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套部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3834发布日期:2024-04-25 09:59阅读:7来源:国知局
筒套部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筒套部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市面上出现了一类具有折叠功能的风扇,能够对扇杆进行折叠。在使用时展开,风扇能够正常工作,而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扇杆进行折叠,以增强其便携性与可收纳性。但现有折叠风扇的扇杆一般采用多段铰接结构,铰接处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弯曲造成驼背现象,影响出风方向和整体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为至少解决一项上述的现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筒套部件连接结构,本筒套部件连接结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筒套部件连接结构,它包括扇杆、套筒和连接管,连接管设有对接部,扇杆铰接于对接部,套筒具有管腔,套筒通过管腔套接于连接管及扇杆,以使套筒沿着连接管和扇杆移动;

3、所述套筒设有卡接部,所述连接管设有勾部,套筒相对于连接管移动,使勾部进入卡接部,且通过套筒相对于连接管旋转,使勾部扣紧卡接部,以限制套筒与连接管脱离。

4、优选地,套筒的长度大于连接管的长度且小于扇杆的长度,以使套筒移动至连接管处时包覆对接部。

5、优选地,勾部设于连接管的外端面,且勾部相对于连接管的外端面凸起;卡接部设于管腔内,且卡接部相对于管腔壁面凹进;勾部与卡接部的形状相对应。

6、优选地,所述对接部包括接耳和锁件,接耳间隔设置以使接耳之间形成插腔,扇杆连接于所述插腔。

7、优选地,所述扇杆与接耳均设有通孔,锁件穿过扇杆及接耳两者的通孔以将扇杆铰接在对接部。

8、优选地,管腔的直径大于连接管及扇杆的直径,以使管套在连接管与扇杆之间移动。

9、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方案,它包括套筒、连接管和扇杆,套筒具有管腔,连接管与扇杆相对伸直定型时,套筒移动至连接管位置,使连接管的勾部接入套筒的卡接部,然后旋转套筒使勾部嵌入卡接部固定套筒;此时套筒包覆着连接管的对接部,扇杆在重力的作用下偏转抵接在套筒的端部,由于勾部与卡接部相嵌接,使套筒挂紧在连接管,改善了套筒脱落,避免发生扇杆驼背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筒套部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扇杆、套筒和连接管,连接管设有对接部,扇杆铰接于对接部,套筒具有管腔,套筒通过管腔套接于连接管及扇杆,以使套筒沿着连接管和扇杆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套部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筒的长度大于连接管的长度且小于扇杆的长度,以使套筒移动至连接管处时包覆对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套部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勾部设于连接管的外端面,且勾部相对于连接管的外端面凸起;卡接部设于管腔内,且卡接部相对于管腔壁面凹进;勾部与卡接部的形状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套部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接耳和锁件,接耳间隔设置以使接耳之间形成插腔,扇杆连接于所述插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套部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杆与接耳均设有通孔,锁件穿过扇杆及接耳两者的通孔以将扇杆铰接在对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套部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管腔的直径大于连接管及扇杆的直径,以使管套在连接管与扇杆之间移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筒套部件连接结构,它包括扇杆、套筒和连接管,连接管设有对接部,扇杆铰接于对接部,套筒具有管腔,套筒通过管腔套接于连接管及扇杆,以使套筒沿着连接管和扇杆移动;所述套筒设有卡接部,所述连接管设有勾部,套筒相对于连接管移动,使勾部进入卡接部,且通过套筒相对于连接管旋转,使勾部扣紧卡接部,以限制套筒与连接管脱离。它具有结构简单、效果优异、设计合理等优点;因此,它是一种技术性和经济性均具有优越性能的产品。

技术研发人员:麦泳,王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春凯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7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