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撬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8590发布日期:2024-03-05 11:5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撬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泵撬,具体涉及一种泵撬系统。


背景技术:

1、撬装是指一组设备固定在一个角钢或工字钢制成的撬座上,移动、就位可以使用撬杠。泵撬装就是将阀门、泵、管道及仪表等设备安装于撬座上形成一个整体式集合,在与系统上其他设备连接时,无需再在中间安装阀门、仪表等设备。

2、现有技术中,泵撬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会产生液体并滴落,这些液体既包括设备运转中滴落的润滑油,也包括泵撬系统输送的液体介质,这些液体滴落至泵撬系统底部的放置面,对放置面造成污染,并且难以清理,若放置面为土体,液体渗入土体更加难以清理,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避免系统滴落液体至放置面造成污染的泵撬系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泵撬系统,包括:

4、支座和支架,泵体设于支座上,与泵体连通的管线设于支架上;

5、撬座,设于支座和支架底部,包括:

6、框体,呈长方形;

7、导入辊和导出辊,分别转动设于框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8、导入槽和导出槽,分别设于导入辊上方、导出辊下方的框体上;

9、滑槽,设于导入辊和导出辊两端的框体侧壁上并与导入槽和导出槽连通;

10、其中,所述导出辊上收卷有薄膜段,所述薄膜段的薄膜由导出辊导出后,依次经过导出槽、滑槽、导入槽被收卷在导入辊上。

11、可选的,所述导出辊的高度高于导入辊,所述滑槽倾斜设置。

12、可选的,所述框体侧壁上设有滑块,所述滑槽设于滑块内。

13、可选的,所述滑槽包括由滑块外侧壁向内开设的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一平直部的内端部连通有向上开设的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二平直部的顶端连通有向滑块外侧壁方向开设的第三平直部,所述第一平直部与第二平直部之间、第二平直部与第三平直部之间均为圆角弯折。

14、可选的,所述导入辊外侧设有挡罩,所述挡罩两端与框体连接。

15、可选的,所述挡罩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挡罩侧壁底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与之配合的丝堵。

16、可选的,所述导入辊和导出辊两端的框体上转动设有转座,所述导入辊及导出辊两端与转座可拆卸连接。

17、可选的,所述转座呈圆柱状,所述转座上设有沿其径向开设的卡槽,所述导出辊及导入辊两端分别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沿导出辊、导入辊的径向开设,所述卡块与卡槽螺栓连接。

18、可选的,所述导入辊一端的框体外壁上转动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与导入辊处于同轴状态并与相应的转座同轴连接。

19、可选的,所述框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第二长板体,所述第二长板体将框体内分隔成多个隔槽,所述隔槽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导出辊上设有多个与隔槽对应的薄膜段。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导出辊与导入辊间的薄膜可接住所有泵撬系统滴落的液体,避免造成泵撬系统放置地污染,无需再对泵撬系统的放置地进行清理,使用成本低,只需更换薄膜即可,操作便捷,转动旋钮即可对薄膜进行更新。



技术特征:

1.一种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辊的高度高于导入辊,所述滑槽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侧壁上设有滑块,所述滑槽设于滑块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由滑块外侧壁向内开设的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一平直部的内端部连通有向上开设的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二平直部的顶端连通有向滑块外侧壁方向开设的第三平直部,所述第一平直部与第二平直部之间、第二平直部与第三平直部之间均为圆角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辊外侧设有挡罩,所述挡罩两端与框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罩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挡罩侧壁底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与之配合的丝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辊和导出辊两端的框体上转动设有转座,所述导入辊及导出辊两端与转座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座呈圆柱状,所述转座上设有沿其径向开设的卡槽,所述导出辊及导入辊两端分别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沿导出辊、导入辊的径向开设,所述卡块与卡槽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辊一端的框体外壁上转动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与导入辊处于同轴状态并与相应的转座同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第二长板体,所述第二长板体将框体内分隔成多个隔槽,所述隔槽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导出辊上设有多个与隔槽对应的薄膜段。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泵撬系统,涉及泵撬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支座和支架,泵体设于支座上,与泵体连通的管线设于支架上,撬座设于支座和支架底部,撬座包括呈长方形的框体,框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导入辊和导出辊,导入辊上方、导出辊下方的框体上分别设有导入槽和导出槽,滑槽设于导入辊和导出辊两端的框体侧壁上并与导入槽和导出槽连通,导出辊上收卷有薄膜段,薄膜段的薄膜由导出辊导出后,依次经过导出槽、滑槽、导入槽被收卷在导入辊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导出辊与导入辊间的薄膜可接住所有泵撬系统滴落的液体,避免造成泵撬系统放置地污染,无需再对泵撬系统的放置地进行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康江宇,陈明,庞超,何逸,钟代琼,杨镇宁,马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6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