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097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换气扇,特别是关于一种换气扇的接线盒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图1A是现有的换气扇总体示意图;图1B是现有的换气扇蜗壳和接线盒的安装示意图。
[0003]现有技术的换气扇1,其包括:底面设有开口 3的框架2、设置于框架2内的蜗壳4、设置于蜗壳4内的扇叶51和马达5以及固定于蜗壳4上由盒体6和盒盖7所组成的接线盒8,所述接线盒8通过螺丝9固定于蜗壳4上。
[0004]由于接线盒8内部容置带电部件,为了确保顾客的使用安全,需设置防止使用者可以徒手拆下接线盒8的结构,像现有技术的换气扇1,一般都是通过螺丝9将接线盒8固定在蜗壳4上。而且,为了确保接线盒8的固定的稳定性,需设置多处固定结构,即通过多个螺丝9来进行固定。
[0005]但是,像上述先有的将接线盒8固定于蜗壳4上的结构,由于部件数多、操作步骤复杂,所以存在花费工时多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接线盒固定于蜗壳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的换气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扇,其包括:底面设有开口的框架、设置于框架内的蜗壳、设置于蜗壳内的扇叶和马达以及固定于蜗壳上由盒体和盒盖所组成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由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构成,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螺丝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卡合固定结构。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的同时,将接线盒固定于蜗壳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
【附图说明】
[0009]图1A是现有的换气扇总体不意图;
[0010]图1B是现有的换气扇蜗壳和接线盒的安装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去除框架的总体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001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去除框架的总体示意图;
[001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001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001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002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0021]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0022]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去除框架的总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0024]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换气扇1,其包括:底面设有开口 3 (图中未示)的框架2 (图中未示)、设置于框架2 (图中未示)内的蜗壳10、设置于蜗壳10内的扇叶51和马达5以及固定于蜗壳10上由盒体21和盒盖22所组成的接线盒20,所述接线盒20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由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2所构成,所述第一固定部31为螺丝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32为卡合固定结构。
[0025]通过上述结构,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通过卡合结构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通过螺丝固定结构固定第一固定部31,从而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
[0026]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
[0027]再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部31的螺丝固定结构为在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置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一突台25,在蜗壳10与该第一突台25相对应的位置向接线盒20方向突出延设第二突台11,所述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分别向纵方向设有开孔250、110 ;
[0028]第二固定部32的卡合固定结构为在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设置第一凹槽29,在所述蜗壳10与该第一凹槽29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突筋12,所述第一突筋12与所述第一凹槽29相互卡合。
[0029]所述第一凹槽29为设置于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并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二突筋26和第三突筋27之间的间隙所形成,所述蜗壳10上设有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三突台13,所述第一突筋12设置于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的与上述第一凹槽29相卡合侧上,所述第一突筋12在第一凹槽29内可自由移动。
[0030]通过上述结构,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固定第一固定部31。具体为:先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二突筋26和第三突筋27之间的间隙,即将第一凹槽29接触并对准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上设有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一突筋12。然后,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施力推接线盒20,接线盒20因推压的外力作用,接线盒20上的第一凹槽29接触并沿着第一突筋12的引导而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一直将接线盒20推动到其第一凹槽29的顶端291接触到蜗壳10的位置。此时,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有的第一突台25的开孔250与蜗壳10上延设的第二突台11的开孔110相互重合。并且,最后,从上往下用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从而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
[0031]而且,第一凹槽29与第一突筋12接触,即使施加推压的外力,力被分散到第三突台13,施加到第一突筋12上的外力被减少,可以降低第一突筋12的破损。防止第一突筋12破损的同时,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
[0032]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设有的第一凹槽29与蜗壳10上的第一突筋12相接触并卡合,因此,第一突筋12卡入第一凹槽29内,从而限制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上下方向的活动。而且,由于要将接线盒20推动到其第一凹槽29的顶端291接触到蜗壳10后,再从上往下用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从而固定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这样的话,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朝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的活动也被限制了,而通过螺丝固定的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同时也限制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左右方向的活动。
[0033]通过上述结构,只需锁一颗螺丝就可以将接线盒20牢靠地固定于蜗壳10上,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20。
[0034]在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一突筋12的水平顶面120的第一突块121,在第二突筋2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筋12上的第一突块121相互卡合的第一切口261,所述接线盒20与蜗壳10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第一端23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I,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到蜗壳10的壁面101的宽度为L2,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的第一突筋12向内侧即向第二突台11侧延设的宽度为L31,L1 < L2,L2-L1 = L31 ;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向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侧延设的宽度为 L5,L4 > L5,L4-L5 = L31。
[0035]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固定第一固定部31,具体为:先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二突筋26和第三突筋27之间的间隙,即将第一凹槽29对准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上设有的第一突筋12,然后,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施力推接线盒20。这样的话,接线盒20因推压的外力作用,接线盒20上的第一凹槽29接触并沿着第一突筋12的引导而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
[0036]由于在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的上方设有突出于第一突筋12的水平顶面120的第一突块121,当第一突块121与第二突筋26相接触而使接线盒20不能继续向蜗壳10侧移动时,由于LI < L2,L2-L1 = L31,L4 > L5,L4_L5 = L31,所以,只需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侧移动,然后再接着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当移动到第一突块121与第一切口 261平齐时,再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侧移动,使蜗壳10的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上设有的突出于所述第一突筋12的水平顶面120的第一突块121卡入接线盒20的第二突筋26上设有的第一切口 261内,这样的话,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前后、上下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此时,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有的第一突台25的开孔250与蜗壳10上延设的第二突台11的开孔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