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9899发布日期:2023-09-08 01:3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单元,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


背景技术:

1、同步阀也称分流集流阀,是集液压分流阀、集流阀功能于一体的独立液压器件,是液压阀中分流阀、集流阀、单向分流阀、单向集流阀和比例分流阀的总称,同步阀主要是应用于双缸及多缸同步控制液压系统中,通常实现同步运动的方法很多,但其中以采用分流集流阀-同步阀的同步控制液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容易、可靠性强等许多优点,因而同步阀在液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动力单元用作供油装置,它通过外部的管路系统与数个液压油缸相连以控制多组阀门动作,油箱、油泵和蓄能器组成独立的密闭的动力油源系统。

2、而现有动力单元所用的油箱一般为柱状或桶状的结构,其内部的油液虽然也可以被油泵所利用,但给油的方式较为被动,且内壁的油不宜被充分利用,导致油泵的耗能较大,而且抽油时不易抽的充分彻底,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用油箱存在给油不充分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包括高压油泵、控制阀、液压阀和油箱,所述高压油泵与液压阀相连通,所述控制阀安装于高压油泵上,所述油箱为球形结构且侧面贯穿连接有给油管,所述给油管与液压阀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油箱上还贯穿设置有加油管和出油管。

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球形结构的油箱可以使得加入到油箱内的油液集中向底部流动聚集,形成主动性的向液压阀内给油的趋势,降低了液压阀抽油所受的阻力,使得动力单元的供油系统更高效,同时内部弧形结构使得油液自然向底部聚集,不会在内壁的其余地方停留,使得油液能被充分利用,不易变质,更有利于动力单元的持续运行。

4、优选地,所述给油管底部与油箱底部齐平。

5、优选地,所述出油管设置于油箱的顶部。

6、优选地,所述给油管的端部设置有与液压阀相适配的连接盘。

7、优选地,所述油箱的侧边对称设置有若干组防滑槽。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通过设置球形结构的油箱可以使得加入到油箱内的油液集中向底部流动聚集,形成主动性的向液压阀内给油的趋势,降低了液压阀抽油所受的阻力,使得动力单元的供油系统更高效,同时内部弧形结构使得油液自然向底部聚集,不会在内壁的其余地方停留,使得油液能被充分利用,不易变质,更有利于动力单元的持续运行。

10、2、通过设置给油管底部与油箱底部齐平,使得油箱的内底壁也与给油管的内底壁也齐平,能更加有效的使油箱内的油液向给油管处聚集;通过将出油管设置于油箱的顶部,便于以直接倒置动力单元的方式将油液从出油管处排出;通过在给油管的端部设置有与液压阀相适配的连接盘,便于将给油管可拆装式安装到液压阀上;通过在油箱的侧边对称设置有若干组防滑槽,可以方便操作人员移动动力单元。

1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包括高压油泵(1)、控制阀(2)、液压阀(3)和油箱(4),所述高压油泵(1)与液压阀(3)相连通,所述控制阀(2)安装于高压油泵(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4)为球形结构且侧面贯穿连接有给油管(41),所述给油管(41)与液压阀(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油箱(4)上还贯穿设置有加油管(42)和出油管(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油管(41)底部与油箱(4)底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43)设置于油箱(4)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油管(41)的端部设置有与液压阀(3)相适配的连接盘(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4)的侧边对称设置有若干组防滑槽(4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同步阀动力单元,涉及动力单元技术领域,包括高压油泵、控制阀、液压阀和油箱,所述高压油泵与液压阀相连通,所述控制阀安装于高压油泵上,所述油箱为球形结构且侧面贯穿连接有给油管,所述给油管与液压阀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油箱上还贯穿设置有加油管和出油管,通过设置球形结构的油箱可以使得加入到油箱内的油液集中向底部流动聚集,形成主动性的向液压阀内给油的趋势,降低了液压阀抽油所受的阻力,使得动力单元的供油系统更高效,同时内部弧形结构使得油液自然向底部聚集,不会在内壁的其余地方停留,使得油液能被充分利用,不易变质,更有利于动力单元的持续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高月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安市研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