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用无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7474发布日期:2023-01-04 09:1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用无刷风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吸尘器用无刷风机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用无刷风机。
3.

背景技术:

4.吸尘器是一种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并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而对灰尘进行吸取的装置。吸尘器风机作为吸尘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一个吸尘器使用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尘器风机的吸风效果。
5.现有的吸尘器所使用的传统无刷风机,包括风机壳体、设置于风机壳体内的电机定子、转动连接于电机定子中的电机转子、设置于风机壳体前端的风机前罩、设置于风机壳体后端的风机后盖、设置于风机前罩内的前叶轮,电机转子的前端与前叶轮相连接;通过电机转子的转动带动前叶轮高速旋转并产生空气负压,从而产生吸力并对外部进行吸风;为了提高吸尘器风机的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现有的做法均是通过加大电机转子的功率并提高电机转子带动前叶轮旋转的转速,虽然通过该方式能够提高吸尘器风机的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但是由于提高前叶轮旋转的转速与所提高的吸力之间不成正比关系,一昧地对电机转子加大功率并提高前叶轮旋转的转速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吸尘器风机的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
6.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尘器用无刷风机,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用无刷风机,包括风机壳体、设置于风机壳体内的电机定子、转动连接于电机定子中的电机转子、设置于风机壳体前端的风机前罩、设置于风机壳体后端的风机后盖、设置于风机前罩内的前叶轮,电机转子的前端与前叶轮相连接,所述电机定子与风机后盖之间设有风道分隔体,风道分隔体与风机后盖之间相围形成二级吸风室,二级吸风室内设有后叶轮,电机转子的后端与后叶轮相连接。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风机壳体包括外壳部、设置于外壳部内的内筒部、若干个导风连接部,电机定子的前端设置于内筒部中,电机定子的后端设有后端盖。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筒部包括与外壳部同轴设置的内圈部、设置于内圈部前端上的前端盖部、开设于前端盖部中间位置处的前轴孔、设置于前端盖部后端上的前轴承安装部,各个导风连接部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于外壳部与内圈部之间,后端盖包括后端盖主体、开设于后端盖主体中间位置处的后轴孔、设置于后端盖主体上的后轴承安装部,前轴孔、前轴承安装部、后轴孔及后轴承安装部之间呈同轴设置。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圈部向后延伸成型有加长防水部,后端盖盖设于加长防水部的后端,前端盖部、内圈部、加长防水部、后端盖相围形成防水电机室,电机定子设置于防水电机室中。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前端盖部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排风孔,后端盖开
设有若干个散热进风孔。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散热进风孔与散热排风孔数量相同,各个散热进风孔分别与相对应的散热排风孔同轴设置。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机定子包括导电接线插片,导电接线插片向后凸设于后端盖的后端上,风机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电线通孔,电线通孔位于风道分隔体的前端位置处。
1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机定子还包括定子铁芯、设置于定子铁芯前端的前绝缘架、设置于定子铁芯后端的后绝缘架、绕设于前绝缘架及后绝缘架上的定子绕组。
1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机转子包括转轴、套接于转轴上的转子永磁铁芯、套接于转轴上的前轴承、套接于转轴上的后轴承,转子永磁铁芯转动连接于定子铁芯中,前轴承设置于前轴承安装部中,后轴承设置于后轴承安装部中。
1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风机前罩包括罩设于前叶轮的罩体、成型于罩体中间位置处的一级进风口,风道分隔体包括隔风部、成型于隔风部中间位置处的二级进风孔。
1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用无刷风机,包括风机壳体、设置于风机壳体内的电机定子、转动连接于电机定子中的电机转子、设置于风机壳体前端的风机前罩、设置于风机壳体后端的风机后盖、设置于风机前罩内的前叶轮,电机转子的前端与前叶轮相连接,所述电机定子与风机后盖之间设有风道分隔体,风道分隔体与风机后盖之间相围形成二级吸风室,二级吸风室内设有后叶轮,电机转子的后端与后叶轮相连接;
19.相较于现有传统的吸尘器用无刷风机,本实用新型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通过电机转子带动前叶轮、后叶轮进行旋转,外部的气体通过旋转的前叶轮被吸入风机前罩内,被吸入风机前罩内的气体通过旋转的后叶轮被吸入二级吸风室内,从而实现两级吸风,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20.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机后盖、风道分隔体及后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风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风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风机壳体1、外壳部11、内筒部12、内圈部121、前端盖部122、前轴孔123、前轴承安装部124、加长防水部125、散热排风孔126、防水电机室127、导风连接部13、电线通孔14、电机定子2、定子铁芯21、前绝缘架22、后绝缘架23、定子绕组24、导电接线插片25、电机转子3、转轴31、转子永磁铁芯32、前轴承33、后轴承34、风机前罩4、罩体41、一级进风口42、风机后盖5、前叶轮6、风道分隔体7、隔风部71、二级进风孔72、二级吸风室73、后叶轮8、后端盖9、后轴孔91、后轴承安装部92、散热进风孔93、后端盖主体94。
28.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风机壳体1、设置于风机壳体1内的电机定子2、转动连接于电机定子2中的电机转子3、设置于风机壳体1前端的风机前罩4、设置于风机壳体1后端的风机后盖5、设置于风机前罩4内的前叶轮6,电机转子3的前端与前叶轮6相连接,所述电机定子2与风机后盖5之间设有风道分隔体7,风道分隔体7与风机后盖5之间相围形成二级吸风室73,二级吸风室73内设有后叶轮8,电机转子3的后端与后叶轮8相连接;相较于现有传统的吸尘器用无刷风机,本实用新型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通过电机转子3带动前叶轮6、后叶轮8进行旋转,外部的气体通过旋转的前叶轮6被吸入风机前罩4内,被吸入风机前罩4内的气体通过旋转的后叶轮8被吸入二级吸风室73内,从而实现两级吸风,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30.风机壳体1包括外壳部11、设置于外壳部11内的内筒部12、若干个导风连接部13,电机定子2的前端设置于内筒部12中,电机定子2的后端设有后端盖9;内筒部12包括与外壳部11同轴设置的内圈部121、设置于内圈部121前端上的前端盖部122、开设于前端盖部122中间位置处的前轴孔123、设置于前端盖部122后端上的前轴承安装部124,各个导风连接部13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于外壳部11与内圈部121之间,后端盖9包括后端盖主体94、开设于后端盖主体94中间位置处的后轴孔91、设置于后端盖主体94上的后轴承安装部92,前轴孔123、前轴承安装部124、后轴孔91及后轴承安装部92之间呈同轴设置;电机定子2还包括定子铁芯21、设置于定子铁芯21前端的前绝缘架22、设置于定子铁芯21后端的后绝缘架23、绕设于前绝缘架22及后绝缘架23上的定子绕组24;电机转子3包括转轴31、套接于转轴31上的转子永磁铁芯32、套接于转轴31上的前轴承33、套接于转轴31上的后轴承34,转子永磁铁芯32转动连接于定子铁芯21中,前轴承33设置于前轴承安装部124中,后轴承34设置于后轴承安装部92中;电机转子3的转轴31的一端向前凸伸于风机前罩4中并与前叶轮6相连接,电机转子3的转轴31的另一端向后凸伸于二级吸风室73中并与后叶轮8相连接;被吸入风机前罩4内的气体会从风机壳体1的外壳部11与内圈部121之间流过并被二级吸风室73内的后叶轮8再次吸入,最后从风机后盖5向后排出。
31.前端盖部122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排风孔126,后端盖9开设有若干个散热进风孔93,便于气体更好地从电机定子2及电机转子3旁流过并带走大部分热量,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
32.电机定子2包括导电接线插片25,导电接线插片25向后凸设于后端盖9的后端上,风机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电线通孔14,电线通孔14位于风道分隔体7的前端位置处;通过将导电接线插片25向后凸设于后端盖9的后端上及将电线通孔14设置于风机壳体1的位于风道分隔体7前端的侧壁位置处的结构设计,便于对电机定子2进行接线,电机定子2的电连接线的一端与导电接线插片25相连接,电机定子2的电连接线的另一端从电线通孔14向外引出,不仅便于整体的接线、安装,而且便于后续维护、检修,整体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33.风机前罩4包括罩设于前叶轮6的罩体41、成型于罩体41中间位置处的一级进风口42,风道分隔体7包括隔风部71、成型于隔风部71中间位置处的二级进风孔72,外部的气体在前叶轮6的旋转作用下从一级进风口42被吸入风机前罩4中,从风机壳体1的外壳部11与内圈部121之间流过的气体在后叶轮8的旋转作用下从二级进风孔72被吸入二级吸风室73
中。
34.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风机壳体1的内圈部121向后延伸成型有加长防水部125,后端盖9盖设于加长防水部125的后端,前端盖部122、内圈部121、加长防水部125、后端盖9相围形成防水电机室127,电机定子2设置于防水电机室127中,通过前端盖部122、内圈部121、加长防水部125、后端盖9相围形成防水电机室127并将电机定子2设置于防水电机室127中,能够对气体中所含有的水汽进行隔离,能够防止水汽与电机定子2、电机转子3相接触,从而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并能够适用于一些对含有液体的灰尘进行吸尘的使用场合,实用性更强。
35.前端盖部122开设有若干个与防水电机室127相连通的散热排风孔126,后端盖9开设有若干个与防水电机室127相连通的散热进风孔93;大部分气体在流经风机壳体1的外壳部11与内圈部121之间后会在后叶轮8的旋转作用下从二级进风孔72被吸入二级吸风室73中并从风机后盖5向后排出,小部分气体会形成散热气体循环,即小部分气体会从散热进风孔93流入防水电机室127中,然后从散热排风孔126流出并继续流入外壳部11与内圈部121之间,气体在从散热进风孔93流入防水电机室127并从散热排风孔126流出的同时会将防水电机室127中的大部分热量带出,从而能够对电机定子2、电机转子3起到散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抽风、吸尘。
36.散热进风孔93与散热排风孔126数量相同,各个散热进风孔93分别与相对应的散热排风孔126同轴设置,能够更好地形成散热气体循环,能够更好地对防水电机室127中的热量进行带出,防水电机室127中的整体散热效果更好;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37.工作原理:
38.通过电机转子3带动前叶轮6、后叶轮8进行旋转,外部的气体通过旋转的前叶轮6被吸入风机前罩4内,被吸入风机前罩4内的气体通过旋转的后叶轮8被吸入二级吸风室73内,从而实现两级吸风,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39.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