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台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79561发布日期:2023-11-09 22:3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台气缸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摆动气缸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摆台气缸。


背景技术:

1、摆动气缸是一种常见的气压执行器,它通过将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驱动活塞来产生机械运动。它们通常具有高速、高精度和可靠性好等特点,因此

2、摆动气缸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包装设备、印刷机械等领域。

3、现有技术中摆动气缸一般包括齿条状活塞杆和带有齿轮的输出轴,然后通过气体驱动齿条状活塞杆往复移动,从而带动输出轴往复转动。但是齿轮和齿条之间长时间的配合运动,会使得齿轮或齿条存在磨损,因此需要对齿轮或齿条进行涂油维护。

4、然现有技术中的涂油维护的方式是在摆动气缸上开设注油孔,通过往注油孔里注油,从而实现对齿轮齿条的涂油维护,但是开设注油孔又不知摆动气缸里的零件的状况如何,当齿轮和齿条的状况良好时,涂油维护过于浪费,当齿轮和齿条的状况不好时,没有进行涂油维护又会导致齿轮或齿轮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能够保证在不浪费润滑油情况下,对摆动气缸进行精准涂油维护,本技术提供一种摆台气缸。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摆台气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摆台气缸,包括:

4、缸体,所述缸体的内部开设有气缸室;

5、气缸活塞,所述气缸活塞位于所述气缸室内,且所述气缸活塞上设置有齿槽,所述气缸活塞与所述气缸室的室壁滑动抵接;

6、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缸体,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转盘,所述传动轴的周壁上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槽相配合;

7、注油组件,所述注油组件包括储油盒、软管、挡油板和受压驱动件,所述缸体上开设有进油槽,所述进油槽与所述气缸室连通,所述储油盒安装在所述气缸活塞的上端面,所述储油盒上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油槽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储油盒上靠近所述齿槽的端面开设有多个出油孔,所述挡油板安装在所述气缸室内,且所述挡油板抵接于所述储油盒上开设有出油孔的端面,所述受压驱动件位于所述气缸室内,且所述受压驱动件用于在受压时带动所述挡油板沿远离出油孔的方向移动,所述储油盒内的润滑油为固态润滑剂,所述固态润滑剂在常温时为固态,在受热时为液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活塞在气缸室内进行往复移动时,气缸活塞会与气缸室的室壁发生摩擦,气缸活塞上齿槽的槽壁会与传动轴上的齿轮发生摩擦,摩擦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通过储油盒传至固态润滑剂内,固态润滑剂在受热后变为液态;同时,在气缸活塞移动的过程中,气缸活塞会挤压受压驱动件,因此,挡油板会沿远离出油孔的方向移动,储油盒内的润滑剂会从出油孔流至齿槽内。产生热量能够使得固态润滑剂达到熔点,说明此时气缸活塞上的润滑剂不足,而此时润滑剂能够流到齿槽内,从而保证在不浪费润滑油情况下,实现了对摆动气缸进行精准涂油维护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受压驱动件包括多个导向柱、多个复位弹簧和挡块,所述气缸室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导向柱滑动插入的导向槽,多个所述导向柱和多个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导向柱和多个所述复位弹簧一一对应,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挡油板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于所述导向柱,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挡油板,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所述挡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挡块分别安装在所述气缸活塞的两端,所述挡油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斜槽,所述挡块抵接于所述斜槽的槽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油盒内的润滑剂不足时,可以使得气缸活塞处于气缸室内特定的位置,此时的挡块位于斜槽内,挡油板地接于储油盒,且挡油板堵住了出油孔,复位弹簧处于舒张状态,因此方便将处于加热状态的润滑剂从进油槽导入储油盒内;当气缸活塞开始移动时,挡块便从斜槽移动至挡油板上正对出油孔的端面,并对挡油板进行挤压,挡油板沿远离出油孔的方向移动,且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实现受压驱动件带动挡油板沿远离或靠近出油孔方向移动的效果。

11、可选的,多个所述导向柱均沿挡油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多个导向柱所承受的力基本相同,从而使得导向柱不易产生裂纹或折断,且增强了挡油板和缸体的连接强度。

13、可选的,所述储油盒沿靠近所述齿槽的方向倾斜布设。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润滑剂能够顺利的从出油孔流至齿槽内,从而提高了润滑剂对齿轮和齿槽的润滑效果。

15、可选的,所述储油盒由氧化铝制作而成。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氧化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因此,储油盒能够很好的吸收来自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使得储油盒内的固态润滑剂快速熔化,以便润滑剂能够快速从出油孔流出,进而提高了注油组件的反应速率。

17、可选的,所述缸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与所述气缸室连通,所述导油槽和所述气缸室的连通处为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为长条状,所述气缸活塞能够完全盖住所述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位于所述齿槽的正下方,且所述导油口与所述齿槽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润滑剂在常温时是固态,而固态的润滑剂可能会影响齿轮与齿槽的配合运动,因此,通过导油槽的设置,能够将多余的润滑剂导出来,从而保证齿轮与齿槽的配合运动,进而保证了本装置的运行时的稳定性。

19、可选的,待所述气缸活塞移动至气缸室的一端时,所述气缸室的另一端空间与所述导油口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润滑剂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因此,润滑剂在导油槽内流动速度相对较慢,而且,润滑剂可能在导油槽内变为固态,从而容易造成导油槽的堵塞,因此,通过将导油口将气缸室内的一部分气体引进导油槽,从而加速润滑剂的流通,进而避免导油槽发生堵塞的情况。

21、可选的,所述导油槽的下端设置有回收装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余的润滑剂进行回收,经过后续加热后可以继续进行使用,从而提高了润滑剂的利用率。

23、可选的,所述储油盒与所述气缸活塞可拆卸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油盒损坏时,可以对储油盒进行快速更换,从而避免了由于储油盒的损坏,而导致需要更换气缸活塞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本装置的维修成本。

25、优选的,所述软管与所述缸体和所述储油盒均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软管损坏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对软管进行更换,以方便的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储油盒将装置内的由于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位于储油盒内的固态润滑剂吸收储油盒的热量,便开始熔化成液态,并从储油盒上的出油孔流至齿槽内。产生热量能够使得固态润滑剂达到熔点,说明此时气缸活塞上的润滑剂不足,而此时润滑剂能够流到齿槽内,从而保证在不浪费润滑油情况下,实现了对摆动气缸进行精准涂油维护的效果;

29、2.一方面,受压驱动件的设置使得储油盒上的出油孔只有本装置在工作时才能打开,从而避免了在本装置处于停机状态时,润滑剂从出油孔流出的现象发生,从而尽量避免了润滑剂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方便工作人员对储油盒内添加润滑剂;

30、3.导油槽的设置,可以将多余的润滑剂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1、4.气缸活塞移动至气缸室的一端时,气缸室的另一端空间与导油口连通,使得在气缸活塞每次移动后,气缸室内剩余的气体对导油槽进行打扫,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减少了的工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打扫的工作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