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vc模压加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0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Upvc模压加筋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PVC模压加筋管,包括A模管和B模管,所述A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A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所述B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B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其中,还包括C模管,所述A模管、B模管和C模管均由UPVC通过模具制做而成,C模管的根数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增加,所述C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C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PVC模压加筋管,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UPVC管材长仅能连接2米的缺陷,而且具有耐低温,弹性模量大,便于加工的优点。
【专利说明】 UPVC模压加筋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管材,尤其涉及一种UPVC模压加筋管。

【背景技术】
[0002]UPVC管是一种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原料,不含增塑剂的塑料管材,它具备一般聚氯乙烯的性能,又具有耐腐蚀性和柔软性好的优点,特别适用于供水管网。由于它不导电,因而不容易与酸、碱、盐发生电化学反应,酸、碱、盐都难于腐蚀它,所以不需要外防腐涂层和内衬,柔软性好,克服了过去塑料管脆性的缺点,在荷载作用下能产生屈服而不发生破
O
[0003]在现有技术中,UPVC管基于上述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市政建设中的排水、排污,但在具体实践中UPVC管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管体抗压能力不足,弹性模量需改进。另外,市场上现有的UPVC管均为标准件,因其长度固定不能灵活调整,故管体长度有时不能更好的与排水、排污工程相匹配。因此,针对现有的UPVC管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UPVC模压加筋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UPVC模压加筋管,不但管体长度灵活调整,克服了现有的仅为固定2米的缺陷,而且管材具有耐低温,弹性模量大,便于制做加工的优点。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UPVC模压加筋管,包括A模管和B模管,所述A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A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所述B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B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其中,还包括C模管,所述A模管、B模管和C模管均由UPVC通过模具制做而成,C模管的根数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增加,所述C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C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
[0006]A模管、C模管与B模管之间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B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A模管的插口管插入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
[0007]或者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择数根C模管与A模管和B模管连接,即首先数根C模管相互连接,具体为一根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另一根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另一根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下一根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如此类推直至数根C模管之间连接为一整管,然后整管一端的插口管插入B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A模管的插口管插入整管另一端的承口管至定位面。
[0008]上述的UPVC模压加筋管,其中,A模管、C模管与B模管的管壁上均设有数个环状加强筋。
[0009]上述的UPVC模压加筋管,其中,A模管、C模管与B模管连接后形成的UPVC模压加筋管其管长为2?8米,管径为0.2?2米,A模管、C模管与B模管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PVC模压加筋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即原有的管长通过A模管与B模管连接后只能是2米,不能更好的广泛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C模管,C模管的根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加,实现了管体连接后管长范围为2?8米,管径为0.2?2米,从而加大了 UPVC模压加筋管的使用范围。另外,UPVC模压加筋管在具有弹性模量大,耐低温,便于加工等优点的同时,通过设置加强筋,增强了管体的抗拉、抗压强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A模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B模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C模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A模管、B模管和C模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IA模管 2B模管 3C模管
[0017]4插口管5承口管6内腔
[0018]7定位面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0]图1为A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B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C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A模管、B模管和C模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请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PVC模压加筋管,包括A模管和B模管,所述A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A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所述B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B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与现有技术区别在于还包括C模管,所述A模管、B模管和C模管均由UPVC通过模具制做而成,C模管的根数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增加,所述C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C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
[0022]A模管、C模管与B模管之间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B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A模管的插口管插入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或者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择数根C模管与A模管和B模管连接,即首先数根C模管相互连接,具体为一根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另一根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另一根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下一根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如此类推直至数根C模管之间连接为一整管,然后整管一端的插口管插入B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A模管的插口管插入整管另一端的承口管至定位面。
[0023]上述的UPVC模压加筋管,因为由UPVC模压而成,具有UPVC良好的性能,耐低温,弹性模量大,便于制做和加工,通过设置C模管,可对C模管根数的灵活调整;与本实用新型相比,市场上现有的UPVC管均为标准件,因其长度固定不能灵活调整,故管体长度有时不能更好的与排水、排污工程相匹配。本是实用新型A模管、C模管与B模管连接后形成的UPVC模压加筋管其管长为2?8米,管径为0.2?2米,适合各种市政工程中排水、排污的施工。
[0024]此外,A模管1、C模管3与B模管2的管壁上均设有数个环状加强筋9,增大了管体抗扭能力,可有效放置管体变形现象的发生,A模管、C模管与B模管通过热熔方式连接,显著提高了连接效果。
[0025]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UPVC模压加筋管,包括A模管和B模管,所述A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A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所述B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B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C模管,所述A模管、B模管和C模管均由UPVC通过模具制做而成,C模管的根数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增加,所述C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C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 A模管、C模管与B模管之间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B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A模管的插口管插入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 或者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择数根C模管与A模管和B模管连接,即首先数根C模管相互连接,具体为一根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另一根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另一根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下一根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如此类推直至数根C模管之间连接为一整管,然后整管一端的插口管插入B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A模管的插口管插入整管另一端的承口管至定位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PVC模压加筋管,其特征在于:A模管、C模管与B模管的管壁上均设有数个环状加强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UPVC模压加筋管,其特征在于:A模管、C模管与B模管连接后形成的UPVC模压加筋管其管长为2?8米,管径为0.2?2米,A模管、C模管与B模管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文档编号】F16L9-128GK204267905SQ201420521031
【发明者】杜元浩 [申请人]荆州洪湖科技有限公司, 杜元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