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出水口水龙头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0066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出水口水龙头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出水口水龙头分水器,它控制双出水口式水龙头在同一时间只能呈单一出水,且水力强,不浪费另一出水口的水资源。该分水器呈自动感应控制,控制灵敏、准确,而极具实用价值。



图1所示,双出水口式水龙头为一出水座101,具有冷、热入水口1、2,其上,下设有连通的上、下出水口5、6,而分别组装一水龙头3,及配合一软管组装一喷头4,可供选择使用或水龙头3出水、或喷头4出水。而传统龙头控制上方的水龙头3出水,或下方的喷头4,它是以开关水龙头、喷头来控制。它不具有分水器的作用和结构,使用不方便,且有同时出水(两者同时打开)现象,造成两者水力不强,冲力不符要求。另一出水口的水并不需要时(同一时间,只能使用一个出水),浪费该出水口的水资源。另外,有人在出水座装置一分水器,它是以手工控制(左右转向设定,或上下拉动设定),无法自动感应控制。每一次皆需手工操作,使用不方便。并且常有误动作,例如在喷头出水时,常断水,便成水龙头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动化感应控制分水器。借助控水单元的控制,动作灵敏,控制精确,不会有误动作。确保控制同一时间只能单一出水,不会有不当的双出水,降低所需出水口的出水力,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分水器由筒体中装设具有侧入水孔、中央通孔的固定座、中空螺座、底辅助座、缓冲胶垫,及一包含有容置座、辅助连结座、支撑环片、胶质控制环、重量块的可上下滑动的控水单元,由控水单元可感应下出水口是否出水,控制在下出水口开关情况,方可出水,下出水口出水时,上出水口即开闭,且是自动感应控制,不必手工操作。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置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使用状态的下出水口出水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上出水口出水示意
图1冷入水口17底辅助座2热入水口18入水孔3水龙头 19缓冲胶垫4喷头20容置座5上出水口200控水单元6下出水口21限位片10筒体 210通水槽100分水器22导管101出水座23辅助连结座11、14通孔 24支撑环片110导槽 240流通槽12固定座 25胶质控制环13侧入水孔 26重量块15螺合管 27凸条16中空螺座 270凹槽请参阅
图1、2和3。本实用新型的涉及一种双出水水龙头分水器,它位于出水座101的入水口、上出水口5、下出水口6之间;该分水器100包含有一筒体10、一固定座12、一中空螺座16、一底辅助座17、一控制水单元200、一缓衡垫19,其中筒体10,为一中空体,其上方有一从通孔11、向内延伸的阻定缘、该阻定缘设有数个凹槽状导槽110;固定座12,为一板片状体,焊固在筒体10内的下半部,其中央有通孔14,底部对应设量一中空螺合管15,其周围设有数个贯穿的侧入水孔13以供入水输入;中空螺座16,它与固定座12的螺合管15螺合成一体,以供连通下出水口6;底辅助座17,它固定在筒体10的底部,它具有入水孔18,允许入水进入筒体10中;控水单元200,包含有容置座20、辅助连结座23、支撑环片24、胶质控制环25、重量块26;其中所述的容置座20上方周缘设有数片限位片21,形成通水槽210,其底面设有贯穿通孔的导管22,导管22插入固定座12的通孔14、螺合管15中,该支撑环片24成波浪状,而形成凹凸的数个流通槽240,该重量块26周边设有数个凸条27,而形成可通水的凹槽270,重量块26下端有一凸柱,可串组胶质控制环25、支撑环片24,并与辅助连结座23结合成一体(焊固或铆合等)形成整体结合,并置于容置座20和各限位片21中,呈可依出水状况而升降滑动。
缓冲胶垫19设于容置座20与固定座19之间,提供辅助承受入水,帮助顶升控水单元200,以及控水单元200下降时的缓冲。
根据上述装置的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操作,功效等等,再具体说明如下如图4所示,打开下出水口6时,入水由底辅助座17的入水孔18进入,经由固定座12侧入水孔13进入筒体10,此时因上出水口5呈开闭状态,因此,水由容置座20的通水槽210进入容置座20,这样会顶升辅助连结座23及其上的各部件,包合胶质控制环25,其胶质控制环25即会顶压重量块26底部周边,筒体10上方阻定缘片,而关闭上方,呈停止出水状。此时水即会往下流入导管22,固定座12的通孔14和螺合管15,再由中空螺管16排出,下出水口6(喷头)呈出水状。
换言之,下出水口6打开后,固定座12通孔14、中空螺管16呈可通水状态,依流体会自然选择往阻力小处流动,以及水往下流的原理,水会向下出水口6排出,而不会向上(上出水口5)流,故,可自动使上出水口5关闭。无论上出水口5是否开或关,只要下出水口6(喷头)一打开。上出水口5(水龙头)即不会出水,可以自动控制,不必手工操作,操作灵敏、精确,不出现误动作,也不会有上出水口5出水造成分散下出水口6出水力,出现上出水口5不当出水的问题。如图5所示,当下出水口6(喷头)关闭,上出水口5(水龙头)打开时,入水由底辅助座17入水孔18、固定座12的侧入水孔13而进入筒体10。此时,因上出水口5呈打开状态,而不具有向上的水压,其控水单元200的重量块26,可因自身重量大于入水力(因无水压,故水力小于重量块26重量),重量块26会下降,其胶质控制环25即不会抵压阻塞于筒体10上方的阻定缘,水即可由支撑环片24的流通槽240进入,产生下压辅助连结座23的作用,更使重量块26保持下降,辅助连结座23封闭容置座20的导管22使水不会有向下流通。同时,因重量块26下降,胶质控制环25下降,水可由重量块26的凹槽270间通过,再由筒体10之通孔11排出,上出水口5即可出水。
换言之,在下出水口6关闭时,让重量块26下降,上出水口5打开出水,否则,上出水口5打开,下出水口6未关闭时,上出水口不能出水,如此设计可使下出水口6出水时,不会有上出水口误出水,或下出水口6中断出水的情况发生,此功能在例如使用喷头(不出水口)洗澡、洗头、洗物品时不会有断水问题。另外使用时,在用上出水口5(水龙头)时,需先关下出水口6(喷头)。
在上出水口5(水龙头)处于出水时,欲随时使用下出水口6(喷头)时,不必麻烦去开关上出水口,只要一打开下出水口,其上出水口即停止、出水转换呈下出水口出水状态,不使用下出水口时,一关闭下出水口,即回复上出水口出水状,且自动控制。极具实用性与方便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分水器,与现有技术不同,并极具实用性与改进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双出水口水龙头分水器,它位于出水座的入水口、上出水口、下出水口之间,该分水器包含有一筒体、一固定座、一中空螺座、一底辅助座、一控制水单元、一缓冲胶垫,其特征在于筒体,为一中空体,其上方有一从通孔、向内延伸的阻定缘,该阻定缘设有数个凹槽状导槽;固定座,为一板片状体,焊固在筒体内的下半部,其中央有通孔,底部对应设置一中空螺合管,其周围设有数个贯穿的侧入水孔,以供入水输入;中空螺座,它与固定座的螺合管螺合成一体,以供连通下出水口;底辅助座,它固定在筒体的底部,具有入水孔,允许入水进入筒体中;控水单元,包含有容置座、辅助连结座、支撑环片、胶质控制环、重量块26;其中所述的容置座上方周缘设有数片限位片,形成通水槽,其底面设有贯穿通孔的导管,该导管插入固定座的通孔、螺合管中,该支撑环片成波浪状,形成凹凸的数个流通槽,该重量块周边设有数个凸条,形成可通水的凹槽,重量块下端有一凸柱,可串组胶质控制环、支撑环片,并与辅助连结座结合成一整体,并置于容置座和各限位片中,呈可依出水状况而升降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出水口水龙头分水器,它使双出水口式水龙头具有可自动控制呈单一出水状,而不会有不当的双出水问题,并且操作灵敏,控制准确;它主要为;一具有上,下出水口的出水座,其间设有一分水器,该分水器包含一筒体内设有侧入水孔、通孔的固定座、中空螺座、带入水孔的底辅助座,缓冲胶垫以及一含有容置座、辅助连结座、支撑还片、胶质控制环、重量块的可上下滑动的控水单元。因此,得到一水力强,不浪费其它出水口水资源的水龙头分水器。
文档编号F16K11/00GK2450468SQ0025762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7日
发明者林辉煌 申请人:林辉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