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2332发布日期:2023-07-06 22:4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三螺杆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


背景技术:

1、三螺杆泵是螺杆式式容积泵,在三螺矸泵中,由于主螺杆与从动螺杆上螺旋槽相互啮合及它们与衬套三孔内表面的配合,得以在泵的进口与出口之间形成数级动密封室,这些动密封室将不断把液体由泵进口轴向移动到泵出口,并使所输送液体逐级升压,从而形成一个连续、平稳、轴向移动的压力液体。

2、现有的三螺杆泵存在以下问题:

3、1、主动螺杆与从动螺杆尾部仅靠主杆尾套限位,压力高时,容易造成从动螺杆径向和轴向位移,进而造成无法正常工作。

4、2、现有的三螺杆泵普遍承受的工作压力为4~5mpa,无法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压力高时,螺杆与衬套易发生咬合现象,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压、使用寿命长且便于维护保养的超高压三螺杆泵。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内部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螺杆和两个从动螺杆,两个所述从动螺杆均与主动螺杆啮合连接,所述泵体的内部设置有后轴套,所述后轴套的侧面开设有与两个从动螺杆端部配合的第一限位孔,所述后轴套侧面的中心处开设有与主动螺杆端部配合的第二限位孔。

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泵壳包括内部开设有空腔的泵体,所述泵体前端通过前端盖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部设置有与主动螺杆前端连接的第一轴承,所述泵体的后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后端盖。

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端盖的内部设置有与主动螺杆的前端连接的机械密封。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嵌槽,所述后轴套嵌合于嵌槽中,且后轴套通过螺栓与连接板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泵体的侧面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内部与泵体内的空腔连通。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衬套的内壁设置有碳化硅涂层。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9、1、本创新发明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通过在泵体后端处设置连接板及后轴套,使得从动螺杆的后端部和主动螺杆的后的端部分别与后轴套上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连接,为从动螺杆和主动螺杆提供了后端部的支撑及轴向限位,使主动螺杆和从动螺杆均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避免了从动螺杆和主动螺杆在转动时发生径向或轴向位移,保证了泵机的正常运行。

10、2、本创新发明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通过在衬套内壁上喷涂碳化硅涂层,增加了衬套内壁的硬度,使螺杆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有效避免了螺杆与衬套之间咬合现象的发生,延长了三螺杆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内部设置有衬套(3),所述衬套(3)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螺杆(8)和两个从动螺杆(9),两个所述从动螺杆(9)均与主动螺杆(8)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后轴套(10),所述后轴套(10)的侧面开设有与两个从动螺杆(9)端部配合连接的第一限位孔(10b),所述后轴套(10)侧面的中心处开设有与主动螺杆(8)端部配合连接的第二限位孔(10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包括内部开设有空腔的泵体(1),所述泵体(1)的前端通过前端盖(4)连接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的内部设置有与主动螺杆(8)前端连接的第一轴承(6),所述泵体(1)的后端通过连接板(11)连接有后端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4)的内部设置有与主动螺杆(8)的前端连接的机械密封(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的侧面开设有嵌槽,所述后轴套(10)嵌合于嵌槽中,且后轴套(10)通过螺栓与连接板(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侧面设置有安全阀(2),所述安全阀(2)的内部与泵体(1)内的空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的内壁设置有碳化硅涂层(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三螺杆泵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压三螺杆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内部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螺杆和两个从动螺杆,两个所述从动螺杆均与主动螺杆啮合连接,所述泵体的内部设置有后轴套,所述后轴套的侧面开设有与两个从动螺杆端部配合的第一限位孔。该超高压三螺杆泵,通过在泵体后端处设置连接板及后轴套,使得从动螺杆的后端部和主动螺杆的后的端部分别与后轴套上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连接,为从动螺杆和主动螺杆提供了后端部的支撑及轴向限位,使主动螺杆和从动螺杆均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避免了从动螺杆和主动螺杆在转动时发生径向或轴向位移,保证了泵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邓科锋,田之庄,唐莹莹,叶忠东,谢耀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山众拓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