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48709发布日期:2023-09-14 04:2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1、发动机中,为提高风扇、压气机跨音速转子叶片尖部的抗失速能力,增加喘振裕度,多设计风扇、压气机采用处理机匣,按照处理槽形式进行划分,处理机匣包括周向槽式、斜沟式、圆弧斜槽式、折线缝式,周向槽式处理机匣如图1所示,斜沟式处理机匣如图2所述,圆弧斜槽式处理机匣如图3所示,折线缝式处理机匣如图4所示,其中,折线缝式处理机匣,对于提高风扇、压气机转子叶片在中低转速的喘振裕度效果尤其明显,在工程实践中多被设计应用。

2、一般超音速叶栅中激波典型有堵塞点形态、背压增大形态、近最高效率点形态、近失速点形态,如图5所示,为了兼顾效率与喘振裕度,多期望风扇、压气机跨音速转子叶尖处的激波形态为背压增大形态或近最高效率点形态。

3、当前,在对风扇、压气机进行设计时,在设计转速下,多将跨音速转子叶尖处的激波形态设计为背压增大形态或近最高效率点形态,在该种技术方案下,设计采用处理机匣,会对设计转速下跨音速转子叶尖处的激波形态产生影响,若先前为近最高效率点形态,则易退化为背压增大形态,若先前为背压增大形态,则易退化为堵塞点形态,致使风扇、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效率低于期望。

4、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5、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跨音速转子叶片处理机匣设计方法,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包括:

4、在设计转速下,无处理机匣下,将跨音速转子叶尖处的激波形态设计为近失速点形态。

5、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中,其中处理机匣采用折线缝式处理机匣。

6、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7、提供一种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其设计在设计转速下,无处理机匣下,将跨音速转子叶尖处的激波形态设计为近失速点形态,在此基础上,设计采用处理机匣,在设计转速下,跨音速转子叶尖处的激波形态发生退化,由近失速点形态退化到近最高效率点形态,以此能够保证发动机中风扇、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的效率,避免采用处理机匣对带来的效率下降。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处理机匣采用折线缝式处理机匣。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处理机匣下跨音速转子叶片设计方法,其设计在设计转速下,无处理机匣下,将跨音速转子叶尖处的激波形态设计为近失速点形态,在此基础上,设计采用处理机匣,在设计转速下,跨音速转子叶尖处的激波形态发生退化,由近失速点形态退化到近最高效率点形态,以此能够保证发动机中风扇、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的效率,避免采用处理机匣对带来的效率下降。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蒋永松,孟德君,刘太秋,潘若痴,赵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