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1111发布日期:2023-09-14 00:3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液压动力站,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


背景技术:

1、液压动力泵站为液压系统中提供液压动力的泵站,它一般采用符合液压系统要求的液压油作媒质,由原动力(电机或其他动力)经泵(叶片泵、齿轮泵、回转泵、柱塞泵等)送出符合要求流量与压力的媒质供液压系统使用。液压动力泵站的媒质一般为循环使用,因此它配有冷却系统、过滤系统、调压系统、安全保障系统、流量调节系统、压力与温度指示、阀门控制及媒质(油)贮存箱,有的还配备贮能蓄能装置。

2、公告号为cn21723399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回路可快速散热的液压动力站,包括液压动力站本体,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贯穿液压动力站本体侧壁并与液压动力站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冷却管相适配,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密封轴承,所述套管通过密封轴承与冷却管转动连接,所述套管内部固定连接有叶轮。

3、上述液压动力站依靠风扇转动进行风冷,由于液压动力站内部间隙狭小,内部各组件之间的背风处散热空气无法进入,导致现有的液压动力站散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现有的液压动力站依靠风扇转动进行风冷,由于液压动力站内部间隙狭小,内部各组件之间的背风处散热空气无法进入,导致现有的液压动力站散热性能较差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包括液压动力站本体,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中设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的两端贯穿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所述水冷管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其中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腔中安装有风冷装置,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的顶部盖设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上竖直穿设有多个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球,所述金属球位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元件的背风处,所述金属球内腔中盛设有冷却液,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防尘板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球,所述金属球通过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冷凝球内腔相连通。

4、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户首先将回流管安装在防尘板上,并调节回流管位于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中的位置,将多个金属球安装在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元件的背风处,然后在将冷凝球固定安装在回流管位于防尘板顶部的一端上,当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元件的背风处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时,热量通过金属球传导至冷却液上,使冷却液能够迅速气化,气化后的冷却液由于重量降低能够沿回流管上升至冷凝球内腔中,气化后的冷却液在接触冷凝球后,由于温度降低能够再次凝结成水珠,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流至金属球内部,如此循环对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元件的背风处进行散热,尽量避免了现有的液压动力站依靠风扇转动进行风冷,由于液压动力站内部间隙狭小,内部各组件之间的背风处散热空气无法进入,导致现有的液压动力站散热性能较差用的问题。

5、可选的,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两端底部均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底壁转动连接。

6、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液压动力站本体的底部两端安装万向轮,使用户在推动整体装置时,能够带动万向轮沿地面滚动从而带动整体装置移动,使用户在移动整体装置时更加省力。

7、可选的,所述水冷管呈s状结构,所述水冷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水冷管的水平段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金属翅片。

8、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水冷管设置成s状结构,能够大大增加水冷管的长度,提高水冷效果,设置金属翅片方便通过金属翅片吸收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中的热量,在水冷管的两端固定安装结构,方便将水冷管通过接头与外部管道相连接。

9、可选的,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内壁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扇叶。

10、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用户启动电机时,能够通过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将外部环境中的空气通过通气孔吸入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中,对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中进行风冷散热。

11、可选的,所述防尘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防尘板周侧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顶壁之间环设有橡胶密封圈。

12、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防尘板与液压动力站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橡胶密封圈,用于对防尘板与液压动力站本体的连接处的间隙进行密封,尽量避免外部灰尘通过该间隙进入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中。

13、可选的,所述防尘板与所述回流管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螺环,所述回流管穿设于所述螺环内腔中,所述回流管与所述螺环相螺接。

14、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螺环,并将回流管与螺环相螺接,方便用户螺动回流管,调节回流管底部高度。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尘板、回流管、金属球、冷凝球和冷却液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当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元件的背风处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时,能够通过回流管、金属球、冷凝球和冷却液共同形成热管,对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进行辅助散热作用,尽量避免了现有的液压动力站依靠风扇转动进行风冷,由于液压动力站内部间隙狭小,内部各组件之间的背风处散热空气无法进入,导致现有的液压动力站散热性能较差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包括液压动力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内腔中设有水冷管(3),所述水冷管(3)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的两端贯穿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所述水冷管(3)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气孔(6),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其中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7),所述防护罩(7)内腔中安装有风冷装置,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的顶部盖设有防尘板(10),所述防尘板(10)上竖直穿设有多个回流管(12),所述回流管(12)位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内腔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球(13),所述金属球(13)位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内部元件的背风处,所述金属球(13)内腔中盛设有冷却液(15),所述回流管(12)位于所述防尘板(10)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球(14),所述金属球(13)通过所述回流管(12)与所述冷凝球(14)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两端底部均设有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底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呈s状结构,所述水冷管(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接头(4),所述水冷管(3)的水平段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金属翅片(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内壁上的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扇叶(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板(10)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防尘板(10)周侧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1)内腔顶壁之间环设有橡胶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板(10)与所述回流管(1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螺环(11),所述回流管(12)穿设于所述螺环(11)内腔中,所述回流管(12)与所述螺环(11)相螺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车液压动力站,涉及液压动力站技术领域,包括液压动力站本体,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内腔中设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的两端贯穿所述液压动力站本体。本技术通过防尘板、回流管、金属球、冷凝球和冷却液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当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元件的背风处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时,能够通过回流管、金属球、冷凝球和冷却液共同形成热管,对液压动力站本体内部进行辅助散热作用,尽量避免了现有的液压动力站依靠风扇转动进行风冷,由于液压动力站内部间隙狭小,内部各组件之间的背风处散热空气无法进入,导致现有的液压动力站散热性能较差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承天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