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二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09025发布日期:2023-12-07 11:1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拖二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液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一拖二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1、液压系统能够为相关机械设备提供动力,相关技术中,通常是一个机械设备配备一个液压系统。在液压系统中,由一个电机驱动一个叶片泵进行吸油工作和压油工作,而一个叶片泵的最大流量往往大于机械设备的液压流量,使得液压系统的流量富余较多,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拖二液压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液压系统的能源浪费。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拖二液压系统,包括:油箱、电机、柱塞泵、联轴器、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所述油箱的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油箱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柱塞泵的泵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柱塞泵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路连接,所述供油管路设有第一供油管路支路和第二供油管路支路,所述第一供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二设备连接;所述回油管路设有第一回油管路支路和第二回油管路支路,所述第一回油管路支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支路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供油管路支路和所述第一回油管路支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供油管路支路和所述第二回油管路支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二节流阀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设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用于调整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的压力。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箱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设有冷却器和回油过滤器,所述冷却器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油过滤器连接,所述回油过滤器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回油管路中的液体依次经过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回油过滤器到达所述油箱。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柱塞泵与所述供油管路之间设有保护软管和管式单向阀,所述保护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柱塞泵连接,所述保护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管式单向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管式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油管路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油管路支路,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供油管路支路的液体流量;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用于测量所述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的液体流量。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箱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油箱内的液体高度,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油箱内的液体温度,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箱还设有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垂直安装于所述油箱的第一位置,所述空气滤清器用于过滤所述油箱内的空气杂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箱还包括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液位开关设置于所述油箱的第二位置,所述液位开关用于根据所述油箱的液体容量控制所述电机的运行状态。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拖二液压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拖二液压系统包括:油箱、电机、柱塞泵、联轴器、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油箱的一端与柱塞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的另一端与回油管路连接,柱塞泵的泵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柱塞泵的出油口与供油管路连接,供油管路设有第一供油管路支路和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第一供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一设备连接,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二设备连接;回油管路设有第一回油管路支路和第二回油管路支路,第一回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一设备连接,第二回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二设备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联轴器连接电机的驱动轴和柱塞泵的泵轴,以便于电机的驱动轴带动柱塞泵的泵轴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油箱中的液体依次经过柱塞泵和供油管路。其中,供油管路设有第一供油管路支路和第二供油管路支路,供油管路中的一部分液体可以通过第一供油管路支路到达第一设备,供油管路中的另一部分液体可以通过第二供油管路支路到达第二设备,以实现一个液压系统同时为两台设备提供液压动力。回油管路设有第一回油管路支路和第二回油管路支路,以便于第一设备所排出的液体通过第一回油管路支路进行传输,第二设备所排出的液体通过第二回油管路支路进行传输,并将第一回油管路支路和第二回油管路支路汇合至回油管路,汇合后的液体通过回油管路传输至油箱,以实现液压系统同时对两个设备所排出的液体进行回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一个电机驱动柱塞泵,并利用供油管路的两条管路支路将柱塞泵所泵出的液压流量分别传输至两台设备,实现一个液压系统满足两台设备同时使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一个液压系统只能配置一台设备,使得液压系统的流量富余较多的技术方案,能够高效利用液压流量,进而有效减少液压系统的能源浪费。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电机、柱塞泵、联轴器、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所述油箱的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油箱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柱塞泵的泵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柱塞泵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路连接,所述供油管路设有第一供油管路支路和第二供油管路支路,所述第一供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二设备连接;所述回油管路设有第一回油管路支路和第二回油管路支路,所述第一回油管路支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支路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供油管路支路和所述第一回油管路支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供油管路支路和所述第二回油管路支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二节流阀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设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用于调整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设有冷却器和回油过滤器,所述冷却器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油过滤器连接,所述回油过滤器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回油管路中的液体依次经过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回油过滤器到达所述油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与所述供油管路之间设有保护软管和管式单向阀,所述保护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柱塞泵连接,所述保护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管式单向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管式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油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油管路支路,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供油管路支路的液体流量;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用于测量所述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的液体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油箱内的液体高度,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油箱内的液体温度,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还设有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垂直安装于所述油箱的第一位置,所述空气滤清器用于过滤所述油箱内的空气杂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拖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还包括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液位开关设置于所述油箱的第二位置,所述液位开关用于根据所述油箱的液体容量控制所述电机的运行状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拖二液压系统,包括:油箱、电机、柱塞泵、联轴器、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油箱的一端与柱塞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的另一端与回油管路连接,柱塞泵的泵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柱塞泵的出油口与供油管路连接,供油管路设有第一供油管路支路和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第一供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一设备连接,第二供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二设备连接;回油管路设有第一回油管路支路和第二回油管路支路,第一回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一设备连接,第二回油管路支路用于与第二设备连接。利用两条供油管路支路将液压流量分别传输至两台设备,实现一个液压系统满足两台设备同时使用,有效减少液压系统的能源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赖正泽,李茂松,杜军军,茹金亮,宋喜茜,郑永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