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7828发布日期:2023-03-15 00:0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引射泵防划伤流量检测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2.在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过程中,引射泵需要安装在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台,如图1所示,引射泵5的前接口51和后接口52连接方式均采用螺纹连接,受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引射源压力、引射泵出口压力、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台流阻及连接接口尺寸影响,引射泵5的前接口51和后接口52易被划伤螺纹及锥角面,同时直接把引射泵安装在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台上不能满足流量检测试验过程中长距离输油的所需的强度、流阻及耐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的引射泵的前接口和后接口在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过程中易被划伤螺纹及锥角面同时直接把引射泵安装在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台上不能满足流量检测试验过程中长距离输油的所需的强度、流阻及耐压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输油段、两个转接头和后输油段,所述的前输油段包括前输油连接管、螺套一和螺套二,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的螺套一,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的螺套二,所述的螺套一螺纹连接流量检测试验台出口管路,所述的后输油段包括螺套三和后输油连接管,所述的螺套三设置在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一端,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流量检测试验台入口管路,所述的转接头一端外径制有外螺纹段,所述的转接头另一端孔腔内径制有内螺纹段,所述的螺套二螺接一个所述的转接头一端,所述的螺套三螺接一个所述的转接头一端,所述的螺套二螺接的一个所述的转接头另一端与引射泵的前接口螺接,所述的螺套三螺接的一个所述的转接头另一端与引射泵的后接口螺接,所述的转接头的材料是尼龙。
4.进一步,所述的螺套一、所述的螺套二和所述的螺套三是外套螺母。
5.进一步,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两端扩口不脱出的分别与所述的螺套一和所述的螺套二连接。
6.进一步,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一端扩口不脱出的与所述的螺套三连接。
7.进一步,所述的转接头一端制出外锥面,所述的转接头另一端孔腔底制出内锥面,所述的外锥面角度与引射泵的前接口、后接口的外锥面角度相等,所述的内锥面角度与引射泵的前接口、后接口的外锥面角度相等。
8.进一步,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和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扩口角度小于所述的外锥面角度和所述的内锥面角度。
9.进一步,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所述的螺套一、所述的螺套二、所述的螺套三和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的材料是2a12铝合金。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在使用时,先将所述的转接头安装到引射泵的前接口和后接口上,再通过所述的前输油段和所述的后输油段将引射泵连接在流量检测试验台上。由于所述的转接头采用低硬度材料避免了划伤引射泵的前接口和后接口的螺纹及锥角面,设置了所述的前输油段和所述的后输油段且采用2a12铝合金材料连接在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台上进行输油,能满足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对流量检测试验强度、流阻及耐压需求。
附图说明
12.图1是引射泵产品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与引射泵产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的前输油段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的后输油段的示意图。
16.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的转接头的示意图。
18.图中:1.螺套一,2.前输油连接管,3.螺套二,4.转接头,5.引射泵,51. 前接口,52. 后接口, 7.螺套三,8.后输油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0.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输油段、两个转接头4和后输油段,所述的前输油段包括前输油连接管2、螺套一1和螺套二3,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的一端设置所述的螺套一1,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的螺套二3,所述的螺套一1螺纹连接流量检测试验台出口管路,所述的后输油段包括螺套三7和后输油连接管8,所述的螺套三7设置在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一端,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另一端连接流量检测试验台入口管路,所述的转接头4一端外径制有外螺纹段,所述的转接头4另一端孔腔内径制有内螺纹段,所述的螺套二3螺接一个所述的转接头4一端,所述的螺套三7螺接一个所述的转接头4一端,所述的螺套二3螺接的一个所述的转接头4另一端与引射泵5的前接口51螺接,所述的螺套三7螺接的一个所述的转接头4另一端与引射泵5的后接口52螺接,所述的转接头4的材料是尼龙。
21.进一步,所述的螺套一1、所述的螺套二3和所述的螺套三7是外套螺母。
22.进一步,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两端扩口不脱出的分别与所述的螺套一1和所述的螺套二3连接。
23.进一步,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一端扩口不脱出的与所述的螺套三7连接。
24.进一步,所述的转接头4一端制出外锥面,所述的转接头4另一端孔腔底制出内锥面,所述的外锥面角度与引射泵5的前接口51、后接口52的外锥面角度相等,所述的内锥面角度与引射泵的前接口、后接口的外锥面角度相等,角度值均是α。
25.进一步,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和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扩口角度小于所述的外锥
面角度和所述的内锥面角度的角度值α。
26.进一步,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所述的螺套一1、所述的螺套二3、所述的螺套三7和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的材料是2a12铝合金。
27.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在使用时,先将所述的转接头4分别安装到引射泵5的前接口51和后接口52上,再通过所述的前输油段的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所述的螺套一1和所述的螺套二3及所述的后输油段的所述的螺套三7和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将引射泵5连接在流量检测试验台上;检测试验完毕,将所述的螺套二3与所述的螺套三7松开,将引射泵5与所述的转接头4从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台上取下,所述的前输油段、所述的后输油段仍然安装在引射泵检测试验台上,随即将两个所述的转接头4从引射泵5上取下,目视检查引射泵5接口处的表面质量,观察引射泵5的前接口、后接口的螺纹及锥角端面是否有划痕或其它表处层被破坏的痕迹,再进行下一个引射泵5产品检测。


技术特征:
1.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输油段、两个转接头(4)和后输油段,所述的前输油段包括前输油连接管(2)、螺套一(1)和螺套二(3),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的一端设置所述的螺套一(1),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的螺套二(3),所述的螺套一(1)螺纹连接流量检测试验台出口管路,所述的后输油段包括螺套三(7)和后输油连接管(8),所述的螺套三(7)设置在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一端,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另一端连接流量检测试验台入口管路,所述的转接头(4)一端外径制有外螺纹段,所述的转接头(4)另一端孔腔内径制有内螺纹段,所述的螺套二(3)螺接一个所述的转接头(4)一端,所述的螺套三(7)螺接一个所述的转接头(4)一端,所述的螺套二(3)螺接的一个所述的转接头(4)另一端与引射泵(5)的前接口(51)螺接,所述的螺套三(7)螺接的一个所述的转接头(4)另一端与引射泵(5)的后接口(52)螺接,所述的转接头(4)的材料是尼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套一(1)、所述的螺套二(3)和所述的螺套三(7)是外套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两端扩口不脱出的分别与所述的螺套一(1)和所述的螺套二(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一端扩口不脱出的与所述的螺套三(7)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头(4)一端制出外锥面,所述的转接头(4)另一端孔腔底制出内锥面,所述的外锥面角度与引射泵(5)的前接口(51)、后接口(52)的外锥面角度相等,所述的内锥面角度与引射泵(5)的前接口(51)、后接口(52)的外锥面角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和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扩口角度小于所述的外锥面角度和所述的内锥面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输油连接管(2)、所述的螺套一(1)、所述的螺套二(3)、所述的螺套三(7)和所述的后输油连接管(8)的材料是2a12铝合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射泵流量检测工装,包括前输油段、两个转接头(4)和后输油段,前输油段螺纹连接流量检测试验台出口管路,后输油段连接流量检测试验台入口管路,转接头(4)一端外径制有外螺纹段,另一端孔腔内径制有内螺纹段,前输油段螺接一个转接头(4),后输油段螺接一个转接头(4),两个转接头(4)分别与引射泵(5)的前接口(51)、后接口(52)螺接,转接头(4)的材料是尼龙。这样既避免了划伤引射泵(5)的前接口(51)和后接口(52)又能满足引射泵流量检测试验对流量检测试验强度、流阻及耐压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姚仕刚 王俊成 赵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5
技术公布日:2023/3/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