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的结构、具有该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4999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固件的结构、具有该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紧螺栓,锁紧螺母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锁紧紧固件与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并且可防止振动等的外力作用于被紧固部件,螺纹上时的螺接力,紧固力的降低,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该结构的锁紧螺母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锁紧螺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在机动车,飞机,电车等的运输设备,各种的产业机械,机器,传送管线,电力等的输电装置等中的各种部分的紧固中,较高频率地采用螺栓,螺母的紧固件,另外,用于紧固的机械部件占有较高的重要度。
但是,在过去,由于作用于所紧固的被紧固部件,紧固件上的振动等的外力的作用,已螺合的紧固件松弛,螺接力,紧固力降低,被紧固部件的紧固部松弛,紧固件脱开,为了杜绝在今后出现这样的故障,提高安全性,人们希望提供即使在作用有振动等的外力的情况下,仍不松弛的螺栓,螺母的紧固件。
由此,近年来,为了防止螺栓,螺母相对螺母,螺栓的螺纹松弛,人们开发了各种锁紧螺栓,锁紧螺母,特别是在日本第37114/1982号,第109915/1996号,第280239/1997号,第37130/1999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和日本第89016/1982号,第69517/1986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中,公开了各种锁紧螺栓。这些锁紧螺栓为在螺纹牙的侧面,支承面上形成松弛防止用的止转部,使其变形,增加摩擦力的类型等,在一旦螺合后,难于拆下,缺乏反复使用性。
作为具有反复使用性的锁紧螺栓,比如,在日本第36116/1992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下面称为文献A)中,公开了一种“带锁紧部的螺栓,该螺栓包括主螺栓;可变螺纹,该可变螺纹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在上述主螺栓的端部的杆端,形成与螺纹部等径,等螺距的外螺纹,其不可旋转,而可沿轴向移动;调整杆,该调整杆穿过上述主螺栓和可变螺纹的轴心部,通过相对上述主螺纹部,沿轴向正反向转动,使上述可变螺纹可相对上述主螺栓的螺纹部,沿轴向进行离合移动”。
另外,作为锁紧螺母,在日本第26851/1987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下面称为文献B)中,公开了一种“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包括环状凹部,该环状凹部按照大于内螺纹的根径的直径形成于在轴向两端面具有内螺纹的内周面上;第1内螺纹和第2内螺纹,该第1内螺纹和第2内螺纹由上述环状凹部划分;环状槽,该环状槽按照大于内螺纹的根径的直径形成于上述两端面中的一端面上;中间部和周边部,该中间部和周边部由上述环状槽划分,使上述中间部按照内螺纹的1/3~1/2的螺距,沿轴向相对上述周边部移动,从而将上述第1内螺纹和第2内螺纹的相位相互错开”。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已有技术中,具有以下这样的课题。
(1)在文献A描述的技术,由于部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故具有制造上要求较多工时,生产性缺乏的课题。
(2)由于部件数量较多,所螺合的螺纹部较多,故具有容易产生螺纹面的咬住,磨耗,容易破损的课题。
(3)如果使调整杆沿规定方向旋转,则将可变螺纹朝向轴向的外侧按压,则可变螺纹与主螺栓的螺纹部离开,螺纹部和可变螺纹的螺纹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进行锁紧,但是将调整杆与可变螺纹螺合的螺纹部容易松弛,在其松弛的场合,螺纹部和可变螺纹与内螺纹压力接触的力变小,其结果是,具有主螺栓容易相对内螺纹松弛的课题。
(4)在进行紧固作业的场合,如果在将主螺栓紧固在内螺纹上后,使调整杆沿规定方向旋转,不将可变螺纹朝向轴向外侧按压,则不能够实现锁紧,具有要求作业工时,缺乏紧固作业性的课题。
(5)具有下述课题,即,在螺接时,必须通过锁紧机构,施加非常大的力,从而将内螺纹的螺纹牙破坏。
(6)在文献B公开的技术中,由于第1内螺纹按照超前第2内螺纹的1/3~1/2的螺距而错开的方式形成,故将锁紧螺母的螺纹部紧固于螺栓的螺纹部上时的扭矩较大,难于进行紧固作业,显著缺乏作业性。另外,即使在能够紧固的情况下,锁紧螺母的螺纹部啮入螺栓的螺纹部中,紧固所必需的力变大,缺乏紧固作业性,此外,在紧固时,使锁紧螺母,螺栓的螺纹部损伤,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因过度磨损而咬住的情况,反复使用性缺乏。还有,由于螺纹部的螺距,角度等的误差,在通过螺母,螺栓紧固时,螺纹牙侧面之间的压力接触不充分,无法获得预定的扭矩,无法实现紧固,缺乏安全性。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过去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紧螺栓,锁紧螺母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可防止外力作用于被紧固部件等上时的螺接力的降低,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可显著地提高被紧固部件的紧固部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紧螺栓,该锁紧螺栓的结构简单,生产性优良,可防止外力作用于被紧固部件,螺母等上时的螺接力的降低,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可显著地提高被紧固部件的紧固部的安全性。而且,优于锁紧作业性,进而优于反复使用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紧螺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简便,作业性优良,生产性优良,另外可靠性优良。
还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的结构简单,生产性优良,可防止外力作用于被紧固部件,螺栓等上时的螺接力的降低,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可显著地提高被紧固部件的紧固部的安全性,另外紧固作业性也优良,此外反复使用性优良。
再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简便,作业性优良,生产性优良,另外可靠性优良。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的课题,本发明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具有该结构的锁紧螺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结构的锁紧螺母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下述的方案。
本发明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具有下述方案,其中,该锁紧紧固件指与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锁紧螺栓,锁紧螺母,其包括紧固件主体;主螺纹部,该主螺纹部形成于该紧固件主体上;副螺纹部,该副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该副螺纹部按照与上述主螺纹部同轴的方式形成。
通过该方案,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在与螺纹拧紧的锁紧紧固件中,副螺纹部相对主螺纹部的相位以规定量变化,故通过该拧紧力而产生的压接力的主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相差180°而相反。由此,由于因该压接力与螺纹的螺纹升角等而产生的扭矩的方向在主螺纹部和副螺纹部是相反的,这样,如果在螺纹,被紧固部件等上有作用振动等的外力,相对螺纹,施加主螺纹部要变松的旋转方向的力,则由于在副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上产生的扭矩沿拧紧方向作用,故可确实防止锁紧紧固件相对螺纹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在这里,螺纹采用外螺纹,内螺纹。
副螺纹部采用按照与主外螺纹部,主内螺纹部的主螺纹部相同的螺距而形成的副外螺纹部,副内螺纹部。
对应于副螺纹部相对主螺纹部的相位小于24°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因螺纹与主螺纹部等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弹性变形量很小,通过主螺纹部和副螺纹部,在螺纹上获得的反作用力变小,螺纹的螺接力降低,如果上述相位在72~90°的范围,具有下述倾向,即,在紧固前的扭矩(空扭矩)较大,作业性降低,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因过度磨损而咬住的情况。对应于上述相位大于90°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在紧固时,主螺纹部,副螺纹部容易啮入螺纹中,紧固所必需的力较大,缺乏紧固作业性,另外在紧固时,容易使主螺纹部,副螺纹部损伤,反复使用性降低,由此,最好不采用该方式。特别是,如果副螺纹部相对主螺纹部的相位小于12°,或大于100°,则这些倾向显著,由此,这些方式是不好的。
另外,副螺纹部的相位也可在主螺纹部侧,与主螺纹部相反一侧中的任何一侧变化。其原因在于在任意的场合,在紧固时产生的压接力的主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可相差180°。
最好,在主螺纹部与副螺纹部之间,形成环状槽部,该环状槽部按照与主螺纹部的根底相同,或比其深的尺寸形成,将主螺纹部与副螺纹部间隔开。之所以这样,其原因在于在将主螺纹部,副螺纹部与螺纹螺接时,难于卡住,可顺利地实现螺接。环状槽部采用螺栓环状槽部,螺母环状槽部,该螺栓环状槽部,螺母环状槽部按照与主螺纹部的螺纹根部相同,或比其深的环状,形成于紧固件主体上。
本发明第2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栓包括下述方案,其中,该锁紧螺栓具有与内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锁紧螺栓包括螺栓前端部,该螺栓前端部按照与螺杆部同轴的方式,形成于上述螺杆部的前端部上;主外螺纹部,该主外螺纹部形成上述螺杆部的外周上;螺栓环状槽部,该螺栓环状槽部按照与上述主外螺纹部的螺纹根部相同的,或比其深的环状形成于上述螺栓前端部中的螺杆部侧的外周;副外螺纹部,该副外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该副外螺纹部形成于上述螺栓前端部的外周。
通过该方案,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在与内螺纹拧紧的锁紧螺栓中,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以规定量变化,故通过该拧紧力而产生的压接力的主外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外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相差180°而相反。由此,由于因该压接力与螺纹的螺纹升角等而产生的扭矩的方向在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是相反的,这样,如果在螺母,被紧固部件等上作用有振动等的外力,相对内螺纹,施加主外螺纹部要变松的旋转方向的力,则由于在副外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上产生的扭矩沿拧紧方向作用,故可确实防止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2)由于具有下述副外螺纹部,该副外螺纹部按照其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形成于螺栓前端部的外周上,故在紧固被紧固部件时,通过将锁紧螺栓与内螺纹螺合,产生下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包括副外螺纹部沿主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外螺纹部沿副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外螺纹部沿与主外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外螺纹部沿与副外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由此可在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与内螺纹之间,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可确实防止因振动等的作用,主外螺纹部等相对内螺纹,松弛的螺接力降低的情况。
(3)如果对内螺纹,作用将锁紧螺栓拧紧的紧固力,由于锁紧螺栓中的副外螺纹部因内螺纹而变形,产生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内,通过其反作用力,可将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更加牢固地与内螺纹紧密贴合,将这两者紧固,故可进一步提高锁紧螺栓与内螺纹之间的螺接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因振动等的外力,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松弛的情况。
(4)即使在被紧固部件与支承面之间磨耗,产生松弛的情况下,通过因副外螺纹部沿主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外螺纹部沿与主外螺纹部相反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可防止锁紧螺栓与内螺纹脱开的情况,即使在用于振动剧烈的机动车,桥梁等的场合,仍可防止螺栓,螺母的脱落的掉落事故。
(5)由于与内螺纹螺合的锁紧螺栓中的副外螺纹部因内螺纹而变形,在由此产生的弹性变形而造成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牢固地与内螺纹紧密贴合,故可在弹性变形内,吸收内螺纹与锁紧螺栓中的外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稳定性优良,并且由于相位的位移量较小,故在紧固时,难于使锁紧螺栓,螺母等的螺纹部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可稳定地获得反作用力,故如果为同一内螺纹,则在将暂时螺合的锁紧螺栓拆下后,可再次进行螺接,反复使用,反复使用性优良。
(6)由于具有按照与主外螺纹部的根底相同,或比其大的深度而形成的螺栓环状槽部,故在将主外螺纹部与内螺纹螺接时,可顺利地实现螺接,并且可容易产生压缩变形,拉伸变形,使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并且在压缩变形时,可防止主外螺纹部等压屈的情况。
在这里,螺栓前端部采用下述形式,其中,其按照与螺杆部成整体成形,或通过焊接等方式与螺杆部固定,与螺杆部同轴的方式形成于螺杆部的前端部上,该螺栓前端部具有按照与螺杆部的外周相同的外径形成的外周。螺栓前端部的长度按照下述长度形成,该长度可实现用于确实将主螺纹部与副螺纹部与内螺纹螺接所必需的咬合。
可在与螺栓前端部相反一侧的螺杆部上,形成螺栓头,该螺栓头呈六角头螺栓这样的六棱柱状等的多边形状,在带六边形孔的螺栓这样的,顶面具有六边形孔等的孔部的圆柱状,吊环螺栓这样的圈状等。另外,可采用双头螺栓,拉杆螺栓等这样的,不具有螺栓头的,形成有螺纹部的类型,基础螺栓等这样的,呈L形,J形等的形状的类型。
主外螺纹部对应于锁紧螺栓所螺接的内螺纹,按照米制螺纹,英制螺纹等的三角螺纹状,梯形螺纹状等,并且按照与内螺纹相对应的螺距,形成于螺杆部的外周。除了1条螺纹以外,也可形成2条至复数条的多条螺纹。另外,主外螺纹部的长度对应于螺杆部,螺栓前端部的材质,主外螺纹部所螺接的内螺纹的材质等因素按照下述长度形成,该长度可获得与内螺纹的螺接所必需的啮合。
螺栓环状槽部采用下述形式,其中,其按照与螺杆部的轴心基本相垂直,或斜交的方式形成,呈与主外螺纹部的螺纹根部相同,或比其深的环状形成于螺栓前端部的外周,将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分离。特别是最好采用下述形式,其中,螺栓环状槽部按照比主外螺纹部的螺纹根部深的方式形成,螺栓前端部的厚度减小。采用该方式的原因在于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如果螺栓环状槽部按照与主外螺纹部的螺纹根部相同的深度形成,由于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栓前端部的机械强度增加,难于伸长,故具有容易将内螺纹,主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压坏的倾向。
另外,在螺栓环状槽部按照与螺杆部的轴心斜交的方式形成的场合,可按照基本上与主外螺纹部的螺纹升角平行的角度形成。由此,内螺纹可在不产生啮入的情况下与通过主外螺纹部与螺栓环状槽部分离而形成的副外螺纹部螺接。
副外螺纹部通过螺栓环状槽部,与主外螺纹部分离开,按照与主外螺纹部相同的螺距,并且其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形成于上述螺栓前端部的外周上。
对应于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小于24°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因内螺纹与锁紧螺栓中的主外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弹性变形量很小,通过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在内螺纹上获得的反作用力变小,锁紧螺栓与内螺纹的螺接力降低,如果上述相位在72~90°的范围,具有下述倾向,即,在紧固前的扭矩较大,作业性降低,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因过度磨损而咬住的情况。对应于上述相位大于90°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在紧固时,锁紧螺栓中的螺纹部容易啮入内螺纹中,紧固所必需的力较大,缺乏紧固作业性,另外在紧固时,容易使锁紧螺栓,螺母等的螺纹部损伤,反复使用性降低,由此,最好不采用该方式。特别是,如果副外螺纹部相对所螺合的内螺纹的相位小于12°,或大于100,则这些倾向显著,由此,这些方式均是不好的。
另外,副外螺纹部的相位也可在主外螺纹部侧,与主外螺纹部相反一侧中的任何一侧变化。其原因在于在任意的场合,在紧固时产生的压接力的主外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外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可相差180°。
副外螺纹部的形状,条数与主外螺纹部的相同。
内螺纹可采用植设于螺母的中心部,机械部件等上的形式,螺设于板状,块状等的结构物的规定部上的形式等。
本发明第3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其涉及第2方案的锁紧螺栓,上述螺栓前端部具有前端凹部,该前端凹部在上述螺栓前端部的轴中心处,从上述螺栓前端部的前端,至少延伸到上述螺栓环状槽部处。
通过上述方案,除了具有通过第2方案获得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通过前端凹部,减小螺栓环状槽部的根部的厚度,使弹力,弯曲应力等的机械强度达到适合值,获得对应于螺纹部的反作用力,可防止螺纹部的损伤,难于松弛。
在这里,前端凹部采用下述形式,其中,其按照对应于螺栓的直径的大小,或螺栓环状槽部的宽度的宽窄,在螺栓前端部的轴中心处,从螺栓前端部的前端,到螺栓环状槽部的一部分,跨过螺栓环状槽部的方式形成。比如,在螺栓环状槽部的宽度较大的场合,前端凹部也可延伸到螺栓环状槽部的宽度的中间部附近,另外,在该宽度较小的场合,在该宽度的至少整个范围内,开设前端凹部。特别是在前端凹部在螺栓环状槽部的整个范围内形成的场合,由于形成较长的,减薄的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可容易实现弹性变形,故适合采用该方式。
另外,也可形成较大直径的凹部,在该凹部中,增加与螺栓环状槽部相对应的前端凹部的内径。同样通过形成较大直径的凹部,也可使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栓前端部的厚度减小到规定厚度,可容易实现螺栓前端部的弹性变形。此外,前端凹部,较大直径凹部也可跨过形成于螺栓前端部上的螺栓环状槽部,而形成于螺杆部的一部分上。
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其涉及第3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栓,上述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栓前端部包括螺栓弹性部,该螺栓弹性部沿轴向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形。
通过该方案,除了具有通过第3方案获得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具有使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栓前端部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形的螺栓弹性部,故通过因所螺合的内螺纹产生的副外螺纹部等的弹性变形,以及因所螺合的内螺纹产生的螺栓弹性部的伸长,或收缩,可吸收内螺纹与锁紧螺栓中的外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等,并且通过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可进一步增加在外螺纹部产生的反作用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产生松弛。
(2)由于在按照同一螺距,同一相位,形成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后,可容易使通过螺栓环状槽部发生压缩,拉伸变形,使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的相位错开,故容易制造,生产性优良。
本发明的第5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其涉及第4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栓,当由P表示主外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变形量α处于(n+1/30)P≤α≤(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α≤(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α≤(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α≤(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α≤(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α≤(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α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通过该方案,除了具有通过第4方案获得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按照变形量α,使螺栓环状槽部发生变形,可确实使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故制品产量较高,生产性优良。
(2)由于可通过改变n的值,使螺栓环状槽部为规定的变形量,故当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在弹性极限内,则可改变螺栓弹性部的弹力,使螺栓弹性部的位移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实现稳定,所获得的反作用力的误差很小,稳定性优良。
在这里,最好,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量α采用从变形前的轴向的螺栓环状槽部的长度L2中,扣除变形后的轴向的螺栓环状槽部的长度(L2-L1),当由P表示主外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该变形量α处于(n+1/30)P≤α≤(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α≤(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α≤(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α≤(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α≤(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α≤(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α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对应于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量小于(n+1/15)P,或大于(n-1/5)P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难于吸收螺母等的内螺纹与锁紧螺栓中的外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弹性变形量很小,通过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在内螺纹上获得的反作用力变小,锁紧螺栓与内螺纹的螺接力降低,如果上述变形量处于(n+1/5)P~(n+1/4)P的范围,则具有下述倾向,即,紧固前的扭矩增加,作业性降低,并且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因过度磨损而咬住的情况。对应于上述变形量大于(n+1/4)P,或小于(n-1/4)P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在紧固时,锁紧螺栓中的外螺纹部容易啮入到内螺纹部中,紧固所必需的力增加,紧固作业性缺乏,另外在紧固时,容易使锁紧螺栓,内螺纹损伤,反复使用性降低,故最好不采用这些方式。特别是,如果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量小于(n+1/30)P,或大于(n-1/30)P,或者大于(n+5/18)P,或小于(n-5/18)P,则这些倾向显著,故这些方式是不好的。
N采用0以上的整数。如果以变形量α=(n+1/30)P的场合为实施例进行描述,则在α=nP+1/30·P,n为整数的场合,因变形量nP,相位不发生偏离,其原因在于因超过该值而产生的变形量1/30·P,产生相位偏离。另外,n适合0~4的范围内,最好在1~3的范围内。当n为0时,由于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量变小,故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增加,因螺栓弹性部的微小的位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值显著不同,误差较大,缺乏稳定性,对应于n大于3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量变大,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变小,因螺栓弹性部的位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变小,由此这些方式均是不好的。特别是,当n大于4时,该倾向显著,故最好不采用该方式。
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L2在(a)P表示主外螺纹部的螺距的值,A表示螺栓环状槽部的外径,B表示前端凹部的内径时,适合在P≤L2≤5P+A-B的范围内,或在(b)L1表示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长度,θ1表示螺栓弹性部相对轴向的变形角度时,适合采用L2=L1/cosθ1的关系(其中,10°≤θ1≤75°)。
由此,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在规定范围内,故使螺栓环状槽部的压曲载荷为适合值,可容易通过压缩变形,使副外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生产性优良,并且稳定性优良。
(2)由于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在规定范围内,故在已发生压缩变形的场合,可将螺栓弹性部接纳于螺栓环状槽部内部,所形成的螺栓弹性部的大小等的自由度优良。
(3)如果螺栓弹性部的变形角度θ1在规定范围内,则获得螺栓弹性部的适合的弹力,并且螺栓弹性部的位移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实现稳定,所获得的反作用力的误差小,稳定性优良。
在这里,当P表示主外螺纹部的螺距的大小,A表示螺栓环状槽部的外径,B表示前端凹部的内径时,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L2适合在P≤L2≤5P+A-B的范围内。对应于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小于主外螺纹部的1个螺距的值P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栓前端部的机械强度变大,为了使螺栓环状槽部发生压缩变形,要求较大的荷载,加压设备等的设备负荷变大,螺栓环状槽部以外的副外螺纹部等也容易发生变形,副外螺纹部等的螺距变小,副外螺纹部容易啮入到螺母等的内螺纹中,另外,具有无法增加变形量α,难于提高稳定性的倾向,对应于大于5P+A-B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压曲载荷变小,稳定性降低,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的轴容易发生偏离,内螺纹难于与副外螺纹部,主外螺纹部螺接,另外,副外螺纹部的机械强度变小,容易发生疲劳,由此,长期可靠性降低,这样最好不采用这些方式。
还有,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L2在L1表示压缩变形后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长度,θ1表示螺栓弹性部相对轴向的变形角度时,适合采用L2=L1/cosθ1的关系(其中,10°≤θ1≤75°)。对应于螺栓弹性部相对轴向的变形角度θ1小于10°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由于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量变小,故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变大,因螺栓弹性部的微小的位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值显著不同,误差变大,缺乏稳定性,对应于上述变形角度θ1大于75°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量变大,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变小,因螺栓弹性部的位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变小,由此,最好不采用这些方式。
本发明的第6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其涉及第2~5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栓,上述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横截面积为上述螺杆部的根底的横截面积的5~50%。
通过下述方案,除了具有通过第3方案获得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通过规定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横截面积,将副外螺纹部施加给内螺纹的反作用力Q设定在规定范围内,故可将由下述数学公式(1)表示的紧固前的空载扭矩Tq大致抑制在1~50N·m的范围内,紧固作业性优良。
数学公式1
Tq=Q·d/2·tan(ρ+β)在上述公式中,Tq表示空载扭矩(N·m),Q表示反作用力(N),d表示外螺纹的有效直径(m),β表示螺纹升角,ρ表示摩擦角。
(2)由于可使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厚度在规定值,使机械强度在规定范围内,故可使螺栓前端部发生变形,容易使副外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另外,在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容易产生适量的伸长,在与内螺纹螺接时,杆部伸长,由此,难于将内螺纹,副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压坏,安装性优良。
在这里,在不具有前端凹部的场合,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横截面积为由螺栓环状槽部的外缘(外径)围绕的面积,在具有前端凹部的场合,其为从由螺栓环状槽部的外缘(外径)围绕的面积中扣除由前端凹部的内缘(内径)围绕的面积后的相应面积,最好,上述横截面积为螺杆部的根底的横截面积的5~50%。对应于横截面积小于5%的情况,具有压曲载荷变小,并且机械强度降低的倾向,对应于横截面积大于50%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杆部的压曲载荷变大,难于伸缩,空载扭矩变大,使螺纹牙侧面损伤,或产生因过度磨损而咬住的情况,故最好不采用该方式。
另外,形成前端凹部时的螺栓前端部的副外螺纹部处的厚度(从副外螺纹部的螺纹根部,到前端凹部的内周壁的厚度)对应于螺栓前端部的材质等因素,为获得与内螺纹连接所必需的机械强度的厚度。
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栓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下述锁紧螺栓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栓具有与内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前端凹部形成步骤,其中,在螺杆部的轴中心处,从前端贯穿开孔,形成前端凹部;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其中,在上述螺杆部的前端侧的规定部的外周,形成与外螺纹的根底相同,或比其深的螺栓环状槽部;螺栓弹性部形成步骤,其中,按照与上述螺杆部基本上平行的方式,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当由P表示上述主外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使已在上述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中形成的上述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杆部按照变形量α变形,形成螺栓弹性部,该变形量α处于(n+1/30)P≤α≤(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α≤(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α≤(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α≤(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α≤(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α≤(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α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通过该方案,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可通过使形成有前端凹部的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杆部变形,容易形成相位错开的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故容易制造,生产性优良。
(2)由于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杆部按照变形量α变形,故可确实使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由此,可靠性优良,作业性优良。
在这里,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前端凹部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其中,通过采用车床,铣刀等的切削加工,在形成有外螺纹的螺杆部的外周,螺杆部的前端侧,形成螺栓环状槽部,前端凹部。
如果从螺杆部的轴中心处的前端,贯通开设前端凹部,直至至少位于螺栓环状槽部处,则既可紧接在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后,进行前端凹部形成步骤,也可紧接在前端凹部形成步骤后,进行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
螺栓弹性部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采用加压装置,按照与螺杆部基本平行的方式,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最好,荷载的施加在低温下进行。采用该方式的原因在于使机械强度提高,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
本发明的第8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下述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锁紧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延伸部,该延伸部以与上述螺母主体同轴方式延伸设置;主内螺纹部,该主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螺母环状槽部,该螺母环状槽部按照与上述主内螺纹部的根径相同,或比其大的直径,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螺母主体侧的内周壁,或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该副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
通过该方案,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在与外螺纹拧紧的锁紧螺母中,由于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按照规定量变化,故由拧紧力产生的压力接触力的主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的方向相差180°而相反。由此,该压接力与螺纹的螺纹升角等产生的扭矩的方向在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处是相反的,这样,如果在螺栓,被紧固部件等上作用有振动等的外力,相对外螺纹,施加主内螺纹部要变松的旋转方向的力,则由于在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上产生的扭矩沿拧紧方向作用,故可确实防止锁紧螺母相对外螺纹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2)由于具有下述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按照其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形成于延伸设置于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故在紧固被紧固部件时,将锁紧螺母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产生下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包括副内螺纹部沿主内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内螺纹部沿副内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内螺纹部沿与主内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内螺纹部沿与副内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由此可在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与外螺纹之间,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可确实防止因振动等的作用,主内螺纹部等相对外螺纹,松弛,螺接力降低的情况。
(3)如果对螺栓等的外螺纹,作用将锁紧螺母拧紧的紧固力,由于锁紧螺母中的副内螺纹部因螺栓等的外螺纹而变形,产生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内,通过其反作用力,可将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更加牢固地与外螺纹紧密贴合,将这两者紧固,故可进一步提高锁紧螺母与螺栓等的外螺纹之间的螺接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因振动等的外力,锁紧螺母相对螺栓等的外螺纹,松弛的情况。
(4)即使在被紧固部件与支承面之间磨耗,产生松弛的情况下,因副内螺纹部沿主内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内螺纹部沿与主内螺纹部相反一侧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可防止锁紧螺母与螺栓等脱开的情况,可防止相对机动车,电车等的振动剧烈的车辆,桥梁等,螺母,螺栓的掉落的掉落事故。
(5)由于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的锁紧螺母中的副内螺纹部因外螺纹而变形,在由此产生的弹性变形而造成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牢固地与外螺纹紧密贴合,故可吸收螺栓等的外螺纹与锁紧螺母中的内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稳定性优良,并且由于相位的位移量较小,故在紧固时,难于使锁紧螺母,螺栓等的螺纹部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可稳定地获得反作用力,故如果为同一外螺纹,则在将暂时螺合的锁紧螺母拆下后,可再次进行螺接,反复使用,反复使用性优良。
(6)由于具有按照与主内螺纹部的根径相同,或比其大的外径而形成的螺母环状槽部,故在将副内螺纹部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接时,可顺利地实现螺接,并且可容易产生变形,使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可防止压屈等的情况。
在这里,螺母主体采用呈四棱柱状,六棱柱状等的多边形螺母状,圆螺母,带凸缘的螺母状等的各种形状的螺母状的形式。螺母主体的支承面也可采用以处于同一面上的方式固定于被紧固部件上的形式。
延伸部采用下述形式,其与螺母主体成整体地形成,或单独地形成于螺母主体的顶面部上,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部上,按照与螺母主体同轴的方式延伸设置,其外形基本上呈圆形,多边形等,具有内周壁,该内周壁按照与螺母主体的内周壁处于同一面的方式形成。延伸部的长度对应于延伸部的材质,所螺接的外螺纹的材质等因素,为获得与外螺纹螺接所必需的啮合的长度。
主内螺纹部对应于锁紧螺母所螺接的外螺纹,呈米制螺纹,英制螺纹等的三角螺纹状,梯形螺纹状等,并且按照与外螺纹相对应的螺距,形成于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还可按照与形成于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的主内螺纹部保持连续的方式,在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规定长度的主内螺纹部。此外,延伸部的长度对应于螺母主体,延伸部的材质,主内螺纹部所螺接的外螺纹的材质等因素,为获得与外螺纹螺接所必需的啮合的长度。螺纹的种类除了采用1条螺纹以外,也可采用2条至复数条的多条螺纹。
螺母环状槽部采用下述形式,其中,其按照与螺母主体的轴心基本相垂直,或斜交的方式形成,按照与主内螺纹部的根径相同,或比其大的直径形成于延伸部的螺母主体侧的内周壁,或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将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分离,使延伸部,螺母主体的厚度减小。
还有,在螺母环状槽部按照与螺母主体的轴心斜交的方式形成的场合,可按照与主内螺纹部的螺纹升角基本平行的方式形成。由此,外螺纹可在不啮入的情况下,与通过螺母环状槽部与主内螺纹部分离而形成的副内螺纹部螺接。
副内螺纹部通过螺母环状槽部,与主内螺纹部分离开,按照与主内螺纹部相同的螺距,并且其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
对应于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小于24°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因螺栓等的外螺纹与锁紧螺母中的内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弹性变形量变小,通过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在外螺纹上获得的反作用力变小,锁紧螺母与螺栓等的外螺纹的螺接力降低,如果上述相位在72~90°的范围内,具有下述倾向,即,在紧固时的扭矩变大,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因过度磨损而咬住的情况。对应于上述相位大于90°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在紧固时,锁紧螺母中的螺纹部容易啮入螺栓的螺纹部中,紧固所必需的力变大,缺乏紧固作业性,另外在紧固时,容易使锁紧螺母,螺母等的螺纹部损伤,反复使用性降低,由此,最好不采用该方式。特别是,如果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小于12°,或大于100°,则这些倾向显著,由此,这些方式均是不好的。
另外,副内螺纹部的相位也可在主内螺纹部侧,与主内螺纹部相反一侧中的任何一侧变化。其原因在于在任意的场合,在紧固时产生的压接力的主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可相差180°。
副内螺纹部的形状,条数与主内螺纹部的相同。
作为螺栓等部件,可采用六角头螺栓等的,方颈螺栓等的,具有多边状,盘状等的头部的螺栓,带有六边形孔的螺栓等的,头部顶面具有孔部的螺栓,基础螺栓等的,一端埋入的螺栓等这样的,在一端形成有外螺纹的类型,地脚螺栓,拉杆螺栓等这样的,在两端形成有外螺纹的类型。
另外,可在内周壁上形成内螺纹的螺母的内周壁的规定部,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将从螺母的支承面到螺母环状槽部的螺母的一部分作为螺母主体,从螺母环状槽部到螺母顶面的螺母的一部分作为延伸部,由此,可仅通过按照与轴向基本平行的方式,施加荷载,便形成相对形成在螺母主体上的内螺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变化的副内螺纹部(形成在延伸部的内螺纹),可容易,简单地制造锁紧螺母。
本发明的第9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下述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锁紧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延伸部,该延伸部以与上述螺母主体同轴方式延伸设置;主内螺纹部,该主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外周槽部,该外周槽部沿与上述螺母主体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螺母主体侧的外周壁,或上述螺母主体的外周壁上;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该副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
通过该方案,除了具有第8方案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如果在通过符合JIS,ASME,DIN等的规格的螺母等形成的螺母主体的外周壁上,形成外周槽部,则可仅仅通过按照与轴向基本平行的方式,施加荷载,便形成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变化的副内螺纹部,广泛应用性优良。
在这里,由于螺母主体,延伸部,主内螺纹部,副内螺纹部为在第8方案中所描述的形式,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外周槽部采用按照主内螺纹部,或副内螺纹部的螺距的1/30以上的宽度形成,最好是1/30~5/18 x n倍(n为自然数)的宽度形成的形式。采用该方式的原因在于当对外周槽部进行压缩变形时,可使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变化。
另外,可在内周壁上形成内螺纹的螺母的外周壁的规定部上形成外周槽部,将从螺母的支承面到外周槽部的螺母的一部分作为螺母主体,将从外周槽部到螺母顶面的螺母的一部分作为延伸部。
本发明的第10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第8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其包括外周槽部,该外周槽部形成于上述延伸部,或上述螺母主体的螺母环状槽部的外周壁上。
通过该方案,除了具有第8方案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可容易减小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或螺母主体的厚度,容易产生拉伸变形等,可在不压坏,损伤螺栓等的外螺纹,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情况下,使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按压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获得较高的螺接力。之所以采用该方式是因为当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或螺母主体较厚时,由于机械强度变大,难于产生伸缩,故会将螺栓等的外螺纹,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压坏。
在这里,由于外周槽部与在第9方案中描述的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本发明的第11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第8~10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母,其包括螺母弹性部,该螺母弹性部使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或上述外周槽部中的延伸部,或上述螺母主体沿轴向压缩,或拉伸变形。
通过该方案,除了具有第8~10方案中任一项中获得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螺母弹性部具有弹性,该螺母弹性部使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等压缩,或拉伸变形,故借助由所螺合的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的副内螺纹部等的弹性变形,以及由所螺合的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的螺母弹性部的伸缩,可吸收外螺纹与锁紧螺母中的主内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等,并且可通过对应于螺母弹性部所具有的弹力而产生的应力,进一步增加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锁紧螺母相对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松弛的情况。
(2)由于在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按照相同螺距,相同相位形成后,可通过使螺母环状槽部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形,容易使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的相位错开,故制造容易,生产性优良。
在这里,最好,螺母弹性部呈在外侧鼓起的形状。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制造容易。另外,还可在形成螺母弹性部时,对螺母弹性部的外周侧进行约束,按照在螺母环状槽部的内部鼓起的方式形成。在此场合,不使螺母弹性部从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的螺纹根部鼓起。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外螺纹是无法穿过的。
本发明的第12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第10或11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或上述外周槽部的轴向的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通过该方案,除了具有在第10或11方案所获得的作用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通过按照变形量γ使螺母环状槽部变形,可确实使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故制品产量较高,生产性优良。
在这里,最好,螺母环状槽部,或外周槽部的变形量γ采用下述长度,该长度(=L4-L3)为从变形前的轴向的螺母环状槽部等的长度L4中扣除变形后的轴向的螺母环状槽部,或外周槽部的长度L3后的相应长度,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对应于螺母环状槽部的变形量γ小于(n+1/15)P’,或大于(n-1/5)P’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难于吸收螺栓等的外螺纹与锁紧螺母中的内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弹性变形量变小,通过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在外螺纹上获得的反作用力变小,锁紧螺母与螺栓等的外螺纹的螺接力降低,如果上述变形量γ处于(n+1/5)P’≤γ≤(n+1/4)P’的范围,则具有下述倾向,即,紧固时的扭矩增加,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因过度磨损而咬住的情况。对应于上述变形量γ大于(n+1/4)P’,或小于(n-1/4)P’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在紧固时,锁紧螺母中的外螺纹部容易啮入到内螺纹部中,紧固所必需的力增加,紧固作业性缺乏,另外在紧固时,容易使锁紧螺母,螺栓的螺纹部损伤,反复使用性降低,故最好不采用这些方式。特别是,如果螺母环状槽部的变形量γ小于(n+1/30)P’,或大于(n-1/30)P’,或者大于(n+5/18)P’,或小于(n-5/18)P’,则这些倾向显著,故这些方式是不好的。
N采用0以上的整数。如果以变形量γ=(n+1/30)P’的场合为例进行描述,则在γ=nP’+1/30·P’,n为整数的场合,因变形量nP’,相位不发生偏离,其原因在于因超过该值而产生的变形量1/30·P’,产生相位偏离。另外,n适合0~4的范围内,最好在1~3的范围内。当n为0时,由于螺母环状槽部的变形量变小,故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母弹性部的弹力增加,因螺母弹性部的微小的位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值显著不同,误差较大,缺乏稳定性,对应于n大于3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母环状槽部等的变形量变大,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变小,因螺栓弹性部的位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变小,由此这些方式均是不好的。特别是,当n大于4时,该倾向显著,故最好不采用该方式。
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L4在(a)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C表示螺母环状槽部的内径,D表示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螺母主体的外径,或外周槽部时,适合在P’≤L4≤5P’+D-C的范围内,或在(b)L3表示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或外周槽部的轴向长度,θ2表示螺母弹性部相对轴向的变形角度时,适合采用L4=L3/cosθ2的关系(其中,10°≤θ2≤75°)。
由此,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在规定范围内,故使螺母环状槽部的压曲载荷为适合值,可容易通过压缩变形,使副内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生产性优良,并且稳定性优良。
(2)由于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等的轴向的长度在规定范围内,故可提高确定压缩变形量与螺母弹性部的大小时的设计的自由度。
(3)如果螺母弹性部的变形角度θ2在规定范围内,则获得螺母弹性部的适合的弹力,并且获得稳定的螺母弹性部的位移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所获得的反作用力的误差小,稳定性优良。
在这里,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等的轴向的长度L4适合在P’≤L4≤5P’+D-C的范围内。对应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等的轴向的长度L4小于P’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等的机械强度变大,为了使螺母环状槽部等发生压缩变形,要求较大的荷载,加压设备等的设备负荷变大,螺母环状槽部以外的副内螺纹部等也容易发生变形,副内螺纹部等的螺距变小,螺栓等的外螺纹容易啮入到副内螺纹部部中,另外,具有无法增加变形量γ,难于提高稳定性的倾向,对应于大于5P’+D-C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压曲载荷变小,稳定性降低,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的轴容易发生偏离,螺栓等难于与副内螺纹部螺接,另外,副内螺纹部的机械强度变小,容易发生疲劳,由此,长期可靠性降低,这样最好不采用这些方式。
还有,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或外周槽部的轴向的长度L4在L3表示压缩变形后的螺母环状槽部等的轴向长度,θ2表示螺栓弹性部相对轴向的变形角度时,适合采用L4=L3/cosθ2的关系(其中,10°≤θ1≤75°)。对应于螺母弹性部相对轴向的变形角度θ2小于10°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由于螺母环状槽部等的变形量变小,故螺母弹性部的弹力变大,因螺栓弹性部的微小的位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值显著不同,误差变大,缺乏稳定性,对应于上述变形角度θ2大于75°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母环状槽部等的变形量变大,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变小,因螺栓弹性部的位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变小,由此,这些方式均是不好的。
本发明的第13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第8~12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母,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或上述外周槽部处的延伸部,或上述螺母主体的横截面积是上述主内螺纹部的根径为直径的圆面积的5~50%。
通过该方案,除了具有通过第8~12方案中任一项所获得的作用,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通过规定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等的横截面积,将副内螺纹部提供给内螺纹的反作用力Q设定在规定范围,故可将由下述数学公式2表示的紧固前的空载扭矩Tq基本抑制在1~50N·m的范围内,紧固作业性优良。
数学公式2Tq=Q·d/2·tan(ρ+β)在上述公式中,Tq表示空载扭矩(N·m),Q表示反作用力(N),d表示外螺纹的有效直径(m),β表示螺纹升角,ρ表示摩擦角。
(2)由于可按照规定值,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的厚度,使机械强度在规定范围内,故可容易提供使延伸部等变形,使副内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另外,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等容易产生适量的伸长,在螺接有螺栓等的外螺纹时,延伸部等伸长,由此,难于将外螺纹,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压坏,安装性优良。
在这里,螺母环状槽部,或外周槽部处的延伸部,或螺母主体的横截面积采用下述面积,该面积等于由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或螺母主体的外周壁的外缘(外径)所围绕的面积,外周槽部处的延伸部等的外缘(外周槽部的外径)所围绕的面积,减去由螺母环状槽部的内缘(内径)所围绕的面积的差值。以主内螺纹部的根径为直径的圆面积的5~50%的截面积形成。对应于横截面积小于5%的情况,具有压曲载荷变小,并且机械强度降低的倾向,对应于大于50%的情况,则具有下述倾向,即,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等压曲载荷变大,难于伸长,空载扭矩Tq变大,将螺纹牙侧面损伤,产生因高度磨损而咬住的情况,故最好不采用该方式。
另外,延伸部的副内螺纹部处的厚度(从副内螺纹部的螺纹根部,到延伸部的外周壁的厚度)对应于延伸部的材质等,为获得与外螺纹螺接所必需的机械强度的厚度。
本发明的第14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第8~13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母,上述延伸部包括在外周壁的周部突出的凸缘部。
通过上述方案,除了具有通过第8~13方案中任一项所获得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经压缩变形而鼓起的螺母弹性部接纳于在延伸部的外周壁突出的凸缘部和螺母主体的内侧,故可防止用于紧固锁紧螺母的扳手等与螺母弹性部接触,防止螺母弹性部的变形,损伤等情况,保护螺母弹性部,提高耐久性。
在这里,凸缘部采用外缘的形状呈大致圆形,大致六边形等的多边形等的形式。
凸缘部的尺寸采用与使凸缘部的外缘鼓起的螺母弹性部的外径相同,或大于该外径的尺寸。采用该尺寸的原因在于将螺母弹性部接纳于凸缘部与螺母弹性部的内侧,并且防止紧固螺母主体的扳手等与凸缘部接触,提高紧固作业性。
本发明的第15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第8~14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母,上述延伸部的外径为和与上述螺母主体的轴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外缘内切的内切圆的外径的30~100%。
通过上述方案,除了具有提供第8~14方案中任一项所获得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在通过焊接等方式将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部时,即使在不形成焊缝坡口的情况下,仍可容易焊接,加工性优良。
(2)由于延伸部的外径为与螺母主体的轴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外缘内切的内切圆的外径的30~100%,延伸部的外径小于螺母主体,故在采用扳手等,将螺母主体紧固时,延伸部不损坏,扳手等容易进入到螺母主体处,容易紧固,紧固作业性优良。
在这里,对于螺母主体中的与轴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外缘,在螺母主体呈四棱柱状,六棱柱状等的多边形螺母状的场合,采用多边形,在呈圆螺母状的场合,采用圆形。
最好,延伸部的外径为与螺母主体的轴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外缘内切的内切圆的外径的30~100%。对应于小于30%的情况,具有延伸部变细,难于形成副内螺纹部的倾向,对应大于100%的情况,具有下述倾向,即,在采用扳手等紧固螺母主体时,延伸部损坏,难于紧固,紧固作业性缺乏。
本发明的第16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螺母主体与延伸部成整体形成,或将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上,在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同时在前述螺母主体及前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与前述外螺纹相同螺距的内螺纹,或者,b.在螺母的内周壁的规定部位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在前述螺母上形成螺母主体与延伸部的内周壁面形成步骤;螺母弹性部形成步骤,其中,在上述螺母主体的支承面与延伸部的顶面之间,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使已在上述内周壁面形成步骤中形成的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按照变形量γ变形,形成螺母弹性部,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通过该方案,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通过在内周壁,形成内螺纹后,使螺母环状槽部变形,可容易形成相位错开的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故制造容易,生产性优良。
(2)由于通过使螺母环状槽部的变形量γ在规定范围内,可确实使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故可靠性优良,作业性优良。
在这里,内周壁面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通过冲压成形等的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等方式,成整体形成螺母主体和延伸部的内周壁上,或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等的焊接,嵌合等方式,将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上,按照与螺母主体同轴的方式延伸设置延伸部的内周壁上,通过采用车床,铣刀等的切削加工,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内螺纹。或在形成内螺纹的螺母的内周壁上通过采用车床,铣刀等的切削加工,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分离内螺纹形成螺母主体和延伸部。
螺母弹性部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采用加压装置,在螺母主体的支承面与延伸部的顶面之间,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最好,荷载的施加在低温下进行。采用该方式的原因在于使机械强度提高,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
本发明的第17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主体形成步骤,其中,将螺母主体与延伸部成整体形成,或将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上,按照同轴的方式,将上述延伸部延伸设置在上述螺母主体的顶面上;螺纹部槽部形成步骤,其中,在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的规定部上,形成螺母环状槽部,该延伸部已通过上述主体形成步骤,与上述螺母主体成整体形成,或固定于上述螺母主体上,在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形成主内螺纹部,接着,从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朝向上述延伸部的顶面,在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
通过该方案,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具有通过车床等,车出螺纹,改变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的螺纹部槽部形成步骤,故不需要用于压缩变形等的加压设备等,可使设备负荷很小。
在这里,主体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通过冲压成形等的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等方式,成整体形成螺母主体和延伸部,或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等的焊接,嵌合等方式,将上述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上,按照与螺母主体同轴的方式延伸设置延伸部。在主体形成步骤中使用的螺母主体,延伸部为在内周壁上不形成内螺纹、螺母环状槽部的东西。
螺纹部槽部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通过采用车床,铣刀等的切削加工,在内周壁,形成螺母环状槽部,主内螺纹部,副内螺纹部。
由于主体形成步骤与在第16方案中描述的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本发明的第18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延伸部形成步骤,其中,形成在其内周壁的规定部,形成有螺母环状槽部的延伸部;延伸部固定步骤,其中,将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形成步骤形成的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上;内螺纹形成步骤,其中,在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固定步骤,固定有延伸部的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和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与上述外螺纹相同的螺距,并且相同的相位的内螺纹;在已通过上述内螺纹形成步骤,形成有内螺纹的螺母主体的支承面与延伸部的顶面之间,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使上述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按照变形量γ变形,形成螺母弹性部,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通过该方案,除了具有第16方案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具有延伸部形成步骤,故可自由地形成延伸部,螺母环状槽部的形状,自由度提高。
在这里,延伸部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通过冲压成形等的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等,在延伸部,形成螺母环状槽部。
延伸部固定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等的焊接,嵌合等方式,将上述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上,按照与螺母主体同轴的方式延伸设置延伸部。特别是,使螺母主体和延伸部接触后,在螺母主体和延伸部之间流过直流或交流电流,使在接触部分发生电阻热,焊接的电阻焊接比较适合。因为不易产生热变形,优于确实性。在电阻焊接中,特别是,使形成在焊接部位的突起部接触,通过电流进行焊接的凸焊比较适合。因为无过热危险,优于安全性。
内螺纹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通过使用车床,铣刀等的切削加工,在内周壁上,形成内螺纹。
由于螺母弹性部形成步骤与通过第16方案描述的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本发明的第19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延伸部形成步骤,其中,形成在其内周壁的规定部,形成有螺母环状槽部的延伸部;延伸部固定步骤,其中,将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形成步骤形成的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上;在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固定步骤,固定有延伸部的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形成主内螺纹部,并且从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朝向上述延伸部的顶面,在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
通过上述方案,可获得第17和18方案所述的作用。
在这里,内螺纹部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过采用车床,铣刀等的切削加工,在内周壁,形成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
由于延伸部形成步骤,延伸部固定步骤与通过第18方案描述的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本发明的第20方案所述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方案,该方案涉及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第1方案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延伸部变形步骤,其中,形成在其内周壁的规定部,形成有螺母环状槽部的延伸部,接着,按照与上述延伸部的轴向基本平行的方式,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使上述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按照变形量γ变形,形成螺母弹性部,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延伸部固定步骤,其中,将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变形步骤形成的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上;内螺纹部形成步骤,其中,在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固定步骤固定有延伸部的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形成主内螺纹部,从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朝向上述延伸部的顶面,在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
通过该方案,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具有延伸部形成步骤,故可自由地形成延伸部,螺母环状槽部的形状,还可形成螺母弹性部,自由度提高。
在这里,延伸部形成步骤采用下述方式,即,通过冲压成形等的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等方式,在延伸部,形成螺母环状槽部,接着,采用加压装置,按照与延伸部的轴向相平行的方式,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最好,荷载的施加在低温下进行。其原因在于使机械强度提高,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
由于延伸部固定步骤与通过第18方案描述的相同,内螺纹部形成步骤与通过第19方案描述的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果象上述那样,采用本发明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具有该结构的锁紧螺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结构的锁紧螺母及其制造方法,则获得以下这样的有利的效果。
如果采用第1方案所述的发明,则(1)由于在与螺纹拧紧的锁紧紧固件中,副螺纹部相对主螺纹部的相位以规定量变化,故通过该拧紧力而产生的压接力的主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相差180°而相反。由此,可提供下述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中,由于因该压接力与螺纹的螺纹升角等而产生的扭矩的方向在主螺纹部和副螺纹部是相反的,这样,如果在螺纹,被紧固部件等上有作用振动等的外力,相对螺纹,施加主螺纹部要变松的旋转方向的力,则由于在副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上产生的扭矩沿拧紧方向作用,故确实防止锁紧紧固件相对螺纹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如果采用第2方案所述的发明,则(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在与内螺纹拧紧的锁紧螺栓中,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以规定量变化,故通过该拧紧力而产生的压接力的主外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外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向相差180°而相反。由此,由于因该压接力与螺纹的螺纹升角等而产生的扭矩的方向在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是相反的,这样可提供锁紧螺栓,其中,如果在螺母,被紧固部件等上有作用振动等的外力,相对内螺纹,施加主外螺纹部要变松的旋转方向的力,则由于在副外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上产生的扭矩沿拧紧方向作用,故可确实防止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具有下述副外螺纹部,该副外螺纹部按照其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形成于螺栓前端部的外周上,故在紧固被紧固部件时,通过将锁紧螺栓与内螺纹螺合,产生下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包括副外螺纹部沿主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外螺纹部沿副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外螺纹部沿与主外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外螺纹部沿与副外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由此可在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与内螺纹之间,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可确实防止因振动等的作用,主外螺纹部等相对内螺纹,松弛的螺接力降低的情况。
(3)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如果对内螺纹,作用将锁紧螺栓拧紧的紧固力,由于锁紧螺栓中的副外螺纹部因内螺纹而变形,产生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内,通过其反作用力,可将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更加牢固地与内螺纹紧密贴合,将这两者紧固,故可进一步提高锁紧螺栓与内螺纹之间的螺接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因振动等的外力,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松弛的情况。
(4)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即使在被紧固部件与支承面之间磨耗,产生松弛的情况下,通过因副外螺纹部沿主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外螺纹部沿与主外螺纹部相反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可防止锁紧螺栓与内螺纹脱开的情况,即使在用于振动剧烈的机动车,桥梁等的场合,仍可防止螺栓,螺母的脱落的掉落事故。
(5)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与内螺纹螺合的锁紧螺栓中的副外螺纹部因内螺纹而变形,在由此产生的弹性变形而造成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牢固地与内螺纹紧密贴合,故可在弹性变形内,吸收内螺纹与锁紧螺栓中的外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稳定性优良,并且由于相位的位移量较小,故在紧固时,难于使锁紧螺栓,螺母等的螺纹部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可稳定地获得反作用力,故如果为同一内螺纹,则在将暂时螺合的锁紧螺栓拆下后,可再次进行螺接,反复使用,反复使用性优良。
(6)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具有按照与主外螺纹部的根底相同,或比其大的深度而形成的螺栓环状槽部,故在将主外螺纹部与内螺纹螺接时,可顺利地实现螺接,并且可容易产生压缩变形,拉伸变形,使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并且在压缩变形时,可防止主外螺纹部等压屈的情况。
如果采用第3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第2方案所述的效果,
(1)可提供锁紧螺栓,其中,可通过前端凹部,减小螺栓环状槽部的根部的厚度,使弹力,弯曲应力等的机械强度达到适合值,获得对应于螺纹部的反作用力,可防止螺纹部的损伤,难于松弛。
如果采用第4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通过第3方案获得的作用以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具有使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栓前端部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形的螺栓弹性部,故通过因所螺合的内螺纹产生的副外螺纹部等的弹性变形,以及因所螺合的内螺纹产生的螺栓弹性部的伸长,或收缩,可吸收内螺纹与锁紧螺栓中的外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等,并且通过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可进一步增加在外螺纹部产生的反作用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产生松弛。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在按照同一螺距,同一相位,形成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后,可容易使通过螺栓环状槽部发生压缩,拉伸变形,使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的相位错开,故容易制造,生产性优良。
如果采用第5方案所述的发明,除了具有第4方案的效果以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按照变形量α,使螺栓环状槽部发生变形,可确实使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故制品产量较高,生产性优良。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可通过改变n的值,使螺栓环状槽部为规定的变形量,故当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在弹性极限内,则可改变螺栓弹性部的弹力,使螺栓弹性部的位移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实现稳定,所获得的反作用力的误差很小,稳定性优良。
如果采用第6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通过第2~5方案中任一项获得的作用以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可通过规定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横截面积,将副外螺纹部施加给内螺纹的反作用力Q设定在规定范围内,故可将由紧固前的空载扭矩Tq大致抑制在1~50N·m的范围内,紧固作业性优良。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可使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厚度在规定值,使机械强度在规定范围内,故可使螺栓前端部发生变形,容易使副外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另外,在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容易产生适量的伸长,在与内螺纹螺接时,杆部伸长,由此,难于将内螺纹,副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压坏,安装性优良。
如果采用第7方案所述的发明,则(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的制造方法,其中,由于可通过使形成有前端凹部的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杆部变形,容易形成相位错开的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故容易制造,生产性优良。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的制造,其中,由于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杆部按照变形量α变形,故可确实使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由此,可靠性优良,作业性优良。
如果采用第8方案所述的发明,则(1)在与外螺纹拧紧的锁紧螺母中,由于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按照规定量变化,故由拧紧力产生的压力接触力的主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的方向相差180°而相反。由此,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该压接力与螺纹的螺纹升角等产生的扭矩的方向在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处是相反的,这样,如果在螺栓,被紧固部件等上有作用振动等的外力,相对外螺纹,施加主内螺纹部要变松的旋转方向的力,则由于在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上产生的扭矩沿拧紧方向作用,故可确实防止锁紧螺母相对外螺纹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具有下述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按照其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形成于延伸设置于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故在紧固被紧固部件时,将锁紧螺母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产生下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包括副内螺纹部沿主内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内螺纹部沿副内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内螺纹部沿与主内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内螺纹部沿与副内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由此可在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与外螺纹之间,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可确实防止因振动等的作用,主内螺纹部等相对外螺纹,松弛,螺接力降低的情况。
(3)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如果对螺栓等的外螺纹,作用将锁紧螺母拧紧的紧固力,由于锁紧螺母中的副内螺纹部因螺栓等的外螺纹而变形,产生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内,通过其反作用力,可将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更加牢固地与外螺纹紧密贴合,将这两者紧固,故可进一步提高锁紧螺母与螺栓等的外螺纹之间的螺接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因振动等的外力,锁紧螺母相对螺栓等的外螺纹,松弛的情况。
(4)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即使在被紧固部件与支承面之间磨耗,产生松弛的情况下,因副内螺纹部沿主内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内螺纹部沿与主内螺纹部相反一侧的方向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可防止锁紧螺母与螺栓等脱开的情况,可防止相对机动车,电车等的振动剧烈的车辆,桥梁等,螺母,螺栓的掉落的掉落事故。
(5)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的锁紧螺母中的副内螺纹部因外螺纹而变形,在由此产生的弹性变形而造成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牢固地与外螺纹紧密贴合,故可吸收螺栓等的外螺纹与锁紧螺母中的内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稳定性优良,并且由于相位的位移量较小,故在紧固时,难于使锁紧螺母,螺栓等的螺纹部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可稳定地获得反作用力,故如果为同一外螺纹,则在将暂时螺合的锁紧螺母拆下后,可再次进行螺接,反复使用,反复使用性优良。
(6)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栓,其中,由于具有按照与主内螺纹部的根径相同,或比其大的外径而形成的螺母环状槽部,故在将副内螺纹部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接时,可顺利地实现螺接,并且可容易产生变形,使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可防止压屈等的情况。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9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第8方案所述的作用以外,
(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如果在通过符合JIS,ASME,DIN等的规格的螺母等形成的螺母主体的外周壁上,形成外周槽部,则可仅仅通过按照与轴向基本平行的方式,施加荷载,便形成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变化的副内螺纹部,广泛应用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0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第8方案所述的作用以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可容易减小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或螺母主体的厚度,容易产生拉伸变形等,可在不压坏,损伤螺栓等的外螺纹,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情况下,使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按压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获得较高的螺接力。之所以采用该方式是因为当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或螺母主体较厚时,由于机械强度变大,难于产生伸缩,故会将螺栓等的外螺纹,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压坏。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1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第8~10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作用以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由于螺母弹性部具有弹性,该螺母弹性部使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等压缩,或拉伸变形,故借助由所螺合的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的副内螺纹部等的弹性变形,以及由所螺合的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的螺母弹性部的伸缩,可吸收外螺纹与锁紧螺母中的主内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等,并且可通过对应于螺母弹性部所具有的弹力而产生的应力,进一步增加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锁紧螺母相对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松弛的情况。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由于在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按照相同螺距,相同相位形成后,可通过使螺母环状槽部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形,容易使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的相位错开,故制造容易,生产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2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在第10或11方案所获得的作用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通过按照变形量γ使螺母环状槽部变形,可确实使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故制品产量较高,生产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3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通过第8~12方案中任一项所获得的作用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由于可通过规定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等的横截面积,将副内螺纹部提供给内螺纹的反作用力Q设定在规定范围,故可将紧固前的空载扭矩Tq基本抑制在1~50N·m的范围内,紧固作业性优良。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由于可按照规定值,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的厚度,使机械强度在规定范围内,故可容易提供使延伸部等变形,使副内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另外,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等容易产生适量的伸长,在螺接有螺栓等的外螺纹时,延伸部等伸长,由此,难于将外螺纹,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压坏,安装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4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通过第11~13方案中任一项所获得的作用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由于经压缩变形而鼓起的螺母弹性部接纳于在延伸部的外周壁突出的凸缘部和螺母主体的内侧,故可防止用于紧固锁紧螺母的扳手等与螺母弹性部接触,防止螺母弹性部的变形,损伤等情况,保护螺母弹性部,提高耐久性。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5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提供第8~14方案中任一项所获得的作用以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在通过焊接等方式将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部时,即使在不形成焊缝坡口的情况下,仍可容易焊接,加工性优良。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其中,由于延伸部的外径为与螺母主体的轴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外缘内接的内接圆的外径的30~100%,延伸部的外径小于螺母主体,故在采用扳手等,将螺母主体紧固时,延伸部不损坏,扳手等容易进入到螺母主体处,容易紧固,紧固作业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6方案所述的发明,则(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其中,由于通过在内周壁,形成内螺纹后,使螺母环状槽部变形,可容易形成相位错开的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故制造容易,生产性优良。
(2)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其中,由于通过使螺母环状槽部的变形量γ在规定范围内,可确实使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故可靠性优良,作业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7方案所述的发明,则(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其中,由于具有通过车床等,车出螺纹,改变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的螺纹部槽部形成步骤,故不需要用于压缩变形等的加压设备等,可使设备负荷很小。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8方案所述的发明,则除了具有第16方案所述的作用以外,(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其中,由于具有延伸部形成步骤,故可自由地形成延伸部,螺母环状槽部的形状,自由度提高。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9方案所述的发明,则获得第17和18方案所述的作用。
如果本发明的第20方案所述的发明,则(1)可提供下述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其中,由于具有延伸部形成步骤,故可自由地形成延伸部,螺母环状槽部的形状,还可形成螺母弹性部,自由度提高。


图1(a)为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的整体透视图;图1(b)为图1(a)中的轴向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2(a)为表示使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中的螺栓环状槽部发生压缩变形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2(b)为表示加工螺栓形成螺栓前端部和前端凹部的螺栓的剖面图;图3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的变形实施形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4为表示通过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5为以示意方式表示通过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将被紧固部件紧固时,在螺栓弹性部产生的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为表示通过第2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7为以示意方式表示通过第2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将被紧固部件紧固时,作用于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上的应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的图;图8(a)为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整体透视图;图8(b)为沿图8(a)中的A-A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9为表示使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中的螺母环状槽部发生压缩变形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10为第4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11为第5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12为表示通过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3为表示通过第6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4为第7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15为第8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16(a)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中延伸部形成步骤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6(b)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中延伸部固定步骤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6(c)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中外螺纹形成步骤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6(d)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中螺母弹性部形成步骤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7(a)~图17(c)表示延伸部和螺母主体形状的应用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8为表示振动试验的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进行描述。
(第1实施形态)图1(a)为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的整体透视图,图1(b)为图1(a)的轴向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
在图中,标号1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作为锁紧紧固件的锁紧螺栓,标号2表示作为锁紧螺栓1的紧固件主体的螺杆部,标号3表示在螺杆部2的前端部,以与螺杆部2成整体同轴设置而形成的螺栓前端部,标号4表示螺栓头,该螺栓头呈六棱柱状形成于螺杆部2中的,与螺栓前端部3相反一侧的端部,标号5表示作为主螺纹部的主外螺纹部,该主外螺纹部呈1条至多条三角螺纹、台形螺纹、角螺纹、锯齿螺纹状等(图中表示三角螺纹)而形成于前端侧的螺杆部2的外周,标号6表示作为环状槽部的螺栓环状槽部,该螺栓环状槽部呈与主外螺纹部5的螺纹根部相同深度的,甚至比该螺纹根部深的环状,形成于螺栓前端部3的螺杆部2侧的外周,标号7表示螺栓弹性部,当由P表示主外螺纹部5的螺距的值时,该螺栓弹性部使螺栓环状槽部6处的螺栓前端部3按照变形量α压缩变形,该螺栓弹性部在螺栓前端部3的外周侧鼓起,沿轴向压缩,该变形量α处于(n+1/30)P≤α≤(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α≤(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α≤(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α≤(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α≤(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α≤(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α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另外,螺栓弹性部7可使之拉伸变形使厚度变薄地形成。标号8表示作为副螺纹部的副外螺纹部,该副外螺纹部按照与主外螺纹部5相同的螺距,形成于除了螺栓环状槽部6以外的螺栓前端部3的外周,标号9表示前端凹部,该前端凹部在螺栓前端部3的轴中心处,从螺栓前端部3的前端,越过螺栓环状槽部6的整个宽度,延伸到螺杆部2的一部分处。符号L1表示发生压缩变形而压缩的螺栓环状槽部6(螺栓弹性部7)的轴向的长度,θ1表示螺栓弹性部7相对轴向的变形角度。
下面通过附图,对象上述那样形成的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的制造方法进行描述。
图2(a)为表示使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中的螺栓环状槽部发生压缩变形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图2(b)为加工螺栓,形成有螺栓前端部和前端凹部的螺栓的剖视图。
在图2(a)中,标号5a表示呈1条至多条三角螺纹状形成于螺杆部2的外周的外螺纹。
在图2(b)中,标号6a表示呈环状形成于螺栓前端部3的螺杆部2一侧的外周上的螺栓环状槽部,标号7a表示螺栓环状槽部6a的杆部,标号8a表示按照通过螺栓环状槽部6a,与外螺纹5a分离的方式形成的外螺纹。符号A表示螺栓环状槽部6a的外径,符号B表示前端凹部9的内径,符号L2表示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6a的轴向的长度。外螺纹5a,8a按照与所螺合的内螺纹相同的螺距,相同的相位而形成。
在第1实施形态中,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6a的轴向的长度L2按照P≤L2≤5P+A-B(其中,P表示外螺纹5a,8a的螺距的值)的值确定。另外,杆部7a的横截面积π·(A2-B2)/4为螺杆部2的螺纹根底(外螺纹5a的螺纹根底)处的横截面积的5~50%。此外,螺栓弹性部7的变形角度θ1(参照图1(b))在10°≤θ1≤75°的范围内,处于L2=L1/cosθ1的关系。
首先,在主体形成步骤中,通过冲压成形等的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等方式形成螺杆部2,该螺杆部2与螺栓头4成整体成形,其上通过螺纹加工而设置有外螺纹5a(参照图2(a))。
接着,在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中,在螺杆部2的前端侧的规定部的外周,形成比外螺纹5a的螺纹根部稍深的螺栓环状槽部6a,形成螺栓前端部3。
然后,在前端凹部形成步骤中,在螺栓前端部3的轴中心处,从螺栓前端部3的前端,跨过螺栓环状槽部6a的宽度,进行钻孔,到较深程度,直至螺杆部2的一部分处,形成前端凹部9(参照图2(b))。
之后,在螺栓弹性部形成步骤中,在螺栓前端部3的前端与螺栓头4之间,按照与螺杆部2基本相平行的方式,施加荷载达规定时间,该荷载大于螺栓环状槽部6处的螺栓前端部3的压曲载荷。由此,使螺栓环状槽部6处的螺栓前端部3按照下述变形量α,压缩变形,形成螺栓弹性部7,该变形量α处于(n+1/30)P≤α≤(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α≤(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α≤(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α≤(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α≤(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α≤(n-1/15)P的范围(其中,P表示外螺纹5a,8a的螺距,n表示0以上的整数。α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其结果是,外螺纹5a形成主外螺纹部5,外螺纹8a形成副外螺纹部8,在该副外螺纹部8中,相对主外螺纹5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参照图1(b))。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针对通过冲压成形等的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等方式,将螺栓头4和螺杆部2成整体成形,在螺杆部2中形成螺栓环状槽部6a的场合进行了描述,但是,也可这样形成,即,形成预先形成有螺栓环状槽部6a的螺栓前端部3,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等的焊接,嵌合等方式,将上述螺栓前端部固定于螺杆部2的前端上,按照与螺杆部2同轴的方式形成螺栓前端部3。在此场合,也可将前端凹部9预先形成于螺栓前端部3上,还可这样形成,即,在将螺栓前端部3固定于螺杆部2上后,对其进行钻孔加工。
此外,针对在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中,形成螺栓环状槽部6a后,然后,在前端凹部形成步骤中,形成前端凹部9的场合进行了描述,但是还具有下述场合,在该场合,在前端凹部形成步骤中,形成前端凹部9,然后,在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中,形成螺栓环状槽部6a。同样在此场合,获得同样的作用。
另外,在螺栓弹性部形成步骤中,有时拧螺栓环状槽部6a使仅压缩变形或拉伸变形,变形量α。此时也可获得相同的作用。
下面通过附图,对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的变形实施形态进行描述。
图3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的变形实施形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
在图中,标号10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标号11表示螺栓环状槽部,该螺栓环状槽部按照与主外螺纹部5的螺纹根径相同的深度,呈与螺杆部2的轴向基本上相垂直的环状,形成于螺栓前端部3的螺杆部2一侧的外周,标号12表示在螺栓前端部3的轴中心处,从螺栓前端部3的前端进行钻孔加工而形成的前端凹部,标号12a为前端凹部12的较大直径凹部,该较大直径凹部以大于前端凹部12的内径的直径,形成于螺栓环状槽部11的内部的螺栓前端部3处,标号13表示螺栓弹性部,该螺栓弹性部使螺栓环状槽部11处的螺栓前端部3按照变形量α压缩变形,该螺栓弹性部在较大直径凹部12a的内部鼓起,该变形量α处于(n+1/30)P≤α≤(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α≤(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α≤(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α≤(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α≤(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α≤(n-1/15)P的范围(其中,P表示主外螺纹部5的螺距,n表示0以上的整数。α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象该变形实施形态那样,螺栓弹性部不仅在螺栓前端部的外周侧鼓起,而且还可在前端凹部的内部侧鼓起。另外,在此场合,在螺栓弹性部形成步骤中,可对外周侧进行约束,以便螺栓弹性部在前端凹部的内部侧鼓起。
下面通过附图,对象上述那样形成的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的使用时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4为表示通过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5为以示意方式表示通过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将被紧固部件紧固时,在螺栓弹性部产生的反作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中,纵轴表示在螺栓弹性部产生的反作用力,横轴表示螺栓弹性部的变形量。
在图4中,标号20表示以螺纹方式设置于板状,块状等的结构物20a的规定部的内螺纹,标号21表示通过锁紧螺栓1紧固于结构物20a上的被紧固部件,标号22表示在被紧固部件21中开设的,锁紧螺栓1穿过的螺栓孔。另外,在图中,符号B表示间隙(backlash-游隙),该间隙是在将锁紧螺栓1与内螺纹20螺合时,在主外螺纹部5与内螺纹20的螺合部分上,由加工精度的误差等造成的晃动而形成的。符号B’表示在副外螺纹部8与内螺纹20的螺合部分上形成的间隙。间隙B,B’各自产生在相反方向。
在通过锁紧螺栓1,将被紧固部件21紧固的场合,将锁紧螺栓1穿过被紧固部件21的螺栓孔22,如图4所示,将锁紧螺栓1与内螺纹20螺合,则在螺栓弹性部7,产生变形(图5所示的OP1),该变形相当于对应于由螺栓弹性部7的轴向的变形量α产生的内螺纹20与副外螺纹部8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形量(等于图5中的OP2),与对应于游隙B(或B’)的轴向的长度的量(等于图5中的P1P2)之间的差值,随螺栓弹性部7的弹性变形产生反作用力(图5所示的P)。通过在螺栓弹性部7产生的反作用力(P),使副外螺纹部8,主外螺纹部5与内螺纹20的齿腹从正反方向按住被强力紧固。
如果拆下暂时与内螺纹20螺合的锁紧螺栓1,则在螺栓弹性部7产生的反作用力为0,并且在螺栓弹性部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位移变为0。如果再次将该拆下的锁紧螺栓1与内螺纹20螺接,则通过在螺栓弹性部7产生的反作用力(P),使副外螺纹部8与主外螺纹部5由内螺纹20的齿腹牢固地紧密贴合,即使反复几次,便可将被紧固部件21紧固。
由于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象上述那样形成,故获得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在与内螺纹拧紧的锁紧螺栓中,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按照规定量变化,故通过上述拧紧力而产生的压接力的主外螺纹部的螺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的方向,与副外螺纹部的螺牙侧面与内螺纹的螺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的方向相差180°而相反。由此,因该压接力和螺纹升角等产生的扭矩的方向在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中,是相反的,这样,如果在螺母,被紧固部件等上作用有振动等的外力,相对内螺纹,施加主外螺纹部要变松的旋转方向的力,则由于在副外螺纹部的螺牙侧面上产生的扭矩沿锁紧方向作用,故可确实防止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2)由于在螺栓前端部的外周,具有副外螺纹部,该副外螺纹部按照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形成,故在紧固被紧固部件时,通过将锁紧螺栓与内螺纹螺合,则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包括副外螺纹部沿主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外螺纹部沿副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外螺纹部沿与副外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外螺纹部沿与副外螺纹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由此可在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与内螺纹之间,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可防止因振动等的作用,主外螺纹部等相对内螺纹,松弛的螺纹接合力降低的情况。另外,由于位移量小于过去的场合,故在螺接时,容易以较小的阻力,实现螺接。
(3)如果对内螺纹,作用将锁紧螺栓拧紧的紧固力,由于锁紧螺栓中的副外螺纹部因内螺纹的连结而变形,产生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内,通过其反作用力,可将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更加牢固地与内螺纹紧密贴合,将这两者紧固,故可进一步提高锁紧螺栓与内螺纹之间的螺接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因振动等的外力,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松弛的情况。
(4)即使在被紧固部件与支承面之间磨耗,产生松弛的情况下,因副外螺纹部沿主外螺纹部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外螺纹部沿与主外螺纹部相反一侧的方向按压内螺纹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可防止锁紧螺栓与内螺纹脱开的情况,可防止机动车,电车等的振动剧烈的车辆,桥梁等中的螺栓,螺母的掉落事故。
(5)由于与内螺纹螺合的锁紧螺栓中的副外螺纹部因内螺纹而变形,在由此产生的弹性变形而造成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牢固地与内螺纹紧密贴合,故可吸收内螺纹与锁紧螺栓中的外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稳定性优良,并且由于相位的位移量较小,故在紧固时,难于使锁紧螺栓,螺母等的螺纹部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可稳定地获得反作用力,故如果为同一内螺纹,则在将已暂时螺合的锁紧螺栓拆下后,可再次进行螺接,反复使用,反复使用性优良。
(6)由于具有按照与主外螺纹部的螺纹根径相同,或比其大的深度而形成的螺栓环状槽部,故在将主外螺纹部与内螺纹螺接时,可顺利地实现螺接,并且使螺栓前端部变薄可容易产生压缩变形,并且在压缩变形时,可防止主外螺纹部等压屈的情况。
(7)由于使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栓前端部产生压缩变形的螺栓弹性部具有弹性,故不但通过由已螺合的内螺纹产生的副外螺纹部等的弹性变形,还可通过由已螺合的内螺纹产生的螺栓弹性部的伸长,吸收内螺纹与锁紧螺栓中的外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等,并且可通过螺栓弹性部所具有的弹力而产生的应力,进一步增加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更加确实地防止锁紧螺栓相对内螺纹,产生松弛。
(8)由于在按照同一螺距,并且以同一相位形成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后,可通过使螺栓环状槽部发生压缩变形,容易使主外螺纹部和副外螺纹部的相位错开,故容易制造,生产性优良。
(9)由于具有前端凹部,故可使形成有螺栓环状槽部的螺栓前端部的厚度减小,螺栓前端部容易产生压缩变形,生产性优良。
(10)由于通过使螺栓环状槽部按照变形量α变形,可确实使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由于变形量适量,难于在连结时给螺纹部碰伤,在使用时产生粘连,从而优于反复使用性,进而,即使螺纹部的螺距、角度等产生偏差,在连结时齿腹之间的压接也非常充分,优于稳定性。另外,产品产量较高,生产性优良。
(11)通过改变n值,可使螺栓环状槽部为规定的变形量,如果螺栓环状槽部的变形在弹性极限内,则可使螺栓弹性部的弹力变化,由此,获得稳定的螺栓弹性部的位移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所获得的反作用力的误差较小,稳定性优良。
(12)由于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L2在P≤L2≤5P+A-B的规定范围内,故可使螺栓环状槽部的压屈载荷适量,经压缩变形,可容易使副外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生产性优良,并且稳定性优良。
(13)由于压缩变形前的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L2在规定范围内,故在压缩变形的场合,可将螺栓弹性部接纳于螺栓环状槽部内部,所形成的螺栓弹性部的大小等的自由度优良。
(14)由于可通过规定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横截面积,将副外螺纹部施加给内螺纹的反作用力设定在规定范围,故可在不损坏内螺纹,外螺纹部的情况下,实现锁紧。
(15)由于可以规定值,形成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厚度,使机械强度在规定范围内,故在对螺栓前端部进行压缩变形时,可容易使副外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另外,由于在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容易产生适量的伸长,在与内螺纹螺接时,该杆部伸长,故难于将内螺纹,副外螺纹部中的螺纹牙压坏,安装性优良。
(16)由于螺栓弹性部的变形角度θ1在规定的范围内,故获得螺栓弹性部的适合的弹力,并且获得稳定的螺栓弹性部的位移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所获得的反作用力的误差较小,稳定性优良。
(17)由于对符合JIS,ASME,DIN等的规格的螺栓进行加工,故广泛应用性优良。
另外,在第1实施形态中,针对按照变形量α(n为0以上的整数),将螺栓环状槽部6压缩变形的场合进行了描述,但是也可对螺栓环状槽部6施加拉伸载荷,变形量α(n为0的场合)在-5/18·P≤α≤-1/30·P的范围内,最好在-1/4·P≤α≤-1/15·P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1/5·P≤α≤-1/15·P的范围内。同样在此场合,获得相同的作用。
(第2实施形态)图6为表示通过第2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7为以示意方式表示通过第2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将被紧固部件紧固时,作用于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上的应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的图,其中,纵轴表示作用于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上的应力,横轴表示主外螺纹部与副外螺纹部的变形量。另外,与在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图中,标号30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标号31表示螺栓环状槽部,该螺栓环状槽部以比主外螺纹部5的螺纹根径稍大的深度,呈与螺杆部2的轴向基本相垂直的环状,形成于螺栓前端部3的螺杆2侧的外周,标号31a表示螺栓环状槽部31的杆部,标号32表示副外螺纹部,该副外螺纹部按照与主外螺纹部5相同的螺距,并且相对主外螺纹部5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通过车床等,车出螺纹或,轧制的方式,从螺栓环状槽部31,朝向螺栓前端部3的前端,形成于螺栓前端部3的外周。
第2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与第1实施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通过将螺栓环状槽部压缩变形,使副外螺纹部的相位变化,而通过车床等,进行车出螺纹等加工,副外螺纹部32相对主外螺纹部5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另外不具有使螺栓环状槽部变形的螺栓弹性部。
同样在通过锁紧螺栓30将被紧固部件21紧固的场合,与在第1实施形态中描述的相同,如图6所示,将锁紧螺栓30穿过被紧固部件21中的螺栓孔22,将锁紧螺栓30与内螺纹20螺合,则在主外螺纹部5和副外螺纹部32中,产生大于弹性极限(图7所示的U点),而小于极限强度(图7所示的M点)的应力(图7所示的S点)。由此,副外螺纹部32按照产生永久性变形(图7所示的OS1)的方式变形,可消除内螺纹20与主外螺纹部5,副外螺纹部32的加工精度的误差等造成的游隙B,B’在主外螺纹部5与副外螺纹部32正反相对方向产生。进而通过弹性变形(图7所示的S1S2)产生的反作用力,副外螺纹部32,主外螺纹部5从正反方向按压内螺纹20的齿腹,从而将被紧固部件21紧固。
在暂时与内螺纹20螺嵌合的锁紧螺栓30中,对应于内螺纹20,副外螺纹部32按照产生永久性变形(图7所示的OS1)的方式变形,即使在与内螺纹20脱开之后的情况下,仍保持该变形。即使再次将锁紧螺栓30与内螺纹20螺接,由副外螺纹部32的弹性变形(图7所示的S1S2)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作用于内螺纹20上,可多次紧固。
由于第2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象上述那样构成,故除了第1实施形态所述的作用,还获得下述那样的作用。
(1)由于采用通过车床等,车出螺纹等的方式,改变副外螺纹部相对主外螺纹部的相位(相对以螺纹方式嵌合的内螺纹的相位),故可在不需要用于压缩变形的加压设备等的情况下,使设备负荷很少。
(2)由于可通过形成螺栓环状槽部和前端凹部,使螺栓前端部的厚度减小,故可使弹力,弯曲应力等的机械强度为适当值,获得对应于螺纹部的反作用力,可防止螺纹部的损伤,并且难于松弛。
另外,在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1中,不但产生在螺栓弹性部7产生的反作用力(P),而且还产生通过第2实施形态描述的弹性变形(图7所示的S1S2)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第1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与第2实施形态相比较,获得更大的反作用力,获得较大的螺接力。
(第3实施形态)图8(a)为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栓的整体透视图,图8(b)为沿图8(a)中的A-A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
在图中,标号40表示作为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紧固件的锁紧螺母,标号41表示锁紧螺母40中的呈六角螺母状的,作为紧固件主体的螺母主体,标号41a表示螺母主体41的顶面,标号41b表示螺母主体41的支承面,标号41c表示螺母主体41的外周壁,标号41d表示螺母主体41的内周壁,标号42表示圆筒状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与螺母主体41成整体形成于螺母主体41的顶面41a上,或独立于该螺母主体41而形成于该该螺母主体41的顶面41a上,固定于该螺母主体41的顶面41a上,同轴地延伸设置,为与外径与螺母主体41的轴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外缘内切的内切圆的外径的30~100%,标号42a表示延伸部42的顶面,标号42b表示延伸部42的外周壁,标号42c表示与螺母主体41的内周壁41d处于同一平面的延伸部的42的内周壁,标号45表示作为主螺纹部的主内螺纹部,该主内螺纹部45呈1至多条的三角螺纹状或锯齿螺纹状等,形成于螺母主体41的内周壁41d与延伸部42的内周壁42c上,标号46表示作为环状槽部的螺母环状槽部,该螺母环状槽部46按照比主内螺纹部45的根径大的直径,呈基本上与延伸部42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环状,形成于延伸部42的螺母主体41侧的内周壁42c上,标号46a表示螺母弹性部(在图中表示由于压缩变形的鼓起状态),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45的螺距的值时,该螺母弹性部使螺母环状槽部46处的延伸部42按照变形量γ压缩变形(或拉伸变形),该螺母弹性部46a在延伸部42的外周壁42侧鼓起或凹进,沿轴向压缩(或拉伸),该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标号47表示1至多条作为副螺纹部的副外螺纹部,该副外螺纹部按照与主外螺纹部45相同形状且相同的螺距,从螺母环状槽部46,朝向延伸部42的顶面42a,形成于延伸部42的内周壁42c上。符号L3表示已发生压缩变形的螺母环状槽部46(螺母弹性部46a)的轴向的长度,θ2表示螺母弹性部46a相对轴向的变形角度。
下面通过附图,对象上述这样形成的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进行描述。
图9为表示使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中的螺母环状槽部发生压缩变形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
在图中,标号45a表示内螺纹,该内螺纹呈1条至多条的三角螺纹状形成于螺母主体41的内周壁41d与延伸部42的内周壁42c的一部分上,标号46b表示螺母环状槽部,该螺母环状槽部按照比内螺纹45a的根径稍大的直径,呈基本上与延伸部42的轴向相垂直的环状,形成于延伸部42的螺母主体41侧的内周壁42c上,其按照使延伸部42的厚度减小的方式形成,标号47a表示内螺纹,该内螺纹与内螺纹45a相同形状且相同螺距呈1条至多条的三角螺纹状形成于延伸部42的内周壁42c上。符号C表示螺母环状槽部46b的内径,符号D表示延伸部42的外径,L4表示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46b的轴向的长度。
在这里,在第3实施形态中,压缩变形前的螺母环状槽部46b的轴向的长度L4按照P’≤L4≤5P’+D-C(其中,P’表示内螺纹45 a,47a的螺距的值)的值确定。另外,螺母弹性部46a的变形角度θ2按照10°≤θ2≤75°,L4=L3/cosθ2的关系确定。另外,螺母环状槽部46b处的延伸部42的横截面积π·(D2-C2)/4为内螺纹45a、47a的根径为直径的圆面积的5~50%。此外,内螺纹45a与内螺纹47a按照与所螺合的外螺纹相同的螺距,相同的相位形成。
下面对象上述这样形成的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通过冲压成形等的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等方式,不形成内螺纹的螺母主体41和延伸部42成整体形成,或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等的焊接,嵌合等方式,将上述延伸部42固定于螺母主体41上,按照与螺母主体41同轴的方式延伸设置延伸部42。
接着,在内周壁面形成步骤中,在延伸部42的内周壁42c中,形成螺母环状槽部46b,并且在螺母主体41的内周壁41d和延伸部42的内周壁42c的一部分上,形成内螺纹45a。另外,从螺母环状槽部46b,朝向延伸部42的顶面部42a,在延伸部42的内周壁42c上,形成与内螺纹45a相同的螺距和相同的相位的内螺纹47a。
之后,在螺母弹性部形成步骤中,在延伸部42的顶面42a与螺母主体41的支承面41b之间,以规定时间,施加大于螺母环状槽部46b处的延伸部42的压曲载荷的荷载,当由P’表示内螺纹45a的螺距的值时,使螺母环状槽部46处的延伸部42按照变形量γ压缩变形,形成螺母弹性部46a,该变形量γ(=L4-L3)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由此,内螺纹45a形成主内螺纹部45,内螺纹47a形成副内螺纹部47,在该副内螺纹部47中,内螺纹部47a相对主内螺纹45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
(第4实施形态)图10为第4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另外,与在第3实施形态中描述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省略对其描述。
在该图中,标号40’表示作为第3实施形态的变形实施形态的第4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标号41’表示锁紧螺母40’中的呈六角螺母状的螺母,形成有1条至多条的三角螺纹状等的内螺纹,标号41a’表示螺母主体,其通过形成在螺母41’上的螺母环状槽部46’(后述)形成在螺母41’的支承面41b侧,标号42’表示延伸部,该延伸部42’通过形成于螺母41’上的螺母环状槽部46’(后述),形成于螺母41’的顶面41a一侧,标号45’表示主内螺纹部,该主内螺纹部45’呈1条至多条三角螺纹状等形成于螺母主体41a’的内周壁,标号46’表示螺母环状槽部,该螺母环状槽部按照大于主内螺纹部45’的根径的直径,呈基本上与螺母41’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环状形成于螺母41’(螺母主体41a’或延伸部42’)的内周壁的规定部上,标号46a’表示螺母弹性部,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45’的螺距的值时,该螺母弹性部46a’使螺母环状槽部46’处的螺母41’按照变形量γ沿轴向压缩变形,该螺母弹性部46a’在螺母41’的外周壁侧鼓起,该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标号47’表示1条至多条的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按照与主内螺纹部45’相同形状且相同的螺距,形成于延伸部42’的内周壁上。
由于可在螺母41’的内周壁的规定部,形成螺母环状槽部46’,故可容易制造,适合于打算简单地形成锁紧螺母的场合。特别是,由于加工符合JIS等的规格的螺母,故广泛应用性优良。
(第5实施形态)
图11为第5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另外,与第3实施形态,第4实施形态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该图中,标号40”作为第3实施形态的又一变形实施形态的第5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本实施形态与第4实施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螺母环状槽部46”,该螺母环状槽部46”按照与主内螺纹部45’的根径相同的直径,呈与螺母41’的轴向基本上相垂直的方向的环状形成于螺母41’(螺母主体41a’或延伸部42’)的内周壁的规定部上;外周槽部48,该外周槽部48形成于与螺母环状槽部46”相对应的螺母41’的外周壁上,螺母41’在轴向被拉伸变形形成螺母弹性部46a”。
按照本实施形态,由于可通过外周槽部,减小螺母的厚度,容易产生伸长,变形等,故可容易形成螺母弹性部46a”。另外,由于将螺母弹性部46a”接纳于外周槽部48内,故用于将锁紧螺母紧固的扳手等难于与螺母弹性部46a”接触,由此,适合于防止螺母弹性部46a”的变形,损伤等,保护螺母弹性部46a”,提高耐久性的场合。
下面通过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对象上述那样形成的第3~5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使用时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12为表示通过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另外,通过前述的图5,对在通过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将被紧固部件紧固时,在螺母弹性部产生的反作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在此场合,纵轴表示在螺母弹性部产生的反作用力(F),横轴表示螺母弹性部的变形量(X)。
在图12中,标号50表示螺栓,标号51表示螺栓50的外螺纹,标号52a,52b表示通过螺栓50和锁紧螺母40紧固的被紧固部件,标号53表示螺栓孔,该螺栓孔贯穿被紧固部件52a,52b,使螺栓50穿过。另外,图中的符号B,B’表示在将锁紧螺母40与螺栓50以螺纹方式嵌合时,因外螺纹51等的加工精度的误差等,形成于主内螺纹部45及副内螺纹部47与外螺纹51之间的螺合部分的间隙(游隙),产生在各自相反的方向。在这里,螺栓50采用下述形式,其中,内螺纹51按照1条至多条,以与锁紧螺母40中的主内螺纹部45和副内螺纹部47相同的螺距形成。
在通过螺栓50和锁紧螺母40,将被紧固部件52a,52b紧固的场合,将螺栓50穿过被紧固部件52a,52b中的螺栓孔53,如图12所示,将锁紧螺母40与螺栓50中的外螺纹51螺合,在螺母弹性部46a,产生下述变形(图5所示的OP1),该变形相当于对应于由螺母弹性部46a的轴向的变形量γ产生的外螺纹51与副内螺纹部47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形量(等于图5中的OP2),与对应于游隙B的轴向的长度的量(等于图5中的P1P2)之间的差值。由此,产生伴随螺母弹性部46a的弹性变形的反作用力(图5所示的P)。通过该反作用力(P),副内螺纹部47与主内螺纹部45将外螺纹51的齿腹从正反方向按压从而牢固地连结。
如果拆下暂时与螺栓50螺合的锁紧螺母40,则在螺母弹性部46a中产生的反作用力为0,并且通过螺母弹性部46a的恢复力,位移变为0。即使再次将该拆下的锁紧螺母40与螺栓50螺接,仍可通过在螺母弹性部46a产生的反作用力(P),使副内螺纹部47与主内螺纹部45的齿腹与外螺纹51的齿腹牢固地紧密贴合,可多次连结。
由于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及其制造方法象上述那样构成,故获得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在拧紧于外螺纹上的锁紧螺母中,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改变,通过该拧紧力,主内螺纹部中的螺纹牙侧面与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的压接力的方向,与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与外螺纹的螺纹牙侧面实现压力接触的压接力的方向相差180°而相反。由此,因该压接力和螺纹升角等产生的扭矩的方向在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中,是相反的,这样,如果在螺栓,被紧固部件等上有作用振动等的外力,相对外螺纹,施加主内螺纹部要变松的旋转方向的力,则由于在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侧面上产生的扭矩沿拧紧方向作用,故可确实防止锁紧螺母相对外螺纹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2)由于在于螺母主体延伸的延伸部的内周壁,具有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按照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形成,故在紧固被紧固部件时,通过将锁紧螺母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则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包括副内螺纹部朝向主内螺纹部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主内螺纹部朝向副内螺纹部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内螺纹部朝向与主内螺纹部相反的一侧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与主内螺纹部朝向副内螺纹部的相反的一侧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由此可在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与外螺纹之间,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可确实防止因振动等的作用,主内螺纹部等相对外螺纹松弛,螺接力降低的情况。
(3)如果对螺栓等的外螺纹,作用将锁紧螺母拧紧的紧固力,由于锁紧螺母中的副内螺纹部因螺栓等的外螺纹连结而变形,产生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内,通过其反作用力,可将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更加牢固地与外螺纹紧密贴合,将这两者紧固,故可进一步提高锁紧螺母与螺栓等的外螺纹之间的螺接力,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因振动等的外力,锁紧螺母相对螺栓等的外螺纹,松弛的情况。
(4)即使在被紧固部件与支承面之间磨耗,产生松弛的情况下,因副内螺纹部朝向主内螺纹部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或副内螺纹部朝向与主内螺纹部相反一侧按压外螺纹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可防止锁紧螺母与螺栓等脱开的情况,可防止机动车,电车等的振动剧烈的车辆,桥梁等中的螺母,螺栓的掉落事故。
(5)由于在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的锁紧螺母中的副内螺纹部因外螺纹产生的弹性变形而造成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牢固地与外螺纹紧密贴合,故可吸收螺栓等的外螺纹与锁紧螺母中的内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稳定性优良,并且由于相位的位移量较小,故在紧固时,难于使锁紧螺母,螺栓的螺纹部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可稳定地获得反作用力,故如果为同一外螺纹,则在将暂时螺合的锁紧螺母拆下后,可再次进行螺接,反复使用,反复使用性优良。
(6)由于具有按照与主内螺纹部的螺纹根径相同,或比其大的外径而形成的螺母环状槽部,故在将主外螺纹部与内螺纹螺接时,可顺利地实现螺纹合。
(7)由于使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产生压缩变形的螺母弹性部具有弹性,故不但通过由所螺接的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的副外螺纹部等的永久变形和弹性变形,还可通过由所螺合的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的螺母弹性部的伸长,吸收外螺纹与锁紧螺母中的内螺纹部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晃动等,并且可进一步增加对应螺母弹性部所具有的弹力而产生的应力造成的反作用力,更加确实地防止锁紧螺母相对螺栓等的外螺纹,产生松弛。
(8)由于在按照同一螺距,并且以同一相位形成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后,可通过使螺母环状槽部发生压缩变形或拉伸变形,容易使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的相位错开,故容易制造,生产性优良。
(9)由于通过使螺母环状槽部按照变形量γ变形,可确实使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由于变形量适量,难于在连结时给螺纹部碰伤,在使用时产生粘连,从而优于反复使用性,进而,即使螺纹部的螺距、角度等产生偏差,在连结时齿腹之间的压接也非常充分,优于稳定性。故制品产量较高,生产性优良。
(10)由于螺母环状槽部的轴向的长度在规定范围内,故使螺母环状槽部的压曲载荷为适合值,经过压缩变形,可容易使副内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变化,生产性优良,并且稳定性优良。
(11)由于可通过规定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的横截面积,将副内螺纹部提供给外螺纹的反作用力设定在规定范围内,故在不使外螺纹,内螺纹部发生破损的情况下,实现锁紧。
(12)由于可使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的厚度为规定值,使机械强度在规定范围内,故在对延伸部进行压缩变形时,可容易使副内螺纹部的相位在规定范围内变化。另外,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容易产生适量的伸长,在对螺栓等的外螺纹等螺接时,因延伸部伸长,故难于将外螺纹,副内螺纹部的螺纹牙压坏,安装性优良。
(13)由于延伸部的外径为和与螺母主体的轴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外缘内切的内切圆的外径的30~100%,延伸部的外径小于螺母主体,故在采用扳手等,紧固螺母主体时,延伸部不发生损坏,容易进入到螺母主体处,容易紧固,紧固作业性优良。
(14)由于螺母弹性部的变形角度θ2在规定的范围内,故获得螺母弹性部的适合的弹力,并且获得稳定的螺母弹性部的位移与分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所获得的反作用力的误差很小,稳定性优良。
另外,在第3实施形态中,针对按照变形量γ(n为0以上的整数的场合),将螺母环状槽部46压缩变形的场合进行了描述,但是也可对螺母环状槽部46施加拉伸载荷,变形量γ(n为0时)在-5/18·P’≤γ≤-1/30·P’的范围内,最好在-1/4·P’≤γ≤-1/15·P’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1/5·P’≤γ≤-1/15·P’的范围内。同样在此场合,获得相同的作用。
另外,可在使螺母环状槽部46仅变形变形量γ时,一边拧一边使之压缩变形或拉伸变形。此时也可得到相同作用。
(第6实施形态)图13为表示通过第6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另外,通过前述的图7,对在通过第6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将被紧固部件紧固时,作用于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上的应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在此场合,纵轴表示作用于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上的应力,横轴表示主内螺纹部与副内螺纹部的变形量。另外,与通过第3实施形态描述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图中,标号40a表示第6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标号46b表示螺母环状槽部,该螺母环状槽部46b按照比主内螺纹部45的根径稍大的直径,呈基本上与延伸部4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环状形成于延伸部42的螺母主体41侧的内周壁42c上,标号47b表示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47b按照与主内螺纹部45相同形状且相同的螺距,并且相对主内螺纹部45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通过车床等,车出螺纹的方式,从螺母环状槽部46,朝向延伸部42的顶面42a,形成于延伸部42的内周壁42c上。
第6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与第3实施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通过使螺母环状槽部46b压缩变形而改变副内螺纹部的相位,该螺母环状槽部46b这样形成,即,通过车床等,车出螺纹的方式,使副内螺纹部47b相对主内螺纹部45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
同样在通过螺栓50和锁紧螺母40a,将被紧固部件52a,52b紧固的场合,与第3实施形态描述的一样,如图13所示,将螺栓50穿过被紧固部件52a,52b中的螺栓孔53,将锁紧螺母40a与螺栓50中的外螺纹51螺合,则在主内螺纹部45与副内螺纹部47b中,产生大于弹性极限(图7所示的U点),而小于极限强度(图7所示的M点)的应力(图7所示的S点)。由此,将主内螺纹部45与外螺纹51螺接,在副内螺纹部47b,产生永久变形(图7所示的OS1),可消除螺栓50的内螺纹51与主内螺纹部45,副内螺纹部47b的加工精度的误差造成的游隙B,B’在主内螺纹部45和副内螺纹部47b在正反方向产生。另外,在由弹性变形(图7所示的S1S2)产生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副内螺纹部47b与主内螺纹部45的齿腹将外螺纹51的齿腹从正反方向按压,从而被紧固。
在暂时与螺栓50螺合的锁紧螺母40a中,对应于螺栓50的外螺纹51,在副内螺纹部47b中产生永久变形(图7所示的OS1),即使在将该螺母40a从螺栓50上拆下后的情况下,仍保持该变形。即使再次将该锁紧螺母40a与螺栓50螺接,则副内螺纹部47b的弹性变形(图7所示的S1S2)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螺栓50的外螺纹51上,可多次紧固。
由于第6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象上述那样形成,故除了具有第1实施形态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采用通过车床等,车出螺纹的方式,改变副内螺纹部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相对所螺合的外螺纹的相位),故可不需要用于压缩变形的加压设备等,使设备负荷很少。
另外,在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中,不但发生在螺母弹性部46a产生的反作用力(P),而且还发生通过第6实施形态描述的永久变形(图7所示的OS1)和弹性变形(图7所示的S1S2)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第3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与第6实施形态相比较,获得更大的反作用力,获得较大的螺纹接合力。
(第7实施形态)图14为第7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另外,与通过第3实施形态描述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图中,标号60表示第7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标号61表示凸缘部,该凸缘部61的外缘基本上呈圆形,或多边形等,其在延伸部42的外周壁42b的周部突出,其外缘(外径)等于螺母弹性部46a的外径,或大于该螺母弹性部46a的外径。在这里,在第7实施形态中,凸缘部61的外径与螺母主体41的外径形成各大致相同。
由于第7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象上述那样形成,故除了具有第3实施形态所述的作用,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螺母弹性部接纳于在延伸部的外周壁上突出的与螺母主体的外径大致相同大小的。凸缘部与螺母主体的内侧,故可防止用于紧固锁紧螺母的扳手等与螺母弹性部接触,防止螺母弹性部的变形,损伤等情况,对螺母弹性部进行保护,提高耐久性。另外,可防止连结锁紧螺母时使用的扳手等接触凸缘部,可提高作业性。
(第8实施形态)图15为第8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端视图。另外,与通过第3实施形态,或第4实施形态描述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该图中,标号60a表示第8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第8实施形态与第4实施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符合JIS,ASM等的规格的螺母主体41’的外周壁上,形成外周槽部62,该外周槽部62的宽度大于主内螺纹部45’和副内螺纹部47’的螺距(P’)的1/30,另外具有螺母弹性部63,该螺母弹性部63使该外周槽部62按照变形量γ沿轴向压缩变形,该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由于因上述区别,第8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在符合规格的螺母主体的外周壁上,形成外周槽部,故可形成下述副内螺纹部,其中仅仅按照与轴向基本上平行的方式,施加荷载,相对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广泛应用性优良。
(第9实施形态)图16(a)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中在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中的延伸部形成步骤的主要部分剖面图,(b)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中在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中的延伸部固定步骤的主要部分剖面图,(c)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中在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中的内螺纹形成步骤的主要部分剖面图,(d)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中在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中的螺栓弹性部形成步骤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17(a)~图17(c)为表示延伸部和螺母主体的形状的应用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在图16(a)、图16(b)中,标号70表示外形是六角形状的圆筒状螺母主体,标号71表示螺母主体70的内壁,标号72表示螺母主体70的顶面,标号73表示螺母主体70的底面,标号74表示一和螺母主体70为另形成的延伸部,在其端部有一小于螺母主体70的口径的凸缘部(后述),标号75表示以螺母主体70的内壁71的口径为同一口径而形成的延伸部74的内壁,标号76表示在延伸部74的内壁75上和延伸部74的轴向成大致直交处环向而成的螺母环状槽部,标号76a表示延伸部74的外壁,标号77表示为在延伸部74的一端部的外壁76a的周部处突出设置的一凸缘部,标号78表示为在延伸部74的另一端部处形成的复数突起状、突条或者在环状的开头状处形成的突起部。
在图16(c)中,71a为在螺母主体70的内壁71处形成的内螺纹,75a为在延伸部74的内壁75处形成的内螺纹。内螺纹71a、75a是以同一螺距和同一位向而成。
在图16(d)中,76b为在螺母环状槽部76处的延伸部74,当内螺纹71a、75a的螺距的宽度为P’时的螺母弹性部,此时的变形量Y为(n+1/30)P’≤Y≤(n+5/18)P’,最好处于(n+1/15)P’≤Y≤(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Y≤(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Y≤(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Y≤(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Y≤(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Y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且该螺母弹性部仅以此长度进行压缩变形(或拉伸变形),延伸部74的外壁76a一侧膨出或凹陷,且此螺母弹性部延轴向压缩(或拉伸)(图为因压缩变形而显示出的膨出状态)。
在图17(a)中,79表示在螺母主体70的内壁71侧的顶部72处和螺母主体70同轴,且以比延伸部74的外壁76a的外径稍微大一点的尺寸作为内径而形成的主体凹部,因延伸部74镶嵌在主体凹部79内,所以可使延伸部74在螺母主体70处安定的保持同轴。
在图17(b)中,76c表示在延伸部74的另一端的厚处形成肉厚部,79a表示在螺母主体70的内壁71侧的顶部72处和螺母主体70同轴,且以比延伸部74的肉厚部76c的外径稍微大一点的尺寸作为内径而形成的主体凹部,79b表示在主体凹部79a的底部上形成的向上突起部。因在延伸部74的肉厚部76c和螺母主体70的突起部79c之间进行焊接等,所以可起到防止螺母槽部76因焊接已形成的肉厚状延伸部74时的热而引起的变形,且还可提高成品率。尚可如图17(c)所示,可达到不使突起部79b在主体凹部79a的底部形成,而在肉厚部76c的底面形成。次时也可获得同样的作用。
关于以上构成的实施形态9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首先,在螺母主体形成步骤中,通过加压成型等的塑性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形成螺母主体70。另外,在延伸部形成步骤中,通过加压成型等的塑性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在内周壁75上形成螺母环状槽部76,在端部形成突起部78,形成延伸部74。(参照图16(a))。
接着,在延伸部固定步骤中,如图16(a)所示,将延伸部74的突起部78与螺母主体70的顶面72接触后,在延伸部74与螺母主体之间通过电流在突起部78产生大的电阻热,通过凸焊等的电阻焊接,将延伸部74固定在螺母主体70的顶面72上。(固定后的状态参照图16(b))。
接着,在内螺纹形成步骤中,螺母主体70的内周壁71及延伸部74的内周壁75上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相同螺距且相同相位的内螺纹71a,75a(参照图16(c))。
接着,在螺母弹性部形成步骤中,延伸部74的凸缘部77和螺母主体70的支承面73之间,施加规定时间的比在螺母环状槽部76的延伸部74的座屈荷载大的荷载,只压缩变形变形量γ,在延伸部74的外周壁76a侧使之鼓出形成螺母弹性部。(参照图16(d)),由此,内螺纹71a成为主内螺纹部,内螺纹75a成为相对主内螺纹部(内螺纹71a)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的副内螺纹部。
根据以上第9实施形态的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可获得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具有延伸部形成步骤,使螺母主体与延伸部分别形成,然后通过延伸部固定步骤整体化,故优于生产性。
(2)由于在延伸部固定步骤通过凸焊等的电阻焊接将延伸部固定在螺母主体上,故可将电阻热的发生集中在突起部上,突起部热软化崩开,则接触面积变大,不会因电流分散过热,优于安全性。另外,未使螺母主体或延伸部大熔融,所以不会产生机械的强度降低或变色等。加之,肉薄的延伸部和块状的螺母主体的厚度显着不同的金属的焊接也能容易的进行。
(3)在螺母弹性部形成步骤中,在延伸部的一端部形成的凸缘部和螺母主体的支承面之间,施加荷载形成螺母弹性部,故形成螺母环状槽部的肉薄的延伸部上分散荷载,可使之均匀的压缩变形或拉伸变形,使产品获得率提高。
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具体的描述。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第1实施例)制造第1实施例的锁紧螺母,该螺母涉及通过第3实施形态描述的锁紧螺母,其中,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的螺距(P’)为2mm,主内螺纹部和副内螺纹部的螺纹根部的直径(根径)为16mm,螺母弹性部的轴向的变形量(变形量γ)为1.47mm。
(第2实施例)除了变形量γ为1.57mm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制造第2
(第3实施例)除了变形量γ为1.65mm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制造第3
(第4实施例)除了变形量γ为1.90mm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制造第4
(第5实施例)除了变形量γ为2.10mm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制造第5
(第6实施例)除了变形量γ为2.30mm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制造第6
(第7实施例)除了变形量γ为2.43mm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制造第7
(第8实施例)除了变形量γ为2.53mm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制造第8实施例的锁紧螺母。
(第1比较实施例)除了变形量γ为1.97mm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制造第1比较实施例的锁紧螺母。
(第2比较实施例)采用2个内螺纹的螺距为2mm,内螺纹的根径为16mm的螺母,形成作为锁紧机构而一般使用的W螺母,制造第2比较实施例的锁紧螺母。
(保证荷载试验)通过符合JIS BI502(钢制螺母的机械性质)的轴向的拉伸试验和轴向的压缩试验,进行第1~8实施例的锁紧螺母的保证荷载试验。另外,在本试验中,将试验用心轴与锁紧螺母的主内螺纹部螺合,以便保证荷载沿锁紧螺母的主内螺纹部的轴向作用,施加保证荷载值达15秒。
通过该试验知道,锁紧螺母中的螺纹牙发生剪切破坏,锁紧螺母破裂。另外,在卸除已施加的保证荷载值后,通过手指,将从试验用心轴拆下的锁紧螺母拧入到与试验用心轴相同尺寸的另一螺栓上。
作为以上的保证荷载试验的结果,显然知道,本发明的锁紧螺母具有无实用方面的问题的保证荷载。
(振动试验)针对第1~8实施例和第1~22比较实施例的锁紧螺母,采用NAS式高速松弛试验机(符合美国飞机规格NAS3350),进行振动试验。
图18为表示振动试验的情况的示意图。
在该图中,标号40表示作为试料被安装的实施例比较实施例的锁紧螺母,标号80表示振动试验机,标号81表示拧有锁紧螺母40的螺栓,标号82表示振动圆筒,其上安装有螺栓81和锁紧螺母40,标号83表示垫圈,该垫圈安装于振动圆筒81和锁紧螺母40之间,标号84表示激振台,其固定于振动心轴82上,反复地对锁紧螺母40和螺栓81,施加与螺栓81的轴向相垂直的振动。另外,振动次数为1780rpm,激振台的行程为11mm,冲击行程为19mm。
在通过150N·m的拧紧扭矩,将第1~8实施例和第1~22比较实施例的锁紧螺母安装于振动试验机上后,施加17分钟(30000次)的振动,查看锁紧螺母1是否发生松弛。另外,当标在垫圈83,锁紧螺母40,螺栓81上的对齐标记发生偏离时,判定锁紧螺母40松弛。
其结果是,对于第1~8的锁紧螺母,未发生松弛。另外,试验后的拧松扭矩在130~180N·m的范围内,与拧紧扭矩基本上相等。此外,第1比较实施例的锁紧螺母经1500次,便从螺栓上脱落,第2比较实施例的锁紧螺母(W螺母)经4300次,从螺栓上脱落。另外,作为另一比较实施例,在于采用弹簧垫圈和普通的螺母的场合,进行同样的振动试验时,经1350次,该螺母从螺栓上脱落。
接着,通过150N·m的拧紧扭矩,将第3,6实施例的锁紧螺母安装于振动试验机上,然后,施加1000000次的振动,查看锁紧螺母是否发生松弛。
其结果是,试验后的拧松扭矩为200N·m,比拧紧扭矩稍大,但是,没有在试验中产生松弛的螺母。
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显然知道,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确实防止相对内螺纹,发生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锁紧螺栓是基于与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相同的原理形成的,故显然,可确实防止相对内螺纹,发生松弛,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锁紧紧固件的结构,该锁紧紧固件指与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锁紧螺栓,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紧固件主体;主螺纹部,该主螺纹部形成于该紧固件主体上;副螺纹部,该副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该副螺纹部按照与上述主螺纹部同轴的方式形成。
2.一种锁紧螺栓,该锁紧螺栓具有与内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紧螺栓包括螺栓前端部,该螺栓前端部按照与螺杆部同轴的方式,形成于上述螺杆部的前端部上;主外螺纹部,该主外螺纹部形成于上述螺杆部的外周上;螺栓环状槽部,该螺栓环状槽部按照与上述主外螺纹部的螺纹根部相同的,或比其深的环状形成于上述螺栓前端部中的螺杆部侧的外周;副外螺纹部,该副外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外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该副外螺纹部形成于上述螺栓前端部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螺栓,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前端部具有前端凹部,该前端凹部在上述螺栓前端部的轴中心处,从上述螺栓前端部的前端,至少延伸到上述螺栓环状槽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紧螺栓,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栓前端部包括螺栓弹性部,该螺栓弹性部沿轴向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紧螺栓,其特征在于当由P表示主外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螺栓环状槽部的轴向的变形量α处于(n+1/30)P≤α≤(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α≤(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α≤(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α≤(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α≤(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α≤(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α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栓,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环状槽部的杆部的横截面积为上述螺杆部的根径的横截面积的5~50%。
7.一种锁紧螺栓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栓具有与内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前端凹部形成步骤,其中,在螺杆部的轴中心处,从前端贯穿开孔,形成前端凹部;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其中,在上述螺杆部的前端侧的规定部的外周,形成与外螺纹的根底相同,或比其深的螺栓环状槽部;螺栓弹性部形成步骤,其中,按照与上述螺杆部基本上平行的方式,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当由P表示上述主外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使已在上述螺栓环状槽部形成步骤中形成的上述螺栓环状槽部处的螺杆部按照变形量α变形,形成螺栓弹性部,该变形量α处于(n+1/30)P≤α≤(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α≤(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α≤(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α≤(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α≤(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α≤(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α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8.一种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紧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延伸部,该延伸部以与上述螺母主体同轴方式延伸设置;主内螺纹部,该主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螺母环状槽部,该螺母环状槽部按照与上述主内螺纹部的根径相同,或比其大的直径,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螺母主体侧的内周壁,或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该副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
9.一种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紧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延伸部,该延伸部以与上述螺母主体同轴方式延伸设置;主内螺纹部,该主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外周槽部,该外周槽部沿与上述螺母主体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螺母主体侧的外周壁,或上述螺母主体的外周壁上;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该副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周槽部,该外周槽部形成于上述延伸部,或上述螺母主体的螺母环状槽部的外周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螺母弹性部,该螺母弹性部使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或上述外周槽部中的延伸部,或上述螺母主体沿轴向压缩,或拉伸变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或上述外周槽部的轴向的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或上述外周槽部处的延伸部,或上述螺母主体的横截面积是上述主内螺纹部的根径为直径的圆面积的5~50%。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上述延伸部包括在外周壁的周部突出的凸缘部。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上述延伸部的外径为和与上述螺母主体的轴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外缘内切的内切圆的外径的30~100%。
16.一种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螺母主体与延伸部成整体形成,或将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上,在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同时在前述螺母主体及前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与前述外螺纹相同螺距的内螺纹,或者,b.在螺母的内周壁的规定部位形成螺母环状槽部,在前述螺母上形成螺母主体与延伸部的内周壁面形成步骤;螺母弹性部形成步骤,其中,在上述螺母主体的支承面与延伸部的顶面之间,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使已在上述内周壁面形成步骤中形成的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按照变形量γ变形,形成螺母弹性部,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17.一种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主体形成步骤,其中,将螺母主体与延伸部成整体形成,或将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上,按照同轴的方式,将上述延伸部延伸设置在上述螺母主体的顶面上;螺纹部槽部形成步骤,其中,在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的规定部上,形成螺母环状槽部,该延伸部已通过上述主体形成步骤,与上述螺母主体成整体形成,或固定于上述螺母主体上,在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形成主内螺纹部,接着,从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朝向上述延伸部的顶面,在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
18.一种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延伸部形成步骤,其中,在其内周壁的规定部,形成有螺母环状槽部的延伸部;延伸部固定步骤,其中,将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形成步骤形成的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上;内螺纹形成步骤,其中,在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固定步骤,固定有延伸部的上述螺母主体的内周壁和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与上述外螺纹相同的螺距,并且相同的相位的内螺纹;在已通过上述内螺纹形成步骤,形成有内螺纹的螺母主体的支承面与延伸部的顶面之间,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使上述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按照变形量γ变形,形成螺母弹性部,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
19.一种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延伸部形成步骤,其中,形成在其内周壁的规定部,形成有螺母环状槽部的延伸部;延伸部固定步骤,其中,将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形成步骤形成的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上;在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固定步骤,固定有延伸部的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形成主内螺纹部,并且从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朝向上述延伸部的顶面,在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
20.一种锁紧螺母的制造方法,该锁紧螺母具有与螺栓等的外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延伸部变形步骤,其中,形成在其内周壁的规定部,形成有螺母环状槽部的延伸部,接着,按照与上述延伸部的轴向基本平行的方式,施加规定荷载达规定时间,使上述螺母环状槽部处的延伸部按照变形量γ变形,形成螺母弹性部,当由P’表示主内螺纹部的螺距的值时,上述变形量γ处于(n+1/30)P’≤γ≤(n+5/18)P’的范围,最好处于(n+1/15)P’≤γ≤(n+1/4)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15)P’≤γ≤(n+1/5)P’的范围,或处于(n-5/18)P’≤γ≤(n-1/30)P’的范围,最好处于(n-1/4)P’≤γ≤(n-1/15)P’的范围,特别是最好处于(n-1/5)P’≤γ≤(n-1/15)P’的范围(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γ在压缩方向为正值,在拉伸方向为负值);延伸部固定步骤,其中,将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变形步骤形成的延伸部,固定于螺母主体的顶面上;内螺纹部形成步骤,其中,在已通过上述延伸部固定步骤固定有延伸部的螺母主体的内周壁上,形成主内螺纹部,从上述螺母环状槽部,朝向上述延伸部的顶面,在上述延伸部的内周壁上,形成副内螺纹部,该副内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内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24~72°的范围内变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件的结构、具有该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紧螺栓和螺母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可防止在外力作用于被紧固部件,螺纹等上时的螺接力的降低,可半永久性地保持较高的紧固力,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采用该结构的锁紧螺栓和螺母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为与螺纹螺合,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锁紧紧固件的结构,其包括紧固件主体;主螺纹部,该主螺纹部形成于该紧固件主体上;副螺纹部,该副螺纹部中的,相对上述主螺纹部的相位在12~100°的范围内,最好在24~60°的范围内变化,该副螺纹部由上述主螺纹部和上述环状槽部隔开,按照与上述主螺纹部同轴的方式形成。
文档编号F16B35/04GK1435579SQ0214326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1日
发明者名川政人, 野田秀树 申请人:名川政人, 大喜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