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1383发布日期:2023-03-24 15:4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2.潜水泵在江河、湖泊或者水池中应用时,不同于在水井中使用,往往需要将潜水泵卧式应用。此时,由于潜水泵的进水口位于电机和叶轮部之间,进水从侧面进入到进水口后再被叶轮部提升、输送。因此,卧式应用的潜水泵进水不能再流经电机部分,不能对电机部分的机壳进行流动降温,冷却效果不好。尤其是对大于30千瓦的大功率潜水泵,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潜水泵底部水泵电机部位往往存在局部温度过高情况,止推轴承或者电机线圈容易损坏,潜水泵发生的故障率较高。
3.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通过设置导流筒对进水进行导向流动掠过发热的电机,改善了冷却效果,通过滤芯补水,避免了因缺水造成的设备损坏。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设置在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的水泵电机外侧,包括导流筒主体和滤芯,圆筒形状的所述导流筒主体同轴套设在所述水泵电机外,所述导流筒主体内端密封连接在水泵进水口靠向叶轮部的增大法兰板上,所述导流筒主体外端设置有进水开口,且所述导流筒主体长度大于所述水泵电机;所述滤芯为圆筒状且筒壁上设置滤网,所述滤芯的中腔连通管接头,所述管接头通过管道连通到所述水泵电机的注水孔。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开口具体为进水侧口,两个所述进水侧口对称开设在所述导流筒主体的底部两侧壁上。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侧口的一侧壁边上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向内倾斜探出,两处所述导流片沿着所述导流筒主体中轴对称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底盖,所述底盖通过圆周均布的螺栓密封连接的所述导流筒主体底端内法兰盘上。
10.进一步的,所述滤芯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所述滤芯的管接头通过管道连通到所述水泵电机底部的排水孔上。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主体和压杠,所述支架主体为方管焊接成型的u型框架,所述卧式大功率潜水泵平放在所述支架主体朝上的开口中,多个所述压杠在所述支架主体顶部压紧所述卧式大功率潜水泵;所述滤芯通过多个绑带扎紧在所述支架主体顶部的纵向方管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横向排布的两个底脚管,所述底脚管采用与所述支架主体一致的方管,所述底脚管长度大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宽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通过导流筒主体的设置,能够导流进入到水泵进水口的进水,进水冲击冷却水泵电机的外壳,相对于静态水能够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避免了局部水温过高的情况。通过滤芯的设置,对注水孔采取开放式,能够在水泵电机内腔缺水时,及时补入周围环境水体的过滤水,避免了因缺水造成的设备损坏。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通过设置导流筒对进水进行导向流动掠过发热的电机,改善了冷却效果,通过滤芯补水,避免了因缺水造成的设备损坏。
15.此外,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水侧口,能够从导流筒主体底部两侧进水,进水均匀,水泵电机圆筒外壁掠过的水流较为均匀;通过导流片的设置,能够对进水在进水侧口处进行流向导向,形成旋转输送形式,进水围绕水泵电机圆筒外壁旋转着向水泵进水口流动,能够均匀冷却水泵电机圆筒外壁,避免了降温死角的存在。通过在导流筒主体的底端设置能够拆卸的底盖,便于后期维护清理。通过在水泵电机的排水孔上也连通设置滤芯,能够对所述排水孔也采取开放式补水,改善了单侧补水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支架主体和压杠组成的支架结构,能够对所述卧式大功率潜水泵进行支撑,改善水泵壳体与底部淤泥直接接触的情况,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滚动,而且便于固定滤芯。通过底脚管的设置,便于现场作业人员识别水泵底部,投入水体中就位时,保证底脚管落在河底或者池底上。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a-a部位剖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水泵电机;101、注水孔;2、水泵进水口;3、导流筒主体;301、进水侧口;302、底盖;303、导流片;4、滤芯;5、支架主体;501、底脚管;6、压杠;7、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通过设置导流筒对进水进行导向流动掠过发热的电机,改善了冷却效果,通过滤芯补水,避免了因缺水造成的设备损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参考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 中a-a部位剖视结构示意图。
27.现有的卧式大功率潜水泵,温升问题尤其是局部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设备损坏,而且还容易出现水泵电机1腔体内膨胀漏水后缺水的问题。
28.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一种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设置在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的水泵电机1外侧,包括导流筒主体3和滤芯4。导流筒主体3为圆筒形状,导流筒主体3同轴套设在水泵电机1外。水泵进水口2靠向叶轮部的位置设置有直径增大的法兰板,导流筒主体3内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法兰板上。导流筒主体3外端设置有进水开口,且导流筒主体3长度大于水泵电机1。滤芯4为圆筒状且筒壁上设置滤网,滤芯4为不锈钢骨架安装不锈钢滤网结构,滤芯4的中腔通过滤网封闭,所述中腔连通管接头,所述管接头通过管道连通到水泵电机1的注水孔101。
29.通过导流筒主体3的设置,能够导流进入到水泵进水口2的进水,进水冲击冷却水泵电机1的外壳,相对于静态水能够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避免了局部水温过高的情况。通过滤芯4的设置,对注水孔101采取开放式,能够在水泵电机1内腔缺水时,及时补入周围环境水体的过滤水,避免了因缺水造成的设备损坏。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通过设置导流筒对进水进行导向流动掠过发热的电机,改善了冷却效果,通过滤芯补水,避免了因缺水造成的设备损坏。
30.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进水开口具体采用进水侧口301,两个进水侧口301中心轴线对称开设在导流筒主体3的底部两侧壁上。进水侧口301为长方形的开口,且长边沿着导流筒主体3的轴线设置。
31.具体而言,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进水侧口301的一侧壁边上设置有导流片303,导流片303向内倾斜探出,导流片303与导流筒主体3外壁一体成型。两处导流片303沿着导流筒主体3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32.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导流筒主体3的底端设置有底盖302,底盖302 通过圆周均布的螺栓密封连接的导流筒主体3底端内法兰盘上。
33.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水侧口301,能够从导流筒主体3底部两侧进水,进水均匀,水泵电机1圆筒外壁掠过的水流较为均匀;通过导流片303的设置,能够对进水在进水侧口301处进行流向导向,形成旋转输送形式,进水围绕水泵电机1圆筒外壁旋转着向水泵进水口2流动,能够均匀冷却水泵电机1圆筒外壁,避免了降温死角的存在。通过在导流筒主体3的底端设置能够拆卸的底盖302,便于后期维护清理。
34.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滤芯4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滤芯 4的管接头通过管道连通到水泵电机1底部的排水孔上。
35.通过在水泵电机1的排水孔上也连通设置滤芯4,能够对所述排水孔也采取开放式补水,改善了单侧补水效率低的问题。
36.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还包括支架主体5和压杠6,支架主体5为方管焊接成型的u型框架,所述卧式大功率潜水
泵平放在支架主体5朝上的开口中,多个压杠6在支架主体5顶部采用长螺栓连接方式,压紧卧式大功率潜水泵。滤芯4通过多个绑带7 扎紧在支架主体5顶部的纵向方管上。支架主体5和压杠6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绑带7采用塑料绑扎带。
37.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支架主体5的底部设置有横向排布的两个底脚管501,底脚管501采用与支架主体5一致的方管,底脚管501长度大于支架主体5的宽度。
38.通过支架主体5和压杠6组成的支架结构,能够对所述卧式大功率潜水泵进行支撑,改善水泵壳体与底部淤泥直接接触的情况,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滚动,而且便于固定滤芯4。通过底脚管501的设置,便于现场作业人员识别水泵底部,投入水体中就位时,保证底脚管501落在河底或者池底上。
39.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工作过程中,注意放置水泵时,底脚管501落在河底或者池底上,压杠6位于支架主体5的上方,两个进水侧口301在侧面的位置上。水泵工作时,环境中的水体从进水侧口301位置进入到导流筒主体3和水泵电机1之间夹层中,进入时被导流片303导向,沿着水泵电机1圆筒外壁旋转着向水泵进水口2流动,能够均匀冷却水泵电机1圆筒外壁,避免了降温死角的存在。两个滤芯4能够注水孔101和排水孔进行过滤补水。
40.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通过导流筒主体3的设置,能够导流进入到水泵进水口2的进水,进水冲击冷却水泵电机1的外壳,相对于静态水能够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避免了局部水温过高的情况。通过滤芯4 的设置,对注水孔101采取开放式,能够在水泵电机1内腔缺水时,及时补入周围环境水体的过滤水,避免了因缺水造成的设备损坏。本实用新型卧式大功率潜水泵电机冷却机构,通过设置导流筒对进水进行导向流动掠过发热的电机,改善了冷却效果,通过滤芯补水,避免了因缺水造成的设备损坏。此外,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水侧口301,能够从导流筒主体3底部两侧进水,进水均匀,水泵电机1圆筒外壁掠过的水流较为均匀;通过导流片303的设置,能够对进水在进水侧口301处进行流向导向,形成旋转输送形式,进水围绕水泵电机1 圆筒外壁旋转着向水泵进水口2流动,能够均匀冷却水泵电机1圆筒外壁,避免了降温死角的存在。通过在导流筒主体3的底端设置能够拆卸的底盖302,便于后期维护清理。通过在水泵电机1的排水孔上也连通设置滤芯4,能够对所述排水孔也采取开放式补水,改善了单侧补水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支架主体5和压杠6组成的支架结构,能够对所述卧式大功率潜水泵进行支撑,改善水泵壳体与底部淤泥直接接触的情况,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滚动,而且便于固定滤芯4。通过底脚管501的设置,便于现场作业人员识别水泵底部,投入水体中就位时,保证底脚管501落在河底或者池底上。
4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