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间隙补偿机构的高压燃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37040发布日期:2024-01-16 12:5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间隙补偿机构的高压燃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油泵,具体为一种带间隙补偿机构的高压燃油泵。


背景技术:

1、目前,齿轮燃油泵内的间隙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内泄漏,又必须保证一定的间隙使得齿轮转动和零部件润滑散热顺畅,通常在泵体内增加间隙补偿结构来降低内泄漏;现有的泵内间隙补偿结构,一般采用独立的塑料补偿块和金属弹簧,通过弹簧推动塑料补偿块,使得齿轮齿顶外圆始终与塑料补偿块相接触,减小内泄漏,达到提高齿轮泵效率的目的,塑料补偿块和金属弹簧的补偿结构,虽然达到了减小内漏的目的,但是在齿轮泵的全寿命中,塑料补偿块始终与齿轮齿顶外圆接触,相比于未设计间隙补偿结构的齿轮泵,增加了一个新的摩擦面,且该摩擦面的摩擦不会随着齿轮泵的跑合运行逐渐降低,在面对泵输送的介质内含有颗粒杂质的情况时,齿轮的寿命反而会大幅下降。另外相比于未设计补偿结构的齿轮泵,该结构增加了多个独立的零件,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也使得装配和维护步骤变得繁琐,降低了产品合格率。为此,有公开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径向间隙补偿结构的齿轮泵,包括泵体和簧片,所述簧片与中泵体的内腔型线一体加工成型,截面呈圆弧悬臂状;所述簧片设置有两个,一个簧片的根部位于中泵体的内腔腔顶,并沿着平行于齿轮外径的圆弧轨迹向高压区延伸,终止于泵出口高压区;另一个簧片的根部位于中泵体的内腔腔底,并沿着平行于齿轮外径的圆弧轨迹向高压区延伸,终止于泵出口高压区;该改进技术中,经过型线设计的簧片可与齿轮齿顶外圆不接触,在补偿泄漏间隙的同时使摩擦面积没有增加,能提高齿轮泵的效率而不以大幅降低齿轮的寿命为代价。另外与泵体一体加工的簧片,在依靠机加工保证尺寸精度的同时,也没有增加装配和维护步骤的难度。

2、但是包括上述改进技术在内的现有技术,仍然存在较大弊端,因为泵体的泵腔内侧壁机械加工时始终会残留根部r角,会导致齿轮下断面与泵腔内侧下壁接触不严密,进而产生端面泄漏,端面泄漏导致供油压力不高,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压燃油泵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间隙补偿机构的高压燃油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的泵腔内侧壁机械加工时始终会残留根部r角,会导致齿轮下断面与泵腔内侧下壁接触不严密,进而产生端面泄漏,端面泄漏导致供油压力不高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间隙补偿机构的高压燃油泵,包括驱动箱以及设置在驱动箱上壁的泵体,所述驱动箱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泵体运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泵体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驱动箱上壁;泵壳,所述泵壳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壁,所述泵壳上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泵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第一端盖与泵壳之间通过密封垫密封;凸台,所述凸台固定连接在第一端盖上壁,所述凸台内壁设置有两处与第一端盖下壁贯通的导向孔,所述凸台内壁且位于两处导向孔之间设置有与第一端盖下壁贯通的加压孔;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固定连接在凸台上壁;副转轴、主转轴,所述副转轴、主转轴呈前后分布依次转动连接在泵壳内部,所述主转轴下端依次贯穿泵壳下壁、固定座内壁以及驱动箱上壁并伸入至驱动箱内部,所述主转轴伸入至驱动箱内部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副转轴、主转轴位于泵壳内部的一段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副齿轮、主齿轮,所述副齿轮、主齿轮圆周外壁相互啮合;吸油管、排油管,所述吸油管、排油管分别固定连接在泵壳左右两侧壁,所述吸油管、排油管均与泵壳内部贯通;上轴套、下轴套,所述上轴套、下轴套均设置在泵壳内部且分别靠近第一端盖和泵壳内侧下壁,所述主转轴、副转轴上端均与上轴套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主转轴、副转轴远离上轴套的一端均与下轴套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副齿轮、主齿轮上表面分别与上轴套下壁滑动连接,所述副齿轮、主齿轮下表面分别与下轴套上壁滑动连接;两组导向柱,两组所述导向柱均设置在上轴套上壁且分别与两处导向孔上下相对,两组所述导向柱外壁分别与两组导向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上壁设置有通孔;推杆,所述推杆设置在上轴套上壁且位于两组导向柱之间,所述推杆外壁与加压孔内侧壁滑动连接;预压板,所述预压板滑动连接在导向孔内侧壁;用于保持低压状态下上轴套下壁与主齿轮、副齿轮上表面接触的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预压板与导向柱之间;用于调整预压板位置以调整弹性结构弹力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设置在第二端盖与凸台之间;用于在泵体工作时补偿上轴套下壁与主齿轮、副齿轮上表面之间间隙的加压补偿结构,所述加压补偿结构设置在排油管与凸台侧壁之间;用于上轴套、下轴套与副齿轮、主齿轮接触时减少磨损的第一耐磨结构,所述第一耐磨结构设置在上轴套、下轴套相对的一侧;用于上轴套、下轴套与主转轴、副转轴接触时减少磨损的第二耐磨结构,所述第二耐磨结构设置在上轴套、下轴套内侧壁;用于密封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上轴套与主转轴及副转轴之间、下轴套与主转轴及副转轴之间、下轴套与泵壳之间、导向柱与导向孔之间、推杆与加压孔之间以及预压板与导向孔之间。

5、优选的,所述弹性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导向孔内部且位于预压板和导向柱之间。

6、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孔、调节螺丝,所述调节孔呈上下贯通状设置在第二端盖内壁及凸台上壁,所述调节螺丝螺纹连接在调节孔内侧壁。

7、优选的,所述加压补偿结构包括三通接头、回油接头以及回油管,所述回油接头固定连接在凸台右壁且与加压孔贯通,所述三通接头固定连接在排油管远离泵壳的一端,所述回油管设置在回油接头远离凸台的一端与三通接头之间。

8、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结构包括第一耐磨涂层、第二耐磨涂层,所述第一耐磨涂层、第二耐磨涂层分别设置在下轴套、上轴套相对的一侧,所述下轴套通过第一耐磨涂层与主齿轮、副齿轮下表面接触,所述上轴套通过第二耐磨涂层与主齿轮、副齿轮下表面接触。

9、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涂层、第二耐磨涂层可以是tin、tic、ticn、tisin、tialn以及tialsin中的任一种。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耐磨结构包括两组第一耐磨环、第二耐磨环,两组所述第一耐磨环均设置在下轴套内侧壁且分别与主转轴、副转轴外壁滑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二耐磨环均设置在上轴套内侧壁且分别与主转轴、副转轴外壁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四密封圈、第五密封圈、两组第一密封圈、两组第二密封圈以及两组第三密封圈,两组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套设在主转轴、副转轴外壁且两组第一密封圈圆周外壁均与下轴套内侧壁滑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套设在主转轴、副转轴外壁且两组第二密封圈圆周外壁均与上轴套内侧壁滑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三密封圈分别套设在两组导向柱外壁且两组第三密封圈圆周外壁分别与两处导向孔内侧壁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四密封圈套设在推杆外壁且第四密封圈圆周外壁与加压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五密封圈套设在预压板外壁且第五密封圈圆周外壁与导向孔内侧壁滑动连接。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间隙补偿机构的高压燃油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相比现有技术,该带间隙补偿机构的高压燃油泵,通过设置下轴套,解决以往泵体内侧壁机加工时根部r角导致齿轮端面与泵体内侧壁接触不严而导致的内泄漏问题,通过设置上轴套以及用于推动上轴套抵紧齿轮上端面的弹簧和加压补偿结构,使得上轴套可以持续与齿轮上端面接触,减少端面间隙,减少内泄漏,通过设置的tialsin涂层,大大减少上轴套、下轴套与齿轮接触面的磨损,降低摩擦系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