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身水循环快速散热的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5289发布日期:2023-01-07 01:4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可自身水循环快速散热的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为可自身水循环快速散热的真空泵。


背景技术:

2.真空泵在电力、石油、医药、食品以及环保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真空泵根据其结构不同大体分为机械式真空泵、喷射真空泵和吸附式真空泵,其中机械式真空泵比较常见,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大部分领域都适用,在专利号为201921974299.5的中国专利中,具体提及一种真空泵系统,通过在出气管处设置消音结构使出气管处产生的噪音降低,使真空泵工作时更加安静,对环境影响更小。另外,通过在进气连接管上设置单向阀,可以减少连接管路上的漏气,从而使真空保持时间更长,减小真空泵的运行时间和启停次数,降低能耗并减少真空泵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3.但是该真空泵系统使用时,无法对真空泵进行很好的散热降温,且对真空进行散热降温时需要连接外部水源进行水冷换热,容易因此影响真空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难以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自身水循环快速散热的真空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对真空泵进行很好的散热降温,且对真空进行散热降温时需要连接外部水源进行水冷换热,容易因此影响真空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难以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自身水循环快速散热的真空泵,包括驱动电机、泵体和连轴,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连轴,所述驱动电机和泵体的外侧安装有水循环散热机构,所述水循环散热机构至少包括传输仓、转动杆、螺旋叶、储水仓、冷凝管和回形换热管;
6.所述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传输仓,所述传输仓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螺旋叶,所述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储水仓,所述储水仓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冷凝管,所述驱动电机的内部设置有回形换热管;
7.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安装有调整安装机构,所述调整安装机构至少包括支撑架、固定板、滑动杆和安装边板;
8.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匀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边板。
9.优选的,所述水循环散热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固定架、传输仓、转动杆、螺旋叶、送水管、回流管、储水仓、冷凝管、传输管和回形换热管;
10.所述连轴的一端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传输仓,所述传输仓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位于传输仓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传输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送水管,所述
传输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驱动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储水仓,所述储水仓的内壁均匀固定安装有冷凝管,所述储水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驱动电机的内部开设有回形换热管。
11.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与储水仓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和传输管的另一端均与回形换热管固定连接,所述传输仓、送水管、回流管、储水仓、传输管和回形换热管的内部相连通。
13.优选的,所述调整安装机构包括支撑架、加固架、固定板、滑槽、滑动杆、固定孔、固定杆和安装边板;
14.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架,所述加固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均匀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对应固定孔位置处嵌入安装有固定杆,一侧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边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支撑架的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安装边板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安装孔。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设置的水循环散热机构,可将传输管内的水分传输至储水仓内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分则会传输至回形换热管内与驱动电机进行换热,便于水分循环流动对驱动电机进行降温,不需要再输入外界水分,降低了该真空泵使用时的水分消耗,也保证了该真空泵使用时的散热降温的效果。
18.2、通过设置的调整安装机构,可顺着滑槽对滑动杆进行移动,对安装边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再对滑动杆和支撑架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便于调整安装边板的位置对该真空泵进行安装,增加了该真空泵使用时的安装可调性。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循环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整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驱动电机;2、泵体;3、连轴;
24.4、水循环散热机构;401、传动组件;402、固定架;403、传输仓;404、转动杆;405、螺旋叶;406、送水管;407、回流管;408、储水仓;409、冷凝管;410、传输管;411、回形换热管;
25.5、调整安装机构;501、支撑架;502、加固架;503、固定板;504、滑槽;505、滑动杆;506、固定孔;507、固定杆;508、安装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可自身水循环快速散热的真空泵,包括驱动电机1、泵体2和连轴3,驱动电机1的一端安装有泵体2,泵体2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连轴3,驱动电机1和泵体2的外侧安装有水循环散热机构4,水循环散热机构4包括传动组件401、固定架402、传输仓403、转动杆404、螺旋叶405、送水管406、回流管407、储水仓408、冷凝管409、传输管410和回形换热管411;
28.连轴3的一端连接有传动组件401,驱动电机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402,固定架4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传输仓403,传输仓403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动杆404,转动杆404的一端位于传输仓403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螺旋叶405,传输仓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送水管406,传输仓40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回流管407,驱动电机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储水仓408,储水仓408的内壁均匀固定安装有冷凝管409,储水仓40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410,驱动电机1的内部开设有回形换热管411,转动杆404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401连接,送水管406的另一端与储水仓408的一端固定连接,便于连轴3旋转时使用传动组件401带动转动杆404产生旋转,回流管407的另一端和传输管410的另一端均与回形换热管411固定连接,传输仓403、送水管406、回流管407、储水仓408、传输管410和回形换热管411的内部相连通,便于水分在传输仓403、送水管406、回流管407、储水仓408、传输管410和回形换热管411内部的循环流动。
29.驱动电机1的外侧安装有调整安装机构5,调整安装机构5包括支撑架501、加固架502、固定板503、滑槽504、滑动杆505、固定孔506、固定杆507和安装边板508;
30.驱动电机1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01,两个支撑架501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架502,加固架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3,固定板503的一端均匀开设有滑槽504,滑槽50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杆505,滑动杆505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固定孔506,支撑架501的一端对应固定孔506位置处嵌入安装有固定杆507,一侧滑动杆505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边板508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503和支撑架501的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安装边板508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安装孔,便于使用螺栓和安装孔对安装边板508进行安装固定。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可自身水循环快速散热的真空泵使用时,连轴3转动会通过传动组件401带动转动杆404和螺旋叶405旋转,螺旋叶405旋转时则会将传输仓403内的水分通过送水管406传输至储水仓408内,结合冷凝管409的运行,能够对储水仓408内的水分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分则会通过传输管410传输至回形换热管411内,与驱动电机1进行换热,回形换热管411内的水分则会通过回流管407回流至传输仓403内,便于水分循环流动对驱动电机1进行降温,不需要再输入外界水分,降低了该真空泵使用时的水分消耗,也保证了该真空泵使用时的散热降温的效果;
32.该可自身水循环快速散热的真空泵使用时,可将支撑架501和固定板503置于地面上,随后顺着滑槽504对滑动杆505进行移动,从而对安装边板508的位置进行调整,再将固定杆507置于固定孔506内,对滑动杆505和支撑架50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调整安装边板508的位置对该真空泵进行安装,增加了该真空泵使用时的安装可调性。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