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道,包括一管道主体,所述的管道主体内设置有小管道,所述小管道侧壁上设置多个通孔,小管道的内壁通过通孔与小管道的外壁的流体层相通,所述小管道的内壁、外壁上至少其中之一为扰流面,所述的扰流面为延长流体经过路径的弧形或螺旋形;还包括一连接嵌件,所述连接嵌件为圆筒状,所述连接嵌件的顶端套有紧固件,所述连接嵌件底端的内壁上固定有多个凸起,所述连接嵌件下端的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径向的第二通孔,所述管道主体的上端通过浇铸包覆在所述连接嵌件的内外侧壁上,所述管道主体的外表面顶端端面低于所述连接嵌件的顶端端面。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管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

【背景技术】
[0002]在现实生活中,管道无处不在,小到家庭中的水管,大到输气、输水、输油的各种管道,都有共同点,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管道来输送流体,压力越大,管道内的流速越快,反之越小;压力大管道容易破裂,同时能源消耗也大。
[0003]现有技术的管道的连接件连接部分连接的不牢固,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由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道,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一种管道,包括一管道主体,所述的管道主体内设置有小管道,所述小管道侧壁上设置多个通孔,小管道的内壁通过通孔与小管道的外壁的流体层相通,所述小管道的内壁、外壁上至少其中之一为扰流面,所述的扰流面为延长流体经过路径的弧形或螺旋形,所述小管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管道主体的直径,所述小管道与所述管道主体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为流体层,所述管道内壁与小管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流体层,所述小管道内为流体经过的通道,所述小管道围绕其中心轴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凹凸弧形扰流面,所述小管道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小管道内表面设有多个凹凸弧形扰流面;还包括一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主流文丘里管渐缩段、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和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在所述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向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倾斜的与主流文丘里管喉部连通的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中心开有引入流体流入的开孔,且所述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的外侧分别套设于所述小管道的内部。
[0007]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设置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距离主流流体流入端的1/2L,其中L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均与水平轴线呈45°。
[0008]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所引入的流体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中心上游1/5L处汇聚、形成对冲,其中L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长度,所述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主流文丘里管渐缩段、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均为回转体。
[0009]还包括一动力装置,其设于所述扰流管的一端。
[0010]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连接前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文丘里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0015]如图1、2及3所示,一种管道,包括一管道主体2,所述的管道主体内设置有小管道3,所述小管道侧壁上设置多个通孔5,小管道的内壁通过通孔与小管道的外壁的流体层4相通,所述小管道的内壁、外壁上至少其中之一为扰流面,所述的扰流面为延长流体经过路径的弧形或螺旋形;还包括一连接嵌件,所述连接嵌件为圆筒状,所述连接嵌件的顶端套有紧固件,所述连接嵌件底端的内壁上固定有多个凸起61,所述连接嵌件下端的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径向的第二通孔62,所述管道主体的上端通过浇铸包覆在所述连接嵌件的内外侧壁上,所述管道主体的外表面顶端端面低于所述连接嵌件的顶端端面。
[001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文丘里管7,包括依次相连通的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701、主流文丘里管渐缩段702、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705和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706,在所述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向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705倾斜的与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连通的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所述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中心开有引入流体流入的开孔704。所述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设置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距离主流流体流入端的1/2L,其中L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均与水平轴线呈45°。所述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所引入的流体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中心上游1/5L处汇聚、形成对冲,其中L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长度。5所述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701、主流文丘里管渐缩段702、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705、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706均为回转体。
[0017]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包括管道主体2和小管道3,所述小管道3的直径小于所述管道主体2的直径,所述小管道3与所述管道主体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为流体层4,所述管道内壁I与小管道3的外表面302之间形成流体层4,所述小管道3内为流体经过的通道,所述小管道3围绕其中心轴的内表面301设有多个凹凸弧形扰流面,所述小管道3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5。本技术方案,所述小管道3内表面301设有多个凹凸弧形扰流面,当流体经过管道时,流体层4与所述小管道3的内表面301因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改变了原有向外的压力的方向为向内的压力方向,使管壁内流体在运动状态中四周内壁向外方向产生的压力大大减小,管道破裂机会减少,同时由此产生的摩擦力大大减少,使管道内的流体流速变快,更为重要的是压力差转移区向内产生的推动力,推动管道内的流体更快流动,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安全性得到提高。该结构适用于在自然状态,或动力状态的各种管道。
[0018]所述凸起沿所述连接嵌件的圆周向均布。所述凸起为水平片状,其顶端为弧形。所述小管道为扰流管,所述通孔沿扰流管内流体流动方向重复排列。还包括一动力装置,其设于所述扰流管的一端。
[0019]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小管道为扰流管,所述通孔沿扰流管内流体流动方向重复排列还包括管道外的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与扰流管相连接,所述小管道为多层结构,所述小管道最内层为扰流层。所述的扰流管内外壁至少其一为弧形、或螺纹形、或螺旋形。
[002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管道,所述的管道内设有至少一个弧形或螺旋形的扰流条或扰流管。所述管道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管道的进口以及出口处均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进口和出口。所述扰流管为中空结构。所述扰流管的一端设有动力装置。
[002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嵌件底端的内壁上固定有六个凸起,凸起沿连接嵌件的圆周向均布,凸起为水平片状,其顶端为弧形。凸起在浇铸后就嵌在管道的管道壁里,可以防止管道与连接嵌件的相对移动,使二者的连接更加牢固。连接嵌件下端的侧面上随机开有若干个径向的第二通孔,通孔为不规则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有两个,分别为一个矩形的和一个三角形的。管道主体的上端通过浇铸包覆在连接嵌件的内外侧壁上,管道的内表面顶端端面与连接嵌件的顶端端面平齐,管道的外表面顶端端面低于连接嵌件的顶端端面且高于通孔,通常外表面顶端端面的高度在连接嵌件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处,这样既节省了原材料,又把通孔浇铸在管道内,通孔可以增加二者连接的牢固性,防止连接嵌件的相对转动和脱落;连接嵌露出管道的部分可以套上紧固件(图中未示出),本实施方式采用的紧固件是内丝活接帽,由于管道的内壁的高度与连接嵌件的高度相同,管道在和另一段管道连接时可以直接抵靠在其端面上,再通过紧固件固定拧紧,可以有效的防止流体的渗漏,另一方面由于连接嵌件较薄,连接嵌件内的内壁部分可以对其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
[0022]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不会车加工较深的凹槽,生产效率高,产品不易产生裂缝,整个加工过程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对以后的使用不会有安全隐患,安全可靠。
[0023]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道主体,所述的管道主体内设置有小管道,所述小管道侧壁上设置多个通孔,小管道的内壁通过通孔与小管道的外壁的流体层相通,所述小管道的内壁、外壁上至少其中之一为扰流面,所述的扰流面为延长流体经过路径的弧形或螺旋形,所述小管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管道主体的直径,所述小管道与所述管道主体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为流体层,所述管道内壁与小管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流体层,所述小管道内为流体经过的通道,所述小管道围绕其中心轴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凹凸弧形扰流面,所述小管道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小管道内表面设有多个凹凸弧形扰流面;还包括一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主流文丘里管渐缩段、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和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在所述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向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倾斜的与主流文丘里管喉部连通的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中心开有引入流体流入的开孔,且所述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的外侧分别套设于所述小管道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设置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距离主流流体流入端的1/2L,其中L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均与水平轴线呈4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所引入的流体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中心上游1/5L处汇聚、形成对冲,其中L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长度,所述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主流文丘里管渐缩段、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主流文丘里管扩散段、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均为回转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动力装置,其设于所述扰流管的一端。
【文档编号】F16L9-00GK204284681SQ201420667890
【发明者】梁洪昌 [申请人]广西金滩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