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恒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2204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压恒流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压恒流阀,主要用在火电厂水汽取样系统中。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压恒流阀,包括由上阀体和下阀体组成的阀体,固定有手柄并螺纹连接在上阀体上的调节螺杆,固定在下阀体上的阀芯座,穿在阀芯座中的阀芯,套装在调节螺杆上的主弹簧,支承主弹簧的压套,两端夹持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的膜片,压套支承在膜片上,下阀体的底部固定有弹簧座,弹簧座上支承有复位弹簧,且阀芯的下部支承在复位弹簧上,阀芯的顶端与压套的底端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下阀体的底部固定有弹簧座,弹簧座上支承有复位弹簧,且阀芯的下端支承在复位弹簧上,阀芯的顶端与压套的底端接触。这样,阀芯在主弹簧和复位弹簧的上、下作用下是浮动的,所以阀芯和阀芯座间阀口的开度能随水汽样品的压力、流量变化而自动调节,达到保持水汽样品出口流量恒定的目的。此外,可根据不同样点的流量、压力状态以及输出流量要求,只需调节阀门手柄便可设定阀口初始开度。



图1所示,一种减压恒流阀,包括由上阀体4和下阀体1组成的阀体,固定有手柄8并螺纹连接在上阀体4上的调节螺杆6,固定在下阀体1上的阀芯座3,穿在阀芯座中的阀芯12,套装在调节螺杆6上的主弹簧5,支承主弹簧6的压套9,两端夹持在上阀体4和下阀体1之间的膜片10,压套支承在膜片10上,下阀体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弹簧座15,弹簧座15与下阀体1之间具有密封垫17,弹簧座15上支承有复位弹簧14,且阀芯12的下部支承在复位弹簧14上,阀芯12的顶端与压套9的底端接触。阀芯座3与下阀体1螺纹连接,且阀芯座3与下阀体1之间具有密封圈11。调节螺杆6与手柄7通过螺母8固定。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图中膜片10的中部为弹性波纹管10-1,压套9支承在该弹性波纹管10-1上。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膜片10的弹性系数,并可防止压套9损坏膜片10,提高膜片10的使用寿命。

图1、2所示,阀芯上具有减压沟槽16,可以实现初步减压,减轻阀口的工作压力。
图1、2中的膜片10可采用不锈钢制成,提高膜片10的耐腐蚀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水汽样品从阀门进口处13进入下阀体,经过阀芯12上的减压沟槽16,使水汽样品被初步减压,然后到达阀芯12和阀芯座3间的阀口处,阀芯12在主弹簧5和复位弹簧14的上下作用下是浮动的,当水汽样品压力变大或者阀门出口处2流量增加时,阀口处的流阻也随之变大,此时,阀体下腔的压力同时增大,此时,阀芯12在下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将会上移,自动缩小阀口开度,减少阀门出口处2流量;当水汽样品压力变小或者阀门出口处2流量减少时,阀口处的流阻也会随之变小,阀体上腔的压力同时降低,此时在主弹簧5的压力作用下,不锈钢膜片10或弹性波纹管10-1向下移动,通过压套9推动阀芯12下移,自动增大阀口开度,增加阀门出口处2的流量。所以阀芯12和阀芯座3间阀口的开度能随水汽样品的压力、流量变化而自动调节,达到保持水汽样品流量恒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堵塞,拆洗方便,能实现超温超压保护,在一些特殊工况下,阀门可以自动关闭以保护水汽取样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减压恒流阀,包括由上阀体(4)和下阀体(1)组成的阀体,固定有手柄(7)并螺纹连接在上阀体(4)上的调节螺杆(6),固定在下阀体(1)上的阀芯座(3),穿在阀芯座(3)中的阀芯(12),套装在调节螺杆(6)上的主弹簧(5),支承主弹簧(5)的压套(9),两端夹持在上阀体(4)和下阀体(1)之间的膜片(10),压套(9)支承在膜片(10)上,其特征在于下阀体(1)的底部固定有弹簧座(15),弹簧座(15)上支承有复位弹簧(14),且阀芯(12)的下部支承在复位弹簧(14)上,阀芯(12)的顶端与压套(9)的底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恒流阀,其特征在于膜片(10)的中部为弹性波纹管(10-1),压套(9)支承在该弹性波纹管(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压恒流阀,其特征在于阀芯(12)上具有减压沟槽(16)。
专利摘要一种减压恒流阀,包括由上阀体(4)和下阀体(1)组成的阀体,固定有手柄(7)并螺纹连接在上阀体(4)上的调节螺杆(6),固定在下阀体(1)上的阀芯座(3),穿在阀芯座(3)中的阀芯(12),套装在调节螺杆(6)上的主弹簧(5),支承主弹簧(6)的压套(9),两端夹持在上阀体(4)和下阀体(1)之间的膜片(10),压套(9)支承在膜片(10)上,其特征在于:下阀体(1)的底部固定有弹簧座(15),弹簧座(15)上支承有复位弹簧(14),且阀芯(12)的下部支承在复位弹簧(14)上,阀芯(12)的顶端与压套(9)的底端接触。本实用新型能随水汽样品的压力、流量变化而自动调节阀口开度,从而保持水汽样品出口流量恒定。
文档编号F16K17/04GK2503285SQ0126264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6日
发明者赵斌健 申请人:赵斌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