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泵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1988发布日期:2023-08-18 11:3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水泵涡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潜水泵,尤其涉及一种潜水泵涡壳。


背景技术:

1、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将地下水提取到地表,适用于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等领域。

2、如专利号为“cn206329547u”的一种潜水泵涡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一体铸造有导叶,导叶外边缘靠近下壳体侧壁设有水流通过的第一出水口,所述导叶包括有靠近上壳体的上表面和靠近下壳体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的边缘均匀分布有若干向外分散的弧形叶片,相邻两个弧形叶片间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地端部与第一出水口连通,弧形叶片远离导叶的末端设有与下壳体侧壁的平行段,平行段与下壳体的侧壁一体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实现导叶的固定稳固,而且固定方式比较简单,而同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排水迅速,具备高效性。

3、市面上一般的潜水泵涡壳不具有对进入潜水泵内的水进行过滤的功能,如上述专利中即缺乏过滤功能,如在河道内需要抽取较为纯净的水时,一些潜水泵在抽水操作时可能会对抽取位置的水进行杂物隔离,避免其进入潜水泵内部,但依旧会有少量较小的杂物进入潜水泵内将其带出,或是细长的水草等进入内部后可能会缠绕在抽水部件上,造成抽水效果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缺少对杂物的过滤功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潜水泵涡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叶轮,所述叶轮联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下壳体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安装套,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的外侧且与所述下壳体装配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水槽,所述安装套的内侧与所述进水槽内均用于穿设潜水泵内用于驱动的转轴,所述安装套与所述转轴联动设置,所述进水槽的内壁与所述转轴的外壁互不接触,所述安装套的外侧上可拆卸设有漏兜,所述上壳体的下方靠中心位置处设有收集槽,所述漏兜的下方外侧与所述收集槽装配连接,所述收集槽内可拆卸设有收集兜,所述收集兜与所述漏兜连通设置,所述漏兜的下方设有用于与排水的漏板。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套呈圆台状结构,所述安装套的上端窄于下端,所述叶轮的中心位置处与所述安装套的外壁中上方装配连接,所述叶轮的上方与所述漏兜的下方接触设置,通过将叶轮的一端与安装套的外壁装配连接,且将叶轮的上方与漏兜的下方接触设置,使得过滤后的水能更好的通过叶轮与叶轮之间的引流进行旋转排出,通过将安装套设置为圆台状结构,使其与水的流动路径适配。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漏兜呈环状结构套设在所述安装套的外侧,所述漏兜的外侧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分别与所述安装套的外侧和收集槽的内壁壳拆卸装配设置,通过在漏兜的外侧设置安装板,保证了漏兜在水流冲击状态下的形态稳定性,同时便于对其进行安装操作。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在所述漏兜靠内一侧的所述安装板外侧设有与所述安装套外侧螺纹适配的螺纹槽,所述漏兜的上方设有开口,位于所述收集槽内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卡合块,所述收集槽内部下方设有与所述卡合块卡合适配的卡合槽,在漏兜进行装配操作时,可通过先将漏兜自上而下套设在安装套上,并对其进行螺纹连接,装配好后对上壳体进行装配,装配时,通过卡合块与卡合槽的卡适配,有效实现漏兜与收集槽之间的限位操作,保证了漏兜与收集槽之间的稳定。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槽一侧的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与弧形槽,所述收集兜设置在所述弧形槽内,所述收集兜的侧壁与所述弧形槽螺纹装配连接设置,通过弧形槽与收集兜的配合,便于对其进行螺纹装配连接,通过设置的收集兜,便于对杂物进行收集操作。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兜内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边缘处与所述收集兜的内壁装配连接,所述弧形板的两侧与所述收集兜的内壁互不接触,所述弧形板与所述漏兜与所述收集兜连通的一侧上均设有进料口,通过在收集兜内设置弧形板,便于对进入收集兜内的杂物进行防回流操作,杂物随水流穿过弧形板进入收集兜内,并通过弧形板的弧形结构,使得杂物难以从进料口穿出,从而实现有效地收集操作。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口呈条状结构,所述进料口设有多个,所述进料口的内侧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软垫,所述进料口靠外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延伸至所述软垫的外侧,通过设置的软垫,便于水流冲击软垫将其冲开,使得杂物进入收集兜内,反之在水流在收集兜内发生回流时,软垫的外侧与限位板贴合,此时的两个软垫对进料口进行封闭,避免杂物通过。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漏兜下方的漏板,使得水会直接通过漏板漏出并进入叶轮之间,通过叶轮的转动将水排出,反之随着上壳体转动时的离心力,杂物会通过漏兜向收集兜处进行移动,并最终停留在收集兜内处进行沉淀收集,通过在收集兜内设置弧形板,便于对进入收集兜内的杂物进行防回流操作,杂物随水流穿过弧形板进入收集兜内,并通过弧形板的弧形结构,使得杂物难以从进料口穿出,从而实现有效地收集操作,通过设置的软垫,便于水流冲击软垫将其冲开,使得杂物进入收集兜内,反之在水流在收集兜内发生回流时,软垫的外侧与限位板贴合,此时的两个软垫对进料口进行封闭,避免杂物通过。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进行分离,进而将漏兜与安装套的外侧之间进行分离,进而便于对设置在漏兜内部进行清理操作,通过对收集兜与收集槽之间进行拆卸操作,便于对收集兜进行单独分离,对其内部进行单独清理操作,清理完成后对其进行重新装配,且安装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有效防止抽水过程中杂物对潜水泵内部的运作造成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潜水泵涡壳,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叶轮(3),所述叶轮(3)联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安装套(4),所述叶轮(3)设置在所述安装套(4)的外侧且与所述下壳体(2)装配连接,所述上壳体(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水槽(5),所述安装套(4)的内侧与所述进水槽(5)内均用于穿设潜水泵内用于驱动的转轴(6),所述安装套(4)与所述转轴(6)联动设置,所述进水槽(5)的内壁与所述转轴(6)的外壁互不接触,所述安装套(4)的外侧上可拆卸设有漏兜(7),所述上壳体(1)的下方靠中心位置处设有收集槽(8),所述漏兜(7)的下方外侧与所述收集槽(8)装配连接,所述收集槽(8)内可拆卸设有收集兜(9),所述收集兜(9)与所述漏兜(7)连通设置,所述漏兜(7)的下方设有用于与排水的漏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泵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4)呈圆台状结构,所述安装套(4)的上端窄于下端,所述叶轮(3)的中心位置处与所述安装套(4)的外壁中上方装配连接,所述叶轮(3)的上方与所述漏兜(7)的下方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泵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兜(7)呈环状结构套设在所述安装套(4)的外侧,所述漏兜(7)的外侧均设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外侧分别与所述安装套(4)的外侧和收集槽(8)的内壁壳拆卸装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潜水泵涡壳,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漏兜(7)靠内一侧的所述安装板(11)外侧设有与所述安装套(4)外侧螺纹适配的螺纹槽,所述漏兜(7)的上方设有开口,位于所述收集槽(8)内的所述安装板(11)上设有卡合块(12),所述收集槽(8)内部下方设有与所述卡合块(12)卡合适配的卡合槽(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潜水泵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8)一侧的所述上壳体(1)内设有与弧形槽(14),所述收集兜(9)设置在所述弧形槽(14)内,所述收集兜(9)的侧壁与所述弧形槽(14)螺纹装配连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潜水泵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兜(9)内设有弧形板(15),所述弧形板(15)的边缘处与所述收集兜(9)的内壁装配连接,所述弧形板(15)的两侧与所述收集兜(9)的内壁互不接触,所述弧形板(15)与所述漏兜(7)与所述收集兜(9)连通的一侧上均设有进料口(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潜水泵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6)呈条状结构,所述进料口(16)设有多个,所述进料口(16)的内侧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软垫(17),所述进料口(16)靠外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延伸至所述软垫(17)的外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潜水泵涡壳,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叶轮,所述叶轮联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下壳体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安装套,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的外侧且与所述下壳体装配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水槽,所述安装套的内侧与所述进水槽内均用于穿设潜水泵内用于驱动的转轴,所述安装套与所述转轴联动设置,所述进水槽的内壁与所述转轴的外壁互不接触,所述安装套的外侧上可拆卸设有漏兜,所述上壳体的下方靠中心位置处设有收集槽。本技术通过在上壳体与安装套之间设置漏兜和收集兜,便于对水中杂物进行收集操作,避免影响潜水泵运行,同时也保证了引出的水质相对干净。

技术研发人员:万代祥,张鑫麟,刘春鹏,万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邮市环邮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