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998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尤其是涉及具有内部电缆的液晶显示器支架。
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使液晶显示器3与计算机(未示出)间进行通信的电缆、电力电缆和其他类似元件暴露在外面,因此存在电缆妨碍液晶显示器3角度调整的问题,并且破坏了液晶显示器3的外部简洁性。
本发明的附加目的及优点部分将在下面的说明中给出,部分将从说明中变得显而易见或从本发明的实施中了解到。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其中液晶显示器支架包括基座部分;支架部分,其直立安装在基座部分上并具有将电缆容纳其中的电缆容纳部分;铰轴,其与支架部分的直立方向交叉设置;第一旋转构件,其绕铰轴上下旋转;及第二旋转构件,其可旋转地与第一旋转构件相连,并能沿平面方向旋转液晶显示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旋转构件包括电缆通孔,电缆从该孔中穿过,由此有效地将电缆隐藏起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第二旋转构件包括第一旋转导管,其可旋转地插入至第一旋转构件的电缆通孔中,并包括第二旋转导管,其可旋转地与第一旋转导管结合,并支撑液晶显示器,第一旋转导管具有从其一端向外伸出的外部凸缘,第二旋转导管具有与第一旋转导管的外部凸缘相配合的内部凸缘,并且还包括止动垫圈,其位于第一旋转导管的一部分上,并从第一旋转构件后部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液晶显示器支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导管之间旋转角度限制部件,用以将第二旋转导管的旋转限制在预定角度之内,其中旋转角度限制部件具有环形旋转限制构件,该构件在其外周具有一对固定件,并与第二旋转导管配合,以便与第二旋转导管旋转,及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上的限位块,其插入旋转限制构件的一对固定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支架还包括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上部壳体容纳在下部壳体中并可以在其中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液晶显示器的高度。
图5是图4所示液晶显示器支架的详细局部分解透视图;图6A和图6B是沿图4中的线VI-VI的放大剖视图,其中更详细地示出了第二旋转构件的结构;图7是沿图4中的线VII-VII的放大剖视图,其中更详细地示出了第二旋转构件的结构;图8是传统液晶显示器支架的透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支架1包括基座部分11和支撑液晶显示器3的支架部分21。另外,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器支架1还包括第一旋转构件31,用于允许绕第一水平轴垂直旋转;及第二旋转构件41,用于允许绕旋转轴平面旋转。第一旋转构件31和第二旋转构件41安装在支架部分21的上端部。
基座部分11通常为长方形,并在中央区域具有开口13。在开口13的后部安装了支架部分21。此外,在基座部分11的底部设置了旋转装置(未示出),使基座部分11可以旋转。但是,可以理解基座部分还可以采用其他外形,例如椭圆形或多边形。
支架部分21通常为具有长方形横截面的棱柱形。支架部分21分为上部壳体23和下部壳体25。上部壳体23的尺寸恰好可以容纳在下部壳体25中。上部壳体23在以套入方式容纳在下部壳体25中时能够上下移动。如图5所示,上部壳体23和下部壳体25具有主壳体23a和25a,以及分别与主壳体23a和25a相连的前壳体23b和25b。上部壳体23和下部壳体25中容纳有液晶显示器3所需的电缆5。可以理解,支架部分21可以具有其他外形,例如管状外形,并且支架部分21不必与基座部分11具有相同形状。另外,下部壳体25也能够以类似套入方式安装在上部壳体23中。另外还可以理解,上部壳体23和下部壳体25也可以是单一部件,这样支架部分21就不以套入方式垂直伸展。
下部壳体25在其下部与设置在基座部分11中央区域的开口13的后部相连。在此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座部分11和下部壳体25可以制成一体,但也可以分别制造。
在下部壳体25的上部设置了入口24,通过它上部壳体23可以上下移动。另外,如图3所示,在下部壳体25的后下部是一对通孔26A和26B,电缆5可以穿过该对通孔。此处,一对通信电缆5可以穿过通孔26A,而电力电缆(未示出)可以穿过通孔26B。可以理解,还可以使用其他电缆,例如通向扬声器或其他能够与液晶显示器3相连接的附件的电缆。
在中空上部壳体2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了上部开口28和下部开口(未示出)。在上部开口28上沿上部开口28的纵向设置了铰轴29。铰轴29可旋转地结合在第一旋转构件31的转轴孔38a(如图7所示)上,由此可以绕水平轴(即垂直方向)旋转。下部开口(未示出)与下部壳体25的内部相通,电缆5可以从中穿过。
通过使用已知的移动控制装置可以控制上部壳体23的上下移动。根据图9所示的移动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在下部壳体25内壁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导向件110。滚轴110安装在上部壳体23外壁的两侧,并可以沿下部壳体25的导向件110移动。在上部壳体23与下部壳体25之间设置了弹簧120,其弹性偏压上部壳体23。因此液晶显示器3的高度可以调整。在此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滚轴110和导向件110可分别设置在上部壳体23和下部壳体25上。
虽然未示出,可以理解,也可以使用其他移动控制装置,例如利用齿轮或液压技术的装置。但是,如果液晶显示器3的高度不可调节,则可以理解可以不使用移动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上部壳体23与下部壳体25可以制成为一体。
参看图4、图5和图7,下面将说明安装在支架部分21上部的第一旋转构件31和第二旋转构件41的结构。第一旋转构件31包括大致为长方形的主体32,和从其相对下缘伸出的铰接件38。每个铰接件38都具有铰接孔38a。铰接孔38a与设置在上部壳体23上的铰轴29接合。因此第一旋转构件31可绕铰轴29旋转。第一旋转构件31的自由转动受到弹簧37的限制,弹簧37与上部壳体23的铰轴29相连接。
在第一旋转构件31的中心设置了电缆通孔33。电缆通孔33使来自液晶显示器3的电缆5可以穿过支架部分21,并穿过第一旋转构件31的通孔33,如图5所示。通孔33中可旋转地容纳了第二旋转构件41的第一旋转导管51。限位块35在电缆通孔33之上从第一旋转构件31的正面伸出。限位块35限制了第二旋转构件41的第二旋转导管43的旋转范围,使其停留在一定的角度内。
第二旋转构件41具有位于电缆通孔33前面的第二旋转导管43。容纳在电缆通孔33中的第一旋转导管51与第二旋转导管43共同旋转,从而提供平面旋转。止动垫圈65将第一旋转导管51连接在第一旋转构件31上,同时允许平面旋转。
如图6A、图6B和图7所示,第二旋转导管43具有管状外形。第二旋转导管43的最小内直径大于或等于电缆通孔33的直径。在第二旋转导管43的后端设置了向内突出的内部凸缘46。在此处,内部凸缘46的内直径等于电缆通孔33的直径是合适的,但其他直径也可以。另外,在第二旋转导管43的后端设置了一对扁平件47,它们在第二旋转导管43外周的相对侧平行制成。
旋转限制构件61与第二旋转导管43的扁平件47相连接。旋转限制构件61与限位块35一起,将第二旋转导管43的旋转限制在一定角度内。旋转限制构件61大致为圆环形状,并且其内圆周与第二旋转导管43的外周相一致。因此,第二旋转导管43通过与旋转限制构件61相一致而可以旋转。
旋转限制构件61的外周制成了一定长度的切开部分63。由于切开部分63,在旋转限制构件61的外周上设置了一对固定件62a和62b。因此,通过限制第一旋转构件31的限位块35在固定件62a和62b之间的移动,第二旋转导管43和旋转限制构件61的旋转可以被限制在一定角度以内。
在第二旋转导管43的前端设置了外部凸缘45。在外部凸缘45正面的相对位置设置了一对突起48。突起48容纳在设置于液晶显示器3后部的凹槽(未示出)中。另外,在外部凸缘45上均匀间隔地设置了多个孔49。固定构件(未示出)穿过液晶显示器3后部而插入孔49中。
第一旋转导管51也为一定长度的管状,并插入至第二旋转导管43中。第一旋转导管51的外直径最好小于第二旋转导管43的内部凸缘46的内直径,但是其他直径也可以。在第一旋转导管51的前端设置了外部凸缘53。当第一旋转导管51插入至第二旋转导管43中时,外部凸缘53可滑动地与第二旋转导管43的内部凸缘46相配合。
止动垫圈65具有圆环状外形,并在第一旋转构件31后部与第一旋转导管51的后端部分相配合,因此可以防止第一旋转导管51与第一旋转构件31分离。虽然显示了多个止动垫圈65,但可以理解,为了防止第一旋转导管51与第一旋转构件31分离,可以使用单个止动垫圈65或其他类似限制装置。
下面将说明利用这种结构将第二旋转构件41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31上的方法。首先,将第一旋转导管51安装在第二旋转导管43中。第一旋转导管51的后部从第二旋转导管43的后面伸出。然后,第二旋转导管43被插入至旋转限制构件61。随后,第一旋转导管51伸出的后部被安装在第一旋转构件31的电缆通孔33中。第一旋转导管51后部的一部分从第一旋转构件31的后面伸出。此时,第一旋转构件31的限位块35位于由旋转限制构件61的切开部分63形成的固定件62a和62b之间。
其后,如图6A所示,止动垫圈65安装在第一旋转导管51的后端,此后端从第一旋转构件31的后面伸出。随后,如图6B所示,第一旋转导管51的后端向外弯曲。因此,第一旋转导管51可旋转地插入至第一旋转构件31的电缆通孔33中,不会脱离,所以第二旋转构件41与第一旋转构件31相连接。此时,第二旋转导管43可以相对于第一旋转导管51旋转,同时允许电缆5穿过旋转轴。
另一方面,如图4和图5所示,装配完毕的第二旋转构件41被铰链壳体71和75所覆盖。铰链壳体71和75具有后盖75和前盖71。在前盖71上设置了第二旋转导管孔74,第二旋转导管43从中穿过。在第二旋转导管孔74的边缘设置了向外伸出的套筒部分73。此处,铰链壳体75和前盖71可以使用钩结构连接在一起。
液晶显示器3与第二旋转构件41的正面相连,第二旋转构件41被铰链壳体71和75所覆盖。特别地,液晶显示器3连接在第二旋转导管43的正面上。液晶显示器3与第二旋转导管43连接的实现,是通过将第二旋转导管43的突起48插入至设置在液晶显示器3后面的凹槽中,并随后穿过液晶显示器3的后面将多个固定元件固定在第二旋转导管43的孔49中。
使用这种结构,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支架1可以对液晶显示器3的高度和角度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调节。首先,通过将上部壳体23在下部壳体25中上下移动可以对液晶显示器3的高度进行调节。由液晶显示器3的重量将上部壳体23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使用第一旋转构件31可以对液晶显示器3的垂直和平面角度进行调节。通过将第一旋转构件31在铰轴29上绕水平轴旋转可以调节垂直旋转角,通过将第二旋转构件41相对于第一旋转构件31绕旋转轴旋转可以调节水平旋转角。另外,电缆5从内部穿过支架21并从旋转轴附近穿过第一旋转构件31和第二旋转构件41,从而连接在液晶显示器3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电缆型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的垂直和水平角度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调节。另外,通过将上部壳体相对支架部分的下部壳体上下移动,可以对液晶显示器的高度进行调节。虽然在说明中本发明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但可以理解,支架还可以应用在其他类型的显示设备上,例如平板显示器(例如等离子显示板、LED和OLED)或使用电缆并安装在支架上的任何其他输入/输出设备。
虽然基于说明目的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由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添加、替换和修改都是可以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其用于支撑与电缆相连接的液晶显示器,该支架包括基座部分;支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分上,并具有在所述支架部分内的电缆容纳部分,由此电缆穿过所述支架部分;铰轴,其横过所述支架部分设置;第一旋转构件,其使用所述铰轴绕水平轴旋转液晶显示器;第二旋转构件,其可旋转地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相连,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绕旋转轴在平面方向上旋转液晶显示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具有包括旋转轴的通孔,电缆穿过所述通孔的内部,从而由电缆容纳部分到达液晶显示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包括电缆通孔,电缆通过该电缆通孔到达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构件包括第一旋转导管,其可旋转地插入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电缆通孔内;和第二旋转导管,其可旋转地与第一旋转导管连接,并包括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通孔,第二旋转导管支撑液晶显示器,其中电缆穿过所述支架部分、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并穿过第一旋转导管和第二旋转导管到达液晶显示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中第一旋转导管包括外部凸缘,该外部凸缘在前端从从第一旋转导管的中心向外伸出,而第二旋转导管制成有内部凸缘,该内部凸缘与第一旋转导管的外部凸缘相配合,从而在第二旋转导管内可旋转地滑动;并且所述液晶显示器支架还包括止动垫圈,该止动垫圈位于第一旋转导管从第一旋转构件后部伸出的部分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导管之间旋转角度限制部件,所述旋转角度限制部件将第二旋转导管的旋转限制在预定角度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导管之间旋转角度限制部件,所述旋转角度限制部件将第二旋转导管的旋转限制在预定角度之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旋转角度限制部件包括环形旋转限制构件,其在外周具有一对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第二旋转导管配合从而与第二旋转导管一起旋转;限位块,其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上,并插入所述一对固定件之间,从而限制第二旋转导管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旋转角度限制部件包括环形旋转限制构件,其在外周具有一对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第二旋转导管配合从而与第二旋转导管一起旋转;限位块,其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上,并插入所述一对固定件之间,从而限制第二旋转导管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支架部分包括下部壳体;及上部壳体,其容纳在下部壳体中并相对下部壳体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支架部分还包括移动控制装置,其用以控制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的相对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支架,其中移动控制装置包括在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其中一个上的滚轴;在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其中另一个上的导轨,该导轨用于接纳和引导所述滚轴;弹簧,其克服液晶显示器的重量而偏压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的相对运动。
12.一种显示器支架,其用于支撑与电缆相连接的显示器,该支架包括具有基座通孔的基座部分;支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分上并具有支架通孔;及多轴旋转构件,其可连接在显示器上从而可绕多个轴旋转,并且包括旋转构件通孔,其中多轴中的一个包括具有旋转轴,其中基座通孔、支架通孔和旋转构件通孔相互邻近,并使电缆可以在所述基座、支架和旋转构件内穿过到达所述显示器,及旋转构件通孔包括旋转轴并大致与旋转轴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多轴旋转构件还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其可滑动地与第一导管相配合,从而限定了旋转构件通孔,并使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能够绕旋转轴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多轴旋转构件还包括具有倾斜构件通孔的倾斜构件,倾斜构件绕多轴中的另一个倾斜;及倾斜构件连接至第一导管,因此在倾斜构件中电缆穿过旋转构件通孔与支架通孔之间的倾斜构件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另一轴与旋转轴相垂直。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支架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个部分沿大致与支架通孔相平行的方向以套入方式相互连接,由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可以沿所述方向移动显示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还包括移动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所述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中所述移动控制装置包括在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其中一个上的滚轴;在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其中另一个上的导轨,该导轨用于接纳和引导所述滚轴;弹簧,其克服液晶显示器的重量而偏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
19.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器,其具有电缆,信号或电力通过电缆提供至所述显示器;具有基座通孔的基座部分;支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分上并具有支架通孔;多轴旋转构件,其连接在所述显示器上,从而可以绕多个轴旋转,并包括旋转构件通孔,所述多轴旋转构件具有旋转构件通孔,其中基座通孔、支架通孔和旋转构件通孔相互邻近,并使电缆可以穿过所述基座、支架和旋转构件到达所述显示器,及旋转构件通孔包括旋转轴并大致与旋转轴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轴旋转构件还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其可滑动地与第一导管相配合,从而限定了旋转构件通孔,并使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能够绕旋转轴旋转;及所述显示器连接至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其中的一个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轴旋转构件还包括具有倾斜构件通孔的倾斜构件,该倾斜构件使所述显示器绕多轴中的另一个倾斜;及倾斜构件连接至第一导管,因此在倾斜构件中电缆穿过旋转构件通孔与支架通孔之间的倾斜构件通孔。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平板显示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平板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
24.一种组装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电缆的显示器和显示器支架,所述方法包括将具有基座通孔的基座连接至具有支架通孔的支架上;将第一旋转部分连接至支架的铰链上,从而第一旋转部分可以绕第一轴相对支架旋转,第一旋转部分具有旋转部分通孔;将第一旋转导管安装在第二旋转导管中,第一旋转导管的后部从第二旋转导管的后端伸出,从而第一旋转导管能相对第二旋转导管旋转;将第一旋转导管的后部安装在旋转部分通孔中,从而将第一旋转导管和第二旋转导管固定在第一旋转部分上,同时使第一旋转导管绕第二旋转轴相对第二旋转导管旋转;将第二旋转导管连接至显示器,其中信号或电力通过电缆提供至显示器;及将电缆穿过基座通孔、支架通孔、旋转部分通孔,并穿过第一旋转导管和第二旋转导管连接至显示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第一旋转导管和第二旋转导管固定导第一旋转部分上之后将铰链壳体连接覆盖第一旋转部分和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第二旋转导管连接至显示器还包括将第二旋转导管的突起插入至显示器后部的凹槽中;将固定构件固定在显示器后部的孔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第一旋转导管的后部安装在旋转部分通孔中包括将止动垫圈连接至穿过旋转构件通孔的第一旋转导管的后部;将第一旋转导管的后端向外弯曲。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其包括基座部分;支架部分,其直立安装在基座部分上并具有将电缆容纳在其中的电缆容纳部分;铰轴,其与支架部分的直立方向交叉设置;第一旋转构件,其在铰轴上上下旋转;第二旋转构件,其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并能沿平面方向旋转液晶显示器。利用这种结构,有可能在内部电缆型液晶显示器上使用倾斜和枢轴结构。
文档编号F16M11/12GK1414782SQ0214209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4日
发明者郑俊秀, 李义宅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