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655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铆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中,对连接柔性极耳的要求较高,既要保证柔性极耳相互之间紧密连接,有要保持柔性极耳的完好无缺。现有技术中,实心铆钉铆接强度比较高,但是要求被铆接零件必须具备很高的机械强度,铆接过程中用力大,容易损伤柔性极耳材料;空心铆钉铆接时,不容易损伤柔性极耳材料,但在铆接过程中,铆钉容易发生弯曲影响铆接质量;而拉铆钉的铆接强度太低,翻边量小,不适合高强度的铆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技术铆接过程中用力大、铆钉容易发生弯曲、影响铆接质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铆接强度高、保持柔性极耳完好、铆钉不容易弯曲的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采用的技术方案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包括铆钉帽、铆钉管,其特点是铆钉管靠近所述铆钉帽一端壁厚、远离所述铆钉帽一端壁薄,远离所述铆钉帽端部设有开口槽。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用开口极耳还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上述的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其特点是开口槽为十字槽。
上述的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其特点是铆钉帽、铆钉管为经过退火的铝或铜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方案主要解决了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技术难题,通过机械加工对铆钉中心孔进行渐变孔径加工和铆钉上部开槽,保证铆接强度和质量。通过改变铆钉开槽的位置和深度,铆钉中心孔径和外径的比例,使铆钉适应不同的铆接距离和铆接强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产品质量稳定。可广泛应用于材料间的铆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为1是铆钉帽,2是铆钉管,3是铆钉上部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参照附图1,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采用紫铜棒料,通过车床加工成为图1所示形状,铆钉帽1外径为Φ8mm,内径为Φ2mm,铆钉管2长度为10mm,外径为Φ6mm,底部内径为Φ2mm,上部内径为Φ3mm,中心孔径沿长度方向渐变,铆钉上部共有4个开口3,互相垂直,中心对称,开口槽深度为2mm,宽度为1mm。铆钉经过机械加工后退火处理,消除加工应力。该铆钉可以铆接25个0.1mm的金属镍柔性极耳。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包括铆钉帽、铆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管靠近所述铆钉帽一端壁厚、远离所述铆钉帽一端壁薄,远离所述铆钉管端部设有开口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为十字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帽、铆钉管为经过退火的铝或铜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铆钉技术领域中动力电池用开口铆钉,包括铆钉帽、铆钉管,其特点是铆钉管靠近所述铆钉帽一端壁厚、远离所述铆钉帽一端壁薄,远离所述铆钉帽端部设有开口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加工对铆钉中心孔进行渐变孔径加工和铆钉上部开槽,保证铆接强度和质量。通过改变铆钉开槽的位置和深度,铆钉中心孔径和外径的比例,使铆钉适应不同的铆接距离和铆接强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产品质量稳定。可广泛应用于材料间的铆接。
文档编号F16B19/08GK2667227SQ200320125948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2日
发明者郝德利, 韩立明, 郭杰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