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7376发布日期:2022-11-23 03:4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风机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减振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2.离心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离心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
3.然而,现有的离心风机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离心风机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在风机工作时,长时间大幅度振动会导致风机零件松动,导致风机损坏,且风机的机械振动噪音过大;现有的离心风机具有较大的噪音,风机产生较大噪音不仅影响周边环境,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减振降噪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风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心风机减振降噪装置,包括离心风机本体,所述离心风机本体包括驱动电机、蜗壳和叶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叶轮,所述驱动电机与蜗壳一侧面连接,所述叶轮与蜗壳内部转动连接;
6.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离心风机本体下方,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底座、蜗壳减振组件和电机减振组件,所述蜗壳减振组件和电机减振组件设置在底座上且分别与蜗壳和驱动电机下端连接;
7.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蜗壳的进风口、出风口处的第一消音管、第二消音管,还包括罩设在蜗壳和驱动电机外的消音罩,所述消音罩上开设有让位孔以供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伸出消音罩外。
8.进一步,所述蜗壳减振组件包括减振槽和硅胶垫,所述减振槽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减振槽内壁上粘接有所述硅胶垫,所述蜗壳能够卡入所述减振槽内并与硅胶垫内壁相紧贴。
9.进一步,所述电机减振组件包括支撑板、减振器和缓冲支撑座,所述支撑板上端与驱动电机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连接有多个减振器和缓冲支撑座,所述缓冲支撑座设置在支撑板下表面的四个转角处,所述支撑板通过缓冲支撑座与底座连接,所述减振器设置在缓冲支撑座的内侧,且所述减振器的下端与底座固定。
10.进一步,所述缓冲支撑座包括支撑杆、缓冲垫和上端呈敞口设置的稳定筒,所述稳定筒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端,所述支撑杆可竖向滑动的设置在稳定筒内,所述支撑杆上端穿出稳定筒并与支撑板下表面固定,在支撑杆的下端设有一圈限位轴肩,所述稳定筒上端的内圆周向内凸出形成一圈限位凸沿以防止支撑杆从其上端脱离,支撑杆下端与缓冲垫连
接,缓冲垫固定设置在稳定筒内。
11.进一步,所述消音罩内设置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风机和第一消音百叶窗,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上方,所述第一消音百叶窗设置在散热风机下方。
12.进一步,所述散热风机外安装有第二消音百叶窗。
13.进一步,所述消音罩的内壁上粘接有吸音棉。
14.进一步,所述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的内周壁上均粘接有吸音棉。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通过减振装置、底座、蜗壳减振组件和电机减振组件的配合使用,蜗壳减振组件对蜗壳进行缓冲减振,电机减振组件对驱动电机进行缓冲减振,在离心风机运行时,能够有效降低因蜗壳和驱动电机的机械振动产生的噪音;通过第一消音管、第二消音管和消音罩的配合使用,消音罩将噪音源控制在一个密闭空间之中,控制噪音源的向外传播,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对蜗壳进风口和出风口处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进行吸音降噪,从而达到综合减振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消音罩);
20.附图标注如下:
21.离心风机本体1、驱动电机11、蜗壳12、叶轮13、减振装置2、底座21、减振槽22、硅胶垫23、支撑板24、减振器25、缓冲支撑座26、支撑杆261、缓冲垫262、稳定筒263、限位轴肩264、限位凸沿265、降噪装置3、第一消音管31、第二消音管32、消音罩33、吸音棉34、散热件4、散热风机41、第一消音百叶窗42、第二消音百叶窗43。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图3所示,一种离心风机减振降噪装置,包括离心风机本体1,所述离心风机本体1包括驱动电机11、蜗壳12和叶轮13,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叶轮13,
所述驱动电机11与蜗壳12一侧面连接,所述叶轮13与蜗壳12内部转动连接;
26.减振装置2,所述减振装置2设置在离心风机本体1下方,所述减振装置2包括底座21、蜗壳12减振组件和电机减振组件,所述蜗壳12减振组件和电机减振组件设置在底座21上且分别与蜗壳12和驱动电机11下端连接;
27.降噪装置3,所述降噪装置3包括分别设置在蜗壳12的进风口、出风口处的第一消音管31、第二消音管32,还包括罩设在蜗壳12和驱动电机11外的消音罩33,所述消音罩33上开设有让位孔以供第一消音管31和第二消音管32伸出消音罩33外。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振装置2、底座21、蜗壳12减振组件和电机减振组件的配合使用,蜗壳12减振组件对蜗壳12进行缓冲减振,电机减振组件对驱动电机11进行缓冲减振,在离心风机运行时,能够有效降低因蜗壳12和驱动电机11的机械振动产生的噪音;通过第一消音管31、第二消音管32和消音罩33的配合使用,消音罩33将噪音源控制在一个密闭空间之中,控制噪音源的向外传播,第一消音管31和第二消音管32对蜗壳12进风口和出风口处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进行吸音降噪,从而达到综合减振降噪的效果。
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蜗壳12减振组件包括减振槽22和硅胶垫23,所述减振槽22设置在底座21的上表面,所述减振槽22内壁上粘接有所述硅胶垫23,所述蜗壳12能够卡入所述减振槽22内并与硅胶垫23内壁相紧贴。通过减振槽22和硅胶垫23的配合使用,使得蜗壳12卡入减振槽22内,风机工作时,减振槽22和硅胶垫23在能够起到减振缓冲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吸收掉一部分噪音
3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减振组件包括支撑板24、减振器25和缓冲支撑座26,所述支撑板24上端与驱动电机1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4下表面连接有多个减振器25和缓冲支撑座26,所述缓冲支撑座26设置在支撑板24下表面的四个转角处,所述支撑板24通过缓冲支撑座26与底座21连接,所述减振器25设置在缓冲支撑座26的内侧,且所述减振器25的下端与底座21固定。通过支撑板24、减振器25和缓冲支撑座26的配合使用,在离心风机运行过程中,驱动电机11机械振动且产生较大的噪音,并将振动传递给下端的支撑板24,支撑板24下端的减振器25与缓冲支撑座26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对驱动电机11和支撑板24进行缓冲减振,有效降低其振动的频率与幅度。
3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支撑座26包括支撑杆261、缓冲垫262和上端呈敞口设置的稳定筒263,所述稳定筒263下端固定在底座21上端,所述支撑杆261可竖向滑动的设置在稳定筒263内,所述支撑杆261上端穿出稳定筒263并与支撑板24下表面固定,在支撑杆261的下端设有一圈限位轴肩264,所述稳定筒263上端的内圆周向内凸出形成一圈限位凸沿265以防止支撑杆261从其上端脱离,支撑杆261下端与缓冲垫262连接,缓冲垫262固定设置在稳定筒263内。通过支撑杆261、缓冲垫262和稳定筒263的配合使用,使得驱动电机11运行振动时,支撑板24上下振动,支撑杆261在缓冲垫262的作用下在稳定筒263内活动,缓冲垫262采用橡胶材质制得,能够在缓冲的同时保持支撑板24和驱动电机11的稳定性。
3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消音罩33内设置有散热件4,所述散热件4包括散热风机41和第一消音百叶窗42,所述散热风机41设置在驱动电机11的上方,所述第一消音百叶窗42设置在散热风机41下方。通过在消音罩33内设置散热风机41和第一消音百叶窗42,保证消音罩33内良好的散热和消音效果。
3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风机41外安装有第二消音百叶窗43。通过在散热风机41
外安装第二消音百叶,能够吸收散热风机41产生的噪音。
3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消音罩33的内壁上粘接有吸音棉34。利用吸音棉34吸收离心风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3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消音管31和第二消音管32的内周壁上均粘接有吸音棉34。利用吸音棉34吸收蜗壳12的进风口、出风口处产生的噪音。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
37.使用时,启动离心风机运行,驱动电机11下方的支撑板24、减振器25和缓冲支撑座26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驱动电机11自身产生的振动,同时底座21上开设的与蜗壳12相适配的减振槽22,减振槽22内粘接的硅胶垫23,减振槽22能够对蜗壳12进行支撑,且硅胶垫23能够对蜗壳12进行缓冲和减振,吸收掉一部分机械振动产生的噪音;在离心风机运行时,驱动电机11带动叶轮13转动,产生的风进入第一消音管31内并通过第二消音管32排出,第一消音管31和第二消音管32内设有消音棉,可吸收产生的噪音,消音罩33将噪音源控制在一个密闭空间之中,控制噪音源的向外传播,并通过消音罩33内的吸音棉34对噪音进行吸收;设置在消音罩33上的散热风机41、第一消音百叶窗42和第二消音百叶窗43,能够将离心风机产生的热量快速排出消音罩33,保证消音罩33内良好的散热和消音效果,延长离心风机的使用寿命。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