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02140发布日期:2023-04-21 10:0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级液压油缸,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1、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2、目前市面上的双作用多级液压油缸,是通过在液压油缸外部增设回油管道来实现快速收回双作用多级液压油缸的,这种双作用多级液压油缸虽然起到了快速回收的作用,但也体现出了设备体积庞大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快速回收双作用多级液压油缸的同时,实现缩小设备体积的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包括回油油路、供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由顶部回油口、一级回油管和二级回油管组成;所述供油油路由底部供油口、一级供油口、二级供油口和三级供油口组成;所述回油油路位于缸体侧壁内,所述供油油路位于缸体底部。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部回油口位于一级油缸的顶部,所述顶部回油口连接一级回油管,所述一级回油管连接一级油腔;所述二级回油管连接一级油腔和二级油腔。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回油管位于一级油缸侧壁内部,所述二级回油管位于二级油缸侧壁内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部供油口依次连接了一级供油管和二级供油管;所述一级供油口横向穿过三级油缸底部,与一级供油管连接;所述二级供油口横向穿过二级油缸底部,与二级供油管连接;所述三级供油口穿过一级油缸底部,通入一级油缸内部。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油缸套设在二级油缸内,所述二级油缸套设在三级油缸内,所述一级供油管套设在二级供油管内。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相邻两级油缸之间形成了油腔,通过内置将回油管道内置,并向油腔内部注油;避免了油管外置,减小了设备体积,同时不需要用软管供油;实现了减小供油管道维护成本、设备体积小的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油路、供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由顶部回油口(1)、一级回油管(2)和二级回油管(3)组成;所述供油油路由底部供油口(4)、一级供油口(5)、二级供油口(6)和三级供油口(7)组成;所述回油油路位于缸体侧壁内,所述供油油路位于缸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回油口(1)位于一级油缸(10)的顶部,所述顶部回油口(1)连接一级回油管(2),所述一级回油管(2)连接一级油腔(13);所述二级回油管(3)连接一级油腔(13)和二级油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回油管(2)位于一级油缸(10)侧壁内部,所述二级回油管(3)位于二级油缸(11)侧壁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供油口(4)依次连接了一级供油管(8)和二级供油管(9);所述一级供油口(5)横向穿过三级油缸(12)底部,与一级供油管(8)连接;所述二级供油口(6)横向穿过二级油缸(11)底部,与二级供油管(9)连接;所述三级供油口(7)穿过一级油缸(10)底部,通入一级油缸(1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油缸(10)套设在二级油缸(11)内,所述二级油缸(11)套设在三级油缸(12)内,所述一级供油管(8)套设在二级供油管(9)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液压油缸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包括缸体、油路流道和油管;油路流道设置在缸体内部,通过向缸壁之间的油腔内注入液压油控制缸体的回缩;油管设置在缸体中心,通过向油缸内注入液压油控制缸体的伸出。该装置避免了普通油路需要在液压油缸外部增设管道造成的设备体积庞大。本技术的液压油路流道结构的油路流道均设置在液压油缸内部,达到了整体占用体积小、结构紧凑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平,徐新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万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