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2932发布日期:2023-08-04 02:0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供油,特别涉及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1、供油系统是齿轮增速离心式压缩机组的关键配套装置,该供油系统给离心式压缩机用增速齿轮箱提供了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润滑油,使得增速齿轮箱能够正常驱动压缩机高速旋转工作,所以供油系统的可靠性决定了压缩机组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为了保证供油系统可靠性,通常采用增速齿轮箱带动机械油泵正常工作,同时配套电动油泵作为辅助工作。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120486984.0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心压缩机/汽轮机组的供油系统,包括主油箱、润滑油路和控制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包括润滑油泵、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过滤器、压力调节阀;润滑油泵将油从主油箱泵出,经过润滑油冷却器冷却后再经润滑油过滤器过滤、润滑油压力调节阀调压,然后将润滑油送至压缩机、汽轮机;所述控制油路包括控制油泵、控制油过滤器、控制油压力调节阀;控制油泵将油从主油箱泵出,经过控制油过滤器过滤、控制油压力调节阀调压,然后将控制油送至压缩机、汽轮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油系统分为润滑油和控制油两条独立的油路,润滑油的油路改为低压,油泵的功耗和价格、油冷器和过滤器的工作压力均大幅下降,制造成本降低。但是机械油泵受安装位置的影响,通常布置在齿轮箱的上部,油泵吸油口比润滑油油位要高,如果油泵泵壳内没有一定存量的润滑油,油泵工作时在吸油口难以产生较大的真空度,润滑油不能被正常吸入,会导致油泵在运转过程中供油压力不足或干摩擦,长时间运行容易损伤油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改进成本低、供油可靠的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供油系统其排除了机械油泵因泵壳内没有足够的存油,出现空转而导致不能正常供油的隐患,提高了供油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不易损伤油泵。

2、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包括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和机械油泵油路系统,所述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包括连接油箱的电动油泵,电动油泵向油过滤器、压缩机组供油,油最终回流油箱;所述机械油泵油路系统包括连接油箱的机械油泵,机械油泵通过止回阀向油过滤器、压缩机组供油,油最终回流油箱;所述的止回阀内设有泄油口,泄油口连通电动油泵油路系统。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和机械油泵油路系统双油路设计供油系统确保了压缩机组供油的稳定性,而止回阀内设有与油流向反向的泄油口结构连通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利用在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工作时向机械油泵泵壳内供应部分润滑油确保机械油泵在启动时具备足够的真空度,以避免机械油泵空转磨损问题,提高供油稳定性。

3、所述止回阀包括阀座、紧固堵头、阀芯和弹簧,所述阀座上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机械油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出口与电动油泵油路系统连通,所述紧固堵头固定在阀座上,所述阀芯滑动设置在阀座内,所述弹簧设于阀芯内,且弹簧一端与紧固堵头的内壁抵靠,弹簧另一端与阀芯抵靠,所述泄油口开设在阀芯上。该种止回阀正常状态下机械油泵的出液口的润滑油经过阀座上的进口流向出口,但是泄油口结构的存在微量的润滑油可以在电动油泵油路系统作用下泄漏到机械油泵内。

4、所述电动油泵进液口与油箱连通,所述电动油泵出液口与油冷却器连通,所述电动油泵与油冷却器之间设有单向阀,防止润滑油回流电动油泵。

5、所述电动油泵的出液口管路与机械油泵的出液口管路并联,也就是可以共同向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所述电动油泵与机械油泵之间设有耐震压力表、调节阀以及安全阀,且所述调节阀与安全阀还与油箱连接。通过设置的耐震压力表,可以观察电动油泵和机械油泵的供油压力是否建立。通过调节阀调整压缩机供油压力,对调节阀门开度调节,满足增速齿轮箱的供油压力要求,一旦调节阀开度确定后,不要轻易改变开度,除非在检修状态,调节阀的阀柄在调节完成后要拆卸,防止工作人员误操作。

6、所述电动油泵上设有配套电机,通过配套电机驱动电动油泵。

7、所述油箱内设有电加热器和液位开关,所述油箱外部设有液位液温计和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液位液温计和液位开关用于监测和控制油箱内润滑油液位,通过电加热器,在环境温度低时提高润滑油的循环温度。

8、所述油过滤器上设有压差开关,压差开关用于感应油过滤器进口和出口的压差,当压差过大时压差开关报警,用于提示切换或更换过滤器。

9、所述油过滤器与压缩机组之间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压力变速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压力变速器,可以方便监控压缩机组供油的温度和压力。

10、所述油箱底部设有磁铁,通过磁铁吸附齿轮箱回油中存在微量金属粉末,防止这些粉末在电动油泵或者机械油泵内沉淀。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12、通过在止回阀上设计泄油口结构,实现润滑油单向流动的基础上还能够回流至机械油泵中排除机械油泵因泵壳内没有足够的存油,而导致不能正常供油的隐患,增加了机械油泵供油的稳定性,由于泄油口开口孔径较小,在电动油泵工作时,即使有小量润滑油通过止回阀泄漏到机械油泵当中并不影响电动油泵供油管路的供油压力。止回阀上设计泄油口结构,改造成本低,结构简单,提高了离心式压缩机组正常工作的可靠性。

13、通过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和机械油泵油路系统实现双油路系统进一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组的正常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包括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和机械油泵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包括连接油箱(1)的电动油泵(5),电动油泵(5)向油过滤器(3)、压缩机组(4)供油,油最终回流油箱(1);所述机械油泵油路系统包括连接油箱(1)的机械油泵(6),机械油泵(6)通过止回阀(61)向油过滤器(3)、压缩机组(4)供油,油最终回流油箱(1);所述的止回阀(61)内设有泄油口(617),泄油口(617)连通电动油泵油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61)包括阀座(611)、紧固堵头(612)、阀芯(613)和弹簧(614),所述阀座(611)上具有进口(615)和出口(616),所述进口(615)与机械油泵(6)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出口(616)与电动油泵油路系统连通,所述紧固堵头(612)固定在阀座(611)上,所述阀芯(613)滑动设置在阀座(611)内,所述弹簧(614)设于阀芯(613)内,且弹簧(614)一端与紧固堵头(612)的内壁抵靠,弹簧(614)另一端与阀芯(613)抵靠,所述泄油口(617)开设在阀芯(6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油泵(5)的进液口与油箱(1)连通,所述电动油泵(5)出液口与油冷却器(2)连通,所述电动油泵(5)与油冷却器(2)之间设有单向阀(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油泵(5)与机械油泵(6)之间设有耐震压力表(62)、调节阀(561)以及安全阀(562),且所述调节阀(561)与安全阀(562)还与油箱(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油泵(5)上设有配套电机(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内设有电加热器(11)和液位开关(12),所述油箱(1)外部设有液位液温计(13)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过滤器(3)连接压差开关(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过滤器(3)与压缩机组(4)之间油路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52)与压力变速器(5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底部设有磁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齿轮增速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供油系统,包括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和机械油泵油路系统,所述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包括连接油箱的电动油泵,电动油泵向油过滤器、压缩机组供油,油最终回流油箱;所述机械油泵油路系统包括连接油箱的机械油泵,机械油泵通过止回阀向油过滤器、压缩机组供油,油最终回流油箱;所述的止回阀内设有泄油口,泄油口连通电动油泵油路系统。本技术通过止回阀上的泄油口,使得微量的润滑油通过电动油泵油路系统反向流到机械油泵内存储,形成足够的真空度,增加了机械油泵起动供油的稳定性,保障了离心式压缩机组的安全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邢纲,严许滨,邢玮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欧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