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

文档序号:36233903发布日期:2023-12-01 13:5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为了安全,装配式建筑与常规建筑一般也需要安装消防系统,其中消防系统一般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组成。

2、防排烟系统,由挡烟构件(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垂壁、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排烟出口及防排烟控制器等组成;通常,排烟风机是固定在墙面内,风机启动时,排烟口出压强降低,烟气在气压的作用下向固定的排烟口方向移动,并从排烟出口处排到外界。在现实生活当中,烟雾是从烟雾发生源(火源)向建筑内的其他地方扩散,因此烟雾在各个位置的分布并不均匀,而传统的排烟风机是固定在墙面内,并不能根据烟雾浓度进行调节,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消防排烟装置,以在火灾发生且产生浓烟时,根据烟雾扩散方向和烟雾浓度分布进行针对性调节,提升排烟速度。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包括:

3、采集端,所述采集端用于采集烟雾浓度分布数据;

4、分析处理端,所述分析处理端用于根据烟雾浓度分布数据判断烟雾扩散方向;

5、排烟风机端,所述排烟风机端设置于装配式建筑的天花板,包括外框、第一基座、方向调整机构和排烟风机;所述排烟风机的外侧与第一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天花板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外框与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向调整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纳腔的另一端,所述方向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排烟风机转动连接,所述方向调节机构可带动排烟风机根据烟雾扩散方向进行方向调节。

6、值得说明的是,与常规的消防排烟风机相比,传统的消防排烟风机是固定在某一固定面如天花板或者某一竖直墙体上,在发生火灾或者需要排烟时,启动风机形成压力差,使得烟雾朝着风机所在处移动,并顺着风机排到建筑外部;然而,由于风机是固定在某一固定墙面,不能根据烟雾扩散方向或者烟雾浓度分布进行调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排烟效率。

7、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8、本方案当建筑内出现一定量的烟雾或者火灾时,采集端开始工作,实时的采集烟雾的浓度和烟雾浓度的分布数据,分析处理端根据采集端所采集的烟雾浓度分布数据判断烟雾的扩散方向,分析处理端还根据烟雾的扩散控制排烟风机转向烟雾浓度较大的方向或者烟雾扩散较快的方向以实现排烟效率的提升;

9、其中排烟风机端直接设置在装配式建筑的天花板位置,一方面可以方便建筑的模块化安装,另一方面在浓烟通常是向上做扩散运动,即上方的烟雾通常浓度较高,如此安装便于排烟;在实际进行排烟时,分析处理端控制方向调节机构,进而带动带第一基座的排烟风机在外框上进行方向调节,更好的朝向烟雾的扩散或烟雾浓度较高的方向,以达到快速排烟的效果。

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采集端包括烟雾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烟雾传感器用于在烟雾达到预设值时发出警报,所述分析处理端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获取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并根据实时图像进行烟雾浓度分布和扩散分析;

11、其中烟雾传感器实时的采集空气中的烟雾浓度,当烟雾浓度的预设的阈值时进行报警,摄像头端开始实时采集建筑内的图像,分析处理端根据实时的图像进行烟雾浓度判断,其中分析处理端在处理实时图像时,先将图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提取关键帧,并从关键帧中判断出烟雾的浓度变化趋势,基于浓度变化趋势判断烟雾扩散方向,然后控制排烟风机面对烟雾扩散方向,能够有效的提升排烟效果。

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烟风机与所述方向调节机构连接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方向调节连接机构采用球型铰接;在安装时,先将风机固定在第一基座上,在风机远离外框一侧设置连接架,其中连接架的中心部位和消排烟风机的中心部位相对应,通过球型铰接的方式与方向调节机构于连接架的中心部位相连接,其中通过球型铰接便于调节风机的方向。

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方向调节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推杆端与连接架球形铰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座端球型铰接在容纳腔内;所述外框为多边形外框,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外框形状一致,所述第一基座的任意边上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枢,外框与第一基座的转动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转动枢相配合的容纳槽;所述外框容纳槽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可沿安装孔轴向往复移动的限位机构;实际应用时,限位机构通过安装孔将限位机构所对应位置的转动枢固定在容纳槽中,通过电动伸缩杆和限位机构的共同作用将第一基座和排烟风机固定在外框上;当出现火灾及出现烟雾时,限位机构远离容纳槽处,仅留下一用于控制风扇转向的限位杆,电动伸缩杆推动风扇,在电动伸缩杆和限位杆对转动枢的配合下,实现了排烟风机的转向控制;其中电动伸缩杆通过球形铰接的方式与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连接,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排烟风机的转向

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限位杆,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限位杆通过安装孔并延伸入或远离容纳槽;在未启动时,限位杆在安装孔内与转动枢抵接,能够起到对第一基座的支撑固定作用,在启动时,留下一限位杆与转动枢抵接,其余限位杆与转动枢脱离,在电动伸缩杆和被抵接转动枢的配合下实现排烟风机的转向。

1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转动枢上还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用于限位杆伸入并对转动枢进行固定。

1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烟风机远离外框一侧还设置有折叠风管,所述折叠风管为耐热折叠风管。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端包括烟雾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烟雾传感器用于在烟雾达到预设值时发出警报,所述分析处理端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获取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并根据实时图像进行烟雾浓度分布和扩散分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风机与所述方向调节机构连接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方向调节机构采用球型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调节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推杆端与连接架球形铰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座端球型铰接在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为多边形外框,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外框形状一致,所述第一基座的任意边上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枢,外框与第一基座的转动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转动枢相配合的容纳槽;所述外框容纳槽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可沿安装孔轴向往复移动的限位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安装于安装孔内,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限位杆在安装孔内伸入或远离容纳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枢上还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用于限位杆伸入并与转动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风机远离外框一侧还设置有折叠风管,所述折叠风管为耐热折叠风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消防排烟装置,能够在火灾发生且产生浓烟时,根据烟雾扩散方向和烟雾浓度方向进行针对性调节,提升排烟速度;包括:采集端,采集端用于采集烟雾浓度分布数据;分析处理端,分析处理端用于根据烟雾浓度分布数据判断烟雾扩散方向;排烟风机端,排烟风机端设置于装配式建筑的天花板,包括外框、基座、方向调整机构和排烟风机;所述排烟风机外侧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天花板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外框与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向调整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纳腔的另一端,所述方向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排烟风机转动连接,所述方向调节机构可带动排烟风机根据烟雾扩散方向进行方向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吴汉辉,朱敬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