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07468发布日期:2024-01-23 12:3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设备,特别是一种真空泵。


背景技术:

1、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工作的时候通过转子旋转对气缸中的气体进行挤压,使得气体能够往真空泵的内部进行流动,从而能够对密闭空间中的空气进行抽取,使得密闭空间中处于真空状态。

2、在真空泵的运行过程中,转子以及叶片会受气体的振荡,特别是在高功率工作状态下,这种振荡会更为的明显,在泵体产生振荡时,其会带动着底座一定发生振动,会产生极大的噪音,若不抑制这种振动,还容易损坏真空泵本体。

3、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振荡,有部分真空泵采用分体式的设计,即将泵体与底座分体设置,在使用时将底座与泵体组合到一起,再在底座中设置减振阻尼与橡胶块,由此让底座来分担泵体的振动力,进而减少噪音与振动力,但是若盲目的增加底座与泵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仅会提高安装的难度,且在拆卸时也较为的困难,但是若减少底座与泵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则振动力在传输时的支点较少,减振效果较为不明显,并且在真空泵的工作期间真空泵与密闭空间的接头处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可能会影响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4、故本案旨在提供一种真空泵,能够在高强度的振荡情况下增加底座与泵体的连接支点,在真空泵拆卸时又自动撤掉该连接支点,在振动时有足够多的卸力传导点且在拆装过程均较为便捷,并且可在密闭空间的接头处进行单独的密封隔振处理,避免接头处出现较大的振荡而导致缝隙漏气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泵,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真空泵,包括真空泵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真空泵主体底部的底座,位于所述真空泵主体上方的进气导管,与所述进气导管连接的进气总成,所述进气总成外接待抽真空设备,所述真空泵主体的出口端与一油气分离桶连接,所述油气分离桶将油与气分离后将油输回真空泵主体中循环使用并将气体排出,所述真空泵还包括:

4、下维稳机构,所述真空泵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有两个支脚架,所述下维稳机构包含与所述支脚架底部伸出端配合的容纳腔管,所述容纳腔管的底部朝两侧延伸设置有容纳道,所述容纳道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所述容纳道内填充有阻尼粒子,所述容纳道两个开口端的内侧滑动安装有活动接触头,所述活动接触头与真空泵主体的底面间隔设置,当所述支脚架插入所述容纳腔管后,所述支脚架挤压所述容纳道中的阻尼粒子并让阻尼粒子将活动接触头顶出贴合在所述真空泵主体的底部;

5、接口防抖连接结构,所述进气导管通过第一法兰盘与进气阀的第二法兰盘相接,所述接口防抖连接结构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中的第一配合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盘中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的侧向上贴合装置有减缓件,当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时,所述第一配合件卡夹在所述第二配合件内且形成一连通真空泵主体与进气阀的通道,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产生的振动经减缓件后再分散至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

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支脚架包括焊接在所述真空泵主体底部的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的下方锁紧固定有一t型轴,所述t型轴的水平部的底部焊接有一耳板,所述耳板的两侧通过螺栓锁固在所述底座上,所述t型轴的竖直部插嵌至所述容纳腔管内。

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容纳腔管的内部包含位于上部的强振区以及位于下部的弱振区,所述强振区的内侧壁设置有一环形弹性带,所述环形弹性带紧缚在所述t型轴的竖直部的上半部分,所述弱振区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卡紧胶圈,所述卡紧胶圈紧贴在所述t型轴的竖直部的下半部分。

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环形弹性带包含紧贴在所述t型轴竖直部外侧壁的环形带,包覆在所述环形带外侧壁的刚弹片,一端锁紧在所述刚弹片上且另一端锁紧在所述强振区内侧壁的弹簧。

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焊接板底部的两侧开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减振筒,所述活动接触头上抬后贴合在所述真空泵主体的下方且外侧壁贴合在环形减振筒内。

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底座上焊接有中空的导向座,所述活动接触头沿所述导向座的内侧壁上下滑动。

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配合件为开设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中的圆台槽,所述第二配合件为焊接在所述第二法兰盘内侧且凸出所述第二法兰盘底部的中空圆台架,当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锁紧固定时,所述中空圆台架插嵌在所述圆台槽中。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减缓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内部的圆台套,所述圆台套紧贴在所述圆台槽的外侧壁,所述圆台套用于抑制所述第一配合件与第二配合件之间的振动。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在对真空泵的工作进行减振时,若选择多支点的安装方式,则在拆装时较为的困难,而若选择少支点的安装方式,则在传导减振时泵体容易不稳,振动的传导效率较低,对此,本发明通过新增的下维稳机构,能够仅通过两个支脚架与底座配合,减少锁紧固定的点位,无论是在安装还是在拆卸的时候都较为的便捷,而在支脚架安装之后,利用支脚架以及真空泵主体的重力将容纳道中的阻尼粒子往外侧推,通过阻尼粒子将活动接触头往上顶,使活动接触头与真空泵主体的底部进行接触,增加真空泵主体与底座的接触节点,则在真空泵主体振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支脚架与活动接触头将振动力传导到阻尼粒子中进行减振,并且增加了多个接触点位以让振动力能够更加全面、均匀的向下传导。

15、若真空泵一旦发生抖动,不止与底座的连接位置出现抖动,其与进气位置之间也容易发生抖动,一旦进气位置上发生抖动,则真空泵的密封度就难以保证,对此,本发明通过新增的接口防抖连接结构,能够让真空泵的进气导管与系统的进气阀在原先法兰盘的基础上,在法兰盘中设置互相卡合的第一配合件与第二配合件,将真空泵振动对法兰盘的影响局限到配合件内,建立两道至少两道密封途径;

16、并且在第一配合件的外侧再设置减缓件来抑制第一配合件与第二配合件之间的振动,由此形成两个法兰盘本身、两个配合件本身、减缓件等三道密封减振措施,从而对抗真空泵主体振动时对进气导管接口的影响。

17、而真空泵振动点的集中的区域实际上在支脚架的位置上,若支脚架设计的不够稳定,实际上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真空泵,对此,本发明的支脚架首先采用焊接板尽量均摊整个真空泵的下端面,尔后利用耳板将底座与真空泵主体建立连接关系,并让t型轴插至下维稳机构中,由此达到既有耳板的面传导,又有t型轴的单点传导,而t型轴又能够达到触发活动接触头的目的,一物多用。

18、活动接触头的触发媒介实际上就是t型轴,故t型轴的稳定性以及是否能够垂直向下决定了活动接触头是否能够被触发,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提出在t型轴的安装位置,即在容纳腔管中设置环形弹性带与卡紧胶圈,通过两段设置来固定住t型轴,使t型轴在可控范围内振动,避免过度的振动影响到真空泵主体内部的结构。

19、虽然环形弹性带与卡紧胶圈均都是为了固定t型轴的竖直部,但是t型轴越靠近真空泵主体的位置所产生的振动是越大的,而远端的振动则是越来越小,故对于t型轴竖直部靠近真空泵主体一侧的环形弹性带不仅需要设置有弹性的环形带,还需设置具有一定刚性和弹性的刚弹片,从而能够提供一定的强度,而最后再在刚弹片的外侧设置弹簧进行环形面的支撑,从而在强振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泄能效果。

20、在活动接触头的支撑过程中,若仅是依靠容纳道中的阻尼粒子进行支撑限位,则活动接触头可能无法与真空泵主体的底部进行长时间的贴合,故为了降低活动接触头与真空泵主体脱节的可能性,在活动接触头的中段,先设置导向座对活动接触头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避免其无法进行直上直下的动作,而在活动接触头的上部位置,则是采用环形减振筒的设置方式,让活动接触头在受到真空泵主体传导的振动时其外侧面能够与环形减振筒接触,分散一部分左右的晃动力,从而让活动接触头能够长时间的与真空泵主体的底部贴合在一起,将真空泵主体的振动向下传导至容纳道中的阻尼粒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