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6414发布日期:2023-09-24 05:3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真空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1、真空发生装置就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高效、清洁的真空元器件,这使得在有压缩空气的地方,或在一个气动系统中同时需要正负压的地方获得负压变得十分容易和方便。

2、目前采用真空吸盘方式吸取物料时,必须配备真空发生装置及相关元器件,现有的真空发生装置,一般是借助设于真空发生装置内部的叶轮或风机的转动,使真空发生装置内部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这种装置体积较大,对安装空间有要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发生装置,解决现有真空发生装置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发生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该真空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和主体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设置有用于接入气源的进气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真空吸附口;所述主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体件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分别与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壳体的真空吸附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进气通道和外界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自自身的进气端至自身的出气端先变小后变大;其中,所述气源的气体依次经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后排出,所述主体件的第二进气通道形成负压状态,外界气体从所述壳体的真空吸附口依次经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后排出。

4、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还设置有与所述主体件的排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

5、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排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排气通道、第二子排气通道和第三子排气通道,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三子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二子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子排气通道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为圆台状,且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6、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主体件还设置有第三进气通道,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分别与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壳体的真空吸附口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真空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间隔设置,且均设于所述主体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出气端连通。

8、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主体件的外侧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槽和第二限位环槽,所述第一限位环槽和第二限位环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环槽中,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限位环槽中。

9、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真空发生装置还包括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吸盘与所述壳体的真空吸附口连通。

10、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盖体组件,所述上壳体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主体件设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盖体组件设置所述真空吸附口,所述上壳体与所述盖体组件可拆卸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和中空的导杆,所述盖体和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中部设置通孔,所述导杆与所述盖体连接并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主体件的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真空吸附口设置在导杆上。

12、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盖体与所述上壳体的连接方式包括螺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发生装置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4、该真空发生装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进气通道和真空吸附口,主体件上设置第二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在气源气体经过第一进气通道从排气通道排出过程中,由于排气通道横截面积先收缩再从自身的出气端扩张,形成拉瓦尔管结构使得主体件的第二进气通道形成负压状态,外界气体从真空吸附口被吸进第二进气通道。因此,真空发生装置本身结构可以从真空吸附口吸入外界气体,产生吸附力,不用内设叶轮或风机,能有效减少装置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主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还设置有与所述主体件的排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排气通道、第二子排气通道和第三子排气通道,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三子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二子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子排气通道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为圆台状,且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还设置有第三进气通道,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分别与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壳体的真空吸附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间隔设置,且均设于所述主体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出气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的外侧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槽和第二限位环槽,所述第一限位环槽和第二限位环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环槽中,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限位环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装置还包括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吸盘与所述壳体的真空吸附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盖体组件,所述上壳体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主体件设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盖体组件设置所述真空吸附口,所述上壳体与所述盖体组件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和中空的导杆,所述盖体和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中部设置通孔,所述导杆与所述盖体连接并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主体件的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真空吸附口设置在导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上壳体的连接方式包括螺接,卡扣连接和磁吸连接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真空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发生装置,该真空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和主体件,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设置有进气口,壳体上设置有真空吸附口;主体件设置于壳体内,主体件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分别与排气通道和壳体的真空吸附口连通,排气通道与壳体的第一进气通道和外界连通,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自自身的进气端至自身的出气端先变小后变大,当气源气体经过第一进气通道从排气通道排出过程中,主体件的第二进气通道形成负压状态,外界气体可以持续从壳体的真空吸附口被吸入,因此该装置的真空吸附口能够产生吸附力,不用内设叶轮或风机,能有效减少装置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卢春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华技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