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成形装置,以及该图象成形装置所采用的图象成形机构的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036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象成形装置,以及该图象成形装置所采用的图象成形机构的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象成形装置、静电记录方式的图象成形装置以及驱动该图象成形装置所采用的图象成形机构的驱动器。
背景技术
作为彩色图象成形装置的一种,人们知道有串联型彩色激光束打印机,其并排设置多个感光鼓,将黄色、深红色、青色、黑色的4种颜色的色调剂重合,进行图象成形。为了获得条带效应(巴听古/バンデイング)(图象的浓淡不均匀)、色位移很小的优良的图象,重要的是高精度地驱动作为图象载体的感光鼓。
图8为表示过去的感光鼓的驱动方案的一个实例的图。标号21和22表示图象成形装置主体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前后的支架金属板)。鼓轴71通过轴承23、2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前后侧板21、22之间。感光鼓11以固定方式支承于鼓轴71上。
鼓驱动组件的支架32安装固定于后侧板22的外侧。鼓轴71的后端部朝向后方延伸,通过轴承33支承于支架32上,穿过支架32,在支架外方突出。
标号34表示安装固定于支架32的内侧的马达,标号35表示固定于该马达34的旋转轴上的马达齿轮。成整体设置于鼓轴71的后端部的驱动轴齿轮51与马达齿轮34啮合。马达齿轮35为较小直径的齿轮,鼓轴齿轮51为较大直径的齿轮,它们形成减速齿轮系。该鼓轴齿轮51通过弹簧销52,压缩弹簧53,挡圈54,固定于鼓轴71上。弹簧销52通过鼓轴齿轮51和鼓轴71的周向的连接部件,进行驱动传递。作为弹压部件的压缩弹簧53和挡圈54相对鼓轴71,进行沿鼓轴齿轮51的轴向的定位。通过作为减速齿轮系的马达齿轮35与鼓轴齿轮51,将马达34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鼓轴71,旋转驱动鼓轴71,即,感光鼓11。
作为条带效应、色位移的发生原因之一,例举有感光鼓的旋转不均匀。感光鼓的旋转不均匀除了因鼓驱动系统的齿轮系的啮合频率的速度变化造成以外,还因下述情况产生,该情况指传递作用于感光鼓的图象成形处理机构,特别是,将色调剂图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进行传送的记录材料传送机构,中间转印体的速度变化。
作为防止条带效应的一般的方法,人们知道有,象图8那样,在鼓轴71上,设置飞轮61的方法。该方法打算通过惯性效应,在较高频率的区域,抑制感光鼓的速度变化。另外,飞轮61通过小螺钉62,固定于鼓轴71上。
在具有多个感光鼓的装置中,作为防止色位移的方法,已经知道有以下的2种构思。
(1)减小感光鼓的旋转1圈的速度变化,针对每种颜色,减小图象缩放,其结果是,抑制色位移。
(2)使感光鼓的旋转1圈的速度变化造成的各种颜色的图象缩放的振幅和相位合上(合入),消除色位移。
在图8的驱动方案中,在按照(1)的构思,提高感光鼓11的旋转精度的场合,最重要的是减小作为设在鼓轴71上的从动齿轮的鼓轴齿轮51的偏移。
下面对此进行说明。如果2个齿轮的啮合位置沿径向变化,则按照与该变化量成比例的方式,产生被驱动侧的旋转速度变化。即,将从动齿轮的旋转1圈的半径变化,即偏移从几何方面来说,照原样转换为旋转1圈的速度变化。
在这里,上述的齿轮的偏移不是指齿轮本身的偏差,而是指与鼓轴连接的状态下的偏移。为了减小连接状态的偏移,必须减小齿轮本身的偏差(全螺距啮合误差),并且按照没有偏心,倾斜的方式,将齿轮连接于鼓轴上。
但是,在前述的已有实例中,具有下述的问题。首先,对以防止条带效应为目的而设置的飞轮的问题进行描述。在串联型的装置中,因鼓与鼓之间的间距,飞轮的半径受到限制。由此,为了确保必要的惯性量,一般采用增加厚度,按照沿轴向偏移的方式设置等的设计,但是,这样使装置的体积增加。
另外,由于支承飞轮的鼓轴、轴承、支架等要求一定强度、刚性,故从成本方面来说是不利的。另外,由于添加飞轮、马达的必需的启动转矩增加,故必须要求更大的马达,从空间方面、成本方面来说是不利的。
此外,在对应于厚纸、OHT等转印材料的种类,延缓图象成形的处理速度的类型的场合,具有飞轮的惯性效应大幅度地降低的缺点。这是因为惯性效应与速度的2次方成比例,比如,在处理速度为一半的速度的场合,惯性效应为1/4,在处理速度为1/4速的场合,惯性效果为1/16。其结果是,具有下述情况,即,即使在按照1/1速(标准速度),具有效果的情况下,对于较慢的速度模式,仍无法获得防止条带效应。在这里,如果对应于较慢的速度,确定惯性量,则上述的各种缺点大幅度地增加。
还有,对于良好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的剪式齿轮(scissorsgear),虽然由于主齿轮与副齿轮相互以可旋转的方式弹压,消除条带效应,故可进行顺利的驱动,可期待条带效应防止的效果,但是难于装配,在具有图象成形装置的作业设备中,一般也不这样。
下面针对色位移,对上述过去实例中的鼓轴与齿轮的连接方法的问题进行描述。
显然在伴随上述啮合位置的径向变化,产生旋转速度变化的说明中,必须按照没有偏心的方式将齿轮与鼓轴连接,但是,在下面,对按照没有倾斜的方式将齿轮固定于鼓轴上的必要性的理由进行描述。
鼓驱动系统的齿轮一般采用斜齿轮。其原因在于相对正齿轮,啮合率较高,啮合频率的速度变化较小,非常有效地防止条带效应。但是,斜齿轮具有扭转角,故如果齿轮的啮合位置沿轴向变化,则同时具有旋转误差的缺点。由此,必须按照没有倾斜的方式,将齿轮固定于鼓轴上。
另外,齿轮和鼓轴必须按照没有周向游动的方式连接。其原因在于如果沿周向具有游动,则因送纸等的干扰的影响,产生感光鼓的负荷变化,此时,造成速度变化,导致色位移,颤动(shock)图象。
图8所示的已有实例为下述方案,其中,在鼓轴71和鼓轴齿轮51之间,夹设有弹簧销52,进行驱动传递。弹簧销52压入到开设于鼓轴71中的孔中,轻轻地压入到开设于鼓轴齿轮51中的槽部内,其结果是,鼓轴齿轮51和鼓轴71按照沿周向不游动的方式固定。另外,按照尽可能地减小间隙,减小连接时的偏心的方式考虑鼓轴齿轮51的内径与鼓轴71的外径之间的尺寸关系。
但是,在上述方案中,由于在鼓轴71和弹簧销52之间,以及弹簧销52与鼓轴齿轮51之间,必然产生轴线偏移,故鼓轴齿轮51在偏心的状态下固定于鼓轴71上。在下述两种方案中,虽然具有程度差别,但是均同样地产生上述情况,在该第1种方案中,使弹簧销52穿过鼓轴71,与鼓轴齿轮51的接合部位为沿周向的2个部位,在第2种方案中,不使弹簧销52穿过鼓轴71,形成悬臂结构,与鼓轴齿轮51的接合部位沿周向为1个部位。
此外,由于相对上述鼓轴71的鼓轴齿轮51的偏心量沿齿轮的宽度方向(轴向)不是一定的,故还造成鼓轴齿轮51相对鼓轴71的倾斜。因此,在上述方案中,即使在假定齿轮本身的精度良好的情况下,仍导致相对鼓轴71的鼓轴齿轮51的连接方法造成的,感光鼓11的旋转不均匀加剧,其结果是,产生色位移。
除了上述方案以外,作为齿轮的连接方法,人们还知道有下述方法,其中将固定小螺钉等沿轴线的垂直方向紧固,将齿轮连接于鼓轴上,但是,在该方法中,相对采用上述的弹簧销的固定方法,齿轮的倾斜量也较大,这是最不希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装置,该图象成形装置防止图象成形时的条带效应,装配性优良,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该图象成形装置所采用的驱动器。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图象成形装置所采用的图象成形机构的驱动器包括驱动源,该驱动源产生驱动力;驱动传递齿轮,该驱动传递齿轮传递来自该驱动源的驱动力;第1齿轮和第2齿轮,该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上述驱动传递齿轮啮合;弹压机构,该弹压机构与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接合,可沿周向弹压该两齿轮;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可在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上述驱动传递齿轮啮合的状态,使上述弹压机构在弹压状态和弹压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另外,实现上述目的用的图象成形装置包括图象成形机构,该图象成形机构形成图象;驱动源,该驱动源产生驱动该图象成形机构用的驱动力;驱动传递齿轮,该驱动传递齿轮传递来自该驱动源的驱动力;第1齿轮和第2齿轮,该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上述驱动传递齿轮啮合;弹压机构,该弹压机构与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接合,可沿周向弹压该两齿轮;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可在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上述驱动传递齿轮啮合的状态,使上述弹压机构在弹压状态和弹压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图1为表示实施例的感光鼓的驱动方案的图;图2为剪式齿轮(シザ一スキア)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鼓驱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剪式齿轮形成组件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表示弹压压力施加之前的状态的装置后方的正视图;图5为表示弹压压力施加之后的状态的装置后方的正视图;图6为彩色图象成形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为另一彩色图象成形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为表示过去的感光鼓的驱动方案的一个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6为本发明适合采用的彩色图象成形装置(彩色激光束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图。该装置为串联型的装置,其将黄色、深红色、青色、黑色的4种颜色的色调剂重合,进行彩色图象的成形。作为载有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象的图象载体,具有多个鼓状的感光体。
10Y、10M、10C、10K表示从右侧,到左侧依次并排设置的黄色、深红色、青色、黑色的4种颜色的4个相应颜色图象成形部。各颜色图象成形部均为电子照相处理机构,该机构采用作为图象载体的感光鼓11,在沿箭头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的感光鼓11的周围,设置有作为曝光机构的曝光LED(发光二极管)头12、显影器13、作为充电机构的注入带电器14。在通过带电机构14,使感光鼓11均匀带电后,通过曝光机构12,形成潜像,通过显影器13,对该潜像进行处理。经该一系列的电子照相处理,在各颜色图象成形部,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各颜色的色调剂图象。
即,在图象成形部10Y,在感光鼓11的面上,形成黄色色调剂图象,在图象成形部10M,在感光鼓11的面上,形成深红色色调剂图象,在图象成形部10C,在感光鼓11的面上,形成青色色调剂图象,在图象成形部10K,在感光鼓11的面上,形成黑色色调剂图象。
作为记录材料传送机构的循环的转印带4按照一连跨过各图象成形部之间,悬吊回旋张紧设置的方式设在上述4个图象成形部10Y、10M、10C、10K的底侧,其沿图6中的箭头那样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标号1表示接纳有记录材料(记录纸)的盒,接纳于该盒1内的记录材料通过供纸部2供给,然后到达阻挡辊3处。记录材料通过阻挡辊3,进行偏向行进等的补偿处理,同时,作为正时将其朝向转印带4送出。
在此期间,根据通过底稿读取装置(图中未示出),或计算机等的输出装置(图中未示出)传送的图象信息信号,在各颜色图象成形部,在感光鼓11上,分别形成与各颜色相对应的潜像,该潜像作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象而显影。
通过阻挡辊3送出的记录材料以静电方式吸附于转印带4上,伴随转印带4的旋转,在通过各颜色图象成形部10Y、10M、10C、10K下方的同时,进行传送。
在各颜色图象成形部10Y、10M、10C、10K中,在转印带4和感光鼓11接近时,感光鼓11上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象因转印机构5Y、5M、5C、5K的作用,依次以重叠方式转印于记录材料上。完成了4种颜色的色调剂图象的转印的记录材料伴随曲率分离,与转印带4剥离开,传送到定影部6。该定影部6受到加热,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处于加热熔融状态,将彩色图象定影于记录材料上。将完成了彩色图象成形后的记录材料排出到排纸盘7上,图象成形动作结束。
在黑单色模式的场合,仅仅黑色的图象成形部10K进行图象成形动作。图7为另一彩色图象成形装置的示意图。该彩色图象成形装置也与图6的装置相同,为串联型,但是,作为转印部记录材料传送机构的循环的转印带4形成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6。该中间转印带16沿图7中的箭头那样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在该中间转印带16的面上,通过各颜色图象成形部10Y、10M、10C、10K中的转印部,依次以重叠方式转印黄色、深红色、青色、黑色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象,合成为未经定影处理的彩色色调剂图象。
在该中间转印带16上合成的彩色色调剂图象通过二次转印辊17,一起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传送给定影部6。
标号100表示底稿读取装置。在各颜色图象成形部10Y、10M、10C、10K中,曝光机构12在本实例中,为激光束扫描仪,标号15表示感光鼓清洁器。标号18表示中间转印带清洁器。在黑单色模式的场合,仅仅黑色的图象成形部10K进行图象成形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彩色图象成形装置中的各颜色图象成形部10Y、10M、10C、10K内的感光鼓11的驱动方案进行描述。
图1为表示本实施例的构成图象载体时的感光鼓的驱动方案的图。鼓驱动组件31包括作为驱动源的马达34,作为减速机构的齿轮系,作为输出轴的鼓轴41。鼓驱动组件主体安装固定在主体后侧板22上,鼓轴41通过轴承23、24定位,支承于主体前后侧板21、22之间。
感光鼓11支承于作为旋转轴的鼓轴41上,成一体旋转。两者沿周向、轴向不游动,牢固连接。
作为减速机构的齿轮系由马达齿轮35和鼓轴齿轮形成。该鼓轴齿轮为所谓的剪式齿轮,其包括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主齿轮(第1齿轮)36,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副齿轮(第2齿轮)37和弹压弹簧38,该弹压弹簧38用作使上述两个齿轮弹压的弹压机构。上述弹压弹簧38悬挂于主齿轮36和副齿轮37上,产生力矩,通过上述主齿轮36和副齿轮37,夹持作为相对的齿轮的马达齿轮35,获得去除鼓轴齿轮与相对的齿轮之间的齿隙的效果。驱动传递齿轮为主齿轮36,主齿轮36和鼓轴41在不沿周向、轴向游动的情况下固定,成一体旋转。副齿轮37可相对主齿轮36,沿周向旋转,具有去除齿隙(后冲)的功能。
接着,对剪式齿轮进行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剪式齿轮按照容易装配于装置主体上的方式,采用组件方案。图2和图3为剪式齿轮的分解透视图和形成组件状态的透视图。图4为装置后方的正视图。
剪式齿轮组件40由主齿轮36、副齿轮37、弹压弹簧38、设定杆39这4个部件组成,依次将弹压弹簧38、副齿轮37装配于主齿轮36上,最后,使设定杆39与设置于主齿轮36上的,具有弹性的接合爪36d、36d接合,使它们处于组件状态。标号37f、37f为开设于副齿轮37侧的接合爪穿过用的孔。
弹压弹簧38为扭力螺旋弹簧,其设置于主齿轮36和副齿轮37之间的空间内。弹压弹簧38的一端38a与主齿轮36的孔部36a接合。如果弹压弹簧38对齿轮,作用弹压力,则其为特别的形状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这里,采用螺旋弹簧,容易安装于齿轮上。副齿轮37具有孔部37a,弹压弹簧38的另一端38b穿过副齿轮37的孔部37a,位于孔部37a的弹压解除部37b。设定杆39的槽部39a以游动方式与弹压弹簧38的另一端38b接合。在此状态,不实现弹压弹簧38造成的驱动的弹压。
副齿轮37的内径部37e与主齿轮36的轮毂部36b嵌合,从而该副齿轮37可相对主齿轮36旋转。
然后,对剪式齿轮组件40相对鼓驱动组件31的装配方法进行描述。
将具有马达齿轮35的马达34,装配于鼓驱动组件31的支架32上,将鼓轴41插入以压入方式固定于支架32上的轴承33中,进行临时组装。接着,从鼓轴41的后方插入剪式齿轮组件40,使其嵌合于鼓轴上,实现装配。此时,在弹压弹簧38不加压的状态,主齿轮36和副齿轮37的相位为任意的状态下进行装配。将剪式齿轮组件40设定在轴向的规定位置,将作为相对齿轮的马达齿轮35,剪式齿轮36,37之间啮合,然后,进行弹压弹簧的加压作业。
在这里,图4为表示弹簧的弹压压力的加压前的状态的图。图5为表示加压后的状态的图。
弹压压力的负载作业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在按压主齿轮36的状态,沿顺时针方向,使辅助弹压弹簧38的接合解除动作的设定杆39旋转20度,以便不使主齿轮36伴随其旋转。通过该操作,弹压弹簧的另一端38b压靠于设定杆39的A边上,在副齿轮37的孔部37a的内部移动。通过弹压解除部37b,越过突起部37c,而到达接合部37b处。由于弹压弹簧38的另一端38b与副齿轮接合部37b接合,弹压弹簧38产生力矩,实现借助剪式齿轮36、37的夹入动作。
另外,在此时刻,剪式齿轮组件40仅仅安装于鼓轴41上,其沿周向、轴向均不固定。
下面对剪式齿轮组件40固定于鼓轴41上的动作进行描述。在将剪式齿轮组件40安装于鼓轴41上后,将轴环42安装于鼓轴41上。然后,将小螺钉43安装于开设于鼓轴端面上的螺钉孔41a上,进行紧固。由此,剪式齿轮36呈与轴承33的内圈,轴环42一起,由鼓轴41的台阶部41b,小螺钉43夹持的形状。换言之,主齿轮36按照沿轴向压力接触的方式,固定于鼓轴41上。
上述方案通过上述多个部件,实现借助主齿轮36向鼓轴41的驱动力的传递,该方案为齿轮端面的摩擦驱动。因此,必须沿轴向,用力对主齿轮36进行压力接触,以便主齿轮36不相对鼓轴41,实现空转。考虑到主齿轮36的蠕变造成的尺寸变化,突发的过大负荷,小螺钉43采用带垫圈和弹簧的小螺钉,以便防止今后小螺钉的松弛。
此外,在万一产生小螺钉松弛的场合,为了使小螺钉的松弛停止,防止主齿轮36与鼓轴41的空转,在鼓轴41和轴环42,以及轴环42和主齿轮36之间,设置止转部。鼓轴41和轴环42的嵌合部呈两个部位为矩形的形状41c(图3),形成止转部。在轴环42与主齿轮36之间,象图所示的那样,分别设置有凸部42a,以及凹部36c。该凹凸部沿周向具有充分的游动量,与普通的驱动传递无关,仅仅具有止转部的功能。
还有,装配顺序既可象上述那样,在弹压弹簧38的负载作业后,将剪式齿轮36固定于鼓轴41上,也可与此顺序相反。
再有,在鼓驱动组件31的分解维修时,在将剪式齿轮组件40拆卸的场合,必须要求弹压弹簧38的压力负载解除作业。该压力负载解除作业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方式为沿逆时针方向(反时针方向)旋转设定杆39。通过该操作,弹压弹簧部38的另一端38b象图5那样,压靠于设定杆39的B边上,越过突起37c部,从而解除与副齿轮接合部37d的接合。
上面对鼓驱动组件31的方案进行了概述。下面,对该方案的主要部位进行更加具体的描述,并且对通过本方案获得的效果进行描述。
首先,虽然面对有条带效应,但是通过采用剪式齿轮组件,获得减小条带效应的效果。之所以考虑该方式,是为了抑制主齿轮36与作为相对的齿轮的马达齿轮35之间的齿面分离。
在下述的条件下通过实验进行确认时,通过采用剪式齿轮,可将啮合的频率的旋转速度变化量减小1/3。
(条件)齿轮共同模数为0.5,扭转角为20度马达齿轮16齿,铜系合金鼓轴齿轮96齿,聚缩醛树脂鼓轴的旋转次数73rpm剪式齿轮的弹压弹簧力矩18N·cm(结果)无剪式齿轮w/f(颤动(wow flutter))0.50%0-p程度有剪式齿轮w/f(颤动(wow flutter))0.15%0-p程度剪式齿轮象在已有技术中描述的那样,具有减小条带效应的效果,但是必须进行压力负载,难于装配。
本发明的剪式齿轮象上述的那样,实现没有强制的装配,由此,实现提供具有条带效应减小效果的画质优良的图象成形装置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感光鼓11的驱动采用本发明的剪式齿轮,故可减小因感光鼓11的主齿轮的啮合不均匀,在感光鼓11中产生的旋转不均匀。
然后,对对应于厚纸,OHT等转印材料的种类,延缓图象成形的处理速度的类型的装置中的、剪式齿轮的条带效应减小效果进行描述。
在下面给出相对上述的条件,改变鼓轴的旋转次数,通过实验确认啮合的频率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结果。
(1/2速(鼓轴的旋转次数36.5rpm)的结果)无剪式齿轮w/f(颤动(wow flutter))0.32%0-p程度有剪式齿轮w/f(颤动(wow flutter))0.08%0-p程度(1/4速(鼓轴的旋转次数18.25rpm)的结果)无剪式齿轮w/f(颤动(wow flutter))0.25%0-p程度有剪式齿轮w/f(颤动(wow flutter))0.10%0-p程度在作为已有技术的惯性的提供(飞轮的安装)的方式中,具有下述情况,即,即使在1/1速(标准速度),获得效果的情况下,按照在1/2速、1/4速,仍未获得效果,或变差。与此相对,剪式齿轮在1/1速(标准速度)、1/2速、1/4速的全部速度下,获得啮合的频率的旋转速度变化减小的效果。
由此,显然知道,剪式齿轮具有不依赖图象成形的处理速度(鼓轴的旋转次数),获得条带效应减小的效果的优良效果。因此,剪式齿轮适合于具有多个图象成形速度的图象成形装置。
下面对感光鼓以外的驱动部适合采用剪式齿轮的实例进行描述。作为与感光鼓接触,进行图象成形的部件,具有转印带4(图6),中间转印体16(图7),与感光鼓11接触,均匀使感光体带电的接触带电辊14(图7),以及与感光鼓接触,进行形成于鼓上的潜像的显影处理的接触显影辊13(图7)等的图象成形处理机构。
如果这些图象成形机构具有速度变化(旋转不均匀),通过与感光鼓的接触部,将速度变化(旋转不均匀)传递给感光鼓,导致感光鼓的速度变化(旋转不均匀)。
在这些图象成形处理机构具有驱动部的场合,以驱动齿轮的啮合不均匀为代表的驱动部件的旋转不均匀产生感光体的速度变化,在感光体的曝光部,产生其周期的潜像不均匀。在该驱动部的旋转不均匀的振幅较大的场合,感光体的速度变化,以及潜像不均匀较大,产生条带效应。
抑制图象成形处理机构的驱动部的旋转不均匀造成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的方法,具有以下的2个方法。
(1)对图象成形机构的驱动部采取措施,减小驱动部的旋转不均匀的振幅(发生源的措施)。
(2)改变图象成形处理机构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条件,减小驱动部的旋转不均匀传递给感光鼓的量(传递部措施)。一般,由于上述(2)的方法伴随图象成形条件的变化,故其是困难的。因此,最好采用上述(1)的方法。
在上述实例中,感光鼓11的驱动采用剪式齿轮,但是并不限于此,显然,如果转印带4、中间转印体16、接触带电机构14、接触显影机构13等的图象成形处理机构的驱动采用剪式齿轮,则可减小这些部件的旋转不均匀。
由于这些与感光鼓接触的图象成形处理机构的驱动部采用剪式齿轮,故可减小驱动部的旋转不均匀的振幅,可防止在今后感光鼓的旋转精度的变差造成的条带效应的发生。
虽然面对有色位移,但是,齿轮与鼓轴的连接方法采用没有偏心、倾斜的方式,获得色位移减小的效果。
象上述那样,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将齿轮固定于鼓轴上时,将齿轮与轴嵌合,按照沿轴向压力接触的方式将两者固定,不采用弹簧销、平行销,故没有在过去实例中描述的那样的,这些部件的轴线偏移造成的、装配时的齿轮的偏心。
另外,与鼓轴嵌合的齿轮内径部的形状在与啮合的宽度相对的区域L(参照图1),不呈用于与弹簧销接合的槽形状,用作止转部的凹凸状,而呈纯圆筒形状。一般,如果在树脂模制件的内径部设置槽、缺口形状,则其部分的圆形度变差。由此,与鼓轴外径的嵌合松动在沿周向的一部分变大,其结果是,造成齿轮倾斜地安装于鼓轴上。
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象上述那样,由于齿轮内径呈纯圆筒形状,故可使齿轮内径圆形度具有较高精度。其结果是,与鼓轴外径的嵌合松动可在周向的整个区域变小,防止齿轮倾斜地安装于鼓轴上。
在本发明中,象上述那样,由于以压力接触方式将齿轮与轴固定,故必须防备万一的小螺钉的松弛。由此,在齿轮上,设置止转部36c,由于该止转部36c呈凹或凸形状,故在附近部,使齿轮内径的圆形度变差。如果该止转部36c的位置位于与啮合宽度相对的区域L内部,则导致齿轮相对鼓轴的偏心、倾斜。因此,必须考虑止转部36c的设置。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使该止转部36c位于相对区域L的外侧,防止今后产生齿轮相对上述鼓轴的偏心、倾斜等的不利情况,故齿轮相对鼓轴的安装精度实现最佳状态。
象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在本方案中,在将齿轮与鼓轴连接时,将齿轮相对鼓轴的偏心、倾斜抑制在最小程度。与鼓轴连接的状态下的齿轮的偏移精度提高。其结果是,使每种颜色的图象缩放量和色位移量减小,实现高画质。其不仅适合于齿轮安装于图象载体的轴上的场合,而且还适合于齿轮安装于转印传送机构、带电机构、显影机构的场合。
通过与过去实例(采用弹簧销)的实验比较,象以下的结果那样,与过去实例相比较,获得1/3程度的改善效果。下面给出数值结果。
(各种颜色的图象缩放量)过去实例·90μm实施例30μm(色位移量)过去实例最大为180μm实施例最大为60μm。
权利要求
1.一种图象成形装置所采用的图象成形机构的驱动器,该驱动器包括驱动源,该驱动源产生驱动力;驱动传递齿轮,该驱动传递齿轮传递来自该驱动源的驱动力;第1齿轮和第2齿轮,该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上述驱动传递齿轮啮合;弹压机构,该弹压机构与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接合,可沿周向弹压该两齿轮;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可在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上述驱动传递齿轮啮合的状态,使上述弹压机构在弹压状态和弹压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压机构的一个端部与上述第1齿轮接合;上述弹压机构的另一端部可在设置在上述第2齿轮上的接合部与接合解除部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机构包括移动辅助部件,该移动辅助部件使上述弹压机构的另一端部,在上述接合部和上述接合解除部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1齿轮、第2齿轮、以及弹压机构的齿轮组件可相对可回转的轴装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1齿轮、第2齿轮、弹压机构以及移动辅助部件的齿轮组件可相对可回转的轴装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源可按照多种速度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按照沿可回转的轴的轴向实现压力接触的方式将上述第1齿轮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齿轮包括齿轮旋转接合部,该齿轮旋转接合部沿齿轮旋转方向,与上述固定机构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轴包括轴旋转接合部,该轴旋转接合部沿轴旋转方向与上述固定机构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机构包括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与上述第1齿轮接触;螺纹部件,该螺纹部件与上述轴连接,沿轴向与上述接触部件压力接触。
11.一种图象成形装置,该图象成形装置包括图象成形机构,该图象成形机构形成图象;驱动源,该驱动源产生驱动该图象成形机构用的驱动力;驱动传递齿轮,该驱动传递齿轮传递来自该驱动源的驱动力;第1齿轮和第2齿轮,该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弹压机构,该弹压机构与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接合,可沿周向弹压该两齿轮;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可在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上述驱动传递齿轮啮合的状态,使上述弹压机构在弹压状态和弹压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压机构的一个端部与上述第1齿轮接合;上述弹压机构的另一端部可在设置在上述第2齿轮上的接合部与接合解除部之间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机构包括移动辅助部件,该移动辅助部件使上述弹压机构的另一端部,在上述接合部和上述接合解除部之间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1齿轮、第2齿轮以及弹压机构的齿轮组件可相对可回转的轴装卸。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1齿轮、第2齿轮、弹压机构以及移动辅助部件的齿轮组件可相对可回转的轴装卸。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源可按照多种速度驱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按照沿可回转的轴的轴向实现压力接触的方式将上述第1齿轮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齿轮包括齿轮旋转接合部,该齿轮旋转接合部沿齿轮旋转方向与上述固定机构接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轴包括轴旋转接合部,该轴旋转接合部沿轴旋转方向与上述固定机构接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机构包括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与上述第1齿轮接触;螺纹部件,该螺纹部件与上述轴连接,沿轴向与上述接触部件压力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图象成形机构具有载持图象的图象载体;上述驱动力被传递给上述图象载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图象成形机构包括载持图象的图象载体,以及与该图象载体接触的处理机构;上述驱动力被传递给上述处理机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机构为使上述图象载体带电的带电机构。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机构为转印有形成于上述图象载体上的图象的中间转印体。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机构为转印材料传送机构,该转印材料传送机构传送转印有形成于上述图象载体上的图象的转印材料。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机构为对上述图象载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图象成形装置,该图象成形装置包括图象成形部,该图象成形部形成图象;驱动源,该驱动源产生驱动该图象成形部用的驱动力;驱动传递齿轮,该驱动传递齿轮传递来自该驱动源的驱动力;第1齿轮和第2齿轮,该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驱动传递齿轮啮合;弹压机构,该弹压机构与第1齿轮和第2齿轮接合,可沿周向将两者弹压,可在上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与驱动传递齿轮啮合的状态,使弹压机构在弹压状态和弹压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文档编号F16H55/18GK1410842SQ02144299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0日
发明者北山邦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