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834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安装在风机进风管(1)处,包括:固定板(2)和隔声罩(3);所述隔声罩(3)为罩在风机进风管(1)上的方形罩体,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为实心板;外壳前板的中部有一个圆孔,供风机进风管(1)穿过;在圆孔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的口作为进风口;在所述隔声罩(3)的内部,风机进风管(1)的两侧设有一个U型穿孔板(4),与隔声罩(3)的外壳构成一个U型进风通道(5);在所述U型穿孔板(4)的后板开有一个圆孔,与风机进风管(1)相通;在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后板的内壁上正对风机进风口处设有一个锥形的导流板(6),用于将风导流进入风机进风口。
【专利说明】
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消声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期在噪声较高的工业场所工作,工作人员会产生听觉疲劳、头痛、耳鸣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丧失听力;因此工业场所的噪声治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0003]目前风机主要采用进风口消声器进行降噪,进风口消声器普遍存在体积大,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而且降噪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存在的体积大,制作工艺复杂,而且降噪效果不理想的缺陷,设计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安装在风机进风管I处,包括:固定板2和隔声罩3 ;所述隔声罩3为罩在风机进风管I上的方形罩体,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为实心板;外壳前板的中部有一个圆孔,供风机进风管I穿过;在圆孔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的口作为进风口 ;在所述隔声罩3的内部,风机进风管I的两侧设有一个U型穿孔板4,与隔声罩3的外壳构成一个U型进风通道5 ;在所述U型穿孔板4的后板开有一个圆孔,与风机进风管I相通;在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后板的内壁上正对风机进风口处设有一个锥形的导流板6,用于将风导流进入风机进风口。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板2形状为L型,包括底板和侧板,用于固定风机进风管I和隔声罩3,所述侧板的中部有一个与风机进风管I直径相同的孔。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进风口消声器还包括软连接7和减震器8,所述风机进风管I通过减震器8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的底板;所述风机进风管I通过软连接7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的侧板上,所述软连接7为与风机进风管I直径相同的橡胶圈,用于降低风机进风管I的震动;所述风机进风管1、软连接7和固定板2的侧板中部的孔形成进风通道。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声罩3外壳的材料为高密度隔声材料。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声罩3外壳内壁上贴有5mm厚阻尼板。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声罩3外壳前板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大于风机进风口的面积,以保证足够的进风量。
[0011 ]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穿孔板4的孔为Φ 2mm,穿孔率为25 %。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穿孔板4的长度与风机进风管I的长度相同。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穿孔板4的顶部和所述隔声罩3外壳顶板的距离小于250mmo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U型进风通道5的进风通道内填有80mm厚的环保消声棉;在U型穿孔板4的顶部和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顶板之间填充10mm厚的环保消声棉。
[0015]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6]1、本发明的进风口消声器采用两侧长消声通道进风,使得消声量增加,而且空气气流经过两侧消声通道后,需经过两个消声弯头进入风机,可有效降低风机噪声;
[0017]2、本发明的隔声罩的外壳采用隔声材料,在两侧长消声通道空隙处填充吸声棉,实现了隔声材料的全覆盖;
[0018]3、本发明的进风口消声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方便、适用场合广泛等优占.V,
[0019]4、经实验室测试和应用,本发明的消声器的降噪效果显著,可达20?30dBA;而且整个装置散热良好、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的U型穿孔板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发明的隔声罩的顶视图;
[0023]图4为本发明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发明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组装完成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识:
[0026]1、风机进风管2、固定板3、隔声罩
[0027]4、U型穿孔板5、U型消声通道6、导流板
[0028]7、软连接8、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如图1所示,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安装在风机进风管I处,包括:固定板2和隔声罩3 ;所述隔声罩3为罩在风机进风管I上的方形罩体,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为实心板;外壳前板的中部有一个圆孔,供风机进风管I穿过;在圆孔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的口作为进风口;
[0031]如图2和图3所示,在隔声罩3的内部,风机进风管I的两侧设有一个U型穿孔板4,与隔声罩3的外壳构成一个U型进风通道5 ;在所述U型穿孔板4的后板开有一个圆孔,与风机进风管I相通;
[0032]如图4所示,在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后板的内壁上正对风机进风口处设有一个锥形的导流板6,用于将风导流进入风机进风口 ;
[0033]所述固定板2形状为L型,包括底板和侧板,用于固定风机进风管I和隔声罩3,所述侧板的中部有一个与风机进风管I直径相同的孔。
[0034]此外,如图1所示,风机进风口消声器还包括软连接7和减震器8,所述风机进风管I通过减震器8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的底板;所述风机进风管I通过软连接7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的侧板上,所述软连接7为与风机进风管I直径相同的橡胶圈,用于降低风机进风管I的震动;所述风机进风管1、软连接7和固定板2的侧板中部的孔形成进风通道。
[0035]所述隔声罩3外壳的材料为高密度隔声材料,优选地,所述隔声罩3外壳的材料为招O
[0036]所述隔声罩3外壳内壁上贴有5mm厚阻尼板。
[0037]所述隔声罩3外壳前板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大于风机进风口的面积,以保证足够的进风量。
[0038]所述U型穿孔板4的孔为Φ 2mm,穿孔率为25 %。
[0039]所述U型穿孔板4的长度与风机进风管I的长度相同。
[0040]所述U型穿孔板4的顶部和所述隔声罩3外壳顶板的距离小于250mm。
[0041]在所述U型进风通道5的进风通道内填有80_厚的环保消声棉;在U型穿孔板4的顶部和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顶板之间填充10mm厚的环保消声棉。
[0042]整个风机进风口消声器采用分体结构,可通过天车将所述隔声罩3吊起,将所述隔声罩3外壳的左板和右板分别放置于所述固定板2的底板的两条导轨中,并通过销钉固定;安装完毕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如图5所示;这种分体结构方便整个风机进风口消声器的维修和更换。
【主权项】
1.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安装在风机进风管(I)处,包括:固定板(2)和隔声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罩(3)为罩在风机进风管(I)上的方形罩体,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为实心板;外壳前板的中部有一个圆孔,供风机进风管(I)穿过;在圆孔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的口作为进风口 ;在所述隔声罩(3)的内部,风机进风管(I)的两侧设有一个U型穿孔板(4),与隔声罩(3)的外壳构成一个U型进风通道(5);在所述U型穿孔板⑷的后板开有一个圆孔,与风机进风管⑴相通;在所述隔声罩⑶的外壳后板的内壁上正对风机进风口处设有一个锥形的导流板(6),用于将风导流进入风机进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形状为L型,包括底板和侧板,用于固定风机进风管(I)和隔声罩(3),所述侧板的中部有一个与风机进风管(I)直径相同的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风机进风口消声器还包括软连接(7)和减震器(8),所述风机进风管(I)通过减震器(8)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的底板;所述风机进风管(I)通过软连接(7)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的侧板上,所述软连接(7)为与风机进风管⑴直径相同的橡胶圈,用于降低风机进风管⑴的震动;所述风机进风管(I)、软连接(7)和固定板(2)的侧板中部的孔形成进风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罩(3)外壳的材料为高密度隔声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罩(3)外壳内壁上贴有5mm厚阻尼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罩(3)外壳前板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大于风机进风口的面积,以保证足够的进风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穿孔板(4)的孔为Φ 2mm,穿孔率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穿孔板(4)的长度与风机进风管(I)的长度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穿孔板(4)的顶部和所述隔声罩(3)外壳顶板的距离小于250_。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进风口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进风通道(5)的进风通道内填有80_厚的环保消声棉;在1]型穿孔板(4)的顶部和所述隔声罩(3)的外壳顶板之间填充10mm厚的环保消声棉。
【文档编号】F04D29/66GK105864108SQ20151003291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发明人】田静, 程晓斌, 周启君, 巩杨军, 张纯, 王文彬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