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模式转换机构的锤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839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模式转换机构的锤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锤钻驱动器,尤其涉及用于在螺丝刀模式、钻机模式和锤钻模式之间转换的系统,其中螺丝刀模式提供由离合器组件限制扭矩的旋转输出,钻机模式提供不由离合器组件限制扭矩的旋转输出,锤钻模式提供不由离合器组件限制扭矩的旋转和冲击输出。
背景技术
动力工具的制造者不断受到动力工具要操作容易还要给使用者提供多种功能的挑战。当给定动力工具在全世界销售时这种挑战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各种市场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往往使动力工具由于标有复杂的符号和文字而受到阻碍。
在1998年1月6日授权的名称为“动力工具和机构”的美国专利No.5,704,433和2002年11月19日授权的名称为“动力工具和机构”的美国专利RE37,905中均描述了一种用于调节锤钻操作模式的装置。这些专利描述了在单个调节套管上结合有离合器调节和锤机构致动的设置装置。尽管这种装置已为全世界锤钻驱动器用户所满意地接受,但我们的目的是对锤钻驱动器提供一种容易使用的模式转换系统,并增强其功能。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教导提供了一种锤钻/驱动器,其包括具有输出元件的马达、行星齿轮变速器、离合器组件以及离合器避开元件。包括环形齿轮的行星齿轮变速器从输出元件接收旋转动力并产生旋转输出。离合器组件具有与环形齿轮相连接的离合面,和第一销组件,所述第一销组件具有第一从动件、第一销元件以及偏压第一从动件与离合面接触的第一弹簧。离合器避开元件具有与环形齿轮相连接的避开面,和第二销组件,所述第二销组件具有第二从动件、第二销元件、偏压第二从动件离开避开面的第三弹簧以及偏压第二从动件离开第二销元件的第四弹簧。
另一方面,本发明教导提供了一种方法,其包括提供具有变速器、输出主轴、离合器和离合器避开元件的手动工具,变速器包括环形齿轮,离合器包括与环形齿轮相连接的离合面以及第一从动件,离合器避开元件包括与环形齿轮相连接的避开面以及第二从动件,输出主轴由变速器驱动,第一从动件与离合面接合;选择钻削模式或锤钻模式,在钻削模式下向输出主轴提供旋转动力,在锤钻模式下向输出主轴提供旋转和冲击动力;以及移动第二从动件与避开面接合,以阻止环形齿轮旋转。
从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将会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进一步的应用范围。应该认识到,尽管这些详细的描述和具体的实施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仅仅是为了示意的目的而不是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将会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其中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动力工具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变速器组件;图4是变速器组件一部分的侧视图,示出了变速器套筒;图5是变速器套筒的后视图;图6是沿图5所示的线6-6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减速齿轮组组件、变速器套筒、壳体的一部分以及离合器机构的一部分;图8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离合器机构和锤机构;图9是调节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沿着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纵向轴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表示离合器组件处于螺丝刀模式;图11是沿着大体上横断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纵向轴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当动力工具在螺丝刀模式操作时锤致动接头和致动器接头之间的关系。
图12是与图10所示相似的局部剖视图,但表示在钻机模式下被操作的动力工具;图13是与图11所示相似的局部剖视图,但表示在钻机模式下被操作的动力工具;图14是与图10所示相似的局部剖视图,但表示在锤钻模式下被操作的动力工具;图15是与图11所示相似的局部剖视图,但表示在锤钻模式下被操作的动力工具;图16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二动力工具的侧视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离合器机构和锤机构;图18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三动力工具的侧视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离合器机构和锤机构;图20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四动力工具的侧视图;图21是图20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后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变速器套筒;图22是图20所示的动力工具的一部分的示意图,示出第二销元件处于以一定距离与第一环形齿轮上的锁紧部件间隔的状态;图23是与图22所示相似的示意图,但表示当锤机构被致动并且后向力作用在输出主轴上时第二销元件与环形齿轮上的锁紧部件相接合;图24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五动力工具的侧视图;图25是图8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离合器机构和锤机构;图26是图24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备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7是图24所示的动力工具的第二备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动力工具的俯视图,但表示动力工具处于锤钻模式;图29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六动力工具一部分的侧视图;图30是穿过图29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当第二调节套管位于螺丝刀模式位置时第二调节套管、锤致动滑块和锤机构致动器的相应位置;
图31是与图30所示相似的剖视图,但表示当第二调节套管位于钻机模式位置时第二调节套管、锤致动滑块和锤机构致动器的相应位置;图32是与图30所示相似的剖视图,但表示当第二调节套管位于锤钻模式位置时第二调节套管、锤致动滑块和锤机构致动器的相应位置;图33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七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局部俯视图;图34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八动力工具的示意图;图35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九动力工具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6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十动力工具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7是图36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第二调整滑块;图38是与图37相似的视图,但表示动力工具处于钻机设定模式;图39是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第十一动力工具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0是图39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侧视图,更详细地示出了旋转选择器凸轮;以及图41是图39所示的动力工具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和2,依照本发明的教导而构造的锤钻/驱动器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表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锤钻驱动器10可以是有绳或无绳(电池供电的)装置并具有壳体12、马达组件14、多级变速器组件16、离合器机构18、冲击或锤机构19、输出主轴组件20、卡盘22、扳机组件24以及电池组26。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锤钻/驱动器10的几个部件例如卡盘22、扳机组件24以及电池组26实质上是常规的部件,并不需要在本申请中进行特别详细的描述。
为了更详尽地理解锤钻/驱动器10中常规部件的操作可参考多种出版物。这种出版物的一个实例是1999年4月27日授权的共同受让的美国专利No.5,897,454,该专利披露的内容在此完整引入作为参考。除了在此所述的内容,壳体12、马达组件14、多级变速器组件16、离合器组件18以及输出主轴组件20的多个部分可以通过在2002年8月13日授权的名称为“多级动力工具变速器”的美国专利No.6,431,289中详细描述的方式进行构造和操作,该专利披露的内容在此完整引入作为参考。除了在此所述的内容,锤机构19和输出主轴组件20的多个部分可以通过在1998年1月6日授权的名称为“动力工具和机构”的美国专利No.5,704,433以及2002年11月19日授权的名称为“动力工具和机构”的美国专利RE37,905中描述的方式进行构造和操作,上述专利披露的内容在此完整引入作为参考。
壳体12可包括端盖组件30和手柄壳组件32,手柄壳组件32可包括一对配套的手柄壳34。手柄壳组件32可包括手柄部分36和传动系或本体部分38。扳机组件24和电池组26可与手柄部分36机械连接并与马达组件14电连接。本体部分38可包括马达腔40和变速器腔42。马达组件14可被封装在马达腔40内并包括延伸到变速器腔42内的可旋转输出轴44。具有多个轮齿46的马达小齿轮46可与输出轴44转动连接在一起。扳机组件24和电池组26配合以本领域公知的方式选择性地向马达组件14供电,从而控制输出轴44旋转的转速和方向。
变速器组件16被封装在变速器腔42内并可包括转速选择器机构60。马达小齿轮46通过变速器组件16连接至输出轴44,使得可以向变速器组件16输入较高转速、低扭矩的驱动。变速器组件16可包括多个减速元件,这些减速元件通过转速选择器机构60选择性地接合以提供多种速比。每种速比以预定方式乘以驱动输入的转速和扭矩,以允许变速器组件16的输出转速和扭矩以所需方式在较低转速、高扭矩输出和较高转速、低扭矩输出之间变化。变速器输出被传递到和卡盘22连接以进行旋转的输出主轴组件20,以允许扭矩被传递到刀头(未示出)。离合器机构18与变速器组件16相连并且用于控制传递到输出主轴组件20的最大扭矩。
参照图3,变速器组件16可以为三级三速的变速器,其包括变速器套筒200、减速齿轮组组件202以及转速选择器机构60。在所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转速选择器机构60与美国专利No.6,431,289中描述的转速选择器机构60相同。
另外参照图4-6,变速器套筒200可包括限定了大体上中空的变速器孔或空腔212的壁体件210,减速齿轮组组件202布置在所述中空的变速器孔或空腔212内。变速器套筒200可包括本体214和基体216。变速器套筒200的本体214直径比较一致并且通常比基体216的直径更小。基体216的内径的尺寸被设计成容纳马达组件14的前端。
在基体216内可形成多个凸台226。凸台226可在基体216的外表面230上限定多个第一槽228和在基体216的内表面234上限定多个第二槽232。第一槽228被构造成容纳形成手柄壳34的内表面242的定位凸缘238,以使变速器套筒200与手柄壳34对准并阻止变速器壳体200和手柄壳34之间的相对转动。第二槽232将在下文给出详细描述。
变速器套筒200的本体214可包括圆柱形本体部分246和销壳体部分248。圆柱形本体部分246可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组环形接合齿254和256。
凸头264将本体部分246分别分隔成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260和262。第一组环形接合齿254可在本体部分246的内表面上形成并从凸头264向后延伸至基体216。第二组环形接合齿256也在本体部分246的内表面上形成但是从凸头264向前延伸。第一和第二组环形接合齿254和256的齿可沿本体部分246的内表面266均匀间隔布置。第一和第二组环形接合齿254和256的每个齿的构造是相同的。
销壳体部分248可从本体部分246径向向外延伸,超过本体部分246长度的大部分。第一和第二致动器孔274和275可形成在销壳体部分248内并向后延伸穿过变速器套筒200的基体216。在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和/或第二致动器孔274和275是阶梯状的,具有在变速器套筒200后部带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部分276和在变速器套筒200前部带有更小的第二直径的第二部分278。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致动器孔274和275的第一部分276穿过第一壳体部分260的壁并在基体216的内表面234内形成槽280。销壳体部分248将在下文给出更详细的描述。
变速器套筒200的其余部件与在美国专利No.6,431,289中描述的大体相同,因而在此不需要对变速器套筒200给出更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3和7,减速齿轮组组件202可包括第一减速齿轮组302、第二减速齿轮组304以及第三减速齿轮组306。第一减速齿轮组302可在有效模式(active mode)下操作,而第二和第三减速齿轮组304和306可在有效模式和无效模式(inactive mode)下操作。在有效模式的操作使减速齿轮组执行减速和增加扭矩的操作,而减速齿轮组在无效模式下的操作则使减速齿轮组提供具有转速和扭矩的输出,所述转速和扭矩大致等于提供给该减速齿轮组的旋转输入的转速和扭矩。在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减速齿轮组302、304和306中的每一个都是行星齿轮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可用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各种其它类型的减速齿轮组替换上述形成减速齿轮组组件202的一个或多个减速齿轮组。
第一减速齿轮组302可包括环形齿轮310、第一组行星齿轮312和第一减速托架314。第一环形齿轮310可以是具有多个沿其内径形成的轮齿310a的环形结构。离合面316被形成在第一环形齿轮310的前端面318的外周,并将在下文给出更详细的描述。第一环形齿轮310可被布置在变速器套筒200中由基体216限定的空腔212的一部分内。
第一减速托架314可被形成为平的圆柱形状,并且多个销322从其后面324延伸出。具有第一环形部分334、第二环形部分336和多个保持突起338的第一止推垫圈332可被定位在第一减速齿轮组302的后面。保持突起338可与变速器套筒200的基体216上的第二槽232(图5)接合,因而可以阻止第一止推垫圈332和变速器套筒200之间的相对转动。马达组件14以美国专利No.6,431,289中描述的方式与变速器套筒200相连。在给出的实施例中,马达组件14与变速器套筒200配合以阻止第一止推垫圈332的轴向移动。第一环形部分334与第一环形齿轮310的后端面342接触,提供一耐磨面并控制第一环形齿轮310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量。第二环形部分336可在轴向上与第一环形部分334间隔布置,使第一环形部分334向前延伸以为第一组行星齿轮312提供一耐磨面,该耐磨面也对第一组行星齿轮312在轴向上移动的量进行控制。
第一组行星齿轮312可包括多个行星齿轮344,每个行星齿轮344大体上是圆柱形的,具有在其外周上形成的多个轮齿344a和在其中心形成的销孔346。每个行星齿轮344可旋转地支承在与相关的第一减速托架314的销322之一上,并被设置成其轮齿344a以啮合方式与第一环形齿轮310的轮齿314a接合。在输出轴44上的马达小齿轮46的轮齿46a也以啮合方式与行星齿轮344的轮齿344a啮合,马达小齿轮46用作第一减速齿轮组302的中心齿轮。
在美国专利No.6,431,289中公开了第一减速齿轮组302的其它方面以及第二和第三减速齿轮组304和306的细节,因而在此不需要给出详细描述。简单地说,第一减速齿轮组302产生可输入到第二减速齿轮组304的第一中间扭矩输出。第二减速齿轮组304被构造成接收来自第一减速齿轮组302的扭矩并产生被输出到第三减速齿轮组306的第二中间扭矩。第三减速齿轮组306被构造成接收来自第二减速齿轮组304的扭矩并产生可被传递到输出主轴460(图1)的输出扭矩。在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减速齿轮组组件202的整个齿轮或减速装置分别由第二和第三环形齿轮360和400的轴向位置控制,第二和第三环形齿轮360和400分别与第二和第三减速齿轮组304和306相关联。更具体地说,第二和第三环形齿轮360和400每个可经由转速选择器机构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在第一位置,相应的减速齿轮组(304或306)在有效状态下操作,在第二位置,相应的减速齿轮组(304或306)在无效状态下操作。
当第二环形齿轮360位于第一位置时,沿第二环形齿轮360的圆周形成的多个齿370与在变速器套筒200的内部形成的第一组环形接合齿254接合,由此使第二环形齿轮360与变速器套筒200非转动地接合。当第二环形齿轮360位于第二位置时,齿370与第一组环形接合齿254脱离并且环形齿轮360的内齿360a与在第一减速托架314上形成的齿314a接合在一起,由此使第二环形齿轮360与第二中心齿轮358和第二减速托架364同步旋转。类似地,当第三环形齿轮400位于第一位置时,沿第三环形齿轮400的圆周形成的多个齿418与在变速器套筒200内部形成的第二组环形接合齿256接合,由此使第三环形齿轮400与变速器套筒200非转动地接合。当第三环形齿轮400位于第二位置时,齿418与第二组环形接合齿256脱离并且环形齿轮400的内齿400a与在第三减速托架404上形成的齿404a接合在一起,由此使第三环形齿轮400与第三中心齿轮398、第三行星齿轮架404共同旋转。
如上所述,可经由转速选择器机构60改变第二、第三环形齿轮360、400的轴向位置。简要地说,转速选择器机构60可包括被构造成容纳转速变化输入的开关部分510,以及被构造成按照转速输入变化来操纵减速齿轮组组件202的致动器部分512。
在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致动器部分512包括旋转选择器凸轮520、多个线夹522和弹簧元件523。每个线夹522都由圆铁丝制成,所述圆铁丝被弯曲呈半圆524形状,具有一对从半圆524向外延伸的突头526。半圆524的尺寸被设计成装配在线夹槽374和422内,线夹槽374和422分别沿第二和第三环形齿轮360和400的圆周形成。线夹522的突头526从空腔202向外延伸到变速器套筒200上形成的相关联的线夹槽284、286内。突头526足够长,使得它们从变速器套筒200的本体214的外表面258向外伸出。
旋转选择器凸轮520可包括弧形选择器本体530和开关突片532。可穿过选择器本体530形成一对第一凸轮槽540a和540b及一对第二凸轮槽544a和544b。选择器本体530的尺寸被设计成可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变速器套筒200的本体部分246的外径接合。第一凸轮槽540a和540b中每一个的尺寸都被设计成可容纳与第二环形齿轮360相接合的线夹522的突头526之一,而第二凸轮槽544a和544b中每一个的尺寸都被设计成可容纳与第三环形齿轮400相接合的线夹522的突头526之一。每对凸轮槽被构造成与配套的线夹522的相关的一个配合,以响应旋转选择器凸轮520的旋转而使第二和第三环形齿轮360和400中相应的一个轴向定位,旋转选择器凸轮520的旋转可通过与开关部分510相关联的弧形带600而起作用。在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经由开关突头532与旋转选择器凸轮520相连的选择器按钮602被构造成可向旋转选择器凸轮520传递接收到的来自操作者或使用者的手动输入。
参照图3和8,离合器机构18可包括离合器元件700、第一接合组件702、第一调节机构704、第二接合组件1702以及第二调节机构1704,输出主轴20可包括壳体或齿轮箱1400、输出主轴460以及安装凸缘1404,而锤机构19包括第一凸轮1902、弹簧1904、第二凸轮1906以及致动器1908。
离合器元件700可以是一个被固定到第一环形齿轮310的外径上并从第一环形齿轮310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构件。离合器元件700可包括环形离合面316,该离合面316在第一环形齿轮310的前端面318上形成并选择性地锁紧齿、凸缘或穹形齿等部件1316,这些部件1316可与环形离合面316沿径向隔开(例如沿径向向外)。
离合器元件700外径的尺寸被设计成在由变速器套筒200的基体216限定的空腔212的一部分内旋转。所示实施例中的离合面316被示出由多个峰710和谷712限定,所述峰710和谷712相互对应地布置,从而形成一系列由大约18°角限定的斜面。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也可以采用其它离合面构造。
第一接合组件702可包括销元件720、从动弹簧722以及从动件724。销元件720可包括圆柱形本体部分730,其外径的尺寸被设计成在第一致动器孔274(图6)的第二部分278(图6)内滑动配合,第一致动器孔274形成在变速器套筒200的销壳体部分248中。销元件720还包括端部732和头部734。端部732被构造成与调节机构704接合,在所示实施例中被形成在销元件720的本体部分730的末端内,并具有一定球面半径。头部734连接于本体部分730与端部732相对的末端并被形成为平的圆柱或圆筒形,其尺寸可在致动器孔274(图6)的第一部分276(图6)内滑动配合。由此,头部734可防止销元件720被向前推压伸出致动器孔274(图6)。
从动弹簧722是压缩弹簧,其外径尺寸被设计成在致动器孔274(图6)的第一部分276(图6)内滑动配合。从动弹簧722的前端与销元件720的头部734接触,同时从动弹簧722的相对端与从动件724接触。从动件724的端部740是圆柱形的,其尺寸被设计成在从动弹簧722的内径内滑动配合。这样,从动件的端部740可作为一个在压缩时防止从动弹簧722弯折的弹簧从动件。从动件724还包括具有圆柱形本体部分746的从动部分744、尖端部748以及凸缘部分750。本体部分746的尺寸被设计成滑动配合在致动器孔274的第一部分276内。尖端部748被构造成与离合面316接合,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被形成在从动件724的本体部分746的端部内,并具有球面半径。凸缘部分750形成在本体部分746和端部740交会处。凸缘部分750大体是平的并被构造成可以承受由从动弹簧722施加的偏压力。
第一调节机构704可包括第一调节构件760和调节套管762。第一调节构件760的形状是大体上的中空圆柱形,其尺寸被设计成装配在输出主轴组件20的齿轮箱1400外周。第一调节构件760可包括环形面768,在环形面768上形成调节轮廓770。另外参照图9,调节轮廓770可包括第一调节段772、最后调节段774、多个中间调节段776以及在第一与最后调节段772、774之间的任选斜面部分77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最后的中间调节段776z和最后调节段774之间包括第二斜面部分779。同时在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调节轮廓770从第一调节段772到最后一个中间调节段776z的部分被形成具有恒定坡度的斜面。
调节套管762与第一调节构件760相连并包括多个凸起的夹紧面790,该夹紧面790使锤钻驱动器10的使用者可自由地转动调整套管762和调节结构760,以在调节段772、774和776中所需的一个调节段上设定调节轮廓770。可采用调节指示器指示调节轮廓770相对于输出主轴组件20的壳体部分766的位置。调节指示器可包括在输出主轴组件20上形成的箭头792(图2)和被标记在调节套管762圆周上的刻度796。
第二接合组件1702可包括第一销1730、第二销1720、第一弹簧1733以及第二弹簧1735。第一销1730可包括圆柱形本体部分,其外径尺寸被设计成滑动装配在第二致动器孔275(图5)的第二部分278(图6)内,所述第二致动器孔275形成在变速器套筒200的销壳体部分248上。第二销1720还包括尖端部1732和从动件1724。尖端部1732被构造成与第二调节机构1704接合。在给出的实施例中,可作为压缩弹簧的第一弹簧1733被布置在变速器套筒200和在第二销1720的圆柱形本体部分外周形成的环形凸缘之间,并向前压靠第二销1720与第一销1730接触,使得尖端部1732与第二调节机构1704接合。从动件1724的尾部1740被形成为与锁紧部件1316接合,在离合器元件700或在备选的环形离合面316上形成锁紧部件1316。可作为压缩弹簧的第二弹簧1735布置在第一销1730和第二销1720之间,并允许第一销1730在限制第二销1720沿轴向向后移动(例如当第二销1720与形成锁紧部件1316的结构在轴向上排成行时)的位置沿轴向移动。
第二调节机构1704包括第二调节构件1760,并可像本实施例那样采用调节套管762,或着采用单独的调节套管(未示出)。第二调节构件1760的形状大体上是中空圆柱形的,其尺寸被设计成装配在和第一调节构件760径向分离(例如沿径向向外)的输出主轴组件20的齿轮箱1400外周上。可选择地,第二调节构件1760可偏离第一调节构件760(例如位于其后面)。第二调节结构1760可包括环形面1768,在环形面1768上形成调节轮廓1770。调节轮廓1770可包括第一调节段1772、最后调节段1774、布置在第一调节段1772和最后调节段1774之间的斜面部分1779,以及锤致动突起1781。
锤机构19的第一凸轮1902可与输出主轴460一体形成并包括多个棘轮齿1910。第二凸轮1906可包括多个匹配的棘轮齿(未详细示出)、多个接合突起1914以及多个接合穹形齿1916。第二凸轮1906被容纳在齿轮箱1400内,使得接合突起1914与形成在齿轮箱1400内部的对应槽滑动接合。致动器1908可包括具有多个匹配穹形齿1922和致动器突起1924的本体部分1920。致动器1908被容纳在第二凸轮1906后部的齿轮箱1400内,使得致动器突起1924向齿轮箱1400外部伸出并定位在第二调节结构1760上的锤致动突起1781的旋转路径上。弹簧1904可以是压缩弹簧,并偏压第一和第二凸轮1902和1906使其相互分离。应该认识到,致动器1908由扭簧(未示出)向使锤机构不起作用的位置偏压。
参照图1-3和8-11,在工具10的操作过程中,初始的驱动扭矩由马达小齿轮46从马达组件14传递到第一组行星齿轮312,使第一组行星齿轮312旋转。响应于第一组行星齿轮312的旋转,第一中间扭矩作用在第一环形齿轮310上。离合器扭矩的大小由调节机构704控制,并可用以阻止第一环形齿轮300的旋转。这样,调节机构704在调节段772、774或776中一个预定的调节段上的定位将销元件720在致动器孔274(图6)内向后推动,由此使从动弹簧722压缩并产生离合力。该离合力被传递到从动件724的凸缘部分750,使从动件724的尖端部748与离合面316接合并产生离合扭矩。当离合扭矩值超过第一中间扭矩时,从动件724的尖端部748在离合面316的一个谷712内的定位起到了阻止第一环形齿轮310相对于变速器套筒200转动的作用。但是,当第一中间扭矩超过离合扭矩时,第一环形齿轮310可以相对于变速器套筒200旋转。根据离合面316的构造,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导致离合力提高到足以阻止进一步旋转的量值。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中间扭矩值减小时,第一环形齿轮310在相反方向旋转,使从动件724的尖端部748定位在离合面316的一个谷712内。如果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没有使离合力提高到足以完全阻止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则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将会有效地限制通过变速器组件16传递到输出主轴460的扭矩值。
参照图1-3、8、12和13,在需要锤钻驱动器10提供较高扭矩输出的情况下,例如当钻孔时,调节套管762可被转动到“钻机位置”以使第二调节构件1760向后指引销元件1720,使其与锁紧部件1316接合。在这种状态下,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配合,以阻止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而与由从动件724施加在离合面316上的力和由第一行星齿轮344施加在第一环形齿轮310上的扭矩无关。
当经由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的接合阻止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第一调节构件760可被构造成将由从动弹簧722施加力的值设定为所需量级,该量级低于由最后调节段774控制的最大扭矩。
参照图1-3、8、14和15,在需要锤钻驱动器10提供具有较高扭矩输出的轴向冲击时,调节套管762可转过“钻机位置”进入“锤钻位置”,使第二调节构件1760上的锤致动突起1781克服弹簧1904的偏压而在齿轮箱1400内向后引导第二凸轮1906,使第一凸轮1902的棘轮齿1910与第二凸轮1906的棘轮齿接合。当输出主轴460可沿轴向移位但与变速器组件16的输出元件460a旋转连接时,由于所述输出主轴460的旋转是根据棘轮齿1910与第二凸轮1906的棘轮齿以本领域公知的方式接合,所以输出主轴460将随其旋转而往复移动。在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构件1760被构造成将销元件1720保持(相对于钻机位置)在后向位置,使得销元件1720保持与锁紧部件1316的接合。
尽管目前锤钻驱动器被描述成共用调节套管的一对调节机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还可以在更宽的方面被构造得略有不同。例如,第一和第二调节机构704a和1704a可被构造成如图16和17所示的那样。在这种设置中,锤钻驱动器10a大体上与上述的锤钻驱动器10相同,只不过是采用单个调节套管762来控制离合器组件18a的扭矩设定,并锁紧第一环形齿轮310(图3),以避开(bypass)离合器组件18a和锤机构19a的操作状态,锤钻驱动器10a包括可选择地使第一调节构件760定位的调节套管762a以及在轴向与调节套管762a偏离并可选择性地定位第二调节构件1760a的第二调节套管1762a。在该实施例中,可相互独立地调节调节套管762a和第二调节套管1762a。
在图18和19所示的实施例中,依照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第三锤钻驱动器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b表示。锤钻驱动器10b与锤钻驱动器10a大体上相同,只不过锤致动突起1781b与调节套管762b相关联(例如在第一调节构件760b上形成),而不是与第二调节套管1762b相关联。
为了在螺丝刀模式(即离合器组件18b处于能够限制扭矩被传递到输出主轴460的“有效”状态)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b,第二调节套管1762b位于第一位置,在该位置,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分离,并且调节套管762b可被转动到多个扭矩设定中的任何一个,由此将第一调节构件760b定位在调节段772、774或776中一个预定的调节段上,以有选择地调节离合力。为了在钻机模式(即离合器组件18b处于“避开”状态)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b,第二调节套管1762b位于第二位置,在该位置,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接合以阻止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为了在锤钻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b,调节套管762b置于锤致动设定,该锤致动设定使与调节套管762b关联的锤致动突起1781b在齿轮箱1400(图3)内向前导引第二凸轮1906(图3)。在该实施例中,锤钻驱动器10b可在第四模式下被操作,在该模式下,离合器组件18b处于有效状态并且锤机构19b被致动。这样,调节套管762b就定位在锤致动设定,同时第二调节套管1762b位于第一位置,在该位置,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分离。第四操作模式可用于下列情况,例如在因腐蚀或在紧固件上采用Loctite等螺纹锁紧件,而使紧固件拆除变得更加困难的情况下拆除螺纹紧固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从披露的内容中认识到,当在钻机模式和锤钻模式都避开离合器组件18时,可以将离合力的值设定在最大离合力(即与调节段774相关联的力)、最小离合力(即与调节段772相关联的力),或在最大离合力、最小离合力之间的力(即与中间调节段776之一相关联的力)。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将从披露的内容中认识到,调节套管762b和第二调节套管1762b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以阻碍或防止操作者在第四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b。作为实例,调节套管762b和第二调节套管1762b相互“固定”在一起,以阻止套管中的一个在套管中的另一个未被设定在预定模式或位置的情况下移动。可通过销或其它用于接合套管的中间元件(translating element)固定套管。这样,如果第二调节套管1762b初始未被设定在钻机模式,则中间元件可阻止调节套管762b从扭矩设定转动到锤致动设定。第二调节套管1762b转动到钻机模式可使一组中间元件从调节套管762b缩回,从而当调节套管转动到可驱动锤机构19b的位置时,与调节套管762b相关联的配合元件不会与中间元件接触。
类似地,如果调节套管762b被设定在致动锤机构19b的位置,则中间元件可阻止第二调节套管1762b从钻机位置转动到螺丝刀位置。在致动锤机构19b的位置处,调节套管762b的转动会使另一组中间元件从调节套管762b向后延伸到它们可以同与第二调节套管1762b相关联的匹配元件相接合的位置上,由此阻止第二调节套管1762从钻机位置转动到螺丝刀位置。
在图20-23所示的实施例中,依照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第四锤钻驱动器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c表示。锤钻驱动器10c大体上与锤钻驱动器10b相同,只不过其包括第二销元件1720-c,所述第二销元件1720-c可在轴向上移动,以与锁紧部件1316接合,阻止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在给出的实施例中,第二销元件1720-c定位成大体上与输出主轴460c平行并部分地被容纳在变速器套筒200c的致动器孔275-c内,该致动器孔275-c与第二致动器孔275类似。第二销元件1720-c可与输出主轴460c相连,以与输出主轴460c一起移动。第二销元件1720-c可包括具有末端1740c的从动件1724c,所述末端1740c可被形成为与在离合器元件700上形成的锁紧部件1316接合。
锤钻驱动器10c在螺丝刀模式和钻机模式下的操作与锤钻驱动器10b在这些模式下的操作大体上相同,因而除了输出主轴460c向后的移动基本上被阻止了以外,不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是,当力作用在工具上以向后驱动输出主轴460e(在图23所示的箭头F方向上)时,在锤机构19c起动的模式下,锤钻驱动器10c的操作使输出主轴460c向后移动,从而使第二销元件1720-c也可以向后移动并与离合器元件700上的锁紧部件1316接合。当锤钻驱动器10c在锤钻模式下操作时,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接合,因而第二销元件1720-c与锁紧部件1316的接合是冗余的。但是,当锤钻驱动器10c在第四模式下操作时,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分离,因此当操作者向工具施加力以使输出主轴460c克服弹簧1904的偏压向后移动时,可以利用第二销元件1720-c避开离合器组件18c。因此,第四操作模式也是锤钻模式,但仅在力作用在工具上导致输出主轴460c向后移动时才避开离合器组件18c。
在图24和25所示的实施例中,依照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第五锤钻驱动器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d表示。锤钻驱动器10d大体上与锤钻驱动器10a相同,只不过锤致动突起1781d与第三调节套管1763d相关联而不是与调节套管762b相关联。由此,锤钻驱动器10d可包括与第一调节构件760d相连并用于设定离合器扭矩的调节套管762d、与第二调节构件1760d相连并用于避开或致动离合器组件18d的第二调节套管1762d、以及与锤致动突起1781d相关联并可选择地致动锤机构19d的第三调节套管1763d。
为了在螺丝刀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d,第二调节套管1762d位于第一位置,在该位置,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分离,第三调节套管1763d位于锤机构19d不起作用的位置,并且调节套管762d可被转动到多个扭矩设定中的任何一个处,由此将第一调节构件760d定位在调节段772、774或776中一个预定的调节段上,以选择地调节离合力。为了在钻机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d,第二调节套管1762d位于第二位置,在该位置,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接合,以阻止第一环形齿轮310的旋转。为了在锤钻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d,第三套管1763d置于锤致动设定,使与调节套管1763d相关联的锤致动突起1781d在齿轮箱1400d内向前移动第二凸轮1906。在该实施例中,锤钻驱动器10d可在第四模式下操作,在该模式下,离合器组件18d处于有效状态并且锤机构19d被致动。这样,第三调节套管1763d置于锤致动设定,而第二调节套管1762d位于销元件1720与锁紧部件1316分离的第一位置。
如果不需要在第四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d,则工具的工业设计可被构造成用于提醒使用者调节套管762d、1762d以及1763d处于所需的位移或定位。另外或可选择地,如图26所示,锤钻驱动器可被构造成第二调节套管和第三套管相互作用,以阻止锤钻驱动器设定在第四模式。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套管1762d-1包括被构造成与凸块L-2接合的凸块L-1,凸块L-2与第三套管1763d-1相关联。通过使第三调节套管1763d-1上的锤子标记、第二调节套管1762d-1上的钻头标记与调节指示器的箭头792d对准,可将第二和第三调节套管1762d-1和1763d-1设定在锤钻模式。在该状态下,就可以从所示点通过机械方式阻止套管在箭头A方向的进一步转动。如果使用者要将工具设定到钻机模式,则使用者可以仅转动第三套管1763d-1到锤机构无效的“off”位置。如果使用者要从锤钻模式直接变换到螺丝刀模式,则使用者可转动第二调节套管1762d-1使调节指示器的箭头792d与第二调节套管1762d-1上的螺丝标记对准。当凸块L-1和L-2相互接合时,第二调节套管1762d-1在箭头B方向上的转动促使第三调节套管1763d-1相应转动,使锤机构不起作用。类似地,如果套管被设定在螺丝刀模式并且使用者要将工具设定在锤钻模式,则使用者可转动第三调节套管1763d-1,使调节指示器的箭头792d与第三调节套管1763d-1上的适当标记对准。当凸块L-1和L-2相互接合时,第三调节套管1763d-1在箭头A方向的转动促使第二调节套管1762d-1相应转动,从而避开离合器组件。
在图27所示的另一个采用三个致动器来设定离合器组件扭矩的实施例中,示出了离合器组件的避开或有效状态以及锤机构的起动或停止。在该实施例中,可采用调节套管762d设定离合力,采用第二调节套管1762d-2避开或起动离合器组件,并且可采用滑块开关1763d-2起动或停止锤机构。尽管没有示出,但是,从锤机构的旋转运动变化到锤机构的轴向致动完全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例如参见1994年9月6日授权的名称为“动力驱动旋转工具的动力变速器机构”的美国专利No.5,343,961,其内容通过在此完整引入作为参考)。
如图所示,第二调节套管1762d-2被定位得使螺丝标记与调节指示器的箭头792d对准并且通过第二调节套管1762d-2的结构阻止滑块开关1763d-2在箭头A方向上的移动。具体地说,第二调节套管1762d-2的轴向宽度阻碍了滑块开关1763d-2在箭头A方向上的移动,使锤机构不被起动。如果需要工具在钻机模式下操作,则操作者仅需要在箭头B方向上转动第二调节套管1762d-2即可。
参照图28,如果需要工具在冲击模式下操作,则使用者必须首先将第二调节套管1762d-2转动到钻机设定,使得第二调节套管1762d-2的较窄部分被布置成与滑块开关1763d-2成直线。然后,滑块1763d-2可在箭头A方向上移动,从而起动锤机构。如果锤机构被起动并且使用者想要在螺丝刀模式下操作工具,则使用者仅需在箭头C方向上转动第二调节套管1762d-2,因为在第二调节套管1762d-2上形成的斜面R将会与滑块开关1763d-2接触并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推动滑块开关1763d-2。
可选择地,可在第二调节套管1762d-2的较宽和较窄部分之间采用突变区(例如去掉斜面R,形成一个与箭头A大体上平行并与箭头B和C大体上垂直的壁体)。在这一设置中,滑块开关1763d-2与形成第二调节套管1762d-2的较窄和较宽部分之间变换区的壁体邻接,使操作者不能通过在箭头C方向上转动第二调节套管1762d-2而在箭头A相反方向上推动滑块开关1763d-2。
在图29-32所示的实施例中,依照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第六锤钻驱动器可包括用于调节离合器扭矩的调节套管762e、用于避开或起动离合器组件的第二调节套管1762e、以及用于起动或停止锤机构的锤致动滑块1763e。在给出的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套管1762e包括一对窗口W,而锤致动滑块1763e被容纳在第二调节套管1762e内并被布置成大体上横向于锤钻驱动器的纵向轴线。锤致动滑块1763e包括钩形锤致动突起1781e,该突起被构造成可以容纳锤机构的致动器1908的致动器突起1924。具体参照图30,当在螺丝刀模式下使用锤钻驱动器时,第二调节套管1762e上的窗口W不与锤致动滑块1763e对准,因而锤机构被保持在停止状态。参照图31,当在钻机模式下使用锤钻驱动器时,第二调节套管1762e上的窗口W与锤致动滑块1763e对准。如果需要在锤钻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则使用者仅需将手指插入窗口W并在箭头A方向上推动锤致动滑块1763e以起动锤机构。
在给出的实施例中,当起动锤机构时,锤致动滑块1763e伸入窗口W之一内,因而在不首先在箭头A的相反方向上将锤致动滑块1763e推动以停止锤机构的情况下,使用者不能将第二调节套管1762e转动到螺丝刀模式位置。可选择地,第二调节套管1762e内部可被构造成具有适当的特征例如斜面,该斜面在第二调节套管1762e旋转的情况下将与锤致动滑块1763e接触并使其可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参照图33,依照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第七锤钻驱动器总体由附图标记10f表示。锤钻驱动器10f可包括用于选择性地调节离合力的调节套管762f、用于避开或起动离合机构的第二调节套管1762f以及第三调节套管1763f。
第二接合组件1702f可包括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销结构相同的销,只不过圆柱形部分1730f包括被构造成与第二调节轮廓T接合的第二尖端部1732f-2,第二调节轮廓T与第三调节套管1763f相关联。第二调节轮廓T与和第二调节套管1762f相关联的调节轮廓1770f大体上相同,并包括第一调节段1772f、最后调节段1774f、布置在第一调节段1772f和最后调节段1774f之间的斜面部分1779f。锤致动突起1781f也可以与第三调节套管1763f相关联。
当在螺丝刀模式下使用锤钻驱动器10f时,第二、第三调节套管1762f、1763f被转动使得尖端部1732d和第二尖端部1732f-2分别与调节轮廓1770f的第一调节段1772f和第二调节轮廓T相接触。在这一状态下,第二接合组件1702f的销不会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过多地延伸,以免与第一环形齿轮310(图3)上的锁紧部件1316(图3)接合,并且锤致动突起1781不会与致动器1908(图3)接触以使锤机构起动。
当在钻机模式下使用锤钻驱动器10f时,第二调节套管1762f被转动使得尖端部1732f与调节轮廓1770f的最后调节段1774接触,以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推压第二接合组件1702f的销,从而与第一环形齿轮310(图3)上的锁紧部件1316(图3)接合。当第三调节套管1763f未被转动时,锤致动突起1781f不与致动器1908(图3)接触,以免锤机构起动。
当在锤钻模式下使用锤钻驱动器10f时,第三调节套管1763f被转动,使锤致动突起1781f旋转致动器1908并起动锤机构。值得注意地是,如果当转动第三调节套管1763f而使锤机构起动时第二调节套管1762f未处于钻机位置,则第三调节套管1763f的转动将会使第二尖端部1732f-2与第二调节轮廓T的最后调节段1774f对准,这样使第二接合组件1702f的销在与箭头A的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将销与第一环形齿轮310(图3)上的锁紧部件1316(图3)接合。
参照图34,所示的依照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第八锤钻驱动器的一部分包括用于避开或起动离合器组件的第二调节套管1762g、用于起动或停止锤机构的第三调节套管1763g和控制器C。控制器C包括控制单元CU、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一指示灯L1、第二指示灯L2以及扬声器SP。第二调节套管1762g包括当第二调节套管1762g位于避开离合器组件的位置时与第一开关S1上的致动器A1接触的开关致动器SA1。类似地,第三调节套管1763g包括当第三调节套管1763g位于起动锤机构的位置时与第二开关S2上的致动器A2接触的开关致动器SA2。开关致动器(例如SA1)与相关开关(例如S1)的致动器(例如A1)之间的接触使开关产生一个由控制单元CU接收的开关信号,因而控制单元CU可被构造成基于第一和第二开关S1和S2的接收信号来识别第二和第三调节套管1762g和1763g中每一个的位置。
因此,控制单元CU可识别出第二调节套管1762g所位于的、使离合器组件起作用的位置和第三调节套管1763g所位于的、使锤机构起作用的位置。在上述情况下,可采用控制单元CU立即或通过扳机组件24g的致动(即压下扳机开关)执行以下一个或多个动作a)通过以连续方式或表示编码错误信息的方式指示灯L1和L2中的一个或多个而产生可见的报警信号;b)用扬声器SP产生声音警报;以及c)阻止马达组件14g的操作。
参照图35,所示的依照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第九锤钻驱动器10h的一部分包括选择性地调节离合扭矩的调节套管762h、用于避开或起动离合器组件的第二调节套管1762h、以及用于起动或停止锤机构的第三调节套管1763h。在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调节套管1762h和1763h中的每一个都可相互独立地转动,因而可在第四模式(即离合器组件和锤机构都处于有效状态)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h。为了防止无意中在第四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h,第二和第三调节套管1762h和1763h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包括按钮部分B1和B2,它们的外形被设计成可由操作者的手指(例如食指)或拇指与第二、第三调节套管1762h、1763h相接合,使它们可以同时在螺丝刀位置、钻机位置和锤钻位置之间被转动。应该认识到,第二调节套管1762h实际上具有两个钻机位置,其中当第二调节套管1762h上的调节标记IN1设置在与钻头标记或锤子标记成列时离合器组件被避开。同样应该认识到,第三调节套管1763h实际上具有两个停止位置,其中当第三调节套管1763h上的调节标记IN2与螺丝标记或钻头标记成列时,锤机构被停止。
尽管上述锤钻驱动器在上文被描述成采用“套管”避开或起动离合器组件、或者起动或停止锤机构,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还可以在更宽的方面被构造得略有不同。例如,部分套管如图36所示的实施例那样用于避开或起动离合器组件和/或起动或停止锤机构。在该实施例中,锤钻驱动器10i可包括用于选择性地调节离合扭矩的调节套管762i、用于避开或起动离合器组件的第二套管部分或调节滑块1762i、以及用于起动或停止锤机构的第三套管部分或调节滑块1763i。
另外参照图37,第二调节滑块1762i大体上呈L形,具有用于封盖第三调节滑块1763i一部分的外盖部分CP,这将在下文给出更详细的描述。应该认识到,第二和第三调节滑块1762i和1763i可相互独立地转动,因而可在第四模式(即离合器组件和锤机构都处于有效状态)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i。可选择地,第二和第三调节滑块1762i和1763i可被构造成相互作用以阻止锤钻驱动器10i在第四模式下的操作。
当锤钻驱动器10i在螺丝刀模式下操作时,第二调节滑块1762i在箭头A的方向上被移动或转动,使第二调节滑块1762i上的调节标记IN1与螺丝标记成列,且第三调节滑块1763i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被移动或转动。应该认识到,第二调节套管1762i的外盖部分CP覆盖了齿轮箱1400i在窗口W1之下的一部分,窗口W1在齿轮箱1400i上形成。
参照图38,当在钻机模式或锤钻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i时,第二调节滑块1762i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被移动或转动,使第二调节滑块1762i上的调节标记IN1与钻头和锤子标记成列。应该认识到,第二调节滑块1762i的外盖部分CP(图37)不会覆盖齿轮箱1400i在窗口W1之下的部分,因而在窗口W1露出钻头标记和锤子标记。为了在钻机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i,第三调节滑块1763i被设置成标记IN2与窗口W1内的钻头标记成列。为了在锤钻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i,第三调节滑块1763i被设置成标记IN2与窗口W1内的锤子标记成列。
在图39-41所示的实施例中,依照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第十一锤钻驱动器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j表示。在该实施例中,锤钻驱动器10j可包括用于选择性地调节驱动扭矩的调节套管762j、以及用于避开或起动离合器组件的第二调节套管1762j。通过转速选择器机构60j使锤机构的起动或停止生效。转速选择器机构60j与上述的转速选择器机构60大体上相同,只不过旋转选择器凸轮520j包括与锤致动突起1781j连接在一起的伸长件EM。
当在锤钻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j时,第二调节套管1762j以与上述多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同的方式避开离合器组件,并且转速选择器机构60j被设置成使锤致动突起1781j与致动器突起1924接触,并使致动器1908旋转以起动锤机构。应该认识到,这种形式的锤钻驱动器10j结构允许使用者仅以一个变速器比-在这里是高变速器比就可以在锤钻模式下操作锤钻驱动器10j。
尽管已经参照多种实施例在说明书中描述并在附图中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本发明的特征。而且,各种实施例之间的特征、特性和/或功能相混合和匹配在此是显而易见的,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从披露的内容中理解到一个实施例的特征、特性和/或功能可以适当地与另一个实施例结合,除非另有说明。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本质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做出许多变形,以使具体的情况或部件适用本发明的教导。因此,本发明并不受附图所示并在说明书中描述的、作为实施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限制,而是包括落入在前描述和随后权利要求内的任何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锤钻/驱动器,包括具有输出元件的马达;从所述输出元件接收旋转动力并产生旋转输出的行星齿轮变速器,所述行星齿轮变速器包括环形齿轮;具有与所述环形齿轮相连接的离合面的离合器组件,以及第一销组件,所述第一销组件具有第一从动件、第一销元件和偏压所述第一从动件与所述离合面接触的第一弹簧;以及具有与所述环形齿轮相连接的避开面的离合器避开元件,以及第二销组件,所述第二销组件具有第二从动件、第二销元件、偏压所述第二从动件离开所述避开面的第二弹簧、以及偏压所述第二从动件离开所述第二销元件的第四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行星齿轮变速器是提供至少三个不同速比的多级变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变速器最靠近所述马达的一级相关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行星齿轮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套筒,所述环形齿轮布置在所述变速器套筒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变速器套筒包括第一纵向延伸孔,所述第一销组件和第二销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延伸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一销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延伸孔内并且所述变速器套筒包括第二纵向延伸孔,所述第二销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纵向延伸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离合面沿径向布置在所述避开面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离合器避开元件包括第三销组件、模式设定开关和扭矩设定开关,所述第三销组件具有第三从动件、第三销元件、偏压所述第三从动件离开所述避开面的第五弹簧、以及偏压所述第三从动件离开所述第三销元件的第六弹簧,所述模式设定开关可用于将所述锤钻/驱动器设定到向输出主轴提供旋转输出的第一模式和向所述输出主轴提供旋转和冲击输出的第二模式,所述扭矩设定开关可被操作用于对由所述第一销组件施加在所述离合面上的力进行调节,并且当所述锤钻/驱动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操作时,所述第二从动件被移动与所述避开面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当所述扭矩设定开关被调节到预定扭矩设定时,所述第三从动件被移动与所述避开面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预定扭矩设定是最大扭矩设定。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预定扭矩设定是最小扭矩设定。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模式设定开关是旋转开关。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扭矩设定开关是旋转开关。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驱动器,其中,所述锤钻/驱动器可在螺丝刀模式、钻机模式以及锤钻模式下操作,在所述螺丝刀模式下向输出主轴提供旋转输出且所述第二从动件与所述避开面间隔布置,在所述钻机模式下向所述输出主轴提供旋转输出且所述第二从动件与所述避开面接合,以阻止所述环形齿轮的旋转,在所述锤钻模式下向所述输出主轴提供旋转和冲击输出且所述第二从动件与所述避开面接合,以阻止所述环形齿轮旋转。
15.一种方法,其包括提供具有变速器、输出主轴、离合器和离合器避开元件的手动工具,所述变速器包括环形齿轮,所述离合器包括与所述环形齿轮相连接的离合面,和第一从动件,所述离合器避开元件包括与所述环形齿轮相接合的避开面和第二从动件,所述输出主轴由所述变速器驱动,所述第一从动件与所述离合面接合;选择钻削模式或锤钻模式,在所述钻削模式下向所述输出主轴提供旋转动力,在所述锤钻模式下向所述输出主轴提供旋转和冲击动力;以及移动所述第二从动件与所述避开面接合以阻止所述环形齿轮旋转。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选择螺丝刀模式,在所述螺丝刀模式下向所述输出主轴提供旋转动力;以及移动所述第二从动件与所述避开面脱离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锤钻/驱动器,包括具有输出元件的马达、行星齿轮变速器、离合器组件以及离合器避开元件。包括环形齿轮的行星齿轮变速器从输出元件接收旋转动力并产生旋转输出。离合器组件具有与环形齿轮相连接的离合面,和第一销组件,所述第一销组件具有第一从动件、第一销元件以及偏压第一从动件与离合面接合的第一弹簧。离合器避开元件具有与环形齿轮相连接的避开面,和第二销组件,所述第二销组件具有第二从动件、第二销元件、偏压第二从动件离开避开面的第三弹簧以及偏压第二从动件离开第二销元件的第四弹簧。还提出了用于操作锤钻/驱动器的方法。
文档编号F16H35/10GK1864936SQ200610073928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4日
发明者谢里尔·詹纳, 斯蒂芬·A·德贝利厄斯, 克雷格·A·谢尔, 丹尼尔·普齐奥, 沃伦·A·塞罗尔, 罗伯特·S·格雷特, 詹姆斯·B·沃森, 查尔斯·E·约卡姆, 克里斯托弗·M·布罗克, 迈克尔·D·扎洛布斯基 申请人: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