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5653发布日期:2023-11-22 21:3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业,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充气泵。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充气泵有多种样式,但有部分充气泵存在充气泵的泵体散热问题,气体从充气泵的进气口进入,从出气口流出,由于气体的流动腔道设置得过于简单,会导致泵体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发散导致泵体温度过高,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充气泵无法正常使用;另外由于一些充气泵只有简单的流动腔道,也会使得气体的流动速度受到影响,气体只是从进气口流向出气口,无法产生优秀的推动力,从而使充气泵的充气速度会有所下降,对于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2、综上所述,需要一种充气泵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泵,这种充气泵内部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为泵体散热,也可以使气体有很好的流动性,提高了充气速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泵,包括:泵盖、泵体以及导叶,所述泵盖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泵体一侧通过一连接部与所述泵盖连接,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孔,使气体可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并从若干所述出气孔流向所述出气口;所述导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泵盖的一侧并与驱动器连接,用于对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所述气体进行加速。

3、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可以通过若干出气孔,将一条气体通道增加为若干条,以提供更大的推动力和流动速度,而且有设置导叶来进行辅助推动,使得整个充气泵的效率达到很优。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包括内泵体和外泵体,所述内泵体和所述外泵体侧壁之间形成流体腔道,所述流体腔道与若干所述出气孔对应,使通过若干所述出气孔的气体通过所述流体腔道流向所述出气口。

5、其中的流体腔道为气体的流动提高了导向性,而且这种双层结构也更加稳固,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出气孔分布在所述连接部的边缘,且所述出气孔的宽度与所述流体腔道的宽度相匹配。

7、导叶在转动的时候,会将部分打散的气体扇动至连接部边缘,而将出气孔分布在连接部的边缘正好可以将这部分气体直接渡向流体腔道,使得气体的推动过程更加顺畅。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导叶一侧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所述驱动器,且所述驱动器的驱动轴穿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叶连接。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一连接圆柱,所述连接圆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叶片,所述导叶片远离所述空腔一侧固定有空心圆环,所述空心圆环、若干所述导叶片以及所述连接圆柱的侧壁之间的空隙形成若干所述出气孔。

10、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空心圆环、导叶片和连接圆柱的设置,能够形成若干个宽度基本一致的出气孔,保证出气孔的稳定性,又不影响美观度,能够大大提高用户满意度。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泵体与所述连接圆柱远离所述导叶一侧连接,且所述外泵体与所述空心圆环远离所述导叶一侧连接。

12、其中,可得连接圆柱、空心圆环之间的导叶片的宽度就应该与内泵体、外泵体之间流体腔道的宽度一样,保证了充气泵的标准化。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圆柱的侧壁上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出气孔处的所述气体流动方向上贯穿所述连接圆柱的侧壁,用于使所述气体能够从所述缺口流入所述空腔,并使所述气体能够对所述空腔内设置的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以及使所述气体流经所述电子器件并带走热量后从所述出气口流出。

14、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缺口能够使气体流入连接部的空腔,以使得空腔内设置的驱动器或者电子器件在流动气体的作用下得到及时的降温,防止其因为过热而发生故障。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叶以及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导叶的接触面设置为相匹配的预设弧面,用于使所述导叶能够沿所述预设弧面完全贴合至所述连接部。

16、此处这种预设弧面,一个是提高了导叶和连接部之间的匹配程度,使得安装时更加顺畅,另外把导叶设计成这种具有弧面的结构,对于气体的流动方向也有一定的助力和导向作用。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叶靠近所述泵盖一侧阵列分布有若干扇叶片,相邻所述扇叶片之间产生辅助流体腔道,使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所述气体通过若干所述辅助流体腔道时被打散。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泵体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的第一出气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泵体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连接待充气部件的充气口。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充气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充气泵,若干出气孔使气体能够将单一化出气路线变为多样化出气路线,提高了气体的输出质量和效率。

2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充气泵,和若干出气孔对应的流体腔道可以将气体快速且高效率地进行输出。

22、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充气泵,连接部上有缺口,能够在传输气体的同时对驱动器进行同步降温,装置整体不易出现过热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内泵体和外泵体,所述内泵体和所述外泵体侧壁之间形成流体腔道,所述流体腔道与若干所述出气孔对应,使通过若干所述出气孔的气体再通过所述流体腔道流向所述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出气孔分布在所述连接部的边缘,且所述出气孔的宽度与所述流体腔道的宽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导叶一侧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所述驱动器,且所述驱动器的驱动轴穿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一连接圆柱,所述连接圆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叶片,所述导叶片远离所述空腔一侧固定有空心圆环,所述空心圆环、若干所述导叶片以及所述连接圆柱的侧壁之间的空隙形成若干所述出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泵体与所述连接圆柱远离所述导叶一侧连接,且所述外泵体与所述空心圆环远离所述导叶一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圆柱的侧壁上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出气孔处的所述气体流动方向上贯穿所述连接圆柱的侧壁,用于使所述气体能够从所述缺口流入所述空腔,并使所述气体能够对所述空腔内设置的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以及使所述气体流经所述电子器件并带走热量后从所述出气口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以及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导叶的接触面设置为相匹配的预设弧面,用于使所述导叶能够沿所述预设弧面完全贴合至所述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靠近所述泵盖一侧阵列分布有若干扇叶片,相邻所述扇叶片之间产生辅助流体腔道,使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所述气体通过若干所述辅助流体腔道时被打散。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泵体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的第一出气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泵体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连接待充气部件的充气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气泵,所述充气泵包括:包括:泵盖、泵体以及导叶,所述泵盖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泵体一侧通过一连接部与所述泵盖连接,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孔,使气体可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并从若干所述出气孔流向所述出气口;所述导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泵盖的一侧并与驱动器连接,用于对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进行加速,使气体在充气泵中有良好的流动速度,而且有设置导叶来进行辅助导流,使得整个充气泵的效率达到很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沈宇珑,李涛,蔡凯迪,李小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鲨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