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弹簧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6698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弹簧活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弹簧活塞。
背景技术
气弹簧广泛应用于健身器械、汽车纺织机械、复印器械、家具、医疗器械等领域。目前所使用的气弹簧,主要由缸筒、活塞和活塞杆等组成。而气弹簧活塞又是气弹簧中的关键零件,活塞在运行过程,要求回气通畅,如回气受阻不通畅,就会造成活塞运行失效。由于活塞相对缸筒运动时,往往因摩擦产生材料屑术或油尘、其他垃圾等杂质,如果该杂质堵塞回气孔,就会造成回气孔堵塞,回气不通畅将会使气弹簧运行不可靠而导致功能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皆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回气孔不堵塞,确保活塞运行可靠的气弹簧活塞。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气弹簧活塞,其包含设在缸筒内、连接在活塞杆上的活塞体,活塞体上设有油气孔和回气孔,外环槽中设有浮动密封的“O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体回气孔一端设有多层由过滤环定位的丝网,另一端设有与回气孔相通的环槽和径向凹槽;所述的活塞体环槽端部紧贴着密封环槽的阀片和压板。
所述的丝网为1-5层,交错叠放。
所述的油气孔3-4个,回气孔为1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活塞体回气孔的一端设有可阻挡各种杂质的多层交错叠放的丝网和密封环槽的阀片和压板,使结构更完善,确保气弹簧在回气过程中不被杂质堵塞,活塞运行可靠,达到功能设计效果,还具有高低温下气密性强、动作平稳、噪声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塞在气弹簧中的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气弹簧活塞包括设在缸筒16内、连接在活塞杆9上的活塞体1,活塞体上径向均布有3-4个油气孔4,油气孔与外环槽相通,外环槽内设有浮动密封的“O”型密封圈2,该密封圈贴合在缸体内壁上,活塞体上还设有一个回气孔3,该回气孔由大、小孔组成的带有内肩的通孔,其一端的内肩处设有由过滤环6定位的可过滤压力气体中杂质的丝网5,丝网120目,有三层,交错叠放;另一端设有与回气孔相通的环槽7和径向凹槽8,环槽和径向凹槽通过紧贴的阀片15、压板13密封,0.3毫米厚的阀片相当于密封垫,由压板压紧同时紧靠在活塞杆9轴肩上。活塞通过螺母14紧固在活塞杆上,缓冲套12、唇形密封件11、导套10依次安装在缸筒内的活塞杆上,并形成充满少量航空液压油和氮气的容气腔室。唇形密封圈11在充入氮气时两唇收缩,为氮气的进入留出间隙,当氮气充入足量时,两唇放开,起了很好的密封作用。另一端由封头封死,形成不可拆卸、一次性使用的结构。
气弹簧活塞工作时,活塞杆9在外力作用下向右腔缓慢移动,同时带动活塞1、阀片15、压板13同步向右,此时“O”型密封圈2进入环槽左侧,从油气孔4进入的右腔被压缩的气体更使“O”型密封圈紧紧密封在密封面上,同时又从回气孔3进入的压缩气体经丝网5过滤后由环槽7、径向凹槽8进入左腔,随着活塞向右移动的距离越大,左腔充满的压缩气体越多,形成压力差。当活塞杆9移动到位解除外力后,在压力差作用下,左腔气体推动“O”型密封圈2向右移动,解除原来的密封,由于油气孔数量多,总的截面积远大于回气孔的截面积,使压缩气体立即由左腔经油气孔4进入右腔,使右腔立即形成高压力,快速推动活塞1,带动活塞杆9向左移动而复位。当活塞反向安装时,移动的速度与上述相反,即左移慢、右移快。
本实用新型气弹簧活塞内的氮气和少量航空液压油,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选择不同压力等级的气和油,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气弹簧活塞,其包含设在缸筒(16)内、连接在活塞杆(9)上的活塞体(1),活塞体上设有油气孔(4)和回气孔(3),外环槽中设有浮动密封的“O型”密封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体回气孔(3)一端设有多层由过滤环(6)定位的丝网(5),另一端设有与回气孔相通的环槽(7)和径向凹槽(8);所述的活塞体环槽(7)端部紧贴着密封环槽的阀片(15)和压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弹簧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网(5)为1-5层,交错叠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弹簧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孔(4)3-4个,回气孔为1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气弹簧活塞,包括设在缸筒内、连接在活塞杆上的活塞体,活塞体上设有油气孔和回气孔,外环槽中设有浮动密封的“O”型密封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活塞体回气孔一端设有多层由过滤环定位的交错叠放的丝网,另一端设有与回气孔相通的环槽和径向凹槽,并由阀片和压板紧贴密封,本设计多层交错叠放的丝网和密封环槽的阀片、压板,使气弹簧在回气过程中能将杂质阻挡在外,不会堵死,确保活塞运行可靠,还具有高低温下气密性强、动作平稳、噪声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J1/00GK2833260SQ20052001501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0日
发明者叶国辉 申请人:叶国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