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200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做为固定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结构,使该感应总承得以不透过黏固的方式,而可以简易但稳定地固装于自动龙头内部。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从工业至居家常见的流量管控元件,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其是由位于其头端的转把或按把来控制出水及水量的调整,而在一些大量使用的场所,利用一种感应使用者而自动提供定流出水的自动龙头,则有超越传统水龙头而被大量设置的趋势。
在既知的自动龙头的设计上,感应装置及其他的控制线路常被集纳于一总承的盒体中,该盒体的一侧为可让感应装置的感应电眼侧测使用者是否靠近使用的感应侧,该感应侧通常被凸露于自动龙头出水侧的本体上且可能与本体表面齐平,其经常性的作法是在自动龙头的本体上开设一供凸露感应电眼的视窗槽,而感应总承盒体的感应侧形成可嵌入该视窗槽的凸起,由此互相嵌合地让感应总承的其中一侧定位于自动龙头的适当位置。上述的嵌合动作只是将感应总承的感应侧嵌入自动龙头的相应处,但却不是就此可以永久稳定地固定感应总承,尤其是感应总承具有一定重量,而其凸起的感应侧只是局部地嵌入单薄的自动龙头的视窗槽壁上,充其量此结合只能限制感应总承不沿着自动龙头的轴心方向下滑,但是,其重量却会造成其整体向自动龙头的底部方向后仰而使感应总承自视窗槽中脱出。现有克服感应总承后仰的作法是在感应总承周边涂饰黏剂,由此将感应总承黏固于自动龙头的内管壁上,不过此种作法的垢病是,当感应总承因故障而需要拆换时,必须费时费力的清除这些胶渣,而众所周知,自动龙头内除感应总承外尚有供导引水流的水管,因此其空间有限甚可说是狭窄,实在不利于有效地清除这些胶渣。
传统另一种解决感应总承后仰的作法是,另用在自动龙头的底部或自动龙头欲安置的台面上设固定结构,再透过其他连结元件将该感应总承连接固定于该等固定结构上。不过,上述外加固定结构只会造成自动龙头在结构及安装上的复杂,因此,目前业界已多舍弃不用而采直接的黏固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固定结构,不用黏著剂将感应总承固定于自动龙头的内管壁上,上述的固定结构对于成应总承的维修是极为方便的,只需扭出弹性夹即可轻易卸除感应总承,而且其不论固定或卸除的操作均可达到不用工具的地步,装配颇为简易。又,该弹性夹的体积刚好适于狭窄的内管空间,具装设或操作并不致造成干扰其他元件的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固定结构,将感应总承的一凸起的感应侧嵌设于自动龙头本体位于出水侧的框槽中,以限定该成应总承的纵向移位,自动龙头本体形成框槽的相对侧设一个贯通至内管的通孔;而一个在开放端具有两脚部的弹性夹,则以其脚部朝上地伸入于自动龙头本体的内管中,并使其最后定位于其中一脚部卡入自动龙头本体的通孔中,而另一脚部抵顶于感应总承的背侧,以限定该感应总承的横向移位。
其中该通孔为一平直孔。
其中该弹性夹靠近其脚部处形成一微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固定结构,还可以将感应总承的一凸起的感应侧嵌设于自动龙头本体位于出水侧的框槽中,以限定该感应总承的纵向移位,自动龙头本体形成框槽的相对侧设一个贯通至内管的螺孔;而一螺钉自该螺孔螺入且使其末端抵顶于该感应总承的背侧,以限定该感应总承的横向移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试举较佳实施例用以充份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龙头本体1、一感应总承2及一弹性夹3,其中龙头本体1位于其出水的一侧设置一框槽11,而其相对侧则开设一通孔12;感应总承2其具有一凸出的感应侧21,并以该侧嵌入龙头本体1的框槽11中使其沿龙头本体1轴心方向的纵向移动得被限制;弹性夹3其一端为圈绕连结的封闭端,相对开放端为两相对设置的脚部31、32,将弹性夹3的两脚部31、32相对向压挤后伸入龙头本体1的内管13中并向上移动,其中一脚部31沿抵著感应总承2的背侧22,另一脚部32沿抵著内管壁131,其中脚部32在移至通孔12处时顺势以其近端部的弯折部33卡入该通孔12中,使弹性夹3得以暂时性定位并以其两端脚部31、32分别抵顶于感应总承2的背侧22及龙头本体1的内管壁131上,而这种抵顶也同时产生对感应总承2的横向侧压制力,使其可以稳固地设置于龙头本体1的框槽11内而不致后仰掉出。在上述结构中,弹性夹3的脚部31、32近末端处所形成的弯折部33除可行使嵌抵于通孔12的功能外,其弯折的滑顺角度也使弹性夹3在内管13中的伸入或抽出操作得以不受阻碍。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其与较佳实施例一的差异在,自动龙头本体5的通孔为一螺孔51,而一支具有螺纹的螺钉6自该螺孔51螺入,且最后螺钉6的末端61直接抵顶于感应总承2的背侧22,此种实施方式可得到更稳固的固装效果,只是需要利用如螺丝起子等工具来操作。
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展现的结构及其组装方式非为本实用新型的唯一限制,如弹性夹3不限于所公开的线材型式,也可以是扁材或其他适合的断面材所制成的夹体,当然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形状的夹体。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当以申请的专利范围所记载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固定结构,将感应总承的一凸起的感应侧嵌设于自动龙头本体位于出水侧的框槽中,以限定该成应总承的纵向移位,其特征在于自动龙头本体形成框槽的相对侧设一个贯通至内管的通孔;而一个在开放端具有两脚部的弹性夹,则以其脚部朝上地伸入于自动龙头本体的内管中,并使其最后定位于其中一脚部卡入自动龙头本体的通孔中,而另一脚部抵顶于感应总承的背侧,以限定该感应总承的横向移位。
2.如权利要求1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通孔为一平直孔。
3.如权利要求1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夹靠近其脚部处形成一微弯折。
4.一种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固定结构,将感应总承的一凸起的感应侧嵌设于自动龙头本体位于出水侧的框槽中,以限定该感应总承的纵向移位,其特征在于自动龙头本体形成框槽的相对侧设一个贯通至内管的螺孔;而一螺钉自该螺孔螺入且使其末端抵顶于该感应总承的背侧,以限定该感应总承的横向移位。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龙头的感应总承固定结构,该感应总承的感应侧嵌设在自动龙头出水侧的本体上一框槽中,而本体设上述框槽的相对背侧设一贯通螺孔;一弹性夹以其开口端的脚部由自动龙头底部伸入,使其中一脚部抵顶于感应总承的背部,另一脚部卡入前述的螺孔中,由此结构使感应总承得以固定于自动龙头的内管壁中。
文档编号F16K51/00GK2690701SQ20042000183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6日
发明者黄斌翰 申请人:黄斌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