气口或者两级叶轮之间,此时经过与压缩机的电机换热后的冷媒温度偏高,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口的吸气状态发生变化,冷却系统的运行效率会受到影响。
37.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系统,通过在压缩机的内部设置喷液管路,喷液管路与电机相接触,且喷液管路的进口与冷凝器连通,喷液管路的出口与蒸发器连通,如此喷液管路的两端形成压力差,以使得冷凝器中的液态冷媒能够在喷液管路中流通来对电机进行冷却,液态冷媒不会直接与电机相接触,不会影响电机转子的稳定性,避免了压缩机产生故障,实现了对压缩机的电机有效冷却的同时,降低压缩机的故障率。且由于喷液管路的出口与蒸发器连通,以使得对电机进行冷却后处于高温状态的冷媒进入蒸发器中进行降温后再进入压缩机中,避免处于高温状态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或二级叶轮对冷却系统的运行效率所造成的影响。
38.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一些术语或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39.冷媒:一种容易吸热变成气体,又容易放热变成液体的物质。在冷却系统中,通过冷媒的蒸发与凝结,传递热能,产生冷冻效果。
40.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系统1,参照图1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冷却系统1包括压缩机10、冷凝器11和蒸发器12。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1可以是磁悬浮冷却系统。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可以是磁悬浮压缩机,也可以是磁悬浮离心压缩机。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内部设置有喷液管路,喷液管路用于容纳冷媒以及供冷媒在管路内流通。将喷液管路直接与压缩机10的电机相接触,能够将电机的热量传输进喷液管路内的冷媒中,进而实现了对于压缩机10的电机的冷却。其中,喷液管路可以是铜制品或铝制品,还可以是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品。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液管路也可以称作冷却管路。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凝器11的第一进口与压缩机10的出口连通,冷凝器11的第一出口与喷液管路的进口(如图1所示的a口)连通。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蒸发器12的第一进口与喷液管路的出口(如图1所示的b口)连通,蒸发器12的第二进口与冷凝器11的第二出口连通,蒸发器12的出口与压缩机10的进口连通。
47.如此,喷液管路的出口直接与蒸发器12连通,而并非与压缩机10的吸气端或一二级叶轮连通,对高速旋转的电机进行冷却后处于高温状态的冷媒可以进入蒸发器12中可以二次降温,避免处于高温状态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影响压缩机10的吸气端冷媒流体的状态,保证了冷却系统的运行效率。
4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1还包括第一节流件13。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可以在冷凝器11的第一出口与喷液管路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节流件13。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件13用于调节进入喷液管路的冷媒流量。
50.可选的,第一节流件13可以是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膨胀阀、电磁阀。也可以是机械装置,例如热力膨胀阀和毛细管等。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对于进入喷液管路的冷媒流量控制的精准度,本技术实施例以第一节流件13为电子膨胀阀为例进行说明。
52.如此,通过在冷凝器11的第一出口与喷液管路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节流件13,精准的控制进入喷液管路内的冷媒流量,保证可以按需液喷,避免液态冷媒从无到有的突然进入压缩机内部而对电机转子的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提升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控制器15,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4用于检测电机的温度值。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4可以设置于压缩机10的电机上,也可以设置于压缩机10的电机的周围中能够有效检测到电机的温度值的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于第一温度传感器14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制。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是指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指示冷却系统1执行控制指令的装置。示例性的,控制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控制器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57.此外,控制器15可以用于控制冷却系统1内部中各部件工作,以使得冷却系统1各个部件运行实现冷却系统1的各预定功能。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冷凝器11、蒸发器12、第一节流件13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4均与控制器15电连接。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冷却系统1的工作过程中,控制器15可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4实时检测电机的温度值。当控制器15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电机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代表当前电机的温度值过高,需要对电机进行冷却处理,此时控制器15可以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13开启并将自身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开度。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第一节流件13开启并将自身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开度。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是冷却系统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开度也可以是冷却系统出厂时预先设定的,例如,第一温度阈值为70℃,第一预设开度为70p。
60.如此,在检测到压缩机的电机的温度值过高时,控制第一节流件13开启且将第一节流件的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开度后,冷凝器中的液态冷媒可以经过第一节流件13进入喷液管路中,以对压缩机10的电机进行冷却,实现了对压缩机10的电机的温度的精准控制,避免压缩机10的电机的温度过高导致冷却系统1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的发生,提升了压缩机10的稳定性。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还可以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6和压力传感器17。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第二温度传感器16可以设置于喷液管路的出口处,用于检测喷液管路的出口温度值。压力传感器17可以设置于喷液管路的出口处,用于检测喷液管路的出口压力值。
6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16和压力传感器17均与控制器15电连接。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的管理人员预先在控制器15中写入有温度值和压力值换算为过热度的换算程序,在第一节流件13开启且第一节流件13将自身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开度之后,为了避免基于第一节流件13的第一预设开度下进入喷液管路的冷媒流量过少而无法对压缩机10的电机进行有效冷却,控制器15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之后,可以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6获取喷液管路的出口温度值以及通过压力传感器17获取喷液管路的出口压力值,进而根据预选写入的过热度换算程序结合喷液管路的出口温度值和出口压力值,确定出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进而控制器15可以根据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对第一节流件13的开度进行调整,以保证经过第一节流件13进入喷液管路的冷媒流量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冷却。
64.可选的,控制器15根据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对第一节流件的开度进行调整具体可包括以下情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65.情形1、在检测到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大于第一过热度阈值时,控制器向第一节流件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66.可以理解的,在检测到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大于第一过热度阈值时,代表当前电机的温度值过高,也即基于第一节流件13的第一预设开度的情况下,进入喷液管路的冷媒流量无法对电机进行有效冷却,控制器15可以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第二
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13将开度由第一预设开度调整至第二预设开度。其中,第一过热度阈值可以是冷却系统1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第二预设开度可以是冷却系统1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第二预设开度大于第一预设开度,例如,第一过热度阈值为80℃,第二预设开度为80p。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一节流件13的第一开度调整量。
68.可选的,在检测到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大于第一过热度阈值时,控制器15可以对当前过热度与第一过热度阈值之间的过热度差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运算,确定第一节流件13的第一开度调整量,进而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包括第一节流件13的第一开度调整量的第二控制指令,以便于第一节流件13根据第一开度调整量调整自身的开度,提升了第一节流件13开度调整的精准度,有助于提高对于电机温度控制的精准度。
69.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中预先存储有多个过热度差值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开度调整量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在检测到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大于第一过热度阈值时,控制器15可以根据当前过热度与第一过热度阈值之间的过热度差值与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过热度与第一过热度阈值之间的过热度差值相对应的第一开度调整量,进而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包括第一节流件13的第一开度调整量的第二控制指令,以便于第一节流件13根据第一开度调整量调整自身的开度,提升了第一节流件13开度调整的精准度,有助于提高对于电机温度控制的精准度。
70.情形2、在检测到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小于第二过热度阈值时,控制器向第一节流件发送第三控制指令。
71.可以理解的,在检测到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小于第二过热度阈值时,代表当前电机的温度值过低,也即基于第一节流件13的第一预设开度的情况下,进入喷液管路的冷媒流量过量导致对电机造成过度冷却,为了避免压缩机10无法正常工作,控制器15可以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第三控制指令,第三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13将开度由第一预设开度调整至第三预设开度。其中,第二过热度阈值可以是冷却系统1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第三预设开度可以是冷却系统1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第三预设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例如,第二过热度阈值为50℃,第三预设开度为60p。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控制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一节流件13的第二开度调整量。关于控制器15如何确定第一节流件13的第二开度调整量,可以参照上述情形1中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73.情形3、在检测到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位于第一过热度阈值与第二过热度阈值之间时,控制器向第一节流件发送第四控制指令。
74.可以理解的,在检测到喷液管路的当前过热度位于第一过热度阈值与第二过热度阈值之间时,代表当前电机的过热度较为适宜,也即基于第一节流件13的第一预设开度的情况下,进入喷液管路的冷媒流量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冷却,无需对第一节流件13的开度进行调整。控制器15可以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第四控制指令,第四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保持当前开度,也就是保持第一预设开度。
75.上述实施例着重介绍了当控制器15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电机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器15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第一节流件
13调整自身的开度,来实现对压缩机10的电机的温度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器15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电机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代表当前电机的温度值较为适宜,无需调整第一节流件13的开度,控制器15可以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第五控制指令,第五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保持当前开度,也就是若第一节流件13当前处于开启状态,则第一节流件13继续保持当前开度,若第一节流件13当前处于关闭状态,则第一节流件13继续保持关闭状态。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是冷却系统1出厂时预先设定的,例如,第二温度阈值为45℃。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器15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电机的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代表当前电机的温度值较低,无需对电机进行冷却处理,控制器15可以向第一节流件13发送第六控制指令,第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流件13关闭,也即停止冷凝器11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喷液管路,也即停止对电机的冷却处理。
7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算法流程均采用现有算法,本技术实施例不涉及对现有算法的改进。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还包括止回阀18。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止回阀18可以设置于冷凝器11的第一进口与压缩机10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止回阀18用于防止压缩机10向冷凝器11排放的冷媒倒流。
79.其中,止回阀18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属自动阀类,又称逆止阀、单向阀、回流阀或隔离阀。阀瓣运动方式分为升降式和旋启式。升降式止回阀与截止阀结构类似,仅缺少带动阀瓣的阀杆。介质从进口端(下侧)流入,从出口端(上侧)流出。当进口压力大于阀瓣重量及其流动阻力之和时,阀门被开启。反之,介质倒流时阀门则关闭。
80.如此,通过在压缩机10的出口与冷凝器11的第一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止回阀18来防止冷媒倒流回压缩机10中,有助于提升压缩机10运行的稳定性。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还包括第二节流件19。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第二节流件可是设置于蒸发器12的第二进口与冷凝器11的第二出口之间,用于调节进入蒸发器12的冷媒流量。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流件19可以是节流阀,也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83.其中,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
84.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制冷过程进行举例说明:本技术中冷却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作为冷媒循环回路来执行冷却系统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如冷媒)。
85.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86.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闪蒸器将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转化为中温中压的液气两相态的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电子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
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冷却系统可以调节压缩机的电机的温度。
87.图7所示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体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7所示,该冷却系统1还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通信器20和存储器21。
88.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器20与控制器15电连接,用于与其他网络实体建立通信连接,例如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信器20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蜂窝模块、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以及gps模块等。以rf模块为例,rf模块可以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器15处理;另外,将控制器15生成的信号发送出去。通常情况下,rf电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
89.存储器21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控制器15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1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冷却系统1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21存储有使得冷却系统1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技术中存储器21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
9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冷却系统的限定,冷却系统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91.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器与终端设备进行交互的交互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300可以与控制器15建立通信连接。示例性地,可使用任何已知的网络通信协议来实现通信连接的建立。上述网络通信协议可以是各种有线或无线通信协议,诸如以太网、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火线(firewire)、任何蜂窝网通信协议(如3g/4g/5g)、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nfc或任何其他合适的通信协议。上述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连接、nfc、紫蜂(zigbee)、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92.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300仅是终端设备的一个示例。本技术中的终端设备300可以为遥控器、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等,本技术对该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93.示例性的,以终端设备300为手机为例,用户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冷却系统管理app,冷却系统管理app可以用于管理冷却系统。用户可以选中冷却系统1这一在线设备,在冷却系统1的管理选项中选择需要对冷却系统1执行的控制功能。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管理界面示意图,冷却系统管理app上显示的冷却系统1的管理选项可以包括开机、关机、温度调整等控制功能。如果检测到用户点击冷却系统app中对冷却系统1的开机选项,则手机可以向冷却系统1发送开机指令,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器15控制冷却系统1中的各部件开机进行工作。
94.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参照图10为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空调系统50包括室内机51、室外机52和上述的冷却系统1,也就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适用于空调系统中。其中,以室内机51为
室内挂机(图10中示出)为例,室内挂机通常安装在室内壁面等上。再如,室内柜机(图10中未示出)也是室内机的一种室内机形态。室外机52,通常设置在户外,用于室内环境换热。另外,在图10示出中,由于室外机52隔着壁面位于与室内机51相反一侧的户外,用虚线来表示室外机52。
9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