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9083发布日期:2023-12-30 06:0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挂脖风扇,具体为一种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1、现如今,市面上出现各种便携式风扇,如手持风扇、挂脖风扇、夹头风扇、桌面风扇等,为用户提供凉风,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一只手持对准人体部位吹风;夹头风扇和桌面风扇需要固定特定器物之上吹风,挂脖风扇解放双手,特别适合户外、运动、工作环境等。

2、现有挂脖风扇多采用u形、半圆形或弧形壳体设计,风扇壳体内装有风机,风扇转动形成的气流沿风道由出风口吹向人体脖颈,由于人体肩颈部不平,和人体体形之差异,大部分风扇存在不能吹向人体面部,且配戴不稳,夹脖子等不足;此外,由于风道未做专业设计不符合气流体力学要求,导致气流传输效率低,空气有效流动路径短,尾部出风口风力非常弱,风扇工作噪声较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挂脖风扇中存在气流传输效率低、空气有效流动路径短,尾部出风口风力非常弱、风扇工作噪声较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包括镜像设置并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两个风扇壳体、以及位于两个风扇壳体之间并且将两个风扇壳体连接在一起的硅胶组件,每个的风扇壳体内部皆安装有风机,每个的风扇壳体内部皆设有腔壁;所述风扇壳体的a部分末段内侧安装有同风机相对的风窗,该风扇壳体皆包含中空结构的壳主体、以及用于扣合在壳主体上的壳后盖,所述风扇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导风件,导风件与腔壁配合用以将壳主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出风组件和收纳腔,壳主体外壁设有出风孔;

4、所述出风组件包含供风机安置的机腔、以及喇叭口状的风道,该机腔与风道相连,风道与出风孔的孔道相通,风道由导风件与壳主体配合形成;所述导风件由前段、中段、后段构成并且导风件呈异“z”字形三段式结构,导风件的前段与腔壁相交且相交点形成50-80度迎风角。

5、优选的,所述导风件的前段垂直于风道以形成风道的第二段,导风件的前段与腔壁相连,导风件的中段与风扇壳体形成的风道截面面积逐渐变小,导风件的后段与导风件的中段之间形成100-150度夹角;所述出风孔沿着风道第二段顶面开始向风道尾部连续布置,该出风孔为圆角矩形结构,出风孔与风扇壳体的轮廓分线呈65-85度胶等距分布在风道顶面壳主体侧面。

6、优选的,所述导风件的后段与导风件的中段之间的尖角为125-140度,该夹角的尖角为圆角结构。

7、优选的,所述导风件的中段向下延长线上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安装在收纳腔上,且风机安装在该中段向下延长线上并靠近迎风角侧面,风机固定于定位柱上移形成螺旋形腔体。

8、优选的,所述迎风角用于减少风道中高速空气流所产生的的噪声,该迎风角的夹角度数为60-70度,且迎风角的尖角为倒圆角结构。

9、优选的,所述风机采用离心风机,风窗为桔瓣剖面风窗,风窗的直径与风机的扇叶大小尺寸相等。

10、优选的,所述硅胶组件呈圆弧形结构,风扇壳体的b部分连同硅胶组件围绕于人体脖颈后部;所述硅胶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风扇壳体上,且硅胶组件由硅胶套和金属弹簧软管组成,金属弹簧软管贯穿于硅胶套中,其硅胶套为中空结构。

11、优选的,还包含位于风扇壳体内部的储能电池和控制单元,所述风扇壳体的a部分自人体锁骨处开始贴着肩向下垂,两个风扇壳体的a部分向人体胸部中心收拢,并且a部分的腔体逐渐变大以收纳风机、储能电池和控制单元;所述储能电池和控制单元皆安装在收纳腔内。

12、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由控制主板和开关功能板组成,该控制主板安装在收纳腔内的定位柱上,储能电池和风机的控制导线穿过金属弹簧软管,其控制主板采用type-c充电。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调节、圆弧形绕脖、下垂式贴肩的结构,使得人体穿戴稳定、舒适,侧面设置控制按键让操作风扇更加便捷,并且在导风件、喇叭口装的风道和出风孔的配合,实现气流的高速流动和高效转移,使得面向人体面部和颈部吹出的风压更强,适配于不同体形人体户外及运动场景,使得用户颈部和面部都能被吹风降温,降温效果更好,噪声更低。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包括镜像设置并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两个风扇壳体、以及位于两个风扇壳体之间并且将两个风扇壳体连接在一起的硅胶组件,每个的风扇壳体内部皆安装有风机,每个的风扇壳体内部皆设有腔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壳体的a部分末段内侧安装有同风机相对的风窗,该风扇壳体皆包含中空结构的壳主体、以及用于扣合在壳主体上的壳后盖,所述风扇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导风件,导风件与腔壁配合用以将壳主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出风组件和收纳腔,壳主体外壁设有出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的前段垂直于风道以形成风道的第二段,导风件的前段与腔壁相连,导风件的中段与风扇壳体形成的风道截面面积逐渐变小,导风件的后段与导风件的中段之间形成100-150度夹角;所述出风孔沿着风道第二段顶面开始向风道尾部连续布置,该出风孔为圆角矩形结构,出风孔与风扇壳体的轮廓分线呈65-85度胶等距分布在风道顶面壳主体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的后段与导风件的中段之间的尖角为125-140度,该夹角的尖角为圆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的中段向下延长线上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安装在收纳腔上,且风机安装在该中段向下延长线上并靠近迎风角侧面,风机固定于定位柱上移形成螺旋形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角用于减少风道中高速空气流所产生的噪声,该迎风角的夹角度数为60-70度,且迎风角的尖角为倒圆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采用离心风机,风窗为桔瓣剖面风窗,风窗的直径与风机的扇叶大小尺寸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组件呈圆弧形结构,风扇壳体的b部分连同硅胶组件围绕于人体脖颈后部;所述硅胶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风扇壳体上,且硅胶组件由硅胶套和金属弹簧软管组成,金属弹簧软管贯穿于硅胶套中,其硅胶套为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位于风扇壳体内部的储能电池和控制单元,所述风扇壳体的a部分自人体锁骨处开始贴着肩向下垂,两个风扇壳体的a部分向人体胸部中心收拢,并且a部分的腔体逐渐变大以收纳风机、储能电池和控制单元;所述储能电池和控制单元皆安装在收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由控制主板和开关功能板组成,该控制主板安装在收纳腔内的定位柱上,储能电池和风机的控制导线穿过金属弹簧软管,其控制主板采用type-c充电。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人体工学挂脖风扇,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两个风扇壳体、以及硅胶组件,每个的风扇壳体内部皆安装有风机,每个的风扇壳体内部皆设有腔壁;所述风扇壳体皆包含壳主体以及壳后盖,所述风扇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导风件,导风件与腔壁配合用以将壳主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出风组件和收纳腔,所述出风组件包含供风机安置的机腔、以及喇叭口状的风道;本技术能实现气流的高速流动和高效转移,使得面向人体面部和颈部吹出的风压更强,适配于不同体形人体户外及运动场景,使得用户颈部和面部都能被吹风降温,降温效果更好,噪声更低。

技术研发人员:陈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春之晓(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