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及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3501发布日期:2022-12-21 01:2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及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2.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
3.风机是集成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零部件,通过风机的作用才能实现集成灶的吸油烟功能,因此风机排烟效果直接影响集成灶的吸油烟效果。
4.现有的风机在出口处的气体会有部分再次进入蜗壳风道中,造成风机在工作时从风机出口排放的气体减少,最终影响风机的排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及集成灶,能够减少风机出口处再次进入风机风道中的气体,保证风机的排烟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机,包括蜗壳、位于蜗壳出风口下端的蜗舌及置于蜗壳1容纳腔的叶轮,蜗壳具有向外部凸出的缓冲区,沿着气体在蜗壳内的流动方向,缓冲区设置在蜗舌的下游位置,且缓冲区与蜗壳的内部流道连通。
7.优选地,定义缓冲区的最大凸出距离为h,定义缓冲区的进口高度为b,凸出距离h与进口高度b之间的关系为1.5b<h<4b。进口高度b和凸出距离h过大时,会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正常排烟流量,进口高度b和凸出距离h过小时,风机出口蜗舌处的气体会再次进入蜗壳的流道中,无法保证风机的排烟效果,进口高度b和凸出距离h满足上述的尺寸关系时,能够减少风机出口蜗舌处的气体再次进入蜗壳的流道中,而且不会影响风机出口的正常排烟流量。
8.优选地,蜗舌与缓冲区之间的流道具有渐变部,并且渐变部具有流通截面积扩大的区域。渐变部能够使气体沿着蜗壳流道向下流动时实现突扩,流体在流通截面积扩大的区域流速变小,这样有利于提高流体动能转换成静压能的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气体的动能,进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气体回流至风机风道的流量。
9.优选地,渐变部包括第一段间隙和第二段间隙,定义第一段间隙处的蜗壳内壁到叶轮之间的距离为t1,定义第二段间隙处的蜗壳内壁到叶轮之间的最大距离为t2,t1<t2;沿着气体在蜗壳内的流动方向,第一段间隙位于第二段间隙的上游,缓冲区位于第二段间隙的下游。t1<t2能够使气体沿着蜗壳流道向下流动时实现突扩,流体在流通截面积扩大的区域流速变小,这样有利于提高流体动能转换成静压能的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气体的动能,进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气体回流至风机风道的流量,消耗气体能量,从而减小环流损失;同时,也能够容纳叶轮补充到蜗壳的气体。
10.优选地,渐变部还包括第三段间隙,定义第三段间隙处的蜗壳内壁到叶轮之间的距离为t3,t2>t3;沿着气体在蜗壳内的流动方向,第三段间隙位于第二段间隙的下游,且第
三段间隙位于缓冲区的上游。t2>t3能够增加气体进入缓冲区的速度。
11.优选地,第三段间隙处的t3与第二段间隙处t2出口处的距离相等。
12.优选地,进口高度b与第三段间隙处t3之间的关系为1.5t3<b<4t3。进口高度b和第三段间隙处t3过大时,会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正常排烟流量,进口高度b和第三段间隙处t3过小时,风机出口蜗舌处的气体会再次进入蜗壳的流道中,无法保证风机的排烟效果,进口高度b和第三段间隙处t3满足上述的尺寸关系时,能够减少风机出口蜗舌处的气体再次进入蜗壳的流道中,而且不会影响风机出口的正常排烟流量。
13.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的风机。
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5.本技术提供的风机,包括蜗壳,置于蜗壳出风口下端的蜗舌以及置于蜗壳容纳腔的叶轮,其中蜗壳具有向外凸出的缓冲区,沿气体在蜗壳内的流动方向,缓冲区位于蜗舌的下游位置,并且缓冲区与蜗壳内部流道相连通;气体在缓冲区堆积,流速变慢,有利于提高流体动能转换成静压能的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气体的动能,进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气体回流至风机风道的流量保证风机的排烟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风机的缓冲区局部放大图。
18.附图标记:1、蜗壳;2、蜗舌;3、叶轮;4、缓冲区。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首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方位词,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数字量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等限位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2所示是本技术风机的优选实施例。
23.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包括蜗壳1、蜗舌2和叶轮3,其中蜗舌2位于蜗壳1的出风口的下端,叶轮3位于蜗壳1的容纳腔中。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具有向外部凸出的缓冲区4,沿着蜗壳1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缓冲区4位于蜗舌2的下游位置,并且缓冲区4与蜗壳1的内部气体流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区4为不规则形状,并且缓冲区4与蜗壳1为一体结构。蜗壳1内的气体在缓冲区4堆积,流速变慢,有利于提高流体动能转换成静压能的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气体的动能,进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气体回流至风机风道的流量保证风机的
排烟效果。
2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缓冲区4的最大凸出距离为h,定义缓冲区4的进口高度为b,最大凸出距离h与进口高度b之间的关系为1.5b<h<4b。进口高度b和凸出距离h过大时,会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正常排烟流量,进口高度b和凸出距离h过小时,风机出口蜗舌2处的气体会再次进入蜗壳1的流道中,无法保证风机的排烟效果,进口高度b和凸出距离h满足上述的尺寸关系时,能够减少风机出口蜗舌2处的气体再次进入蜗壳1的流道中,而且不会影响风机出口的正常排烟流量。
2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蜗舌2与缓冲区4之间的流道具有渐变部,并且渐变部具有流通截面积扩大的区域。渐变部能够使气体沿着蜗壳1流道向下流动时实现突扩,流体在流通截面积扩大的区域流速变小,这样有利于提高流体动能转换成静压能的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气体的动能,进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气体回流至风机风道的流量。
26.如图2所示,渐变部包括第一段间隙和第二段间隙,定义第一段间隙处的蜗壳1内壁到叶轮3之间的距离为t1,定义第二段间隙处的蜗壳1内壁到叶轮3之间的最大距离为t2,t1<t2;沿着气体在蜗壳1内的流动方向,第一段间隙位于第二段间隙的上游,缓冲区4位于第二段间隙的下游。t1<t2能够使气体沿着蜗壳1流道向下流动时实现突扩,流体在流通截面积扩大的区域流速变小,这样有利于提高流体动能转换成静压能的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气体的动能,进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气体回流至风机风道的流量,消耗气体能量,从而减小环流损失;同时,也能够容纳叶轮补充到蜗壳1的气体。
27.如图2所示,渐变部还包括第三段间隙,定义第三段间隙处的蜗壳1内壁到叶轮3之间的距离为t3,t2>t3;沿着气体在蜗壳1内的流动方向,第三段间隙位于第二段间隙的下游,且第三段间隙位于缓冲区4的上游。t2>t3能够加强气体进入缓冲区的速度。并且第三段间隙处的t3与第二段间隙处t2出口处的距离相等。
28.如图2所示,进口高度b与第三段间隙处t3之间的关系为1.5t3<b<4t3。进口高度b和第三段间隙处t3过大时,会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正常排烟流量,进口高度b和第三段间隙处t3过小时,风机出口蜗舌2处的气体会再次进入蜗壳1的流道中,无法保证风机的排烟效果,进口高度b和第三段间隙处t3满足上述的尺寸关系时,能够减少风机出口蜗舌2处的气体再次进入蜗壳1的流道中,而且不会影响风机出口的正常排烟流量。
29.下面对气体在蜗壳1内部的流动进行叙述:
30.气体从叶轮3的轴向进入叶轮3中,在叶轮3转动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气体从叶轮3的径向排出,进入到蜗壳1的流道中,其中有一部分进入到缓冲区4中,气体在缓冲区堆积,流速变慢,有利于提高流体动能转换成静压能的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气体的动能,进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气体回流至风机风道的流量保证风机的排烟效果。
3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的风机,能够增强集成灶的吸油烟效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健康的使用环境。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的风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为了方便零部件的加工,并且在排烟效果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取消渐变部的第三段间隙,也能实现气体在缓冲区堆积,流速变慢,有利于提高流体动能转换成静压能的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气体的动能,进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出口处的气体回流至风机风道的流量保证风机的排烟效果。
3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