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8283发布日期:2022-12-28 11:4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管泵。


背景技术:

2.软管泵的原理是软管泵内部的挤压轮挤压软管以带动介质流动。软管作为软管泵的唯一易损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挤压轮不断挤压软管,会使得软管表面磨损,使得软管壁厚减小。此时会出现挤压轮无法将软管内壁挤压至重合,导致挤压时软管没有被没挤压到位,引发软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软管泵会失去自吸能力。然而现有的做法是:在挤压轮的下方添加垫片,扩大两个挤压轮的轴距,以解决软管内壁之间出现间隙的问题,但是上述方式需要经常增加垫片,故而使得设备的维保频率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管泵,包括泵壳、安装在所述泵壳内的软管和转子;所述转子包括驱动部、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上均通过设有的挤压轮挤压在所述软管的外壁上;所述驱动部的两侧还设有弹簧,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轴销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轴销连接;当所述转子转动时,利用所述弹簧的伸展或者收缩,以令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驱动部上转动,以促使所述挤压轮挤压所述软管,以实现所述软管内壁的紧密贴合。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限位槽;其中,所述挤压轮通过设有的轴销杆与所述限位槽连接,且所述轴销杆的两端还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台阶面。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安装孔,且所述轴销杆的两端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包括与电机轴连接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且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呈“z”字形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均设有轴销孔,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设有与所述轴销孔位置相对应的圆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为矩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限位柱,且所述驱动部上也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限位柱。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的自动回弹加长两个支
架上的挤压轮之间的轴距,以弥补软管长期磨损下来,导致软管内壁之间形贴合不紧密,而引发泵体工作效率低下以及泵体工作易失效的问题。有基于此,相较于传统的软管泵通过增加垫片弥补间隙差的方式而言该装置能有效的减少软管泵使用时的维护频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子与泵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与轴销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泵壳;2、软管;3、转子;30、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弹簧;33、驱动部;34、限位柱;35、轴销孔;36、圆孔;37、连接部;38、下支撑板;39、挤压轮;310、上支撑板;311、限位槽;312、安装孔;313、轴销杆;314、台阶面;315、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正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软管泵,包括泵壳1、安装在所述泵壳1内的软管2和转子3;所述转子3包括驱动部33、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部33上的第一支架30和第二支架31;其中,所述第一支架30与所述第二支架31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支架30与所述第二支架31上均通过设有的挤压轮39挤压在所述软管2的外壁上;所述驱动部33的两侧还设有弹簧32,所述第一支架30远离所述弹簧3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33轴销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架31远离所述弹簧3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33轴销连接;当所述转子3转动时,利用所述弹簧32的伸展或者收缩,以令所述第一支架30和所述第二支架31在所述驱动部33上转动,以促使所述挤压轮39挤压所述软管2,以实现所述软管2内壁的紧密贴合。
19.综上所述,通过弹簧32的自动回弹加长两个支架上的挤压轮39之间的轴距,以弥补软管2长期磨损下来,导致软管2内壁之间形贴合不紧密,而引发泵体工作效率低下以及泵体工作易失效的问题。有基于此,相较于传统的软管泵通过增加垫片弥补间隙差的方式而言该装置能有效的减少软管泵使用时的维护频率。
2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支架30上还设有限位槽311;其中,所述挤压轮
39通过设有的轴销杆313与所述限位槽311连接,且所述轴销杆313的两端还设有与所述限位槽311相适配的台阶面314。因此,利用台阶面314与第一支架30上设有的限位槽311相适配连接,在解决轴销杆313因自转而导致挤压轮39在工作时出现“暂停”现象的同时又便于挤压轮39的拆装和维护。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30上还设有安装孔312,且所述轴销杆313的两端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孔312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孔315。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312后与连接孔315连接,然后限位槽311与台阶面314的配合,故而能够彻底解决轴销杆313在第一支架30上出现自传的问题,同时,拆、装螺栓又便于挤压轮39的更换和组装,进而使得挤压轮39的维保以及组装简单便捷,解决了挤压轮39因磨损而导致软管泵工作失效的问题。
22.由于所述驱动部33包括与电机轴连接的连接部37;其中,所述连接部37上设有上支撑板310和下支撑板38,且所述上支撑板310与所述下支撑板38呈“z”字形安装在所述连接部37上,因此使得两个支架与驱动部33拆装方便,同时两个支撑板的设置,一则便于将弹簧32固定在驱动部33和两个支架之间;二则便于两个支架的另一端能够与驱动部33转动连接。
23.具体的,所述上支撑板310与所述下支撑板38均设有轴销孔35,且所述第一支架31与所述第二支架30上还设有与所述轴销孔35位置相对应的圆孔36,利用轴销件穿过轴销孔35和圆孔36后,故而使得两个支架的一端均可以在驱动部33上转动,因此使得挤压轮39跟随弹簧32的变化,自动挤压软管2或者远离软管2;即,当软管2内部介质较大时,弹簧32收缩,故而又能够避免介质与挤压轮39刚性接触导致软管2出现破损的问题;反之,介质较小或者软管2内壁出现间隙时弹簧32伸长,故而可以自动弥补软管2内部之间的间隙,保证软管泵的长久且高效的工作。
24.由于所述上支撑板310与所述下支撑板38与所述连接部37活动连接,例如,通过螺栓穿过两个支撑板后与连接部37连接,使得连接部37与两个支撑板拆装便捷,进一步的便于对驱动部33的维护和组装;另外,由于所述连接部37的横截面为矩形,例如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因此,能够扩大两个支撑板与连接部37的接触面积,故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两个支撑板与连接部37的稳定连接。
2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为了避免弹簧32工作时出现自动脱落的情况,所述第一支架30与所述第二支架31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32的限位柱34,且所述驱动部33上也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32的限位柱34。由于驱动部33以及两个支架上均具有限位柱34,因此可以利用限位柱34插入到弹簧32的内部,故而可以增强弹簧32工作时的稳定性。
26.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