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泵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79957发布日期:2023-06-08 01:1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泵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泵测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泵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1、泵作为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主要通用机械设备,工作原理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以增加传输液体的动能、位能及液压能。其中卧式泵是通过将叶片悬挂在流体中,流体以一定的速度流过时,叶片的翼面发生负压,翼背发生正压,其正、负压力的大小与翼形及迎角(翼背与液流方向之倾角)以及流体速度的大小有关。如果流体不动,而机翼以相等速度在流体中运动时,则翼背和翼面受到与之前相同的正压和负压,即翼面为负压翼背为正压。在此压力作用下机翼将获得升力。如果将机翼形的桨叶固定在转轴上,形成螺旋桨,并使之不能沿轴向移动,则当转轴高速旋转时,翼面(螺旋桨下侧)因负压而有吸流作用,翼背因正压而有排流作用,如此一吸一排造成了液体(或气体)的流动。

2、卧式泵在出厂时需要对其进行性能测试,以确保其质量达标并且能够在满足实际工况环境下使用。目前,对于卧式泵的测试主要通过将卧式泵接入能够形成回路的水循环中,并在卧式泵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水压。中国专利“202220495912.0-卧式轴流泵立式性能测试装置”公开了“流泵的出口用法兰三装有变径管道,变径管道右端用法兰二装有闸阀,下面的闸阀管路上装一个压力表;卧式轴流泵的出口用法兰装有管道,在管道中装一个流量计;闸阀装在圆形筒体的上下左侧,筒体上下端固定有锥形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在封头中间用管路和法兰一装有放气阀;在筒体的腔内两个闸阀的入口出口之间均匀分布装有三个压紧横梁和两个密封圈,密封圈上下固定有提升块;提升块与闸阀连接。”该专利需要较高的泵房高度或者较深的泵坑深度,使得测试设备的建设成本高,且装置在竖向方向的机械应力大,不利于长期使用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泵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卧式轴流泵的测试设备泵房的高度较高或者泵坑的深度较深,使得测试设备的建设成本高,且装置在竖向方向的机械应力大,不利于长期使用和维护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卧式泵的测试装置,所述卧式泵包括泵体和装设于所述泵体内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泵体并延伸至外部形成受驱动端,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可拆卸装设有旋转叶片,所述泵体包括位于所述旋转叶片的一侧的进水管和位于所述旋转叶片的另一侧的出水弯管,所述泵体与所述出水弯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出水弯管的外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出水弯管的内部,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4、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顶面装设有所述泵体,所述传动轴的轴心水平;

5、蓄水组件,包括放置于所述输出端的一侧的第一蓄水池、与所述第一蓄水池并排放置的第二蓄水池;

6、管道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蓄水池连通的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水管法兰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水弯管法兰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心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共线;

7、驱动组件,装设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受驱动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受驱动端转动,以带动所述旋转叶片转动;

8、测试组件,包括装设于所述泵体的外侧壁上的第一测试件以及装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二管道内的若干个第二测试件,所述第一测试件用于检测所述泵体的振动参数,所述第二测试件用于检测旋转叶片的流体性能参数。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并排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平台的顶面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安装平台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安装平台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远离所述安装平台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泵体并在贯穿处形成第一贯穿口,所述第一贯穿口装设有轴承件,所述轴承件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贯穿口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件的内圈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通过若干个滚珠滚动连接,所述轴承件的轴心与所述传动轴的轴心共线;所述传动轴贯穿所述出水弯管并在贯穿处形成第二贯穿口,所述第二贯穿口固定装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贯穿口以防止所述出水弯管的水进入至所述泵体内。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基建组件,所述基建组件包括铺设于所述安装平台下的地基、装设于所述地基的顶面并与所述地基垂直的墙体,所述地基上开设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邻近所述安装平台且位于所述出水弯管的下方,所述墙体的侧面预留有用于装设所述第一管道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管道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固定于所述墙体上,所述墙体的顶面固定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管道包括依次法兰连接的第一直管、第一弯管、第二直管、第二弯管,所述第一直管远离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弯管连通,所述第二直管的外侧壁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管远离所述第二直管的一端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蓄水池。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蓄水池与所述第二蓄水池之间装设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墙体的高度,所述隔断板的顶部装设有过滤件,所述隔断板用于消除来自所述第二弯管的水对所述第一管道的冲击力,并将来自所述第二弯管的水储存在所述第二蓄水池中,所述第二蓄水池中的水通过溢流穿过所述过滤件到达所述第一蓄水池。

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壁装设有启闭阀门,所述启闭阀门的启闭端装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启闭阀门的操作端装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操作端贯穿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壁与所述启闭端连接,所述操作端用于接收外力带动所述启闭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管道。

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测试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泵体的外侧壁上的振动传感器,所述第二测试件还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装设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出水弯管、所述第一直管、所述第一弯管、所述第二直管、所述第二弯管内的若干个压力流量检测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振动传感器、每个压力流量检测器电性连接的通信件,所述振动参数包括由所述振动传感器生成的振动数值,所述流体性能参数包括分别由若干个压力流量检测器生成的若干个压力流量数值,所述通信件分别用于获取每个压力流量数值和所述振动数值并发送至外部接收端。

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还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端自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朝向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通信件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蓄水池中的液位并生成液位数值,所述通信件还用于获取所述液位数值并发送至外部接收端。

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8、一种卧式泵的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测试装置,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19、将驱动组件安装于第一支架上,将卧式泵的泵体安装至第二支架上;

20、将卧式泵的传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将所述卧式泵的旋转叶片安装至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

21、将所述出水弯管的两端分别接入并连通至所述测试装置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形成循环回路;

22、打开所述第一管道上的启闭阀门,所述第一蓄水池中的水进入进水管和所述出水弯管并浸润所述旋转叶片;

23、打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旋转叶片转动,以致所述第一蓄水池中的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管道、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弯管、所述第二管道,并回流至第二蓄水池;

24、振动传感器与若干个压力流量检测器分别检测所述泵体的振动数值以及若干个压力流量数值;

25、通信件分别获取每个压力流量数值和所述振动数值并发送至外部接收端。

26、本技术通过在安装平台上依次安装卧式泵、管道组件、蓄水组件,整个装置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开,整体占地均匀且没有高度较高的部件,不需要建设高泵房或者挖掘深泵坑,使得整个装置的建设成本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所降低,且装置整体为横向结构,在竖向方向的机械应力小,从而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