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用扰流结构及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0831发布日期:2022-11-23 01:3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用扰流结构及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用扰流结构及泵。


背景技术:

2.水泵通过其内的压水室将动能转化为压能,由于压水室结构局限,使得压水过程中水力损失过大,现有技术中会在压水室设置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将压水室分隔成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扰流结构的一侧为叶轮10',叶轮10'位于第二腔室,另一侧设置有泵体的进水口,进水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扰流结构的中心开设过水孔,从而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叶轮10'驱动由进水口流入第一腔室内的水由过水孔流入第二腔室。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由于扰流结构与叶轮10'之间存在间隙,会有一部分水由过水孔流出后,不经过叶轮10',而是由叶轮10'与隔板30'之间的空隙直接到泵体的出水口,这样出水口的水的流速和能量都比较小,导致出现一定的水利损失,水泵效率低,因此,亟需一种泵用扰流结构,减少水力损失,提高水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泵用扰流结构,以减少水力损失,提高水泵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泵用扰流结构,包括:
5.隔板,所述隔板的中心开设有沿其轴向贯穿的开口;
6.口环,所述口环连接于所述隔板轴向的第一侧,所述口环位于所述开口的周向,所述口环的内周面与所述开口形成过水孔,所述口环的外周面被配置为与叶轮连接。
7.可选的,所述隔板还包括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位于所述开口的周向,并设置于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一侧,所述避让凹槽与所述叶轮正对。
8.可选的,所述泵用扰流结构还包括焊接筋,所述焊接筋连接于所述隔板轴向的第二侧,所述焊接筋用于与泵体焊接。
9.可选的,所述泵用扰流结构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连接于所述隔板轴向的第二侧,并位于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导流部开设有相对设置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与所述开口连通。
10.可选的,所述泵用扰流结构还包括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所述扰流组件位于所述导流部的径向的外侧,并与所述导流部间隔设置。
11.可选的,所述扰流组件包括:
12.挡水圆弧板,所述挡水圆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
13.竖筋和挡流板,所述竖筋和所述挡流板均连接于所述挡水圆弧板远离所述导流部的一侧,并沿所述隔板的径向延伸,所述竖筋和所述挡流板间隔设置,所述竖筋和所述挡流板之间的所述挡水圆弧板与至少部分所述进口相对。
14.可选的,所述竖筋和所述挡流板之间的至少部分所述挡水圆弧板开设有避让口。
15.可选的,所述隔板的周面上具有定位部。
16.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平面。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以减少水力损失,提高水泵效率。
18.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9.一种泵,包括上述的泵用扰流结构。
20.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口环的内周面与过水孔形成过水孔,口环的外周面与叶轮连接,因此,只会有很少量的水,甚至没有水由口环与叶轮连接的缝隙中通过,几乎所有的水由叶轮加速后流入泵体的出水口,从而保证出水口的水的流速和能量都比较大,进而减少水力损失,提高水泵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是现有技术中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的剖视图;
23.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用扰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用扰流结构的剖视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泵用扰流结构的剖视图;
27.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用扰流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用扰流结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隔板;11、开口;12、避让凹槽;13、第一定位平面;
33.2、口环;3、焊接筋;
34.4、导流部;41、进口;42、出口;43、第一圆弧板;44、所述第二圆弧板;
35.5、扰流组件;51、挡水圆弧板;52、竖筋;53、挡流板;54、避让口;
36.6、过水孔;
37.10、叶轮;
38.20、泵体;201、第一腔体;202、第二腔体;203、定位凸起;204、第二定位平面;205、台阶面;206、进水口;
39.30、隔板;
40.10'、叶轮;3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42.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泵包括泵用扰流结构,还包括泵体20和叶轮10,泵体20内设置有压水室,叶轮10和扰流结构均设置于水压室内,扰流结构将压水室分隔成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扰流结构的一侧为叶轮10,叶轮10位于第二腔室,另一侧为泵体20的进水口206,进水口206与第一腔室连通,扰流结构的中心开设过水孔6,从而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叶轮10驱动由进水口206流入第一腔室内的水由过水孔6流入第二腔室。
46.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用扰流结构包括隔板30和口环2,隔板30的中心开设有沿其轴向贯穿的开口11;口环2连接于隔板30轴向的第一侧,口环2位于开口11的周向,口环2的内周面与开口11形成过水孔6,口环2的外周面被配置为与叶轮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口环2为突出于隔板30表面设置的圆环板。
47.由于口环2的内周面与过水孔6形成过水孔6,口环2的外周面与叶轮10连接,因此,只会有很少量的水,甚至没有水由口环2与叶轮10连接的缝隙中通过,几乎所有的水由叶轮10加速后流入泵体20的出水口,从而保证出水口的水的流速和能量都比较大,进而减少水力损失,提高水泵效率。
48.可选地,如图3、图5和图6所示,隔板30还包括避让凹槽12,避让凹槽12位于开口11的周向,并设置于隔板30的第一侧,避让凹槽12与叶轮10正对。避让凹槽12可以避免叶轮10运行时窜动与隔板30摩擦,进而避免叶轮10和隔板30磨损,减少水力泄漏。如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可以是隔板30靠近开口11的周圈向第二侧倾斜,形成上述的避让凹槽12。如图6所示,还可以是隔板30靠近开口11的周圈向弯折,形成上述的避让凹槽12。
49.如图7所示,泵用扰流结构还包括焊接筋3,焊接筋3连接于隔板30轴向的第二侧,焊接筋3用于与泵体20焊接。更进一步地,焊接筋3连接于隔板30靠近边缘的位置,以与泵体20的内壁焊接。
50.如图3所示,泵体20的内壁上设置有台阶面205,隔板30的第二侧的边缘抵靠于台阶面205上,并通过焊接筋3与台阶面205焊接连接。
51.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为扰流结构定位,隔板30的周面上具有定位部。具体地,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平面13。如图8所示,泵体20内设置有沿泵的径向延伸的定位凸起203,定位凸起203具有与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平面204。定位部具有防错与定位作用。
52.如图9所示,泵用扰流结构还包括导流部4,导流部4连接于隔板30轴向的第二侧,
并位于开口11的一端,导流部4开设有相对设置的进口41和出口42,进口41和出口42均与开口11连通。进入第一腔室的水经过进口41进入到过水孔6,出口42与泵体20的集气腔连通,水流中的气泡通过出口42进入集气腔,这样进入第二腔室的气泡就会少很多,极大的降低了水泵运行的噪音。
53.可选地,导流部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圆弧板43和第二圆弧板44,第一圆弧板43和第二圆弧板44与隔板30同轴设置,第一圆弧板43和第二圆弧板44连接于隔板30轴向的第二侧,并位于与开口11的一端,第一圆弧板43与第二圆弧板44之间形成相对设置的进口41和出口42。
54.更进一步地,泵用扰流结构还包括扰流组件5,扰流组件5连接于第二侧,扰流组件5位于导流部4的径向的外侧,并与导流部4间隔设置。将泵用扰流结构安装于泵体20内时,扰流组件5与进水口206相对设置,这样进水口206进入第一腔室内的水首先与扰流组件5接触,扰流组件5将水中大气泡分散开,从而便于气体排出。
55.如图9和图10所示,扰流组件5包括挡水圆弧板51、竖筋52和挡流板53,挡水圆弧板5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侧,挡水圆弧板51与隔板30同轴设置。竖筋52和挡流板53均连接于挡水圆弧板51远离导流部4的一侧,并沿隔板30的径向延伸,竖筋52和挡流板53间隔设置,竖筋52和挡流板53之间的挡水圆弧板51与至少部分进口41相对。将泵用扰流结构安装于泵体20内时,竖筋52与进水口206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竖筋52将水中大气泡分散开。竖筋52同时还具有加强挡水圆弧板51强度的作用。挡流板53可以挡住至少部分水流,使得水流由挡流板53和竖筋52之间的挡水圆弧板51的端部流入到进口41。另一部分水可以绕至挡水圆弧板51远离挡流板53的一端流入至进口41,如图10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水流的大致流向。
56.竖筋52和挡流板53之间的至少部分挡水圆弧板51开设有避让口54。避让口54一方面可以避让水泵中的集气腔,另一方面还可以便于水流入进口41。
57.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