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低装载室腔内的压力的泵吸系统与方法

文档序号:1061759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用于降低装载室腔内的压力的泵吸系统与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旨在连接至用于装载和卸载基材(5)的装载室腔(2)的泵吸系统,它至少包括具有第一最大泵吸速度(S1)的第一初级泵单元(9a、9b)和具有第二最大泵吸速度(S2)的第二初级泵单元(10a、10b),每个初级泵单元(9a、9b、10a、10b)包括单级罗茨真空泵(15)和初级真空泵(13),该单级罗茨真空泵(15)串联布置并在被抽出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初级真空泵(13)的上游,所述第一和第二粗抽泵单元(9a、9b、10a、10b)并行布置并设计为同时对用于装载和卸载基材的装载室腔(2)进行泵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级泵单元(9a、9b)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初级泵单元(10a、10b)的泵吸特性,所述第一和第二初级泵单元(9a、9b、10a、10b)的第一和第二最大泵吸速度间的差值大于500m3/h。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降低装载室腔(2)内的压力的方法。
【专利说明】
用于降低装载室腔内的压力的泵吸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栗吸(抽气)系统与方法,它用于使基材(衬底)例如平板显示器或光伏基材的装载室(传送室,load lock)内的压力从大气压力降低至保持在低压下的处理室中的用于加载和卸载基材的低压力。
【背景技术】
[0002]在某些制造工艺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包括在处理室中在受控的低压大气中处理基材。为了保持合意的生产量并且避免杂质和污染物的出现,首先将基材周围的大气降低至与处理室连通的装载室中的低压。
[0003]为此,所述装载室具有密封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将外壳的内部与处于大气压力下的区域例如洁净室连通,用于加载至少一个基材。该装载室的外壳连接至栗单元,所述栗单元设计为将外壳内的压力降低至类似于处理室内的压力的适当低压,以使基材能被传送至处理室。所述装载室还具有用于在真空处理之后将基材卸载至处理室中的第二出入口。该装载室通常还用来在基材已经在大气压力下处理与卸载之后提升基材的压力。
[0004]然而,每次加载基材,都需要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交替地降低然后升高装载室的外壳内部的压力,以达到所期望的低压。该约束对于更大的基材来说相对更难适应。对于平板显示器和光伏基材的制造一其中装载室的外壳必须足够大以容纳一个或多个平板一来说,尤其是这样的。例如,目前,用于制造平板的装载室的外壳的容量通常为500至1000升,并且偶尔大于5000升,因此需要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栗吸。
[0005]由于需要将外壳中的压力从高压降低至低压,因此栗吸方案需要在高压和低压下都有效,以便限制达到期望的低压所需的栗吸时间。这个目标可能难以实现,因为这需要理论上矛盾的真空栗特性。
[0006]实际上,当栗吸开始时,真空栗的转子的旋转速度通常暂时地降低,以确保能够吸收由高压栗引起的超压。在超出的压力被排出之后,旋转可以加速直至栗在最高的性能水平下工作。为此低惯性栗是优选的,这是由于低惯性栗有助于减速阶段之后的初始旋转和再加速。低惯性栗通常较小并且具有相当低的容积流率。此外,低惯性栗的栗吸性能有限并且可能无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所期望的低压。
[0007]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在栗吸期间或之后装载室的外壳与栗之间会注入气流。同样地,基材的表面或外壳的壁会释放难以忽略的除气流量。这些特别是在低压下压缩的额外的气流使得在低压下使用具有高栗吸能力的栗更优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栗较大。然而,这种大型栗通常具有高惯性,这使得当所述栗在高压与中压下开始栗吸时效率相当低。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出一种以较低的成本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的、用于降低装载室中的压力的栗吸系统与方法。
[0009]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为连接至用于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腔体)的栗吸系统,所述栗吸系统至少包括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的第一粗抽栗(低真空栗)单元和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的第二粗抽栗单元,每个粗抽栗单元均包括单级罗茨真空栗和初级真空栗,所述单级罗茨真空栗串联布置并且在被抽出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位于该初级真空栗的上游,所述第一和第二粗抽栗单元并行布置并且设计为同时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进行栗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抽栗单元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粗抽栗单元的栗吸特性,第一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500m3/h。
[001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计为连接至用于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的栗吸系统,该栗吸系统包括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的至少一个第一初级真空栗和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的第二初级真空栗,第一和第二初级真空栗并行配置并且设计为同时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进行栗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级真空栗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初级真空栗的栗吸特性,第一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500m3/h。
[0011]通过利用与具有低惯性的第二初级真空栗吸装置一例如粗抽栗单元或初级真空栗单元平行并且具有高惯性的第一初级真空栗吸装置一例如粗抽栗单元或初级真空栗单元,当栗吸开始时,两个初级真空栗吸装置的转子的旋转减速以使由高压栗吸产生的超压能被吸收。在超出的压力被排出之后,低惯性初级真空栗吸装置能够比高惯性初级真空栗吸装置更快速地进行再加速,以便达到全速。高惯性初级真空栗吸装置的旋转加速度更慢,但是确保了能够在低压下实现足够的容积流率,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期望的压力。栗吸系统因此得益于每个栗吸装置的优势并且补偿每个栗吸装置的弱点,以便以有限的花费快速达到所期望的压力。
[0012]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最大栗吸速度等于或大于2000m3/h,从而提供了“高惯性初级真空栗吸装置”,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小于2000m3/h,从而提供了 “低惯性初级真空栗吸
目.ο
[0013]例如,第一最大栗吸速度与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在500m3/h与3500m3/h之间。因此,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足够大,确保了在低压下第一初级真空栗吸装置比第二初级真空栗吸装置更高效,而在高压下则相反。
[0014]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栗吸系统具有栗吸特性大致相同的至少两个初级真空栗或至少两个粗抽栗单元。
[001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上文所描述的栗吸系统来降低装载室的外壳内的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利用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的至少一个第一粗抽栗单元和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的第二粗抽栗单元来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进行栗吸,所述粗抽栗单元并行布置并且具有不同的栗吸特性,所述粗抽栗单元的第一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 500m3/h。
[0016]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上文所描述的栗吸系统来降低装载室的外壳内的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利用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的至少一个第一初级真空栗和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的第二初级真空栗来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进行栗吸,所述第一和第二初级真空栗并行布置并且具有不同的栗吸特性,所述初级真空栗的第一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500m3/h。
【附图说明】
[0017]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与优点在参考附图而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如下说明中给出,在附图中:
[0018]-图1为连接至装载室的外壳的第一示例性栗吸系统的示意图,
[0019]-图2为示出了随着压力(曲线A,单位为mbar)变化的第一粗抽栗单元的栗吸速度(单位为m3/h)和随着压力(曲线B,单位为mbar)变化的第二粗抽栗单元的栗吸速度(单位为m3/h)的图,
[0020]-图3为示出了对于不同栗吸布置的装载室的外壳中,随着时间(单位为秒)变化的压力下降曲线(单位为mbar)的图,以及
[0021 ]-图4为连接至装载室的外壳的第二示例性栗吸系统的示意图。
[0022]在这些图中,相同的元件利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1示出了连接至装载室的外壳2的第一示例性栗吸系统I。
[0024]以已知的方式,装载室的外壳2具有第一出入口4,所述第一出入口 4将外壳2的内部与处于大气压力的区域一例如洁净室一连通,用于加载至少一个大型基材5,例如平板显示器或者光伏基材。这种外壳的容量通常在500与5000升之间。外壳2还具有用于在真空处理之后将基材5卸载至处理室7中的第二出入口6,以及用于注入惰性气体的装置8,尤其用以在基材5已被传送之后使外壳2恢复至大气压力。
[0025]栗吸系统I具有并行布置并且设计为同时对外壳2栗吸的至少一个第一初级真空栗吸装置和一个第二初级真空栗吸装置。
[0026]“初级真空栗吸装置”指的是这样一种容积栗吸装置:在这种容积栗吸装置中,栗吸的气体被吸入、压缩然后排出以达到初级真空,即,达到12与10—1Pa之间的压力。与涡轮分子栗吸装置不同,初级真空栗吸装置可以在大气压力下工作。
[0027]初级真空栗吸装置可以是初级真空栗13a、13b、14a、14b(图4)或者粗抽栗单元9a、10a、9b、10b(图1)。
[0028]粗抽栗单元9a、10a、9b、1b包括单级罗茨真空栗15和初级真空栗13,单级罗茨真空栗15串联布置并且在被栗吸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图1中的箭头G)上位于初级真空栗13的上游。
[0029]由于单级罗茨真空栗15只能够产生初级真空一即在12与10—1Pa之间的压力,因此单级罗茨真空栗15不是涡轮分子真空栗。
[0030]粗抽栗单元9a、10a、9b、1b的并行布置结构通过利用真空管路11将粗抽栗单元9a、10a、9b、10b各自的输入端连接至外壳2来进行设置,所述真空管路11包括隔离阀12,所述隔离阀12确保粗抽栗单元9a、10a、9b、10b被隔离,尤其用于增大外壳2内的大气压力。
[0031]该装配意味着当压力降低时,来自外壳2的待栗吸的气体同时并且平行流过所有的粗抽栗单元9a、10a、9b、I Ob。
[0032]此外,压力下降期间,真空管路11在外壳2与粗抽栗单元9a、10a、9b、1b各自的输入端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传播速率。真空管路11尤其没有软栗吸装置(soft-pumpingdevice)。
[0033]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栗吸系统I具有四个粗抽栗单元9a、10a、9b、10b。
[0034]如上文所提出的,粗抽栗单元9a、10a、9b、1b包括初级真空栗13和单级罗茨真空栗15,单级罗茨真空栗15串联布置并且在被抽出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初级真空栗13的上游。
[0035]初级真空栗13例如为多级干式真空栗,S卩,包括通过级间通道而一个接一个地串联装配并且一个接一个地串联流体连通的多个栗吸级的栗。在初级真空栗13的吸气与相关的排气之间,级间通道连接位于下一个栗吸级的输入端之前的栗吸级的输出端。
[0036]初级真空栗13的内部具有外形相同的两个转子,所述两个转子在基座内部朝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旋转期间,吸入的气体在排出至下一个栗吸级之前被困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自由空间内。转子支承在延伸穿过栗吸级的轴上并且由初级真空栗13的电机驱动。栗吸级刚性连接在一起以形成转子的轴从其中穿过的一体式栗吸部件。初级真空栗13例如为旋转凸轮栗,例如罗茨栗或者类似栗,例如爪型栗。
[0037]通常,旋转凸轮罗茨真空栗具有外形相同的两个转子,所述两个转子支承在延伸穿过栗吸级的两个轴上并且由定子内部的电机驱动而朝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旋转期间,吸入的气体在被排出之前被困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自由空间内。栗在初级真空栗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工作,这完全避免了栗吸级中对润滑油的需要。
[0038]单级罗茨真空栗15与初级真空栗1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单级罗茨真空栗仅具有一个栗吸级,并且在单级罗茨真空栗进行排气时需要使用串联连接的初级真空栗13。类似于初级真空栗13,单级罗茨真空栗是一种容积式真空栗,S卩,利用转子来吸入、传输然后排出被栗吸的气体的栗。
[0039]单级罗茨真空栗15有它自己的电机,该电机设计为驱动唯一的栗吸级中的转子旋转。
[0040]因此,为了本发明的目的,不能将多级初级真空栗的栗吸级当成单级罗茨真空栗。[0041 ] 此外,至少一个第一粗抽栗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粗抽栗单元9a、10a、9b、1b具有不同的栗吸特性。
[0042]在图1中所示出的示例中,两个第一粗抽栗单元9a、9b具有不同于两个第二粗抽栗单元I Oa、I Ob的栗吸特性。
[0043]栗吸特性通常定义为栗吸速度随压力的分布,如图2中的曲线A和B所示。该分布通常由制造商提供。
[0044]第一粗抽栗单元9a具有例如等于或大于2000m3/h的第一最大栗吸速度,从而提供了 “高惯性初级真空栗吸装置”,而第二粗抽栗单元1a具有小于2000m3/h的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从而提供了 “低惯性初级真空栗吸装置”。
[0045]此外,第一粗抽栗单元9a、9b的第一最大栗吸速度SI与第二粗抽栗单元10a、1b的第二最大栗吸速度S2之间的差值大于500m3/h,例如在500与3500m3/h之间。因此,粗抽栗单元之间的差异足够大,从而在低压下第一粗抽栗单元9a、9b比第二粗抽栗单元10a、10b更高效,而在高压下则相反。
[0046]例如,如图2中的曲线A所示,对于大约0.35mbar (毫巴)(或者35Pa)的压力,两个第一粗抽栗单元9a、9b的第一最大栗吸速度SI大约为2600m3/h。
[0047]对于大约0.5mbar (或者50Pa)的对应压力,两个第二粗抽栗单元10a、1b的第二最大栗吸速度S2大约为1700m3/h。
[0048]由于第一粗抽栗单元9a、9b的大的栗吸能力,所述粗抽栗单元更大,并且具有比第二粗抽栗单元10a、1b大的惯性。
[0049]通过以这样的方式使用与两个第二低惯性粗抽栗单元10a、10b平行的两个第一高惯性粗抽栗单元9a、9b,四个单级罗茨真空栗15的转子的旋转减速,以确保吸收由高压栗吸产生的超压。当超出的压力被排出之后,两个第二低惯性粗抽栗单元10a、10b的单级罗茨真空栗15能够比两个第一高惯性粗抽栗单元的单级罗茨真空栗15更快速地进行再加速,以便达到全速。第一高惯性粗抽栗单元9a、9b的两个单级罗茨真空栗15的旋转加速度较慢,但确实能够在低压下实现足够的容积流率,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期望的压力。栗吸系统I因此得益于每个栗吸装置的优势并且补偿每个栗吸装置的弱点,以便以有限的花费快速达到所期望的压力。
[0050]下文讨论图3中的示出了用于不同栗吸装置的1000升的装载室内的压力随着时间降低的曲线。在该示例中,需要在23.5秒内从大气压力(大约100mbar)达到0.025mbar的压力。该约束由图3中的点O来表示。
[0051]曲线C表示对于具有相同的栗吸特性并且并行装配的两个第一高惯性粗抽栗单元9a而言的压力随着时间的降低。0.025mbar的压力在大约24秒内达到。
[0052]曲线D表示对于具有不同的栗吸特性(分别具有高惯性和低惯性)并且并行装配的第一粗抽栗单元9a和第二粗抽栗单元1b而言的压力随着时间的降低。0.025mbar的期望压力在23秒内达到,这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
[0053]曲线E表示对于具有相同的栗吸特性并且并行装配的两个第二低惯性粗抽栗单元1a而言的压力随着时间的降低。基于这种布置,0.025mbar的期望压力在27秒内达到。
[0054]曲线F表示对于具有相同的栗吸特性并且并行装配的三个第一高惯性粗抽栗单元9a而言的压力随着时间的降低。0.025mbar的压力在大约16秒内达到。
[0055]曲线G表示对于具有相同的栗吸特性并且并行装配的三个第二低惯性粗抽栗单元I Oa而言的压力随着时间的降低。0.025mbar的期望压力在大约18秒内达到。
[0056]因此,当粗抽栗单元具有相同的栗吸特性时,需要三组并行的装配以在23.5秒的规定时间内达到0.025mbar的期望压力(曲线F和G)。
[0057]相反,当粗抽栗单元9a、10a具有不同的栗吸特性时,适当地选择以组合高惯性与低惯性粗抽栗单元(曲线D),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期望的压力。
[0058]实际上,当栗吸在高压下开始时,在由于吸收超压气体所引起的转子的旋转速度的减速之后的再加速对于第一高惯性粗抽栗单元更慢。因此,第一高惯性粗抽栗单元在高压与中压下比第二低惯性粗抽栗单元更低效,但是相反在低压下确保了更好的栗吸速度。相反,第二低惯性粗抽栗单元在高压下确保了更高的栗吸速度,但是在低压下提供了低性會K。
[0059]图4示出了连接至用于基材5的装载室的外壳2的另一个示例性栗吸系统I’。
[0060]栗吸系统I’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初级真空栗13a、13b和第二初级真空栗14a、14b,所述第一初级真空栗13a、13b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所述第二初级真空栗14a、14b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
[0061]如上文所述,初级真空栗13&、1313、14&、1仙可以为多级干式真空栗,8卩,包括通过级间通道而一个接一个地串联装配并且一个接一个地串联流体连通的多个栗吸级的栗。转子支承在延伸穿过栗吸级的轴上,并且由初级真空栗13a、13b、14a、14b的电机驱动。栗吸级刚性连接在一起以形成转子的轴从其中穿过的一体式栗吸部件。初级真空栗13a、13b、14a、14b例如为旋转凸轮栗,例如罗茨栗或者类似栗,例如爪型栗。所述栗可以只产生初级真空,即,在12与10—1Pa之间的低压力。
[0062]第一和第二初级真空栗13&、1313、14&、1413并行布置并且设计为同时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2栗吸。
[0063]至少一个第一初级真空栗和一个第二初级真空栗具有不同的栗吸特性。
[0064]在图4中所示出的示例中,两个第一初级真空栗13a、13b具有不同于两个第二初级真空栗14a、14b的栗吸特性。
[0065]第一初级真空栗13a、13b具有例如等于或大于2000m3/h的第一最大栗吸速度,而第二初级真空栗14a、14b具有例如小于2000m3/h的第二最大栗吸速度。
[0066]此外,第一初级真空栗13a、13b的第一最大栗吸速度与第二初级真空栗14a、14b的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500m3/h,例如在500与3500m3/h之间。
【主权项】
1.栗吸系统,它设计为连接至用于基材(5)的装载室的外壳(2),该栗吸系统至少包括: -第一粗抽栗单元(9a、9b),其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SI),和 -第二粗抽栗单元(1(^、1013),其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52), -每个粗抽栗单元(9a、9b、10a、10b)均包括单级罗茨真空栗(15)和初级真空栗(13),所述单级罗茨真空栗(15)串联布置并且在被栗吸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初级真空栗(13)的上游, -所述第一和第二粗抽栗单元(9a、9b、10a、1b)并行布置并且设计为同时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2)进行栗吸,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抽栗单元(9a、9b)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粗抽栗单元(10a、10b)的栗吸特性,所述第一和第二粗抽栗单元(9a、9b、10a、10b)的第一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S1、S2)之间的差值大于500m3/h。2.栗吸系统,它设计为连接至用于基材(5)的装载室的外壳(2),该栗吸系统包括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的至少一个第一初级真空栗(13a、13b)和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的第二初级真空栗(14&、1仙),第一和第二初级真空栗(13&、1313、14&、1413)并行配置并且设计为同时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2)进行栗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级真空栗(13a、13b)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初级真空栗(14a、14b)的栗吸特性,第一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 500m3/h。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最大栗吸速度(SI)等于或大于2000m3/h,第二最大栗吸速度(S2)小于2000m3/h。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最大栗吸速度(SI)与第二最大栗吸速度(S2)之间的差值在500m3/h与3500m3/h之间。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栗吸系统具有栗吸特性基本相同的至少两个初级真空栗(13a、13b,14a、14b)或至少两个粗抽栗单元(9a、9b,10a、10b)ο6.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吸系统(I)来降低装载室的外壳(2)内的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利用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SI)的至少一个第一粗抽栗单元(9a、9b)和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S2)的第二粗抽栗单元(10a、1b)来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2)进行栗吸,所述粗抽栗单元(9a、9b、10a、10b)并行布置并且具有不同的栗吸特性,第一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500m3/h。7.利用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栗吸系统(2)来降低装载室的外壳(2)内的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利用具有第一最大栗吸速度的至少一个第一初级真空栗(13a、13b)和具有第二最大栗吸速度的第二初级真空栗(14a、14b)来对基材的装载室的外壳(2)进行栗吸,所述初级真空栗(13a、13b、14a、14b)并行布置并且具有不同的栗吸特性,第一和第二最大栗吸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500m3/h。
【文档编号】F04B41/06GK105980706SQ20158000812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发明人】N·贝古
【申请人】普发真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