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变速器用的流体操纵移动杆支承座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这样的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该组件所选用的流体压力能有效地把所有移动杆都推动到一个轴向的空挡位置,或能有效地推动所选定的任何一根移动杆至少进入一个所选定的轴向移动位置,以实现一个选定的齿轮传动比。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它最好是由一种压力流体如压缩空气或其它类似物质来操纵。该组件带有许多移动杆,每个移动杆都有一个轴向定位位置,一个第一轴向位移位置和一个第二轴向位移位置,移动杆从定位位置沿着第一轴线方向位移到第一轴向位移位置,沿第二轴线方向位移到第二轴向位移位置。与每个移动杆都有相联的支承座组件上,有一个操纵部分,它包括三个可供选择的压力腔,压力腔用于推动所述的移动杆进入它的三个可选择的轴向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由于用一个容积比较小的空腔来驱动移动杆进入规定的轴向定位位置,因而用一个单个的阀来对定位阀加压,该定位腔可以操纵移动杆支承组件中的所有移动杆。
移动杆支承座组件中,有许多可轴向移动的移动杆(也可称为移动轨或移动棒),每个移动杆上都装有或连有一个移动拨叉,移动杆进行选定的轴向运动,并通过一个离合器的轴向运动(或带有离合器齿的齿轮的轴向运动)使所选定的传动齿轮啮合或脱开。在现有技术中,这些是众所周知的。参看美国专利,专利号为3,150,395;3,611,823;4,152,949;4,194,410和4,445,393,从中即可看到这些内容。这些专利全部都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在此,这些专利都被列入参考文件。
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一般是用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及其控制机构来驱动。这些在现有技术中也是众所周知的,参阅美国专利,专利号为2,924,111;2,931,237;2,932,371;2,943,502;2,943,719;2,974,766和4,445,393;这些专利全部都转让给了本发明的受让人,在此,这些专利都被列入参考文件。
现有技术的流体操纵移动杆支承座组件,一般来说是令人满意的,并且在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用于遥控和/或自动控制的齿轮变速器。但现有技术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它们结构复杂、生产、安装、维修费用昂贵,要使用弹簧或其它装置来把移动杆定位在空挡位置(亦即当发生压力流体丧失而可能引起不希望发生的传动装置失效时这些装置要把变速器变换到空挡位置);操纵各个移动杆的空挡或定位缸体所需要的流体体积较大,因而排出这些流体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许多阀来驱动所有的移动杆到轴向中心位置。上述情况使得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具有不希望有的不灵活、结构复杂和/或价格昂贵等缺点。
按照本发明,现有技术的缺点可以被克服或减至最少。本发明提供一种比较简单、可靠的压力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该组件使用了较小容积的缸体和活塞组件来把各种移动杆可靠地轴向定位于它的空挡位置上,因而可以允许移动杆支承座组件中所有的定位缸体/活塞组件可用流体方式相互连接起来,并用一个单个阀来控制,最好是用一个电磁阀来控制。与现有技术装置相比较,上述结构使得移动杆变换速度较快,所有移动杆在它的空挡位置都能可靠对中,並提供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价格低廉、用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新的、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本发明的这个目的及其它目的和优点,在阅读了最佳实施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之后就更清楚了。
图1为使用本发明所述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的齿轮变速器或变速器部分的图解说明;
图2为本发明所述移动杆支承座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移动杆支座组件沿图4A和4B中的3-3线所截取的顶视图;
图4A和图4B为本发明所述移动杆支承座组件沿图3中的4-4线所截取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移动杆支承座组件的仰视图;
图6为从图5的6-6线所截取的局部剖面图,该图示出了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中的联锁机构。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某些专门术语,这仅仅是为了引用方便,因而不加以限定。例如术语“向前”和“向后”指的是当变速器或变速器移动杆支承座组件装在机动车上时的传动方向是向前和向后;“在右边”和在“左边”指的是使用该术语的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向内”和“向外”分别指的是指向所述装置的几何中心和离开所述装置的几何中心;术语“向上”和“向下”指的是使用该术语的附图中的方向。上述所有的术语都包括它们的正常派生的和等效的含义。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流体操纵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的一种典型的齿轮变速器或变速传动部分10可参看图1,变速器10是一种具有一对中间轴的简单变速器或传动部分,这种结构在本技术领域
中是众所周知的,参看前述专利号为3,105,395及4,152,949的美国专利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其结构。
图示的变速器10包括一个输入轴14,其上装有一个可与之一起旋转的输入齿轮16。输入轴14通过一个主离合器由一个原动机或扭矩变换器(图中未示出)驱动,这在本技术领域
中也是众所周知的。一对基本上相同的中间轴18和18A,通过轴承20和20A安装在支承座(图中未示出)上,主轴或输出轴22最好是活动安装或枢轴式安装在变速器机座上。
中间轴20和20A固定着中间轴齿轮24、26、28、30及32,通过这些齿轮实现中间轴的旋转。中间齿轮24与输入齿轮16始终啮合在一起。第三速主轴齿轮34围绕着主轴22,它靠中间轴齿轮26支撑着并始终与它啮合在一起。第二速主轴齿轮36围绕着主轴22,它靠中间轴齿轮28支撑着并且始终与该齿轮啮合在一起。第一速主轴齿轮38围绕着主轴22,它靠中间轴齿轮30支撑,并且始终与该齿轮啮合在一起。反向主轴齿轮40围绕着主轴22,它由一对空转齿轮(图中未示出)支撑着,并且始终与这对惰轮啮合在一起。这对惰轮则由中间轴齿轮32所驱动并且与该齿轮始终啮合在一起。正如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已经知道的那样,主轴齿轮34、36、38和40最好能相对于主轴22作径向移动。使用活动安装的主轴和/或空套的主轴齿轮的优点,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都是熟知的。通过参看前面已经述及的专利号为3,105,395的美国专利,将可以了解得更加详细。
轴向可滑动的离合器42、44和46安装在主轴22上(最好是通过花键联接),以使离合器能对轴作相对滑动,并且两者可以一起转动。离合器42可以从图示的空挡位置向左移动,直接把主轴22与输入轴14及输入齿轮16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变速器10的第四挡速率(或直接驱动)。离合器42还可以从图示位置向右移动,使主轴22与主轴齿轮34啮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变速器10第三挡速率。离合器44可以从图示位置向左移动,使主轴22与主轴齿轮36啮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二挡速率。也可把离合器44从图示位置向右移动,使主轴22与主轴齿轮38啮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变速器10的第一挡速率。离合器46可以从图示位置向右移动,使主轴22与主轴齿轮40相啮合,从而实现变速器10的反向转动。当然,离合器42、44和46可以是刚性离合器、摩擦离合器、闸瓦离合器和/或同步离合器等。
移动拨叉或齿轮拨叉48装在离合器42的凹槽,以便调整离合器42在主轴22上的轴向位置。移动拨叉50装在离合器44的凹槽中,以便调整离合器44在主轴22上的轴向位置。移动拨叉52装在离合器46轴向凹槽中,以便调整离合器46在主轴22上的轴向位置。
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包括三根轴向移动的移动杆54、56及58(又叫移动轨或移动棒),它们基本上是平行的,并且分别在移动杆支承座68中的基本上相互平行的孔62、64及66中作独立的轴向滑动。移动杆支承座68可以常规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的机座(图中未示出)上。移动拨叉48可与移动杆54一起轴向移动,移动拨叉50可与移动杆58一起轴向移动,移动拨叉52可与移动杆56一起轴向移动。当然,在移动杆和移动拨叉之间可以采用在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各种形式的操纵杆和/或其它机械或流体连接方式。
一个控制装置如中央处理机70提供指示阀组件72所需要的齿轮啮合传动比的信号。阀组件72通常包括许多独立的控制阀,如电磁阀或其它类似的阀。阀组件72以流体方式与一个流体压力源74相连接,压缩流体最好是像压缩空气这样的流体,而压力源74最好由调节阀76来调节。压力流体阀组件72可采用众多阀结构中的任何一种,它可以将压力流体输送到移动杆支承组件12中,以便控制移动杆到达所选定的轴向位置,这在下面还要详细介绍。从控制器70给阀组件72所发出的指令信号,可以是流体的、电的、机械的或者它们的组合形式。这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中央处理机70最好是美国专利4,595,986所示的微处理机为基础的机构,因此其公开说明书作为参考文件列入文件中。变速器10应用了美国专利4,361,060所示的自动机械变速系统,该公开说明书也作为参考文件列入文件中。
图中所示的变速器10应用了刚性的、非同步牙嵌离合器,这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当然,也可使用摩擦离合器、同步的刚性离合器和/或闸瓦离合器,这些离合器在美国专利4,194,410;3,924,484和3,799,002中有比较充分的介绍。它们的公开说明书做为参考文件列入文件中。由于在任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离合器处于啮合状态,为了避免损坏变速器,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还包括一个互锁机构,以便防止在某一给定的时间内,三个移动杆54、56、58中有一个以上的移动杆同时从它的空挡位置移动。
图中所示的变速器10具有四挡正向速率,一个反向速率,因此移动杆56和固定在其上的移动拨叉52只能用于反向速率时的啮合及脱开。但是应当了解,本发明中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还可以在具有五个正向速率和一个反向速率的变速器中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拨叉52可以用来实现第一挡速率(或正向的小减速比)及一个反向速率。
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的详细构造可参看图2、3、4、5和图6。由图可见,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包括一个带有安装凸缘78的支承座68。该凸缘78可用来把支承座68固定在变速器的机座上。该移动杆支承座组件还包括一个阀和安装座80,和一个可拆下的阀安装座盖板82,它用螺栓84固定在安装座80上。在盖板内部装有阀组件72。阀的安装座80和移动杆支承座68还确定了各种流体的通道,这在下面还要更详细地介绍。阀组件安装座80包括一个流体进口接头86,该接头86用于与管道88相连接进而与流体压力源70相连接。
阀组件安装座80内还有与电源(图中未示出)相连的接头和与中央处理机相连的接头,它接受中央处理机发来的指令并操纵电磁阀。
移动杆54、56、58的结构及与它们各自对应相连的活塞/缸体组件90、92及94的结构可参看图4和图5。由图5可见,内部装有致动活塞/缸体组件90、92、94的移动杆支承座部分的直径比支承移动杆54、56、58的支承座部分的直径要大些。因此,在本发明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中,移动杆56和与它相连的活塞/缸体组件92被反向放置,并且插入到移动杆58和与之相连的致动组件94及移动杆54和与之相连的致动组件90的中间。这样就形成了套装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使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在宽度和高度两个方向上都比较紧凑和/或可以应用更大的活塞/缸体表面积。
参看图4A和图4B,图中详细地表示了移动杆54及与它相连的活塞/缸体致动组件90的结构细节。当然,移动杆56及它的致动组件92和移动杆58及与它相连的致动组件94的功能和结构都是基本上与之相同的。
移动杆54滑动安装在移动杆支座68上的孔62中,移动杆上装有移动拨叉48,它是通过螺纹结构轴向固定在移动杆上的。移动杆支承座68中的凹槽98可以允许移动杆54及移动拨叉48从图示定位位置轴向移动到它的轴向位移位置。在移动杆支承座68中还形成了其它与98相似的凹槽,以便允许其它的移动杆和移动拨叉作轴向移动。
致动活塞100轴向固定在移动杆54上,它被密封地滑动安装在由支承座68所限定的致动缸体102上。在图示实施例中,轴
104及螺母106把活塞100夹在它们中间,从而将活塞轴向固定在移动杆54上。可移动的致动活塞100,把缸体102分成右腔108和左腔110两个部分,在支承座68和安装座80上所形成的流体通道112和114可以分别把缸体两腔108和110与它们各自的操纵阀相连通,这在下面还要详细介绍。
简言之,当腔108为压力腔,110腔为排出腔时,移杆54和移动拨叉48就沿轴向向左移动,实现第四挡速率的啮合。而当腔110为压力腔,108为排出腔时,移动杆54和移动拨叉48就沿轴向向右移动,实现了变速器10的第三挡速率的运转。
一对空挡定位活塞116和118,密封地滑动安装在缸体120中,又密封地滑动安装在移动杆54的缩颈部分124上,缩颈124的位置由轴肩126和128所限定。应当注意,衬套130可以用来规定台肩104和126在移动杆54上的位置。缸体120的两端由侧壁132和134限定。在缸体120的园柱内径表面上形成的环形槽136与在支承座68和安装座80中形成的流体通道138相连通,以便使定位活塞116和118之间的空间140与空挡操纵阀相连通,这在下面还要详细介绍。应当注意,环形凹槽136和定位活塞116和118相对放置的平面上的锥形表面可以保证定位活塞处于各个轴向位置时,导入通道138的压力流体都与定位活塞之间的空间140相连通。一对小排气通道150与缸体120相连通,以便把密封在里面的压力流体排出。
定位活塞116和118分别相对于缸体120所作的向左或向右的轴向移动都分别受到侧壁134和132的限制。同样,定位活塞116和118分别相对于移动杆54所做的向右和向左的轴向移动都分别受到移动杆台肩126、128的限制。定位活塞116和118相对于缸体120作向左或向右的轴向移动,还分别受到其它定位活塞处于何种接合状态的限制。因此,移动杆54和移动拨叉48从图示定位位置所做的轴向移动受到空挡定位活塞116和118之间的最大轴向间隔146的限制。同样,当压力流体通过通道138进入空腔140中(该空腔的范围由定位活塞116和118所限定),而腔108和110处于排出状态时,将使移动杆54和移动拨叉48可靠地定位在它的轴向空挡位置。
在变速器的驱动力矩发生中断的情况下,用较小的轴向力就可脱开各种离合器。因此所要求定位活塞116和118的表面积和空腔140中所需要的压力流体的体积就减到最小。对于所有三根移动杆54、56、58的可靠的空挡定位来说(即变速器10在空挡位置的可靠定位)只需要三个定位空挡腔,故所需压力流体的总体积较小,可以由一个单个的控制阀来供给,这样可以大大简化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和与其相连的阀组件72的结构,同时还可降低成本并提高它的可靠性。
参看图3、4A和4B,可以看到,阀组件72包括11个两位三通的电磁控制的滑阀。简单地说,电磁控制的滑阀152、154、156和158是用来控制变速器辅助部分(图中未示出)的移动的,它们并不构成本发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电磁控制的滑阀160、162、164、166和168可分别用来实现变速器10选定的第一挡、第二挡、第三挡、第四挡和反向挡的速率工作。在本实施例中,用电磁控制滑阀170来控制输入端的制动器。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利用阀168和170之间的空间,但是,如果在有第五挡正向速度的变速器情况下,那么移动拨叉52就需要作向左的轴向移动,上述空间可以在此时利用。电磁控制滑阀172,通过把所有的主传动部分的移动杆实现可靠的轴向定位,来选择变速器10的空挡位置。
各个电磁控制阀基本上是相同的,每个滑阀都包括一个螺线管传动机构174,该机构有一个接头与电源相连接,它在三通阀体180中控制着一个两位的滑阀件178。阀体180包括三个通道,第一个通道180和压力流体接头86连通,第二通道186和排出孔连通,第三通道188和缸体有关的空腔连通。滑阀件通常位于第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三个通道188和排出孔186接通,而压力流体通道关闭。滑阀件也可移动到第二个位置,在此位置,第三通道188和压力流体通道182接通,而排出孔186关闭。在现有技术中,两位三通电磁滑阀是众所周知的,各种类型的电磁阀市场上都有供应,因此它的结构形式并不构成本发明的组成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特点是在万一发生例如压力流体源74失效或流体管道失效或诸如此类的情况下,仍可保持变速器10内的齿轮处于啮合状态。当人们考虑变速器10在重载汽车中的使用时,就可看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保证重载汽车的变速器不会突然地及无意地从齿轮的啮合位置移动到空挡位置。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当变速器在系统压力丧失的情况下,能保持齿轮的啮合,从而使载重汽车具备了保持它的发动机制动能力的可能性,同时使得载重汽车还可能继续行驶至安全地点(所谓“跛行回家”)。移动杆54、56和58中的每个杆上,都装有一个啮合装置的止动装置,图上只示出了一个这样的机构190。制动机构190包括一个滑动地安装在孔194上的柱塞或球形件192,孔194与孔162横交。在弹簧196的作用下,制动滚珠192沿着孔62的径向方向向内作弹性移动,并分别和移动杆54上的球形凹槽198及200相接合(这就是移动杆54分别处于第四挡速率或第三挡速率时的位置),以便保持移动杆54处于该轴向移动的位置。
各移动杆54、56和58都还装有一个空挡止动和传感组件。图中只示出了一个这样的组件202。空挡止动和传感组件包括一个装在孔206中的制动滚珠或柱塞204,孔206与孔62相交。弹簧206推动滚珠204沿径向向内移动,以便当移动杆处于轴向空挡位置时,与移动杆54上的空挡止动凹槽210相接合。组件202还包括一个传感器(或开关机构),它包括一个柱塞212及开关机构214,以便当移动杆54处于空挡位置时,提供一个信号指示。在每一个移动杆上都装有一个相同的空挡传感开关214,所有开关都必须提供一个与它有关的空挡位置的信号指示,以向中央处理机70表示该变速器10处于空挡位置。另一个传感器组件216是用来指示反向齿轮的啮合状态,以便启动尾灯和/或指示运行报警装置的其它反向工作状态。反向传感组件216包括一个移动杆56的延伸部分218,当移动杆56从图示的定位空挡位置轴向向右移动时,该延伸部分与一个柱塞220相接触,从而使开关222接通。
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最好还装有一个如图6所示的互锁机构224,以便当三个移动杆54、56、58中的任何一个从空挡位置移动时,阻止其它两个移动杆移动。简单地说,移动杆支承座68上有一个横向孔226,该孔与装有移动杆54、56、58的孔62、64和66相交,移动杆54、56和58上分别开有槽228、230、232。当移动杆处于空挡位置时,这些槽都与孔226对中。轴销234滑动地装在移动杆56中。活塞236和238分别滑动地安装在移动杆56和54之间和移动杆56和58之间,并且它们的轴向长度等于孔间间隔加上槽的径向深度。轴销234的轴向长度通常等于孔64的直径。因此,移动杆中的任何一个从空挡位置移动时,就会引起活塞236和238的轴向移动,使它们紧密地与其它两个移动杆的环形槽部分接触,从而把其它两个移动杆锁紧在空挡位置上,这些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这种类型的互锁机构的结构和作用在现有技术中也是众所周知的。这里就不再对它作进一步的介绍。
因此,可以看到在本发明变速器10中,实际上只有六个电磁控制阀是用来变换四种向前的速率和一种向后的速率。由于给第七个电磁阀提供流体通道和安装空间,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还可以用于具有五种向前的速率和一种向后速率的变速器或变速转动部分。另外,用于检测变速器10中输入轴16和输出轴22的转速的速度传感器组件250和252可以装在移动杆支承座组件里,以便自动操纵变速器10而不需要对变速器10的结构作大的修改。
虽然这里已经相当详细地介绍了本发明的最佳结构形式,但应该看到,本发明所公开的最佳实施例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可对零件的组合、排列方面的详细结构进行各种更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齿轮变速器10的、由压力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该组件包括一个移动杆支承座68,它具有许多沿轴向延伸的、通常是平行的移动杆孔62;移动杆53滑动地安装在每个移动杆孔中,每个移动杆都有一个轴向定位位置,一个第一轴向位移位置和一个第二轴向位移位置,移动杆从定位位置沿着第一轴线方向轴向位移到第一轴向位移位置,沿第二轴线方向位移到第二轴向位移位置;移动拨叉48与每个移动杆都相联并在其上轴向滑动,移动拨叉在移动杆的第一轴向位移位置上实现第一齿轮传动比的啮合,也在移动杆的第二轴向位移位置上实现第二齿轮传动比的啮合,还在移动杆的轴向定位位置上脱开第一和第二齿轮传动比;每个移动孔都具有与它相联的一个第一缸体102,该缸体由支承座所限定,一个第一移动活塞100,该活塞轴向固定在各个移动杆上并且密封地滑动安装在第一缸体上,从而形成第一压力流体腔110和第二腔压力流体腔108,对所选第一压力流体腔的加压能够使得第一移动活塞轴向推动移动杆从定位位置到第一轴向位移位置,对所选第二压力流体腔的加压能够使得第一移动活塞轴向推动移动杆从定位位置到第二轴向位移位置;可与压力流体源相连接的阀装置180,用于对选定的做为压力流体腔的第一腔或第二腔分别进行加压或排出;该移动杆支承座组件的特征在于每个移动孔具有与它相联的由该支承座所限定的定位缸体136;第一定位活塞116和第二定位活塞118都密封滑动安装在该定位缸体中,第一和第二定位活塞在该定位缸体中轴向可分离的最大距离146通常等于移动杆在轴向定位位置和第一轴向位移位置之间的轴向移动距离,并且还通常等于移动杆在轴向定位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移位置之间的轴向移动距离,第一和第二定位活塞相对放置的两个表面之间限定了一个可选择为流体压力腔及排出腔的第三腔140,第一定位活塞从第二定位活塞处出发沿着第一轴线方向移动,第一阻挡装置限制该第一定位活塞相对于移动杆沿着第一轴线方向的轴向移动,第二阻挡装置限制了该第二定位活塞相对于移动杆沿着第二轴线方向的轴向移动,当该第一及第二定位活塞和第一及第二阻挡装置分别相接合时,它们之间的轴向分离的距离通常等于上述最大距离146;由定位缸及第一和第二定位活塞限定的流体通道142在所选定的压力和排出流体通道138和第三压力腔之间提供了恒定的流体流量;空挡选择阀及与它相联的阀装置可对选定做为加压和排出流体的通道分别进行加压和排出;及每个所选定的加压和排出第三腔与选定的加压和排出流体通道以流体相联,因而可以依靠一个单个的空挡选择阀把所有的移动杆都可靠地推动到它的定位空挡位置。
2.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每个移动杆相联的移动杆支承座部分限定了一个具有较小周边的第一部分,并限定了一个第二部分,该部分有具有较大周边的操纵和定位缸体,移动杆的安排使得相邻的支承座部分中的第一部分的轴向伸出方向相反。
3.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承座中有用于安置速度传感组件的孔。
4.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移动杆都有一个第一可弹性位移的止动机构,用来把移动杆弹性地保持在它的第一和第二轴向位移位置,移动杆还有一个单独的第二止动机构,用来把移动杆弹性地保持在它的轴向定位位置。
5.权利要求
4中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止动机构包括一个与它相联的开关装置,用来提供一个当移动杆处于轴向定位位置时的信号指示,
6.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移动拨叉与在前述第一部分上的移动杆相联接。
7.权利要求
4中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拨叉与在前述第一部分上的移动杆相联接。
8.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阀装置包括许多可单独控制的二位三通电磁阀,每个阀都具有把一个孔和压力流体源相连接的第一位置,和把该孔与排出口相连接的第二位置。
9.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活塞是密封地滑动支承在移动杆上。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齿轮变速器10的由压力流体操纵的移动杆支承座组件12,该组件装有许多移动杆(54、56、58),每个移动杆上都有与之相联的可供选做压力腔和排出腔的第一腔108和第二腔110。压力腔和排出腔用于在第一和第二轴向位移位置对移动杆进行轴向定位。一个具有较小容积,可选作压力腔的第三腔140,用来把每个移动杆可靠地定位在它的空挡位置上。
文档编号F16H63/02GK87107365SQ87107365
公开日1988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1987年12月11日
发明者约瑟夫·哈米尔顿·麦克宁克 申请人:伊顿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