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挡板射流电液伺服压力调节阀

文档序号:36071006发布日期:2023-11-17 23:1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挡板射流电液伺服压力调节阀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调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挡板射流电液伺服压力调节阀。


背景技术:

1、发动机调速系统作为发动机的“大脑”,对发动机动态性能的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发动机调速系统的稳定调节离不开液压系统的调控。液压系统具有高负载、高稳定和快响应等不可替代性,但是其存在的油液污染、泄漏和大体积占地的缺点一直为各行业所诟病。

2、现有发动机调速系统液压调节阀附带管道居多,过多管道带来了泄漏和维修更换问题,同时由于各部件结构不够紧凑导致液压系统体积大,不便于轻量化安装,因此如何设计具有保持液压系统优点且结构紧凑的压力调节阀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挡板射流电液伺服压力调节阀,主要在外壳的内部通过橡胶密封塞、转动活塞和转动限位器组成不同的腔室,并在转动活塞上设置多个狭孔和狭道,从而使电液伺服压力调节阀工作时,油液在不同腔室产生不同的压力,从而产生滞后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形成了具有易于安装维修、可靠性高、电-液伺服调节、旋转式、油路整合和小体积的电液伺服压力调节阀。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挡板射流电液伺服压力调节阀,其包括外壳、环形橡胶密封圈、第一橡胶密封塞、第二橡胶密封塞、转动限位器、转动活塞、第三橡胶密封塞、第四橡胶密封塞、扇形橡胶密封圈、第五橡胶密封塞和上端盖。所述外壳上螺栓孔和所述上端盖上上端盖螺栓孔连接,所述环形橡胶密封圈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端盖之间,所述环形橡胶密封圈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塞、所述第三橡胶密封塞、所述第五橡胶密封塞和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塞对应的环形橡胶密封圈第一扇形槽、环形橡胶密封圈第二扇形槽、环形橡胶密封圈第三扇形槽和环形橡胶密封圈第四扇形槽。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塞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外壳内外壳第一扇形槽和所述上端盖内上端盖第一扇形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塞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外壳内外壳第二扇形槽和所述上端盖内上端盖第二扇形槽的内部,所述第三橡胶密封塞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外壳内外壳第三扇形槽和所述上端盖内上端盖第三扇形槽的内部,所述第四橡胶密封塞通过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间隙与所述上端盖的上端盖凸面连接,所述扇形橡胶密封圈和所述外壳内外壳第四扇形槽连接,所述第五橡胶密封塞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外壳内外壳第五扇形槽和所述上端盖内上端盖第四扇形槽的内部。所述转动活塞上底部圆柱台和所述外壳上圆柱凹槽连接,所述转动活塞上转动活塞圆槽和所述转动限位器上下端圆柱体连接,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一上端面和第二上端面分别与所述上端盖的上端盖端面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接触,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与所述上端盖上第一半环形凹槽和第二半环形凹槽连接,所述转动限位器上转动限位器上端面和所述上端盖上上端盖凹槽接触,所述转动限位器上圆柱面和所述上端盖上上端盖中心槽接触,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位于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塞和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塞之间,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一侧弧面、第二侧弧面和第三侧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塞、第三橡胶密封塞和第五橡胶密封塞的短弧面接触,所述转动活塞的第四侧弧面、第四侧端面和第五侧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塞的第一短弧面、上端面和第二短弧面接触,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三外圆弧面和第四外圆弧面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接触。

3、可优选的是,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沿圆弧壁顺时针排列有外壳第三扇形槽、外壳第五扇形槽、外壳第四扇形槽、外壳第一扇形槽和外壳第二扇形槽,所述外壳第四扇形槽和所述外壳第五扇形槽连接,外壳内端面上设有阀体入口、阀体泄压孔和阀输出孔,所述外壳内端面的中部设有圆柱凹槽,外壳上表面沿圆周均匀设有外壳凸檐,所述外壳凸檐的中心设有螺栓孔。

4、可优选的是,所述转动限位器的圆柱体的中部设有键槽和转动限位器中心圆槽,所述圆柱体的一侧和转动限位器突出板连接;转动限位器挡板面和转动限位器背端面形成的夹角小于上端盖凹槽的凹面角,所述转动限位器突出板的长度大于所述转动活塞上转动活塞射流面的长度,且小于所述外壳的内径。

5、可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一凹面、第二凹面、第三凹面、第一上端面和第二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高度低于所述上端盖上第一半环形凹槽和第二半环形凹槽的深度。

6、可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一狭孔的开口方向从第一外弧面贯穿至内弧面,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二狭孔的开口方向从内弧面贯穿至第一侧弧面,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三狭孔的开口方向从第一内槽直贯穿至第四侧端面,所述转动活塞上第四狭孔的开口方向从转动活塞射流面贯穿至第一内槽,所述转动活塞上连通孔的开口方向从第二外弧面贯穿至第五侧弧面,第二内槽和第一内槽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狭道。

7、可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狭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阀体入口的直径,所述第四狭孔和所述第一狭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狭孔和所述第三狭孔的截面积,所述连通孔的直径和所述阀体泄压孔的直径相等。

8、可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一外弧面和第二外弧面所在的圆弧同心且半径相等,所述转动活塞上第一侧弧面、第二侧弧面和第三侧弧面所在的圆弧同心且半径相等。

9、可优选的是,所述上端盖沿圆周均匀设有上端盖凸檐,所述上端盖凸檐的中心设有上端盖螺栓孔,所述上端盖的中部设有上端盖中心孔,所述上端盖中心孔的四周设有上端盖中心槽,所述上端盖中心槽和所述上端盖凹槽连接,上端盖凸面位于上端盖端面的内圈,所述上端盖凸面和所述上端盖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半环形凹槽和第一半环形凹槽,所述上端盖凸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上端盖端面的外圈设有上端盖第一扇形槽、上端盖第四扇形槽、上端盖第三扇形槽、上端盖端面和上端盖第二扇形槽。

10、可优选的是,所述转动限位器上转动活塞圆槽、所述转动活塞上圆柱面和所述上端盖上上端盖中心孔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11、可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三侧端面和所述第三橡胶密封塞的第一侧面组成缓冲腔室,所述第三橡胶密封塞的第二侧面、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一外弧面和所述第五橡胶密封塞的第一侧面组成高压腔室,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的间隙组成过度腔,所述第五橡胶密封塞的第二侧面、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二外弧面和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塞的第一侧面组成泄压腔室,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塞的第二侧面、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二侧端面和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一侧弧面组成次面积腔室,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塞的第一侧面组成主面积腔室,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二凹面和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一凹面组成集聚腔,所述转动限位器的转动限位器背端面和所述转动活塞的第九侧端面组成低压腔室。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发明将油液回流系统整合进入阀体内部并与活塞缓冲结构相配合,便于油液的利用回收的同时增加了阀的稳定性,与传统挡板阀相比结构更为紧凑,能够减小整体系统的体积。

14、2.本发明的转动活塞结构使能够采用的控制系统由传统的直动型改为了扭矩型,能够直接与轮系形成更为可靠的反馈调节系统或直接连接编程伺服马达进行精准调控,降低阀的控制难度。

15、3.本发明中转动限位器与转动活塞射流面以光滑平面接触,面接触时能够形成油膜减小对挡板和射流面的磨损,提高零件寿命。整体装置结构利于安装和拆卸,便于后续阀体的维护或零件更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