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叶、应用该扇叶的风扇及风扇的出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17997发布日期:2023-07-19 20:4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扇叶、应用该扇叶的风扇及风扇的出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风扇及其流体力学,具体为一种扇叶、应用该扇叶的风扇及风扇的出风方法。


背景技术:

1、风扇能够驱动空气流动,形成出风,从而为人体或其他物品散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电器。

2、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其至少包括电机和扇叶,扇叶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电机通电运行时能够驱动扇叶旋转,从而通过旋转中的扇叶驱动空气流动,形成出风。

3、上述结构的风扇,为了给电机提供安装位置,通常需要在后网构件的后端设置用于容纳电机的电机罩,或者需要配置体积足以容纳整个电机的后网构件,因此,电机及其安装位置往往占据了风扇的一部分比例的体积,造成风扇的后端凸起或者拱起,不仅影响了风扇的美观度,且不便于风扇的收纳。

4、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扇叶,通常具有若干片大面积的叶片,流动的空气容易被高速旋转中的叶片所切割而形成紊流,影响风扇的出风效果。

5、综上所述,如何提供出风效果良好、美观以及易于收纳的风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叶、应用该扇叶的风扇及风扇的出风方法,其具有出风效果良好、美观以及易于收纳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扇叶,其包括共轴设置的中央支撑毂和外支撑环;所述中央支撑毂与所述外支撑环之间沿周向分布有若干的内叶片,所述内叶片的根部与所述中央支撑毂连接,所述内叶片的端部与所述外支撑环连接;所述外支撑环的外侧沿周向分布有若干的外叶片。

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央支撑毂的中央设置有用于与电机之转轴配合的轴孔,且所述轴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电机之转轴上的定位销配合的销槽。

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央支撑毂的外周沿形成用于与所述内叶片之根部配合的中央支撑环。

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央支撑毂的外直径为d1,所述内叶片的外直径为d2,所述外叶片的外直径为d3,则有: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叶片之两侧面的曲率均为0.008-0.012,所述外叶片之两侧面的曲率也均为0.008-0.012。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叶片设置有7片,相邻的所述内叶片之间距为l1,所述内叶片的外直径为d2,则有:l1:d2=0.25-0.35;

8、所述外叶片设置有9片,相邻的所述外叶片之间距为l2,所述外叶片的外直径为d3,则有:l2:d3=0.25-0.35。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叶片的倾角为35°-45°,所述外叶片的倾角为15°-25°。

10、一种风扇,其包括了上述的扇叶,其还包括后网构件、前网构件以及电机;所述后网构件内形成与所述电机之本体形状匹配的电机安装区域;所述电机的本体嵌入并容置在所述电机安装区域中,所述电机的转轴穿入所述扇叶的中央支撑毂之中,以驱动所述扇叶旋转,所述扇叶的中央支撑毂覆盖住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机安装区域,使所述电机之本体的一部分由所述电机安装区域屏蔽,另一部分由所述扇叶的中央支撑毂屏蔽;所述前网构件与所述后网构件相互固定,使所述前网构件能够覆盖所述扇叶和所述电机。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风扇还包括电机固定支架和扇叶盖帽;所述电机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区域之中,所述电机的本体固定在所述电机固定支架处;所述扇叶盖帽盖合在所述电机之转轴的自由端,且所述扇叶盖帽抵住所述扇叶之中央支撑毂的端面。

12、一种风扇的出风方法,应用了上述的风扇,其包括:

13、旋转中的内叶片驱动空气流动,形成内出风;

14、旋转中的外叶片驱动空气流动,形成环绕所述内出风的环形风幕;

15、所述环形风幕能够限制所述内出风的径向扩散,使所述内出风集中于轴向方向。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的扇叶和风扇的出风方法,其在径向方向设置有内叶片和外叶片的两层结构,内叶片能够形成内出风,外叶片能够形成环绕内出风的环形风幕,该环形风幕能够限制内出风的径向扩散,使内出风集中于轴向方向;以此方式,使内出风的出风距离更长且风压更高,且不易径向向外扩散,从而降低了风压损耗,从而使应用该扇叶的风扇获得良好的出风效果和出色的体感。

18、2、本发明的风扇,其电机之本体的一部分由后网构件内的电机安装区域屏蔽,另一部分由扇叶的中央支撑屏蔽,从而无需在后网构件的后端设置电机罩,也能够在风扇上安装电机,提高了风扇的美观程度,且使风扇易于收纳。



技术特征:

1.一种扇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轴设置的中央支撑毂和外支撑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支撑毂的中央设置有用于与电机之转轴配合的轴孔,且所述轴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电机之转轴上的定位销配合的销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支撑毂的外周沿形成用于与所述内叶片之根部配合的中央支撑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支撑毂的外直径为d1,所述内叶片的外直径为d2,所述外叶片的外直径为d3,则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片之两侧面的曲率均为0.008-0.012,所述外叶片之两侧面的曲率也均为0.008-0.01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片设置有7片,相邻的所述内叶片之间距为l1,所述内叶片的外直径为d2,则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片的倾角为35°-45°,所述外叶片的倾角为15°-25°。

8.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扇叶,其还包括后网构件、前网构件以及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固定支架和扇叶盖帽;

10.一种风扇的出风方法,应用了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叶、应用该扇叶的风扇及风扇的出风方法,涉及风扇及其流体力学技术领域,其包括共轴设置的中央支撑毂和外支撑环;中央支撑毂与外支撑环之间沿周向分布有若干的内叶片,内叶片的根部与中央支撑毂连接,内叶片的端部与外支撑环连接;外支撑环的外侧沿周向分布有若干的外叶片。本发明主要解决如何提供出风效果良好、美观以及易于收纳的风扇的问题;本发明在径向方向设置有内叶片和外叶片的两层结构,环形风幕能够限制内出风的径向扩散,使内出风集中于轴向方向,使内出风的出风距离更长且风压更高,且不易径向向外扩散,从而降低了风压损耗,从而使应用该扇叶的风扇获得良好的出风效果和出色的体感。

技术研发人员:刘晖,刘铁,郝永军,洪流,黄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市青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